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县城里面都有商户想挖荆行这边的墙角, 更别说其他来这边的大商户了。

  但奈何荆行这边对这些人来说意义重大,而且现在荆行还是皇帝亲自封的“皇商”,赏赐之物更是数之不尽,更别说现在荆行这边还和官府进行合作, 他们是有多么想不开才会为了这一点蝇头小利背叛荆行。

  那些商户看没有什么希望, 外县来的那些大商户之前就听说过荣福县这边的人团结, 无论他们怎么说,这些人就是一点都不心动, 还时刻维护着自己县城的人。

  这些商户还要被迫听这些人说一顿荣福县的好,对荆行这边更是大吹特吹一番, 话里那是一个明里暗里维护荆行。

  荣福县百姓心里都门清的很, 对其他县城来荣福县的人们都是表面的客气,别人怎么对他们, 他们就怎么对别人。

  他们欢迎那些来荣福县生活定居的人们,但对那些搅屎棍来说,他们恨不得把他们赶出去。

  对于这些商户挖墙脚的行为, 荆行和季福并不是不知道, 他们没有去计较,想走的人是留不住的。

  更何况,荆行觉得这样的人凡是有了想走的心思, 他也不敢真心用他了。

  那些商户没有挖到人就特意把荆行这边商铺厂子的东西学了去, 等回到自己县城的时候也像模像样的搞起来。

  无论是从名字还是从店铺, 经营手段都类似,在外省想着荆行季福他们根本管不到,从刚开始大肆宣传造势的时候就十分不要脸的扯上“荣福县”、“闵家商铺”这样的字样。

  现在大国还有谁没有听说过荣福县和荆行夫夫, 这荣福县是个好地方,凡是去过的人回来都夸荣福县的好, 闵家夫夫更是在百姓心里有着非常好的印象,百姓们都愿意去光顾那些店。

  这件事情也很快被荣福县的商户们带了回来,当初他们还以为这些商户是和荆行这边合作了,谁知这一打听,才知道那些商户是占荆行这边名利经营生意,无论谁遇到这种事情都要恶心坏了。

  荆行这边知道了后,荆行就给京城的郑文星写了一封信去说明这件事。

  别看这件事小,这大国这些县城这么多,要是这些人打着荆行的名号去干了什么不好的事,还把这事栽赃在荆行这边,不仅荆行这边,朝廷上那些看不惯荆行这商户的官员再说那么几句,就连皇帝和郑文星这边都会受点影响。

  荆行并没有把学到的现代法律那些往这边搬,主要就是不适合现在的大国。荆行那封信还说了这些商户没有经过他同意就打着他名号做事,他必告官服追究到底,要这些商户赔偿,而且这个赔偿数额不小。

  话语中表达了荆行的坚决和果断,一点都不嫌这事麻烦,说着必定会一个个追究下去。

  当然,荆行说了这么多并不是给郑文星看的,他主要是想把他这番话登在大国报上,达到让大国各地的人们都知道这个事,那些想占他便宜的人用着他名号的就要做好被他撕下一层皮来的后果。

  郑文星自然是站在荆行这边的,他把这封信递到皇帝面前,皇帝笑着瞥了郑文星一眼,“荆行夫夫两本就是朕封的皇商,现在荆行这边能注意到这个问题,朕允了。”

  很快,大国报上最主要的地方就印了荆行这番话,新一期的大国报从京城朝大国各个省州县传去。

  官府县衙都得到这大国报,照例给百姓们讲解,读着读着,那些衙役就觉得不对劲,等他们皱着眉头看完,忍不住对报纸上荆行提到的商户们啐上一口,暗骂不要脸,同时心里大大支持荆行在报纸上提到的追究处理。

  这些官吏接触的人多了,知道这种不要脸的商户就是要狠狠地给个教训,他们才会长记性,若是轻拿轻放,他们去别的地方还是会用荆行的名头经商的。

  这大国报的宣传力度那是杠杠的,这才一个上午都不到,荆行这事就众所周知了,有人说荆行心眼小,这么点小事都要追究还要别人赔钱;也有人说荆行这么做是对,荆行现在可是跟皇家那边挂钩的,再小的事情都不能轻易放过。

  就在各个县城百姓商户们都说着这个事情的时候,那几个县城百姓们也知道这个事情了,这刚开时的时候,这些百姓还没有多想,但当他们走到街道上照常去最近火热起来的店里吃东西买东西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事。

  这些店铺无论是刚开起来还是现在都是在说“荣福县百姓都在吃,就连闵商户都要夸绝”的话。

  店铺里面已经有百姓三五一桌的在讨论这个事情,有和掌柜关系好的,还把这事拿来问掌柜。

  掌柜这一天都在这铺子里,根本不知道这个事,现在听到这些人说,心里就是一咯噔,敷衍过询问的人,连忙叫了一个小厮看着店铺,自己转身就去跟店铺东家说了这件事。

  他看到他东家的脸顿时就白了,整个人都慌张起来。

  掌柜心里吐槽:还以为这个东家有多么能耐呢,当初怎么就那么大胆子敢这么做的?

  他东家也是没有想到啊!这里离荣福县十万八千里,这事都被荆行知道了,而且还要去官府告他追究这事!

  他要是早知道荆行会有这么一出,他哪里会有这个胆子这么干?!

  他这句心里话也是好些商户们之前想干却没有干现在听到此事时的感慨。

  然而,那些蹭着荆行最近暴富的商户们,现在真的后悔不已,同时又想着这次荆行说不定就是给他们提个警醒的,不会真的来找他们追究这个事的,而且大国县城这么多,只要他们动作快,荆行还能抓到他们不成?

  一个个都这般想着就先去店里面把店铺招牌给摘了,门也关了,处理还这些就叫家里的仆人给他们收拾行李,他们出去躲躲!

  能反应这么快的都是些有点聪明的商户,而另外些商户则是一点都不在意,还安抚家里不要慌不要怕,说那大国报上面都是吓唬人的。

  对此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然而当衙门这边找上他的时候,他才知道荆行并不是在大国报上随便说说的。

  更是震惊这荣福县闵商户心眼之小,他们也没有干什么吧,就把他们告上衙门!

  这人当真是自己赚到钱了就不管别人死活了!呸!

  原本这商户因为拿着荆行名头来开店,在衙门这边待遇一下子就提高了不少,他渐渐官府里面的人熟络起来,平时县长老爷看到他都和颜悦色的。

  现在,别说给一个好脸色了,生怕瞧一眼都连带着自己倒霉。

  这怎么敢亲近,荆行这边都是把这件事登上过大国报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京城那边的官员和皇帝都是知道这个事情的,再见加上荆行这个“皇商”身份,没有县老爷愿意给这些商户搭上自己后面仕途的,一点偏心都不敢。

  这件事的处理荆行是交给了手里的另外一个汉子去解决这事的,这人叫王卫,是荆行头一次赞助瘟疫县城的百姓,当时瘟疫大范围感染,凡是感染上瘟疫的人们心里都是害怕的,他们被赶到一个地方呆着,不允许他们走动。

  王卫一家就在这里面。

  即使那个时候有大夫来医治他们,但就没有见到染上瘟疫的百姓好起来的,王卫家王卫是最严重的,这还是之前家里难得买一次鸡吃,尝个肉味,家里人都舍不得自己吃,叫王卫多吃点。

  染上瘟疫死去的百姓渐渐多了起来,王卫也能感受到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全家人都极其担心王卫,王卫甚至都在想他是不是就这么在这次瘟疫中跟那些百姓一样死去,但他心底却还有那么一丝丝希望。

  老天爷就像是听到这些百姓的祈求,来了两个厉害的大夫!

  人们病情有好转!他们得救了!!

  若是当初这两个大夫没有给这些染上瘟疫的人们活下去的希望,他们也不会在后面药草用完附近都买不到药材那段时间感到无比煎熬,后面缺粮更不会引起慌乱争抢。

  后面甚至还有人听到这些官府人说要把他们这些病危的人一把火烧了的消息。

  那个时间段王卫记得是最混乱的时候,有想拉着那些心狠的衙役们一起死的人们,也有想在死前吃顿饱饭而央求衙役赏点米的,有人发疯,衙役打人,甚至后面他还从自己爹娘那边听到人吃人的事,只觉得真是可怕的很,一家人都不敢睡死过去。

  所以,在那个时候,当他们听到官府的人们说有商户给他们捐了粮食和药草的时候,他们都认为这些衙役都是骗他们的,这是打算把他们骗到一个地方去烧死他们呢!

  等他们看到药材和粮食运进来的时候,他们心里只有恍惚和不真实感,像是之前那边恐怖一面都是在做梦。

  他们真的重新喝上不是用药渣熬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什么药味的药汤,他们喝的米粥也有了米粒,他们才敢相信。

  王卫更是多亏了荆行送去的药才大夫救了下来。

  无论是对王卫还是他们家人来说,这些药材和粮食救了他们命,他们是第一次听到荣福县这个县城荆行这些商户。

  他们这个县城贫穷落后,这里的人们都吃不饱穿不暖,王家为了改变现在家里的穷苦,也想给恩人们报恩,一家子下定决心后就朝荣福县这边来。

  他们是第一次出远门,身上没有多少银两,每次到一个县城王爹和王卫就去帮人干活,挣点钱后买够粮食继续赶路。

  这样走走停停路上虽然也遇到一些意外,一家人脏乱的跟个乞丐一样,还真的哄骗过那些抢劫的,就这样,一家人来到荣福县,当他们踏入荣福县的时候,就是像是井底之蛙跳出狭小的井底看到了宽阔灿烂的世界,他们傻傻的站在城门口看了好一会儿,要不是别人催促,他们都回不过神来。

  他们到了荣福县后就像之前那般先找一份活来干,掌柜看他们可怜人又老实,便让王母留下在后厨洗碗,随后给王爹和王卫指路,让他们去厂区那边碰碰运气,那边工资高而且要的人也多。

  王家一家人都没有想到,先找到活干的竟然是王母,这给王父和王卫又是一个冲击。

  王卫至今都还记得他们当初来到荣福县看到这一切繁荣富强的景象心里的那份震惊,在知道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从荆行这边开始的时候,王卫就心里就一直把荆行当成自己的榜样,学习目标。

  这次任务王卫虽然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却都让那些商户吃到了教训,王卫这孩子实诚,那些跑出去的商户都被他们逮了回来,然而再把他们告上衙门这边。

  这些商户原本以为躲出去就能万事大吉,最后还是要赔一大笔钱,这个钱这些商户能拿的出来,但是却让商户们想起这钱来就心疼的那种,长了教训,对其他商户还有杀鸡儆猴的效果。

  这些商户被人告上衙门还赔了许多钱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开去,这事讨论的程度很高,其他县城的商户多少都关注着这个事情,现在看到结果知道凡事都不能想当然,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遇到荣福县闵商户的事更是要小心再小心。

  他们不可想像那些商户一样葬送自己后路,若是这些商人再开店搞营生,百姓们肯定也不乐意到他们那边去了,与闵商户的合作者那么多,荣福县出来的商户们也是帮亲不帮理,这一个荆行打压就已经让这群人喝一壶的了,更何况荆行后面还有这么的人。

  而那几个商户近况的确如这些商户所料,东山再起很难,现在没有百姓们支持,店铺每日都冷清的很,还有其他商户背后下手,这导致他们经商之路难上加难,愁的整夜都睡不着,家里人还要责怪他们当初为什么那么做,搞得他们里外都被骂不是个人,现在日子成这样还不是他们自找的。

  这边王卫回到荣福县,荆行知道这段时间王卫辛苦了,同时这一次机会也让少年人锻炼了不少,原本就少年老成,现在处事都更像一个大人了。

  在王卫讲诉那些事情的时候荆行都没有开口打断,直到王卫讲完,荆行以他那不凡的记忆力再把原本王卫没有做好的地方点出来。

  王卫回来的路途中就仔细回盘过自己做的这些事,其中自己做的不足或者当时没有反应过来的地方还是很清楚的,心里已经想好以后遇到这样的要怎么应对,被荆行问起他想到的解决方法王卫能说出个一二点来。

  荆行给出他的建议,王卫被东家提点了一下,顺着荆行给的思路往下一想,是他想都没想到的方法,顿时让王卫双眼一亮,一番下来满满的收获,王卫朝荆行感谢的鞠躬,此时王卫才显得少年些,看起来生机勃勃。

  荆行放他休息两天调整一下,不用急着去厂里。

  王卫自然是点头答应,东家说,现在他们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好好休息好好吃饭才能长得跟东家一样高。

  这个暑假像是没有之前那般炎热,季福这次并没有消瘦,夜里荆行摸着季福脸上还有的肉才算是满意这个夏天来到之前做的一切。

  季福这几天有点忙,不是店铺厂里的事情,他这几天跟着家中三个长辈去启家帮忙,启东与商户家的小哥儿要过两日就要成婚了。

  启南的婚期定在下个月。

  启婶子也算是盼得云开见月明,启东这边一有好消息就来闵家告诉闵母荆行他们。

  无论是村里还是县城里,只要谁家要办亲事丧事,邻里亲戚都会来帮忙,闵母、季阿姆和季汉子这三个长辈自然是要去启家帮忙的,更不用说他们交情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