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战争虽然发生的不大, 但是对边境这块地区来说,这边经常受到其他国家或者部族的骚.扰,如今大国在这场与蛮夷部落的战争取得胜利,也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对这些外敌说——大国不怕他们。

  只要把他们惹急了, 都能把他们的老巢都端了!

  而那些原本跃跃欲试的草原部族之前是打算跟着这个蛮夷后面捡点漏的, 草原上的蛮夷部落还是要比他们这些部落大的多, 存在时间也久,他们每次跟蛮夷部落碰上都没有什么好果子, 被迫听蛮夷部落的话,部族里面不少年轻力壮都跟着去了蛮夷部落。

  而现在事实跟他们说, 这么一个大部落竟然被那个国家给灭了!

  .......那他们跟大国碰一碰, 根本沾不到便宜,甚至还会自取灭亡, 这般想着,这些部落都沉了下来。

  大战胜利,京城编写大国报的文官们都等着大将军他们回来, 他们可都是听说了, 那些边疆百姓都拿着锤头镰刀这些来杀敌,这等与众不同并且体现百姓们对爱国守护家园的反应,自然是要写上大国报好好夸奖一番的!

  最后这一场战争从前线传到皇帝手里, 上面写着的消息对皇帝来说, 是一件十分令他愉悦的事, 他还记得当初荆行提出要从创办大国报时说过的话,这些可以让百姓们清楚国家正在发生好的变化,从而关心国事, 会有一种爱国的凝聚力。

  皇帝在坐上这个位置之前就有深入百姓去了解,那个时候国家之间经常打仗, 百姓们生火在水深火热之中,再来几次的自然灾害,百姓们根本不关心国家打不打仗,谁统治他们都可以,尤其国内内乱的时候,百姓们只知道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接受谁,甚至还出现过百姓把县城绑起来,主动开门投降的事。

  这件事在皇帝心上落上深刻记忆,他想要是他当上皇帝,他的百姓这般,那他这个皇帝当的真是失败。

  这也成为时时警醒皇帝的那根弦。

  最了解皇帝要数岑松清岑大人了,大晚上皇帝来他府邸爬上他的床,就算这人什么话都没有说,两人从小相伴长大,岑大人在迷迷糊糊中就能感受到皇帝的好心情。

  皇帝心情好,封赏了这些保家卫国的功臣,同时夸奖了边疆县城,减免赋税,这次捐赠物资的商户皇帝也没有落下,荣福县的商户跟着荆行进行第二次捐赠了,每次都是紧急时刻,荣福县进行这两次捐赠的商户都被皇帝赐名“良商”,荆行和季福更是直接被誉为“皇商”。

  没有任何一个商户是不满荆行他们得这么高荣誉的,对荣福县商户来说,要是当初没有荆行来劝说他们,他们就有一半的人不会跟着荆行一起做那般的事,后面也就不会有这些事,尤其这第二波被皇帝夸奖的“饼干”、“泡面”、“棉袄”关联到的商户们,更是清楚这个荣誉是荆行为他们提供的,虽然荆行占比分成大,但是荆行原本自己就可以干成这些事情的。

  这般的大恩大德,这些商户更是不可能忘记。

  而其他县城的商户们当初看到大国报上荣福县商户们这般举动被皇帝夸奖,有崇拜的,自然也有羡慕嫉妒恨的,暗地里怎么把这件事说的多么不好听也另外再说。

  虽然一个个嘴上说着这荣福县的商户这般干是不对的,带领了一股“不正”之风,但这次机会出现却跑的比谁都要快,甚至有商户大晚上去敲县长家门的,有在茅厕门口跟县长说捐物资这事的,一个个都恨不得亲自去皇帝面前说。

  他们这次能被皇帝表扬赞赏就能让他们在商圈混的很好了,当然有聪明的商户知道他们这次是沾了荣福县那群商人的光,之前荣福县这群商人那些不好的看法,此时想起来心里惭愧。

  这件事封赏的事情其实事在荆行的预料之中,尤其郑文星还提醒过他,皇帝这边是有意想给荆行封赏的。

  这个时代皇权至上,荆行和季福商量了一下,夫妻本是一体,彼此面对未来的无论是好还是坏的日子。

  荆行也是想把自己能得到的都给季福,这些荣誉权力亦然,荆行还记得当初季福就有跟他说过要去京城开铺子的样子,现在有了这层身份办事也容易,还能得到最高权贵的庇佑。

  皇帝的这次封赏在大国报上用很大篇幅来进行描写,从将士们到边境严寒地区的严重不适应到最后战争取得胜利,皇帝大力赏赐这些都娓娓道来,不管是大国百姓们都看到了大国将士的衷心爱国,这些商户们无私做出的捐物贡献,边疆百姓们一同抗敌英勇无畏,最后更是对他们的皇帝这般仁慈心厚而高兴,就像这个大国报最后说道那般——“日后的大国,只会越来越强,百姓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这句话道出了全国百姓们的心生,一个个守着城管读报的时候,内心和神情都是深深地动容并且深以为然,他们想要他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这个大国报从当初创办后其实效果并不好,京城那边的大国报办事处原本以为他们做出的大国报会在百姓中很受欢迎,甚至会大卖特卖,他们还考虑的这一份报纸的钱不能太贵,要不然百姓们买不起,然而等大国报发行后,这惨淡的销售量顿时给了这些十分自信的官员两个大嘴巴子,瞬间让他们清醒过来,同时也意识到皇上让他们办这个大国报的原因了。

  国报能从当初不被理睬到现在被百姓们所喜爱,中间过程的艰辛也只有这几位官员能明白。

  百姓们寻常闲暇时间就会去茶馆听会说书先生说书,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去街道上县府会在公告栏上贴出的告示那边去看上一眼,虽然大家也看不懂,但是不乏有看懂的,甚至百姓们特意挑衙役贴告示的时间去,这样还可以听衙役给他们讲。

  有了皇帝的封赏其实对荆行和季福的生活并没有多少影响,除了上门来拜访的商户多了不少,有些还特意从很远的县城来拜访荆行的,想得到荆行的指导,荆行还是像之前那般,闭门拒客,谁也不见。

  那些商户其实也预料到荆行拒绝他们的时候,荣福县的厉害的商人可不少,要是他们能得到荆行的指点和帮助那是最好的,不能也没有关系。

  荣福县商户自不会故步自封,他们行商过程中就知道,别的商户那边也有他们要学习的,这些远道而来的商户也是很厉害的,彼此相互交流也学习到很多。

  其实不光是那些商户,那些看出荆行厉害之处的官员门也想来拜访一下荆行,现在对他们这些当官的来说,荆行虽然是商户,但是他确实皇帝亲自册封的“皇商”这是何等的荣誉,这些明面上的荣誉不算,实质性的好处确不少的。

  皇帝向来不会亏待自己人。

  这次的棉衣皇帝见识过后还真的想跟荆行这边合作一下,便派了商部的官员来,毕竟这个官员走之前不仅被皇帝交代对荆行客气些,还被郑文星提点了两句,但无论是从皇上还是郑大人这边都是能看出来荆行被重视程度。

  这个官员也不是个傻的,他上次还从学部官员那边的听说了,这荆行不仅经商还开学堂,之前荣福县学子全部通过科考县试府试,一个县城几百个童生,除京城的两座顶级学府以外就没有一个学府可以打包票说自己的一个学校的学子都试能通过的县试府试的。

  要是这些传言都属实,那可见荆行的厉害。

  然而当他来到荣福县的时候,他通过县城衙役检查放行进去县城,他忽然就感觉到自己像是进入了繁华之地,马车外面的喧哗热闹几乎要破窗而入了,甚至勾起他心里的好奇想一探究竟,他伸手撩开马车的车帘朝外面看了一眼,也只是这一眼,他就呆愣住了。

  入目的就是街道上热闹的人群,今天大概是个赶集日,这一条街道上都是人,摆摊众多琳琅满目,随后他看到这边的楼房都是至少两层的时候,一家挨着一家,街道上都是喧哗繁荣之景,他甚至觉得这荣福县的百姓们身上穿的衣服都要比京城那些百姓穿的要好是怎么回事?

  他从京城一路下来路上不知路过多少省城县试,现在确觉得那些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荣福县的,瞧瞧这个县城百姓的精神面貌就知道了。

  他莫不是走进一个繁华的世外桃源了?

  官员和身边带的家仆都是第一次来荣福县,在官员心中怀疑的时候,就听到外面家仆的喃喃自语,官员顿时笑了起来,“瞧你说的是什么傻话,刚刚你不是还被县城门口的衙役盘查过吗?而刚刚县城上面写着的的确是‘荣福县’三字呀?”

  那家仆挠了挠头傻笑起来,“主要是这边真的太好了,不进来时还不知道,刚刚我赶车进来的时候,还真的以为自己找错地方了。”

  官员也笑了起来,不知是笑家仆还是笑他自己,他的目光一点一点在这繁华的街道上挪动,但也清除他们这次来的目的,只是街道上人本来就多,马车想要快速行驶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一点一点挪动的时候,家仆还要时刻注意着叫人让上一上。

  这走走停停的,县官干脆从马车上面下来,他想体会一下这街道上的热闹,这样一路走上到衙门这边,他还遇到了这边在武校、中学教书的先生,他没有想到这荣福县的学校竟然来了这么多的秀才,还都是在荆行办的武校和中学里面教书。

  他跟熟悉的先生交流了一下,更是对荆行所办的几个学堂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根本不能深想,他刚刚可是从那几个先生的口中知道那么一点的,荆行能办起学校的事跟京城郑大人那边有着很大联系,而郑大人可是皇帝信任的人啊!

  官员远道而来就是客,更别说还是和荆行这边合作,县长一边热情交代一边叫衙役去叫荆行来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