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越送老婆要不要?>第121章 成年以前

  “我生活的地方和这里不一样,不是风俗和朝代的不一样,是整个世界都不一样。”方臻不确定安向晨能不能听懂什么叫“世界”,便先解释了一遍。

  安向晨裹着被子缩在里面,听完点点头,似懂非懂,自我消化。

  许久没派上过用场的小炕柜又出现在了炕上,就摆在两人中间,隔开了炕上和炕边椅子上的两人。

  炕柜是方臻主动摆上的,它在两人的磨合期提供了相当大的安慰作用,有它在,会让安向晨下意识感到安全和无害。把它拿下来,就是方臻给安向晨的心理暗示,让安向晨无意识消减对他的抵触和提防。

  “我在的那个时代,放到你这个世界的发展来看,差不多是将近……一千年以后了吧。”方臻大概估计道,“对,差不多。”

  他对历史了解不多,而且这里的朝代更替和他原先世界的不一样,有的方面可能先进一点,有些方面还是很落后,但从总体发展来看,推测应该是宋代到明代这一区间的水平。

  宋代到他死的那一年,差不多有七八百年吧,换算成大成朝,一千年也差不离。

  毕竟大成朝已经屹立了两百多年,仍然保持着昌盛和平,内忧外患一律没有,怎么着也至少还能再有四五代皇帝继任,从上岗正常干到退休。

  只要当权者头脑清醒,不搞全面封闭思想文化科技那一套,应该还能多苟一阵子。

  安向晨对于一千年能有什么概念,他一生不过五六十年,即便机缘巧合下得以长寿,也左不过八十载。他连大成的全貌都未得窥见,一千年,实在是非一己之力所能达之。

  八十载之于一千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我跟你讲讲,一千年以后人类生活是什么样的。”方臻见安向晨惊得说不出话来,话语间便带上了分享的喜悦,那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在大成朝,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一千年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别说安向晨,就是大成朝的皇帝来了,他都想象不到,手机、电脑、互联网,光是解释一下它们的作用,就能让这些古人怀疑人生。

  当然,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现今的生活,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前发展的,但前人,也不会想到能发展成什么样子。

  安向晨聚精会神地听着那些他从未听说过的事情,为人类的智慧所惊叹。

  衣食住行,单拎出来一样,都够方臻不停顿地讲上三四个时辰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就连他这个现代人,都会时常感觉自己跟不上节奏,更别说讲给安向晨这个古代人听。

  因此,他只能从每个方面挑重点的,显著的变化和特点,去概括性地形容那个将近一千年后的世界。

  “竟是如此……”安向晨喃喃自语。听到特别好奇之处,还会提问,全然忘记自己刚才还在惧怕方臻这个未来人。

  他其实还想问问,人类是怎么跨越这千年的,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变迁,颠覆了多少个朝代,才成为那样的光景。而那时候,又是怎样的政\权才能掌握好一个如此繁华复杂的国家。

  然而他忍住了,这个话题过于沉重,对于他这个局中人来说,实在不是他愿意听到的。

  他也好,方臻也罢,不论是活在大成朝,还是一千年后的日子里,他们都只是沧海一粟,终将湮灭在时间的车轮之下,烟消云散。

  朝代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终有一日,他们的大成朝也将会覆灭,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注定结局。

  他作为大成的子民,即便有着清醒的认知,也仍然要为这样的结局和注定的事实感到伤感,感到悲痛。没有人是不希望自己的故土国家能够永世长存的,安向晨也不例外。

  于是他不再去想。他撩开窗帘朝着天上望去,四更已过,他眼下有件更迫切的事想要知晓,方臻却还没有告诉他。

  他不得已出声打断了方臻眉飞色舞的讲述,“方臻,我想知道,你是怎样的。”

  方臻愣了下,嘴巴没跟上刹车的速度,虽未出声,却依旧做了好几个无意义的口型,才停下来。

  他一停,这间屋子便重归安静,只有火炭在炉中发出细微的炸裂声。

  安向晨将被子稍敞开些,有火炕和火炉的双重夹击,他没有换上就寝的单衣便裹上了被子,因此被热出了一身薄汗。

  方臻倒了杯温水给他,放在炕柜上。安向晨盯着那杯水看了一阵,才慢吞吞端起杯子,抿了几小口。

  方臻沉默了,他的沉默并非觉得自己的身世多么难以启齿,他只是单纯地思考着,他单调的人生经历,是否有从头说起的必要。

  “我是个孤儿,在孤儿院长大的。孤儿院,就是由民间资助为主的福利机构,官面上组建的收容孤儿的场所。”方臻还是从头讲起,因为他发现,即使从头讲起,也浪费不了多少时间,没有多少话可说。

  安向晨点头表示他懂了,有先前的铺垫在,他很快就理解了什么是孤儿院。毕竟在大成朝,也有和方臻形容的孤儿院相类似的地方,叫孤独园。

  孤独园并非大成朝才创立的,早在前几个朝代时就已存在,几百年来未有变化。区别只在于灾荒战乱年间,孤独园设立的多一些,国家昌盛,孤独园便相对少一些。

  要说孤独园和方臻所说的孤儿院有什么不同,就在于孤独园不仅收容孤儿,老无所依的人也可收容,有时还会收留那些无处可去的妇人。

  他只是没想到,即便过了一千年,即便日子已经是方臻描述中那般不可思议的光景,却依旧存在着孤独园。

  “在孤儿院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各个年龄段的,由于各种原因没人养育的孩子,一大群人生活在一起。”

  方臻想来想去,他所在的那个孤儿院就是这样平淡的地方,“我们那儿地方不算大,吃的一般,穿的是好心人捐助的旧衣服,不过一日三餐还是顿顿有的吃,也没谁虐待谁。”

  “大家都是普通孩子,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大一点的就出去上学,当地教育局对我们这些孤儿的义务教育还是挺上心的,到年龄就给就近安排到附近的学校去。小一点的就在孤儿院玩,玩到上学年龄就去上学。”

  “学习好的就一直上,能上到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然后自己想办法挣大学学费,学习不行的就上到初中毕业,然后要么在当地打工,晚上还回孤儿院住,要么就干脆去外地打工,不回来了。”

  上学的变化,什么是义务教育,什么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升学考试是什么样的,考完如何分配,这些内容方臻在讲自己之前已经铺垫过了,因为安向晨是读书人,方臻觉得他肯定会对这个感兴趣。

  “平时吧,也没什么格外的事,上学的上学,玩的玩。看性格和经历,有的小孩活泼开朗,就大家一起玩,有的小孩不愿说话,不爱理人,他就做自己的事,也不会有人非要你怎么样,能玩就玩,不能玩就不玩,互不干涉。”

  方臻讲到这儿揉了两把自己的后脖颈,“虽然大家都没人要吧,但其实也没什么团结取暖的想法,毕竟有人有领养需求,指不定哪天就离开了,所以大家的关系也比较淡。”

  “领养,就是……反正就是有人出于各种原因想要个孩子,条件符合政\府要求了,就来我们孤儿院挑人,领回家一起过日子,当自己孩子养。”

  解释了什么是领养,看安向晨一点就通,方臻就继续讲,“领养这事儿,看双方的缘分。虽然能被领养的还是在少数,很多人比如我,到成年之前没离开过孤儿院,但毕竟还是有概率的。”

  其实说到这里,方臻觉得挺可笑的。

  人贩子到处拐了有家庭的小孩去卖,很多像他一样没有家人的孩子却在孤儿院一抓一大把。

  领养只用走程序,买家买孩子却是买卖同罪的非法勾当,是正经犯罪的,可他们依旧选择了铤而走险。

  就是荒谬,方臻觉得,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荒谬,比他魂穿这件事的离谱程度也不遑多让。

  “其他就没了,我就吃饭上学睡觉,然后到十八岁那年参加了高考,考了外地一所一本大学,被录取之后,假期打工挣钱攒学费,结果第一学期就赶上征兵,我就去报了名,参军了。”

  这就是方臻成年前所有的人生了,他想不出还能对安向晨讲什么,讲他在孤儿院都玩什么游戏,还是讲他在学校上学的情况?

  那也没什么可讲的,玩的游戏就跟方家村这些小孩一样,捉迷藏、木头人、疯跑。上学就听课,做作业,测验、考试,最多有个运动会,就没了,没有特别值得记忆的事情。

  “便是如此?”安向晨小心翼翼问道,他看得出方臻并不抗拒讲他的小时候,只是没想到讲出来,会是这样的……不在乎。

  安向晨想,或许方臻自己也不曾察觉,他所谓的平淡无趣,并非他的人生当真无趣,只是没有一件事能够让他感兴趣。

  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让他觉得有趣的记忆呢?

  即便安向晨只是个庶子,只能困在那一方后院每日苦读,他也依旧能想出不少儿时的故事。哪怕是爹爹的一次特别夸奖,娘亲的一顿板子,又或者只是哪一年枝头的鸟儿鸣啼格外清脆,曾飞到他的窗前,也是有的,总不会一无所有。

  方臻,其实是个很冷淡的人,就仿佛这个世上,根本没有他在乎的东西。

  这种认知让安向晨呼吸一滞,胸口涌出尖细的酸,似乎有人拿着针一下下扎在他的心上,给予他细密的疼痛。

  “你那是什么表情?”方臻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