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南风紧>第415章 安南风云10

十一月六日,安南京都,皇帝正和朝中重臣商议归仁城的事项。李家家主、当朝宰相李乙容安静的听着同僚喋喋不休的发言,丝毫不以为意。李家自从皇后掌权开始壮大,到了当今皇上,皇后依然出自他家,朝中的势力更大了。

也许是树大招风,几十年下来,李家不断壮大的同时,敌人似乎也在不断壮大,尤其是太后薨了之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以御史大夫胡妙成为首的一党,隐约间已经有了和李家一较高下的实力了。

但即使如此,李乙容仍旧有信心把控朝政,哪怕是自己的那个侄孙女婿已经有了对付李家的念头。几年下来,李家依然是朝中第一大势力,牢牢把控军政大权。但是,这一次汉人军队突然出现,突然来这么一招,水军和邦美军的失利,实在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归仁城之事到如今,短短半个月时间,先是水军被全军歼灭,儿子李焕南被俘。朝中亲近自己的主要将领郑如泰也被打败,在归仁城外、通往水寨的路上,一万军队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就连云社的驻扎地也被汉人军队端了,回去的路上又被伏击。一万军队只剩下四千人,还被打破了胆。

北上的海军更是不敢靠近,离着归仁还有百里就自行停了下来。随后,汉人的要求又十分奇怪,归仁城那边暂时停战,宣称只为做生意才来的归仁城。如今闹出这么大的误会,想要和皇帝亲自谈判善后事宜。

高海的奏报说的是汉人要来经商,李焕南贸然出击引起误会,才导致了双方大打出手。李乙容现在十分怀疑高海已经投入了皇帝的怀抱,否则怎么会上这样的奏报。人心往往如此,这山看着那山高,做了安南最为富庶的知府还满足不了他的胃口,李乙容无奈之时心中不由冷笑,李家就算这么败落了,收拾一个归仁知府还不在话下。

如今,安南朝廷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派遣大军前往归仁,可问题是派哪些军队,派多少?第二条路就是谈判,看看汉人要干什么?李乙容想不通的是,自己一向对汉人友好,归仁城任由汉人来去,可为何汉人还是声称只跟皇帝谈?莫非是皇帝勾结汉人,李乙容被自己可怕的念头吓到了。一想又不可能,要是皇帝有这样的本事,李家就必败无疑了。

吵吵闹闹之后,皇帝终于还是下旨,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前往归仁,三人之中一人是皇帝的亲信,一人是李家的亲信,一人则是中立人物。这个三人小组看似公平,实则对皇帝十分有利,因为归仁那边一向是李家的势力范围,这次那边的事情却要看另外两股势力的脸色行事,加上可能已经投入皇帝一边的高海,归仁那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十一月九日,安南朝廷的三人小组马不停蹄的赶到归仁城,顾不上休息就和王少华、冯照煌、胡克刚组成的谈判小组开始接触。双方最先争议的是这一次冲突到底是谁造成的,以及商议释放俘虏的问题。

吵吵闹闹一下午时间都没个结论,王少华他们为了释放善意,倒是放了李焕南和其他归仁水军,换来的是南征军可以在归仁城采购生活物资。双方算是互相看到了对方的诚意,接下来的谈判气氛倒是友好了许多。

十一月十日,双方没有继续纠缠谁该负责任这个议题,单刀直入开始商议善后。李家那个亲信倒是想尽早息事宁人,把这些瘟神送走,因此对于冯照煌提出的所谓赔偿,不管不顾的表态同意,搞得另外两人十分被动。但是,当王少华提出南征军真正的意图时,三人小组就彻底歇菜了。

王少华提出的条件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方面:一是南征军海军将就此占用归仁水军军寨,至于现在军寨则是就地拆除;二是归仁城撤销驻军,只留必要的维护治安的知府衙门捕快,并且不得限制驻扎在水寨的海军和南洋商社进出;三是朝廷不得对南洋商社征收官税。王少华的三个条件犹如三声惊雷在安南朝堂炸响。

李乙容总算知道了汉人军队的意图,一是占据水军军寨,二是为了税收。这两点恰恰是李家不容有失的地方,一个是李家的军权,另一个则是李家的财源。

对于皇帝来说,答应这三个条件,似乎跟丧权辱国无异,可也有打击李家的好处。不答应的话,整个安南恐怕就无宁日了。三人小组和高海的奏报当中十分明确的提出,汉人已经隐约提到,如果安南朝廷不答应他们的要求,那他们就不是军队了,而是海盗,安南漫长的海岸都会是他们进攻的目标,而且将会尽力打击到安南做生意的海商。好处当然也有,就是答应日后只会跟朝廷打交道,完全撇开李家。

皇帝面临着抉择,一方面是朝廷的体面有失,但自己能获得利益。另一方面则是维护了朝廷的体面,但是安南就此陷入灾难,而且就此不得不和李家团结协作,打倒李家的机会就没了。

皇帝没有为难太长时间,因为他已经得知李乙容派了自己的儿子前往归仁城,名义上是处置那边李家的生意,实际上暗地里却是去和汉人见面。如果说皇帝还顾忌朝廷的体面,但他相信李家一定不会在乎的,安南朝廷的体面李家不用顾及,只要李家的利益不受损,说不定他们会把朝廷卖了,转而和汉人合作,把自己这个皇帝给搞下去都有这个可能。李家有这个实力,汉人军队摆明的不是来侵略的,李家如果肯让步的话,他们自己做皇帝,对汉人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

十一月十五日,对于南征军来说是一个好日子,安南朝廷派来的三人小组最终还是答应了王少华的要求,全盘接受了三个条件。就此南征军全部退出归仁城,云社那边的兵力也退回来了,全部进入水寨休整,紧接着就是南洋商社进场。

李乙容的儿子没有想到朝廷这么快就答应了汉人的要求,还想搞点事情出来,却被三人小组和高海、傅清河一起阻止。原本以为李家就此要从归仁城退出时,南洋商社找上门来了,反倒让他觉得就算是被朝廷摆了一道,除了军事实力大损和丢了归仁城外,李家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王少华领着李乙容的儿子看了南洋商社的货物后,还答应今后李家在归仁城这边有优先购买南洋商社货物的权利。李乙容的儿子主要负责的就是李家财货上的事情,看到南洋商社提供的货物,尤其是那个所谓的优先购买权,心里乐开花了。

归仁城原本就是因为海商而崛起,各种各样的海商应有尽有,可没谁能像南洋商社这样提供这么多精美、稀奇的货物。只要有优先购买权,岂不是李家又能在商业上找补回来这一次的损失。何况王少华还跟他说以后的货物会更多更好,只要李家吃的下。

王少华虽然没有按照既定策略进行这些操作,现如今依靠李家彻底打开市场销路为主,至于今后是不是真的完全把货物交给李家承销,有南部海军在还怕他搞什么幺蛾子吗?再者,日后的货物多了,李家恐怕也无法单独吃下,知道了南洋商社货物的好处,其他商家岂能不上赶着来买?

安南皇帝已经取得了利益,何况王少华他们最后是答应了百分之五的税收。要知道安南对海商征收的税虽然多,但这些钱一直把控在李家手中,名义上是用在了养军上面,实际还不是通过财力的分配控制党羽,皇帝能获得的实在是少得可怜。

这一次王少华他们最终答应交税给他,李家的势力又彻底从归仁城那边退出,算得上是一次胜利了。至于李家和汉人的商业合作,就算是一点补偿了。等到他日后知道李家从中获得的好处时才追悔莫及,好在南洋商社也给了他合作的机会。

李乙容原本想要阻止朝廷答应王少华提出的条件,后来却接到了儿子的急信,权衡一番利弊后,事已至此也不得不答应。何况对海商的征税上,也就是少了一家南洋商社,其他的海商又跑不了,总体上算下来,李家并不亏损太多。等到他以后知道南洋商社的货物量是多少,形成垄断地位后对安南商业控制,才追悔莫及。

安南方面搞定了,南征军和南洋商社自然十分高兴,可以说第一次南征,或者说南洋经济殖民,在吕宋是小试牛刀,只有到了安南这边才算是真正获得了成功。有了这一次之后,以后的事情就好办许多,只要萧规曹随就行。

现在,王少华忙着做生意,李睿纭他们忙着完善水寨和驻军的事情。原本还想在这里等待猴子归来再一起回宝岛,却被得到苏圣平的军令,处置好安南的事情后,就立即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