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唐图>第147章 有功无过

姜有田有些懵,这是什么情况?

难不成书院那位姓王的小先生说的都是真的!

周扒皮怎么突然转了性,要在家里办私塾,还不要束修,帮他开蒙。

姜有田的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今天早上,周老爷突然来他家里,要见有田。

可有田根本没回来。

后来有田爹才知道,原来是皇家乾州书院今年学生太多,让一部分孩子过一两年再入学。

里面好像就有他家有田。

说是各县衙专门发了公文,连陛下都知道这事。

据说万年县一位富户,在家里办了私塾,免费让邻居家的孩子开蒙。

获得了陛下的夸奖。

太子特意去了那富户家,说是代表书院,表示一下感谢。

这件事不到两天,就传遍关中道。

只要村里有书院的预备学生,大户们抢着办私塾,请先生。

让预备学生免费开蒙。

那些村里没有预备学生的,拐弯抹角去别的村借人,借不来,就抢。

抢不来,就把村里十岁左右的孩子叫来,免费开蒙。

要求只有一个,以后必须去皇家乾州书院上学。

只因陛下有旨意下来,到时候这些学生去书院,由太子这个学长出面,当面感谢所有开办私塾的人。

请他们去书院参观,吃饭。

届时太子会亲自作陪。

凡能成大户者,要么上面有人,要么有见识。

立刻就想通了其中关节。

乾州书院是皇家书院,这里出来的人,自然会得到皇家重用。

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就算当不了大官,当个县令,也能帮衬家里。

再加上太子请吃饭这一项。

以前,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太子啊!

未来的大唐皇帝陛下,请他们吃饭!

这不是祖坟冒青烟,是着火了,火势冲天,无法熄灭的那种!

现在,只要请个先生,教一两年,又花不了多少钱。

就能让太子请吃饭!

傻子才不做!

……

姜有田连家都没回,就被周扒皮连拉带拽,去了周家。

周扒皮特意腾出一间偏房,做为私塾。

又请来村里唯一的读书人,给有田开蒙。

他的儿子年龄太大,孙子又太小,所以这个私塾只教姜有田一人。

文房四宝,都是新的。

周扒皮本来想让有田住他家里,被严词拒绝。

有田进了一趟书院,也算是长了见识。

他谨记小先生的教诲,要守住本心。

开蒙,可以。

用笔墨纸砚,也行。

甚至周家给他管饭,他也没有推辞。

唯独让他住在周家,有田不同意。

周家豪奢,和他无关。

自己家里再贫苦,那也是他的家。

周家给他准备了新衣服,有田没要。

饭食他倒是来者不拒。

不吃好点,怎么长高?怎么长壮?

他的年龄是够的,希望明年就可以去书院就读。

有田没有觉察,自己的心境已经发生变化。

以前他都不敢和周扒皮对视,远远看见,都躲着走。

从书院回来后,他和周扒皮说话,不卑不亢。

周扒皮更加惊奇,这孩子以前走路都不敢看人。

成了书院学生,立刻变了个人。

有田心里,自己已经见过伯爷,小王爷,小公爷。

差点见到太子。

听说进了书院,在武技课上,揍了太子都没事。

回到村里再看周扒皮,也就那么回事。

一辈子窝在村里,当个大户,有什么出息?

……

长安城,太极宫。

郭力正在给李二汇报,关中道的私塾突然遍地开花,几乎每个村落都有。

不光教书院的预备学生,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都获得了免费开蒙。

这让李二喜出望外。

王鹏的办法果然好,只是出了一道旨意,让承乾跑了一趟腿。

就取得了如此成效!

明年让承乾在书院请这些大户一次,以后他们还会继续把私塾办下去。

朝廷不用花费一文钱,就解决了幼童开蒙问题,还在民间积累了声望。

得名的是大户,得利的是普通民众。

但最终得名利双收的,只有朝廷。

李纲玉溪竹节听说这件事后,也很高兴。

书院明年就可以取消开蒙课程,给学生们教授更加高深的学问。

李纲也不用再听那些博学大儒发牢骚。

换他也不想给一帮十几岁的孩子开蒙。

现在好了,问题完美解决。

狗大户们出钱出力,帮着书院学生开蒙。

以后再招生,必须招开蒙后的孩子。

书院一切运转正常。

每个休沐日依然有许多人进来参观。

王鹏抽空回了趟伯爵府。

府里平常驻扎一个中队,全是从庄子上招来的年轻人。

由齐刚训练。

玉娘怀孕了,王鹏为了照顾齐刚,特意让他看家。

玉娘工作干的有声有色,配合赵老蔫,把庄子管理的井井有条。

王鹏经过时,被庄子的规模吓了一跳。

几个月时间,怎么突然多出几排房子?

街道上人乌泱乌泱的。

两边还有好多摊位,卖什么的都有,像个小型集市。

王鹏立刻叫来赵老蔫郑玉娘,以及几个管事的长者。

见面第一句话就问:“庄子上为何多了几排房子?人也比往常多了好些!到底怎么回事?”

几人互相看看,最后把眼光投在郑玉娘身上。

玉娘看自己男人。

齐刚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根本不搭理她。

郑玉娘知道,只要不牵扯到少爷,齐刚很好说话。

还会容忍她的小脾气。

可一但牵扯到伯爷,齐刚就油盐不进,极有原则。

郑玉娘给大伙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

赵老蔫只好出来回话:“伯爷,您有所不知。新盖的那几排房子,都是庄子上原来住户的亲友,前来投奔。”

“以前的房子住不下了,这才又盖了几排。”

“不过您放心,咱们庄子上还是一百户,一户不多,一户不少。”

“只是人口略有增加。”

王鹏问道:“人口增加了多少?”

赵老蔫犹豫了一下,像是下定决心,道:

“人口增加了三千七百八十二,全是以前的野民。有好些其他村庄的人,也想来咱们庄子落户。”

“伯爷不发话,我们不敢私自作主,全部回绝了。”

王鹏松了口气,只要全是野民,问题不大。

下次见到二舅,说一声就是了。

我这是在替陛下分忧,不但无过,反而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