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令月歌>第2章 起:2

  大部分时候,虽然林歌寡言少语,但陆萍依旧觉得他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因为他待自己极好,一路上从不亏待自己,当真是来报自己救命之恩的。

  只是此时兵荒马乱,粮价水涨船高,林歌哪来的这么多钱?陆萍疑惑而担心着。

  这样的疑问持续地并不久,很快,陆萍便知晓了答案。

  这一日,经过近两个月的路程,冬末春初之际,两人来到彭城,林歌再次将陆萍先安置在客栈之中,随后离开客栈,不知去向。

  陆萍也未询问,她只是往窗外看去,看着林歌的背影消失在街道尽头,她长叹一声,喃喃道:“当真是出门靠朋友,到哪里都会有朋友支援银两……”

  几乎每到一处县城,林歌都会戴上面具,独自一人去寻自己的江湖友人,回来后手中亦会多出一些银两,用来当一路上的盘缠。

  其实陆萍并非没钱,只是每次自己想抢着开钱的时候,林歌总会说道:“就当是我报答你。”

  陆萍讪笑,心想自己上辈子定然做了不少好事,这辈子才能被这位玉树临风的少侠如此报恩。

  赶路总是容易困乏的,陆萍只觉腰酸背痛,她躺在床上,睡意顷刻袭来。

  不知过去多久,林歌从外面回来,还给陆萍带来几个热乎的包子和一串糖葫芦。

  陆萍闻声闻香,当即从睡梦中醒来,起身来到桌前,拿起包子吃了起来。

  她吃得急,险些噎到,好在有林歌为她倒上一杯水递给她。

  “多谢……”陆萍喝了一口水,这才缓过来,半饷,她笑道:“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之一,就是把林少侠你救回来!”

  林歌无奈微笑,陆萍看在眼里,不免为之一愣。

  林少侠笑起来真是好看,还有一个小酒窝。

  吃完一个包子,陆萍又拿起糖葫芦吃了起来,“少侠你也快吃,别看着我一个人吃。”

  林歌颔首,拿起一个包子慢慢地吃着。

  “这糖葫芦真好吃,以前我爹要是打完猎,去市集上卖了个好价钱,也总会给我买一串糖葫芦。”陆萍回忆道,虽然她唇边含笑,但是目光却黯淡下去。

  林歌神色一滞,他安慰道:“放心,我们如今已到彭城,再过两三日我们就可以到前线了,方才我打听过了,两军交战之地正是颍州。”

  陆萍点头,她放下手中的糖葫芦,笑道:“到时候少侠你也算是功德圆满了,之后我会在那附近等我父亲,少侠你该去哪就去哪,我们就此别过,若是江湖有缘,来日再见。”

  陆萍有些黯然,近两个月的相处,她已经将林歌当做自己的朋友,眨眼间却到了分别之时,尤其对方还是一位来无影去无踪的侠客,他日再见当真是不易。

  “林歌,”陆萍唤道,“虽然你说你常年行走江湖,居无定所,但我还是想知道,你来自何处?”

  林歌愣了愣,半饷,他回应道:“塞外。”

  “这么远啊?”陆萍惊讶不已,“那你当初是怎么从塞外来到中原的?又是何时来的?”

  林歌微微垂眸,他不再吃手中的包子,只是任由思绪被往事牵引而去。

  “七年前,跟着师姐们来的。”林歌回应道。

  “七年前,”陆萍掐指一算,“那就是长庆十三年,当初你们去了何处啊?”

  “洛阳。”

  陆萍挑眉,当即坐直身躯,只听她问道:“那林少侠你有没有在洛阳城见过当时还没回宫的玉迟王?听说长庆十四年初春的洛阳武林大会,他可是力压群雄,名震武林啊。”

  林歌点头,道:“见过。”

  “你跟我说说呗,当时他是怎么和那些人交手的?”

  “时间太久远,我一时也忘了,日后我想起来再和你说。”林歌回应道。

  陆萍悻然点头,日后?他们即将分别,也许已经没有日后了。

  “罢了,”陆萍摇头道,“那玉迟王的事也没什么好知道的,早已被人写成话本,人尽皆知了。”

  说罢,陆萍便看向林歌的包袱,又道:“你包袱里的《洛阳时下新文》,上面可不就记载着玉迟王的故事吗?”

  林歌闻言一愣,只听陆萍解释道:“别误会,是你之前晕倒,我在你包袱里找药时发现的。”

  “我没怪你。”林歌摇头道。

  陆萍微笑,只是看着将披风紧紧裹住的林歌,陆萍不免一叹,这样的身子骨真的能闯荡江湖吗?

  林歌察觉到她的哀愁,便问道:“怎么了?”

  “我只是在想,近两个月以来,少侠你隔三差五地总会发烧,这是为何?按理说,你们常年行走江湖的人,身子骨应该很健朗才是……”

  陆萍自知失言,又立即解释道:“林少侠你别误会,我没别的意思,我只是担心你的身子,所以这才问问。”

  “无妨,”林歌回应道,“是之前练功落下的病根,吃了药倒也没事。”

  “这样啊,那就好。”陆萍安心下来,拿起包子继续吃着。

  吃完包子后,陆萍似是想起何事,她说道:“我记得,少侠包袱里还有一本《令诗》,我可以看看吗?”

  她想起林歌时不时会翻开那本诗集,默默地看着。

  林歌看了她一眼,不解其意,却也答应下来:“可以,你也喜欢那本诗集吗?”

  陆萍挠头一笑,解释道:“我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也听旁人提起过,这是韩相作的诗集,他可是我们村里的大恩人。”

  陆萍双手捧着脸颊,回忆起来,说道:“我还记得,一年多以前,我们北方的雪灾可严重了,比哪一年的雪都要大,好在当时有韩相带着朝廷的人来救助我们,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才得以熬过那次冬天。”

  “说起来,当时韩相还染上了风寒,发烧晕倒在雪地上,可把我们所有人急坏了。”

  林歌目光一滞,不动声色地握紧手中的包子,只听陆萍不悦地继续说道:“都怪那玉迟王,辜负韩相的一片深情不说,当时就是他故意让韩相跋山涉水地来到北边,去送飞鸿长公主和驸马爷回高丽。”

  “想想实在唏嘘,当初可是他对着全天下的人说,他与韩相两情相悦的……”

  林歌默然不语,只是垂眸,静静地听着陆萍所言。

  “现在都说他在长安,抱恙在府,然而那些江南乱党却是打着营救他的旗号才造反的,毕竟当初先皇都立他为皇位储君了,若非去年的那次政变,如今这天下之主就是他了……”

  说到最后,陆萍无力一叹,神色颇为郁闷。

  “你恨他吗?”林歌开口问道。

  “恨他有什么用?我现在只希望我爹在战场上能够凯旋而归,安然无恙。”陆萍回应道。

  林歌点头,道:“会的。”

  而后,陆萍躺在床上翻看着那本《令诗》,虽然她未曾读过诗书,但她也觉得这字里行间尽是韩相对玉迟王的无限深情,只是越是想到这,她就越为韩相感到不值,对玉迟王的印象也愈发变差。

  不知不觉,陆萍渐渐睡去,待她再醒来时,发现已是傍晚,屋里光线昏暗,除了她,不见他人。

  “去哪里了?”陆萍嘟囔着坐起身来,正当她打算前去寻找林歌的时候,却见林歌刚好推门而入。

  见林歌回来,陆萍不免一愣,只见在昏暗的光线之中,林歌的神色不似往日那般淡然,眼角眉梢间流露出藏不住的担忧,同时,她发现林歌的手里还握着一卷帛书,不知是何物。

  “陆萍,”林歌率先开口说道,“你且在此处等我三日,我有急事要去办。”

  不等陆萍追问,林歌又道:“房费和伙食费我已经付过了,你只管安心地住下。”说罢,林歌又将一袋银两递给了陆萍。

  陆萍愣愣地接过银两,她从未见过林歌如此,虽说林歌的情绪说不上有多激动,但也如一池静水乍起涟漪,让她这位久坐在旁的游者不免感到意外。

  将银两交给陆萍之后,林歌又走上前将自己放在桌上的包袱解开,从中取出一对护腕,定睛一看,护腕上有着虎图腾,之前陆萍曾见林歌拿出来过,只是却从未见其佩戴。

  林歌凝视护腕片刻,似是想起何事,随后他将护腕收进衣袖之中,转身离去。

  “林歌,你要去哪?”陆萍担心地问道,她的心里甚是不安,她总觉得林歌要去做一件大事。

  林歌回过头看向陆萍,此时的他已经戴上自己的月牙白半面面具。

  林歌眼眸微微流转,避开陆萍的目光,回应道:“若是三日之后我没有回来,会有人来替我护送你,继续去寻你父亲。”

  说罢,林歌迈出脚步走出房间,将陆萍独自一人留在客栈。

  陆萍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跑了出去,只是当她来到客栈门外时,却发现已经不见林歌的踪影,那道月白色的身影就这样消失在暮色之中。

  陆萍无可奈何地看着门边的树木,冬末春初之际,纵使枝叶渐绿,也难抵这冷冽的天气,那枝叶正在寒风中摇动着,似是颤抖一般,令人忧心忡忡。

  “你一定要信守承诺啊……”

  林歌离开后的第二日,陆萍早早地起身坐到客栈的前堂里,她无聊地看着林歌留下来的两本书,一本是《令诗》,另一本则是记载各种与洛阳有关的奇闻轶事的《洛阳时下新文》。

  她打量一番,这两本书都是来自清飖书局,那可是遍布天下的第一书局,可供人们免费看书,无数寒门官员便是受到清飖书局的帮扶,这才得以在科举中一步青云,当年的丞相韩清玄便是如此。

  陆萍翻看着《洛阳时下新文》,她识字不多,却也能看明白个大概,因为这本书本就面向大多数的平常百姓,所以遣词造句并不晦涩难懂。

  翻看到有关玉迟王的部分时,陆萍当即略过,她实在不想多看一眼。

  正当她看其他故事看得津津有味之时,她听见楼上传来动静,只见那是几位官吏,他们匆匆忙忙地从楼上跑下,神色惶恐,似是发生了要紧之事一般。

  陆萍耳力过人,很快她便听见那几位官吏的对话。

  “这可如何是好?怎么就不见了?明明昨日还放在行囊之中的。”

  “多半是被何人盗走了,事不宜迟,我们得赶紧动身往颍州去。”

  是丢了什么东西吗?陆萍猜想着。

  那几位官吏给了钱,之后便匆匆离去,消失在客栈里。

  陆萍无奈一叹,低下头继续看着手中的《洛阳时下新文》。

  林歌何时回来?他会回来吗?爹爹现在可还安好?

  陆萍思绪万千,不知不觉便在前堂里待了一上午,却始终没有等来答案。

  正当她打算起身回房时,她见有几位商旅走进店里,并在前堂坐下,点了几道菜和一盏茶水。

  陆萍闲来无事,索性听一听他们可会闲聊起什么有趣的事。

  却不想,听了几句之后,她当即脸色大变。

  “这次颍州之战,小王将军怕是凶多吉少了。”

  “是啊,小王将军他们被乱党围困在颍州的一处县城里,主力军队却迟迟不肯救援,只顾着继续乘胜追击。”

  陆萍心生不安,她知道小王将军乃王意明,是已故王皇后之侄,王意明骁勇善战,在两年前平定南海倭寇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是无数百姓心中敬佩的将领。

  “怪只怪他是王家之人,我看这次,陛下他们是想借机除掉小王将军,彻底削尽王家的势力。”

  “可是,王大将军父子他们在这次政变之中,也算救驾有功……”

  “你别忘了,陛下恨极了王皇后,小王将军被困的消息早已送回长安,如今却迟迟不见圣旨传来,小王将军这次定然性命难保。”

  “唉……只盼小王将军吉人自有天相,能够顺利渡过此劫。”

  陆萍哀叹,她为小王将军祈祷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父亲祈祷着。

  接下来的两日,陆萍几乎茶饭不思,每一日她都会在前堂里从早等到晚,直到深夜才回到房间休息。

  眼看已是第三日深夜,客栈掌柜准备关门打烊,陆萍起身,无奈一叹,她心中决定,明日起自己将不再继续等林歌,也不用旁人相护,她要独自一人前往颍州,毕竟这两个月以来林歌待自己极好,就算不辞而别,也与她两不相欠了。

  正当她转身上楼时,却听见身后传来敲门的声响,回头看去,掌柜已将门打开。

  只见外面走进来了一位男子,一身月色,不是旁人,正是林歌!

  陆萍心中大喜,悬着的心总算落地,她当即跑上前抱了林歌一下,眨着眼睛,不敢相信地说道:“林歌,你真的回来了!”

  看着陆萍欣喜的模样,林歌微微地勾了勾唇角,说道:“嗯,回来了。”

  陆萍点头一笑,然而很快,她的笑意便僵在了脸上,直到这会,借着前堂的烛光,她才发现面前的林歌脸色极为憔悴,双目红肿,像是大哭过一般。

  陆萍并未追问,只是说道:“这几日你肯定累着了,快些上楼休息吧。”

  林歌颔首,迈出脚步往楼上走去,陆萍对掌柜说道:“还请掌柜送一些吃的到房间里来,再准备沐浴用的热水。”

  “我这就去。”掌柜点头应下。

  回到房间里后,陆萍注意到林歌正端坐在板凳上,腰身挺直,默默地喝着水。

  陆萍坐下身来,叹道:“林少侠,你的嘴巴都干的起皮了,你是不是一直在赶路,都没停下来休息过?”

  见林歌并未否认,陆萍长长一叹,“其实你不必为了履行对我的承诺这么折腾自己,你本来就已经不欠我了。”

  林歌看着陆萍,沉默半饷之后,他说道:“我向你许诺过的,自然要做到。”

  “行吧,”陆萍无奈一叹,“我已经叫掌柜给你准备了热水和吃的,你可以回你房间里好好休息了。”

  “多谢。”林歌回应了一声,而后陷入沉默。

  陆萍见状,感觉林歌的状态极差,于是她站起身来,伸出手抚了抚林歌的额头。

  她当即眉头一皱,说道:“林歌,你又发烧了,我去给你拿药。”

  说罢,陆萍便从林歌的包袱里取出那瓶药,倒出一颗药丸递给林歌,并为其倒上一杯水。

  “吃了药,吃些东西,再洗个澡,林歌你就早些休息吧,我不急着去颍州的,你先休息好才是。”陆萍叮嘱道。

  林歌默然,只是点头应下。

  是夜,陆萍在床上辗转反侧,一想到林歌憔悴的模样,她就感到无尽的担忧和疑惑。

  林歌消失的这两三日,他究竟去做什么了?为何这般疲惫忧伤?

  不知不觉间,陆萍沉沉地睡去,在睡梦中,她梦见从前自己和父亲的美好时光,朦胧飘渺,似乎已经不复存在。

  翌日,陆萍起身,她打算去隔壁房间查看林歌如何,却不想她一推开自己的房门,就见到林歌已经背负长剑立在门外,正背对着她。

  林歌闻声,转身看向陆萍,淡然地说道:“既然起来了,我们就动身去颍州吧。”

  陆萍愣了一下,她发现林歌的双眼虽然还流露疲惫,但见林歌如此坚定,她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点头应下:“好,去颍州。”

  当他们牵着马离开彭城时,陆萍看见有官吏骑马而来,高呼道:“捷报!小王将军摆脱困境!圣旨传来,主帅已换成王大将军!”

  与众位百姓一样,陆萍闻言欣然而笑。

  “太好了!小王将军安全了,如今主帅换成王大将军,想来乱党早日能被镇压!”

  说着,陆萍看了一眼身边的林歌,她发现林歌也与众人一般,面含笑意,由衷地为小王将军感到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