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唐图>第452章 提前去就藩

楼兰城门很少开启,除了骑兵外出巡查,基本上都处于关闭状态。

这是王鹏走时定下的规矩,防患于未然。

骑兵定时外出巡逻,可以提前发现问题,提前防备,提前解决。

这事由席君买负责,但在大局上,他也要听魏大勇的。

陌刀队严禁出城,万一楼兰遇袭,城门被攻破,陌刀队可以进行巷战。

城里的街道上,有三五排陌刀兵,就可以抵御数百骑兵。

对上步兵,更是碾压性的!

楼兰城有四个门,只留东门,其他三个门,全部封起来。

李恪李泰,每天轮换,和骑兵一起外出巡查。

这是两人在竹节先生跟前求来的。

魏大勇这个王八蛋,油盐不进,要不是因为打不过,兄弟两个早联手揍他了!

这事也怪表哥,回长安你回呗,非要让魏大勇主事。

我们两个帝国亲王,不如一个魏大勇吗?

我们不就是比他年纪小,懂得少,武力值低,没参加过实战,还有哪里不如他?

论起诗词歌赋,识物鉴宝,魏大勇拍马难及。

偏这家伙还是个犟种,在书院欺负他们习惯了,任凭二人把嘴说干,就是不同意。

咱们兄弟出去是执行公务,又不是旅游,搞的多稀罕一样。

李恪见魏大勇这里说不通,先去求娜莎。

谁知道娜莎一口回绝:“夫君让魏大勇主持楼兰军事,自有他的道理,我是妇道人家,不能干涉。”

李恪解释:“表姐嫂子,没让你干涉,就是打声招呼,把我和青雀也编入骑兵。我们是亲王,不干正事,整天缩在城里,能有什么出息?”

娜莎还是摇头:“不行,你们自己去和魏大勇谈,实在说不通,揍他一顿都行,我肯定不能去说。”

李恪道:“谈过了,他不同意。论身手,绑住魏大勇一只手,我俩都不一定能打赢。”

娜莎给了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

她现在的第一要务,就是养胎。

给夫君生个大胖小子,才是最关键的!

小德子寸步不离的照顾三夫人,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

少爷走后,小德子第一时间找来赵有田和赤悍。

赵有田是侯府老兵负责人,对少爷最是忠心。

赤悍对娜莎的忠心,小德子都看在眼里。

如果还有一个人,愿意为三夫人死,这个人肯定是赤悍。

三人制定了非常严密的计划,两套预案,一旦楼兰有事,必须保证娜莎的安全。

其他人会怎样,不在小德子考虑范围。

席君买也想参与进去,保护三夫人,被小德子直接拒绝,他还不算少爷心腹,没资格。

席君买很不高兴,当初自己脑子抽抽了,不叫少爷,叫侯爷。

自命不凡!

其蠢如猪!

现在好了,人家私下搞小团体,不让他参与,找谁说理去。

等西域事了,一定要找个机会,把对侯爷的称呼改过来。

小德子制定了保护娜莎的预案,书院学子们也没闲着。

大伙制定了三套方案,针对书院先生和娜莎。

虽说娜莎不是书院的人,但她是先生家人,是师母,学子们还是很上心。

车师县留了几十个学子治理,楼兰城还有两百多人。

别小看这两百多人,他们的武力值,不弱于书院卫队。

而且更有头脑,随机应变能力,天下少有。

再加上书院卫队配合,对付千把敌人,不在话下。

能出来历练的,全是精英,文武兼备。

这些人巴不得有人来楼兰找麻烦,整天在书院戴着护具比武,演练军阵,早就烦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

没有什么,比一场实战更能锻炼人。

魏大勇就是最好的例子,和先生走了一趟草原,杀了几个蛮子,立马脱胎换骨。

再没有身为学子的青涩。

沉稳,干练,果决。

两位亲王,十几位书院先生,一位侯爵夫人,加上楼兰几千人的安危,系于其一身。

这段时间,魏大勇把城里的事情安排的井然有序。

连那一千敦煌骑兵,也被他派分出去,担任警戒任务,丝毫没有怨言。

按说这些人是来拿粮食的,粮食没拿到,还不能回去,怎么会乖乖听话。

没把楼兰城搞的鸡飞狗跳,就算是给帝国侯爵面子。

他们可不知道,楼兰城里还有两位亲王。

李恪和李泰的问题,娜莎爱莫能助,只能自己解决。

两人去找竹节先生。

竹节听了二人的诉求,没有多想,立刻叫来魏大勇。

让他对李恪李泰一视同仁,都是书院学子,不给他们安排任务,以后怎么在书院混?

在竹节眼里,李恪李泰不是亲王,只是书院学子。

没道理别人忙的脚打后脑勺,他们两个悠哉悠哉。

每天这样混日子,不如滚回长安。

再说了,两人身边全是高手护卫,即便是遇到什么麻烦,也可以全身而退。

就这样,两人正式编入骑兵,轮流随队外出巡查。

今天是李恪和席君买外出。

一百二十人的骑兵队伍,硬是跑出千军万马的感觉。

他们今天的任务,是顺着坎儿井,一路往北,直到天山脚下。

坎儿井的出口,已经封起来。

每隔两天,就要巡查一趟。

王鹏让留着坎儿井,以后有用。

楼兰城地处西域要道,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要经略西域,楼兰城不可或缺。

坎儿井,可以为楼兰城提供源源不绝的水流。

楼兰城里的井基本上都干了,如果再没有坎儿井供水,只能随着时间被废弃。

楼兰人弃城而走,未尝没有这方面的缘由。

来到山脚,一切正常。

有人揭开一个竖井,开始取水。

这里面的水,是天山上的雪水,经年流淌。

原本顺着坎儿井流入楼兰城。

被人为破坏后,全部流入地下,白白浪费掉。

本着节约原则,这里成了巡逻队休息,喂马的最好场所。

李恪虽然带着护卫,却和其他骑兵一样,自己喂马,还要给马洗澡,梳理毛发。

百骑司密探,禁军高手,不许帮忙。

只要有一个人帮助,立刻取消李恪外出巡逻的资格,记入书院档案,伴随一生。

没办法,竹节要让李恪和其他学子一样,魏大勇不敢反对,但他可以加码。

亲王又怎样,照样怕书院告诉家里人。

李二要是知道,他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不定怎么收拾他。

搞不好,会把他赶出长安,提前去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