吉奇小说>总裁豪门>重生八九:青春作伴好还乡>第343章 第一个结婚的员工

郭显易来了个电话,要五十台游戏机和十只气化炉。

第一次给他送去了五只气化炉,他自己在冰红茶库房里用了一个,效果刚刚好。

他一看这炉子除了价钱外,其它方面都比普通炉子强好几倍,燃烧充分,散发出的热量大,还没有多少废气。

他就开始向外推销。

他接触的基本都是小店,小店里取暖基本都是靠火炉取暖,有先天的便利条件。

他送冰红茶或对方来拉冰红茶的时候就推销了。

基本都是在小店里当场试验,试验过后小店几乎没有不留的,哪怕原来有炉子也把原来的炉子扔一边了。

第一批唐枫送过去五只炉子剩下的四只炉子两天就被他推销出去了。

于是他就又要了十只炉子。

他自己直接销售,一只炉子卖一百三,一只炉子就挣五十元。

如果能找到代理,他一只炉子只留十元钱也行,反正是当稍的买卖。

郭显易家厦子夏天也经过了一次扩建,还新盖了五间厦子。

厦子里全部是游戏机,冰红茶,防盗门,现在又加了个气化炉。

他现在已经是他们村最靓的...是最有钱的仔。

唐枫叮嘱他注意安全,晚上不管哪里要货坚决不出门,小心被人抢劫。

红崖这边,气化炉也是先在代理商手里,通过自身的使用实践,慢慢向客户推销。

虽然销量小进展也不快,但却是实实在在在推广。

到十一月底,不知不觉中,气化炉的销量已经达到八百台了。

一只炉子的成本是五十元,出厂价八十,厂家有三十元的利润。

这八百只炉子的销售,有两万四千元的利润,当然其中有唐枫的分红。

原来唐枫是要分四成的利润,但最终只收取了百分之十的分红,这让大英机械厂终于喘了一口气。

起码工人能开出饷了。

待大英机械厂站稳脚跟,下一步生产土暖气炉的时候,唐枫再多收取一些红利。

经过一个月的试验,气化炉销售方面突破最大的是白显文。

白显文的经营方式也是传统的言传身授,通过自己的使用心得向下边的客户推荐。

甚至有的都不用推荐。

就拿他的冰红茶库房来说,把门窗封闭好,一百几十平的库房面积,地中间一个大号的气化炉,就足以保持室内温度十五度左右。

炉子附近的温度更是超过二十度,而且气化炉的安全系数可是比普通炉高多了。

来拿货的商人一进屋就能感受到区别。

气化炉和普通炉从外表看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一看就能看出不同。

客户们自然就会询问白显文这炉子的各种优缺点。

在了解到气化炉和普通炉的区别以后,虽然多花一百多块钱,但这些客户基本都是一人买了一个回去替换自己家的老式普通炉。

替换一点都不费事儿,都是用炉筒子的,把旧炉子拿掉,把新炉子换上,把炉筒子改一下长短,插上就行了。

白显文一个月随冰红茶车一共拉了二十只炉子,一个月都卖不出不说,还不够卖。

这回他的卡车就专门来拉了一趟炉子,还带着拖车。

各种型号的气化炉,一车拉回去一百多只。

滨城那边也是这种传统模式,通过口口相传,气化炉就以这种方式默默地发展,大英机械厂算是坚持了下来。

一进十二月,红崖就来的一场大降雪,降雪厚度达到了二十厘米,气温下降到零度左右。

偏偏这种天气还有结婚的。

这种天气结婚还是比较难受的。

二号这天,组装厂有一个刘家村的叫刘喜成的员工结婚。

这个冬天组装厂结婚的还不止一个,有三四个结婚的,还有一个出嫁的。

“看人家都结婚了!”梅玲不知道脑袋里长了个什么瘤,突然就整出这么一句。

“说啥呢?你要急着嫁人呀?你才十九你急的啥眼,我还没着急呢你急个毛呀!”

“谁说我急眼了?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

“别急等你二十二岁的时候咱们就结婚。”

“啥?还得等三年!”

“看看!嘴里说不急眼,露出狐狸尾巴了不是,咱们现在和结婚好像也没啥区别,你还不是天天在我家睡觉。”

“那不一样,你现在能生孩子吗?”

“啊!你想要孩子了?你这个想法是错误滴,孩子要那么早干什么?咱们现在干事业,孩子以后再说。”

“我可不听你的,结婚后就生孩子。”

这思想是不可能在一个频道上了,反正结婚也是两三年后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

组装厂手下员工结婚,搁到以后他未必会到场,但现在他肯定是要到场的。

再怎么说,这也是他的企业第一个结婚的员工,就是凑热闹也得去凑凑。

“中午你去不去?”

梅玲摇头:“这天在外面坐席能冻出鼻涕泡来,我可不去。”

“这话说的,就咱两口去了,给咱安排到外面吃席,那帮忙头的眼睛还留着干啥?”

“安排到屋里我也不去,也没啥好吃的,还未必能赶上咱家的伙食。”

这倒是真的,就是农村人家办事情的伙食也未必比唐家的伙食强。

唐枫派了两辆车去给刘喜成拉媳妇,这样刘家还能省出二百块钱雇大客车的钱。

九零年结婚不是说没有轿车,但是在农村基本没有雇轿车的,一般都是雇一辆大客车把新媳妇带娘家人都拉过来。

雇一辆大客车二百元。

如果媳妇家不挑,这边就去两辆解放。

唐枫的解放基本全是高栏,冬天都有帆布棚,里面一点不冷。

放几张长椅子一点不耽误坐,就是暗一点。

刘喜成就和媳妇娘家人商量,媳妇家人倒是通情达理,在这上面没有挑三拣四。

二号上午,梅玲统计了组装厂去赶人情的员工,去赶人情的每人收十块钱,写在一张红纸上,让唐枫揣着。

唐枫则上了一百的人情。

一百元在九零年已经是最大的份子钱了。

十点半,工人下班,去赶人情的就跟着唐枫晃晃荡荡的往刘家村走。

从徐西村到刘家村大概有八百米的距离,有个十分八分就走到了。

组装厂一百多号人几乎全员参加了,在大道上走出了一条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