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科幻末世>穿越2018从造光刻机开始>第451章 消失的一年(上)

一个文明的技术发展,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比较缓慢,然后在某天忽然开窍。

上一次开窍是一个苹果砸中了一个男人,人类科技开始出现“丧尽天良”的变化。

接着是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世界变成地球村,人类的秘密开始一一呈现,再接着便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发现了科技发展的核心——半导体芯片。

人类再次开窍,技术爆炸开启。

历史维度上,一年时间放到历史上的任何时间段都是微不足道的,但2022年却不一样,人类坐上了火箭,进入历史的拐点。

科技发展水平呈指数型增长,越到后面,速度越是夸张,技术奇点出现。

而支撑这个技术奇点理论的是三种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将会超过单个人脑,然后是超过全体人类,最后发展成超级人类,它将成为人类的最后一项创新,其创新能力超过有史以来的一切人类的总和,让科研难度大大下降。

然后基因工程将改造人体结构,让人体能够跟这种超级人工智能融合,把人的智力水平拔高到另一层次,同时借助纳米工程,人体的细胞将逐步被替换和改造,比如血液中的红细胞会被纳米机器人取代,最终人可以随便复制自己的思想和身体,迈向永生的阶梯。

更玄乎的是把这三种技术结合在一起,让人能在原子层面随意操控物质,像神一样,把世间万物变成自己想要的任何样子。

以上观点,早在2005年,《奇点临近》一书中得以描述,如今再次被人类翻了出来。

书中预言,人类最后会被改造成为一种不具有固定外表的生物,可以随意变化自己的形态,随后,变形人将迈入星空,在宇宙中快速扩撒,逐渐改造所有天体,把它们挨个变成能够思考的人工智能,让智能生物遍布整个宇宙,最终达到智能生物发展的极限,实现宇宙觉醒。

而这一切开始的时间,书中作者给出的时间是2045年,为了这种疯狂的推演,作者甚至在书中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来证明他的理论。

同一年,米国学者乔纳森通过分析过去一百年的重大创新,得出了另一个与《奇点临近》相反的结论,人类的重大创新数量在1873年达到顶峰,之后便一直处于下滑状态。

2015年,华国也有学者提出类似观点,统计了人类从史前时代到现在的30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出了另一个结论,科技增长在1920年达到顶峰。

两位东西方学者的观点表明,从文艺复兴开始,这场持续了500年的科技革命正走向终结。

互联网世界的勃勃生机,无法掩饰现实世界的逐渐枯萎,未来可能将迎来一场技术的大停滞。

20世纪后,科学的复杂度急剧增长,比如天体物理学只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但它下面的分支却可以拉出无数清单,一个学者一辈子可能只在一个小分支摸爬滚打,对整个天体物理学整体形态无法了解,更别提对天文学、物理学这种大学科了。

现在科学还需要同时应用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法方,普通人根本没这么多精力去做研究,就算出现超级牛人,牺牲掉所有的业余时间,学完所有的基础知识,年纪也差不多到了50岁。

众所周知,50岁已经过了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期,爱因斯坦、海森堡、薛定谔、德布罗意这些大牛在奠定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基础的时候,都是二三十岁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

这时,有人想到可以用团队协作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团地协作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哪怕一个团队人人无私,交流成本也要额外花费时间。

人类的科技按原有路线,已经达到顶峰,不太可能出现一个神人,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人类把目光放到了人工智能与提高人类本身寿命与智力水平之上,人工智能暂且不提。

人类寿命与智力水平,靠着自我进化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于是“人体改造”这个潘多拉魔盒被打开。

在技术停止论的观点下,“人体改造”是未来社会无法避免的一项技术,即便人类能从法律上严格限制,但只要改造技术足够成熟,成本跟安全性足够好,那他必然会出现在社会暗处,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最终逼迫统治者合法化。

技术奇点论,技术停滞论在华芯出现之前,各有各的支持者,但无论是哪一派别,其实都比较极端。

在这两者之间就出现了另一派,提出了较为温和的“技术周期论”,2020年,这批学者建立了从公元4万年至今的发展模型,他们认为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三次生产方式的飞跃。

先是几千年前从狩猎采集迈向农业和手工业,然后是数百年前从农业手工业迈向工业和商业,最后是几十年前在生产中引入科学控制论,也就是“信息革命”。

人类历史就是在这种周期性中飞跃前进的,但是最后一次信息革命,并没对现实世界产生如前两次的巨大改变,现在的大多数创新都发生在虚拟世界中,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升了。

根本的能量利用率其实发展一直非常缓慢,人类的生存空间并没有得到改变。

华国一己之力,打破了所有观点,证明了人类是有能力突破限制,走向太空的。

然而现实是,打破了,又没完全打破,2022年一年,人类确实在太空中建造了太空城,但却比不上冲向虚拟宇宙生活的人数。

2022年5月,华国宣布量子计算机比特数突破1万,真正的AGI诞生,同时正式宣布了空天飞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人类进入太空不再是难题。

2022年7月,华国开始在月球建立地下基地,开始打造探索宇宙的前哨站。

2022年10月,在华俄米三方共同推动下,联合国通过人类首个太空探索法案,鼓励人类积极向外探索。

然而摆烂是大部分普通人类的天性,那慕达的数字生命计划正式走向台前,人类的理智都知道,走出地球才是唯一真正的出路,但身体却很诚实。

数字生命计划的核心技术是脑机接口,其衍生出来的多项技术解决了人类大部分疾病问题,伤残人士重获新生,人类最终还是把目光看向了自己的身体。

总结下来就是人类一旦获得探索外太空的实力,必然拥有高度发达的虚拟世界技术,人们会优先涌入虚空。

于是才会有应若涵那句,国家在鼓励人们走出室内,去看看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