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明君的第一佞臣【完结】>第九十六章 活死人

  整个谢府都沉浸在一片欢天喜地的气氛中,就是那些下人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家可是有两位少爷都要平步青云了,未来他们谢家也一定会成为真正的大户人家,那他们这些下人能不跟着涨月钱、涨身份?就是后面再买些奴才回来,他们这些老资历的肯定也能管着他们。

  就在阖家上下都处在难得愉快的气氛中时,萧姨娘院里却传来消息——萧姨娘上吊自尽了。

  谢老夫人当时就觉得一阵天旋地转,眼前瞬间就黑了一大片,甚至有那么一会耳朵里都听不到任何声音,就看到儿子一脸暴怒地吼着什么,嫡孙满脸错愕,小四低着头看不清表情。

  一旁的刘妈妈赶紧端了早先备好的参汤过来,老夫人灌了两口之后才稍微回转了脸色。

  “孽障!孽障!这是要害了小四啊!这个毒妇!她是真看不得小四好啊!”

  老夫人拄着拐杖砰砰砰地敲着地面,又赶紧让刘妈妈搀扶着她,一行人往萧氏的院子里过去。

  谢恒已经第一时间让人去请大夫。

  前往萧氏那的路上,谢恒不断想着,这萧氏还真是有本事一次次刷新他的认知底线。每当他以为自己已经见识到了萧氏对自己孩子最狠心的一面时,很快萧氏就能让他知道什么叫更狠心。

  来到萧氏院子里,伺候的丫鬟跪在门前哭哭啼啼。

  谢老夫人来不及见着人就喘着粗气问:“死了没!那个祸害死了没?”

  “奴婢、奴婢不知道!”

  谢老夫人将人推开:“没用的东西!”

  萧氏已经被弄到了床上,面色发青,看着胸口起伏十分微弱。

  不一会大夫赶来,立即为萧氏诊看。

  一番折腾后,大夫抹了把脑门上的汗,说道:“这位夫人的性命算是保住了,只不过她窒息的时间还是长了些,老夫无法保证她还能不能醒过来。这人昏迷着就无法喂药,只能采用药蒸或者擦拭的方式,只是这样的吸收效果定然远不如喝药好,即使能吊住性命,怕也不是长久之计,一年半载的也许就……”

  就算是做大夫的,有些话也不能说得太直白,不过话里的意思所有人都听懂了,简单来说就是现在人还活着,但就算用尽办法,也就只能像个活死人一样躺着,而且活也活不了多久,就是一年半年的事儿。

  听到大夫这样说,谢老夫人的表情反而平静下来。

  “多谢大夫,就照您的意思开药,药蒸也好还是擦拭也罢,您看着办,只要能吊住性命就好。刘妈妈,去给大夫结银子,叫两个丫头跟着大夫去抓药。”

  “是。”

  刘妈妈恭恭敬敬地请大夫出去,大夫也没多说。他行医这么多年,什么复杂的人家都见过,也没什么可好奇的。

  等大夫走后,谢老夫人让其他人先回去,只留下谢长青和谢恒。

  “小四啊,”老夫人在丫鬟的搀扶下坐下来,“从你出生开始,这个本该最关心爱护你的人就没有尽过一天作为母亲的责任,任由你自生自灭。现在你自己立起来了,她不说为你高兴,还极尽可能拖你后腿。你比祖母懂得多,应该也知道若是她真在这时候死了,这殿试你也就参加不了了。再过三年谁知道又是什么光景?”

  谢恒垂眸,“祖母说的我都明白。前两次我来看望姨娘,除了诅咒和谩骂之外也没听她说别的。”

  谢老夫人叹气,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她就是这有问题,拎不清,也还好你不在她身边长大,不然指不定被教成什么样。祖母说句不该说的,其实你姨娘现在的状态最好,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拖累你的前途,而且她这样昏迷着也不至于再给你添麻烦。你说是不是?”

  谢恒没有说话,在注重孝道的古代,这种事就算再怎么“是”,也不能真宣之于口。

  谢老夫人也理解,也不是真要谢恒回答,又接着说:“你是个孝顺的孩子,祖母知道,不过你跟萧氏之间确实没有母子缘分,这也怪不得你。再说是她自己想不开、拎不清要上吊害你,可不是你害她。就她所做之事,便是休弃个十回八回也不算多,能留她到现在可全是看在你的份上。日后咱们谢家还照样养着她,好汤好药地吊着她的性命,就算是仁至义尽了,你这做儿子的也算是对她尽了孝心。至于她能活多久,那得看她自己的造化。”

  谢老夫人的意思很明白,萧氏可以死,但绝对不是现在。反正得过了眼下,等谢恒殿试结束正式入朝为官,在自己的位置上站稳脚,到时候萧氏的生死对谢恒的影响也就不大了。

  谢恒:“让祖母费心了。只是萧姨娘毕竟是我的生母,她现在”卧病在床”,我作为唯一的儿子还是要时常过来探望。”

  这便是同意了谢老夫人的话。

  谢老夫人很是欣慰,“探望”也是应该的,至少得让人觉得在“孝”之一字上小四没什么错处。而且谢老夫人还觉得比起萧氏这个生母,小四果然还是跟自己更亲,又转头看向谢长青:“你觉得呢?”

  谢长青自然还是那句老话:“一切但凭母亲安排。”

  这话谢恒猜都猜到了。

  真要论起来,谢长青这辈子最大的本事也就是死读书读出来了,混了个小官,其他真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于是从今天开始,谢家这个几乎没怎么在人前露过面的萧姨娘便开始“病重以至卧床不起”。外头那些关注了谢恒但不明情况的人都觉得这是萧氏福薄,儿子出息了,自己却病倒了,还是一病不起,也不知道日后还能不能好起来享受当官儿子的孝顺。

  不过谢恒现在就很孝顺了,明明殿试在即,这要上场的贡士们哪个不在积极准备?

  殿试啊!这是多少人可能一辈子唯一见到皇帝的机会,也是扶摇直上青云路的最后也最关键的一段路,那不得投入全部的精神好生准备着?

  但据说谢恒还是常常去看望卧病在床的生母,有的时候甚至就在生母的院子里温书,就为了能多看两眼,能在跟前多尽些孝心,这多令人感动啊!

  传言自然也有些夸张的成分在,比如谢恒在生母院子里温书什么的。要是谢恒真做到这地步,而昏迷中的萧氏还有感知的话,也只有被气得“病情加重”的份。

  就在萧氏持续昏迷中,殿试的日子到了。

  几乎所有贡士们都很紧张。多少人苦读这么多年为的就是这一刻。

  其实通过了会试成为贡士,就已经算是走在成功的道路上,不论殿试结果如何也都已经够资格做官,并不会再被淘汰。可不淘汰是不淘汰,但殿试的名次对考生将来入仕和升迁都还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即使到了这一步也不容考生们掉以轻心,更何况还是在皇帝陛下面前。

  殿试作为科举之路的最后一环,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在会试中中选的考生们,也就是贡士们都可以参加。而殿试的目的是对会试合格者进行再一次区别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选拔官员。同时也是让皇帝先行了解这一届考生们的“质量”。

  因为殿试是皇帝主持,所有通过殿试的考生之后也都可以称为天子门生。

  相比较其他人,谢恒就不那么紧张。

  要是坐在皇位上的是宣景,他又是第一次觐见,那肯定是紧张的,但对于惠承帝也就那样吧。

  惠承帝不能说是个昏君,也算不得明君,只能说是个比较平庸的皇帝,他有心让大瑾国变得更好,但在行为上又总是束手束脚跟不上,反而还会拉那些有心让国家变得更好的人的后腿还不自知。

  如今大瑾国的形势已经大不如前,三朝以来逐渐势微,朝政上也是千疮百孔,国计民生处处漏洞,朝堂之上贪腐之风盛行,结党营私之气渐盛。那些还一心为国为民的纯臣被嘲笑排挤仕途艰难,而那些巧言令色的媚上之辈却人脉广阔平步青云。

  如果不是有宣景的出现,只怕不出两朝,曾经威名赫赫的大瑾国就要彻底落败,被大夏和蛮国瓜分干净。

  就算谢恒嚣张胆大吧,也算是站在未来人的视角上,这样的皇帝的确让他起不来敬畏之心。

  只不过不管心里如何作想,这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足,谁让现在这大瑾国还是惠承帝说了算呢!他要想入朝为官,而且还得谋个有用的差事,那就绕不过惠承帝去。

  殿试上,面见皇帝的贡士们中除了那些曾经见过皇帝的达官贵族子弟之外,其他人都不敢直视天颜,生怕有所冒犯,也是他们对皇权的一种本能敬畏。

  谢恒虽然也低着头,但整个人都给人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并不显得紧张害怕。

  皇帝注意到了谢恒,会试前二十名都在跟前,惠承帝一眼就能扫到,其中有少数熟面孔,生面孔之中谢恒的这种淡定从容的气质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

  于是在出了考题宣布开始答题之后,皇帝的目光偶尔会时不时落在谢恒身上,看他的答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