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辰时还没有到, 武校门口就有家长带着孩子在门口站着等了,随着太阳升高,越接近辰时,大人和孩子也越来越多, 也有孤零零一个来的小萝卜头们, 他们挤在人群中。

  这个武校完全就是按照上一世的学校建的, 守门的有保安室,大门还是做的跟围墙一样高, 铁栅栏门,也是县里首家用这个铁栅栏当门, 当时门做好按上的时候就在修学校和曾士他们这边热闹了一阵, 随后在开馆的时候,不少人都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稀奇古怪的大门。

  守门壮实的小王、小江一早就来了, 按照荆行吩咐的在武校里面巡查了一遍,还遇到早起就用功读书的四个进士先生,他们朝四人敬重地打了招呼, 四人都很友善回应。

  两人一路回到门口给他们准备的工作的地方时, 就看到外面等着的人和两位武教先生。

  这两人正是唐武和唐寅两人。

  他们正被几个大人拉着闲聊。

  小王小江连忙去给两人开门,让他们进来,小江他看了看时间, 还差几刻钟, 便对外面的大人孩子道:“你们在等等。”

  而外面等着大家也第一次感受到这门的好处, 这不,他们都瞧见两个有着结实肌肉的武教先生进去就往左边拐,随后就看不到了, 而两个刚刚开门的走进门旁边小房子里。

  就有一个汉子朝小王喊道:“喂,小兄弟?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你来帮我们开开门呗?”

  小王听到, 从保安室里走出来,他道:“这还没有到辰时,不能开门,这是学校东家说的,你们下次不用来的这么早。”

  大家一听是荆行说的,便也耐下心等时间,还顺便跟小王聊起了天。

  “小王,你今年多大了?是哪里人?”

  严肃认真的工作崽的小王不回答这些问题,只是让他们好好等着,到时间了他就会开门的,小江也是个严肃话也不多的人。

  没有过多久,启东两兄弟便从宿舍来门口了,荆行这边也到了。

  外面等着的众人看到荆行就面露笑意,亲切问好。

  荆行看着他们,在低头看看这些小萝卜头,“以后不用来的这么早,校门每次都是辰时才开。”

  众人都点头,都依荆行的,但是没有人改,每天早上就到武校门口等着了。

  这时候辰时也到了,小王和小江打开两扇大铁门,家长们带着孩子走进去。

  他们当时带着孩子来报名的时候还没有听说会有进士来教书,当时荆行就让他们一切听从学校安排,早上辰时送孩子来上学,晚上酉时来接孩子。

  有些家长闻言都无语凝噎,他们家就在这县里,让他们天天来接送孩子,浪费他们时间干活,孩子就在这镇上天天跑着耍,还怕丢了不成?!

  有大人就在那时候说过,荆行做好防范,道:“那直接签一个协议,孩子丢了被人牙子拐走了,到时候就不是我武校的错了。”

  那家长立马点头,爽快表示:“行啊!我们家孩子天天在镇上乱跑,认路又认人,根本丢不了!”

  签字的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听荆行的,让来接就接,完全配合。

  荆行看着他们进入学校,启东两兄弟怕他们找不到班级,便走在前面喊,“班级都是按顺序的,一到六,找到自己班级,孩子们就可以随便找个位置坐下,到时候会安排先生来的!”

  家长们连连附和表示知道了,把孩子送到班级后千叮铃万嘱咐让孩子好好听先生的话,不要调皮此类的话。

  孩子也像小鸡啄米点头,奶呼呼应着说知道了。

  四个进士先生看着这帮小孩子,萝卜头一丢丢就来读书,这般他们忍不住想起自己年少时读书样子,心里越发和蔼起来。

  四个进士先生,再加上唐武和唐寅,六人都被荆行再次之前培训过,六人在辰时三刻来到自己的班级里,四个进士和唐寅这边都挺好,只有唐武这边,有些胆小的孩子差点被这个凶的不行的高大先生给吓哭,全班也是从吵闹见到这人后立马安静端端正正笔直坐着。

  先生们都按照流程,从点名到齐,再到让小孩子们出去排按高低两队,哥儿和姑娘来读的是真的少,都是父母的心肝宝,大部分都是家里男孩子,分配好位置,就叫了几个长的高力气壮的孩子来搬课本。

  大家一听有课本,一双双大眼睛就亮晶晶的,眼里心里满是期待,先生们一走,孩子们便开始叽叽喳喳起来。

  说起这个课本,当时荆行和启东打听到这县里有两个书坊,“黄金屋”这个比较大,“颜如玉”不仅小,人也少。

  当时荆行想的是这个“黄金屋”怎么说人都比较人,到时候制作的也快,荆行便选择了这家,去之前习惯性地打听了这家,风评都挺好的。

  然而,当两人去了这家,小厮听闻两人来意随即去找来了书坊管事的,荆行和启东两人坐着等了许久,这管事才姗姗来迟。

  双方见面,启东再次把来意说明,那管事不仅没有表示来迟的歉意,还听到他们印刷两百本书的时候,嗤笑了一声。

  管事放下端起的茶盏,对着荆行道:“不是我说小兄弟,我们店要接都是接千本万本的,这不是我不干,是这个数实在太少了,要不你再多印一些?咱们这里印刷一本就是三两一本,要是按这个价格来算的话,这两百本的价格还付不起这些工人的工钱。”

  管事目光从两人面上扫过,“要不你们再加点钱?”

  启东看向荆行,荆行开口道:“敢问店铺现在接的活排到什么时候了?我们在下一个月月初就要,可以制作出来吗?”

  管事一听他

  这话,就下意识觉得荆行这边不会加钱,他笑着道:“估计难,我这边数量大,还有三四单这种千本的,像我们这种讲究的就是先来先制作,实在没有办法把你这边插进来。”

  这管事说话总是带着一种调调,说的这些话让人听了就是不舒服,再加上这人之前迟迟才来,既然说不拢,荆行便带着启东离开了。

  启东和荆行走在路上,启东道:“‘狗眼看人低’这句话用在刚刚那人身上还真的贴切。”

  荆行闻言好笑,“这样的人多了,不要表现出来,记在心里就好,以后有的是机会。”

  启东受教地点点头。

  “颜如玉”人少,也没有什么生意,两人来的时候,店里就只有一个人在,还是管事的,姓戴。

  戴汉子身形清瘦,他就坐在门口,手里动作——在木板上刻字,他做事专注,听到有人叫他,他抬起头来看到这陌生的两人还有些愣怔。

  启东表明来意,这汉子更呆了,不确定再次问道:“你们确定是来谈制作印书的?要印多少?”

  启东道:“三本书,每本印两百一十本。”

  戴汉子吃惊的不行,说话都结巴了,“总、总共六百多本啊?!!”

  启东点头,戴汉子从震惊转换到狂喜,“好!好!好!!”

  “我这就去把人都叫来!”

  荆行见这人真的要跑走,他无奈把人拦住,“咱们先确定好也不迟。”

  戴汉子连忙点头答应,“您说您说。”

  这边价格更便宜,也能在荆行要的时间做出来,质量有保证,两方便签下协议。

  戴汉子这个小作坊顿时收到一大笔钱,在荆棘他们离开后,他就立马跑去叫人开始干活,他们这个被“黄金屋”压迫临关店不远的店如今起死回生了。

  店里面的伙计们都是老伙计,他们在这个店里都做了五六年了,这个店要关门是大家不愿看到的,如今荆行的来到简直就是救命丸,也让整个店里的人们感激不已,做事卖力。

  因为工作量大,时间又紧,所以他们店第一次加班加点才完成了这事,荆行他们检查很是满意,荆行想起前世在书本上看过那活字印刷术,毕竟时间太久,再者这东西一直用不着,他记忆有些模糊,只是跟戴汉子说了几句。

  戴汉子回去后也没有再来,荆行事情多,也没有多留意这事。

  *

  启东和启南还有荆行正在小仓库,这边荆行不仅放着印出来的书本,还给孩子们准备了浅蓝色校服,黑色单肩书包。

  所以当小朋友们拿到这些的时候开心的不行,高兴的跟身边小孩子一起分享,说着这书,这包,这衣服,他们恨不得现在就回家去跟大人们炫耀。

  等小朋友们收拾好三本书本,放进课桌单肩包里,他们也把衣服整整齐齐放了进去,之后就看到先生从门口走了进来,朝他们自我介绍道,这个先生笑的好看,说话又好温柔,他们好喜欢!

  荆行从窗外走过,听到这个班级一个小男生声音响亮道:“我叫钱章,是钱家庄的,今年七岁啦!”

  伴随着这个小男生的自我介绍,荆行往后都去看了看,早上就在这发书自我介绍中度过,到了中午,六个班主任便拎着自己班排成两排手拉手的小朋友来到食堂。

  小朋友们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新奇的在队伍里面左看看右看看,因为是一起吃饭,所以后面排队的班级孩子们便看到前面的小孩排着队在那个柜台上接过那两个阿婶递来的碗,一手一碗饭一手一碗菜,可好了!吃的可香了!

  还在排队的孩子看着在旁边桌上那一碗满满的米饭,再看看那一碗什么都有的菜,最重要的有好多肉,一看就好好吃!他都闻到菜香味啦!小孩吸溜一下他的口水,先生说只要乖乖排队的小孩就会吃上!

  荆行之前就已经去找县里木工去做这个用的餐盘了,但目前还没有做好,估计还要一段时间才能送来,只好先让两个轻巧小木碗来代替了。

  吃完午饭,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便安排了“语文”和“体育”,四个进士先生和两个体育老师在六个班级轮流转,一切都是从简单的开始。

  下午酉时,有部分大人等在外面,小孩子们看到自己家家长就背着小挎包拿着漂亮校服给大人们看,说着今天的事。

  家长们也完全没有想到,不仅有衣服,三本书,还有装书的包,大人脸上表情都有些惊喜。

  小孩子们回到村里就要穿着自己学校发的校服去隔壁逛一逛,还要背着他的小书包,父母叮嘱不要弄脏弄破了。

  随着孩子们一一到家,晚饭闲聊便掀起了闵家武校的学风传播。

  “哎哟,你们可不知道,我儿子说他们那个装书的包叫书包,发的衣服叫校服,去武校每一天都要穿这个校服的!中午吃的饭菜有肉有蛋,最重要的是每个孩子真的发了三本书!”

  “我当初送孩子过去的时候还心疼钱来着,后来看到还有四名进士大官人来教我孩子,这钱花的值啊!现在这一看,孩子不仅在学校吃的好穿的好,还能学知识!是真的值啊!!”

  “我孩子也说,今天他们学了写自己名字,念了三字经,刚刚吃饭的时候还非得给我们展示一下他写的字,那小模样可骄傲了,要是这样下去,我孩子本来就机灵,说不定以后真能考一个进士出来!”

  这些话在县里都会出现,进了这么一所好学堂,谁家不期待自己家出一个状元郎,如今孩子才刚学会识字认字,大人这个心啊,就已经激.情澎湃起来,干劲也十足,只要孩子好好读,他们也一定供他一直读。

  县里还有不少羡慕的,尤其是之前看不起闵家武校的那几家有钱人,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一个名不出镇的人,他们完全都不知道这个人,当初还以为是一个小学堂,最多请一个老童声来教,他们有钱请的起秀才,怎么可能会瞧得上这个在犄角旮旯的学堂。

  所以,当他们听到县长来参加那个学堂开馆,还大肆表扬了那个汉子,更是带了四个进士先生来,而且还是从京城奉命过来的!

  他们都能看到这背后的深层意思,这闵家汉子绝不简单,甚至在京城那边有大官人知道这人!

  细思极恐,这些想的深的人都慌了,有人拎着上好酒水珍宝上门,却被拒之门外,这放其他谁家都不会,这越发验证了这闵家汉子不是泛泛之辈,还有些直接带着孩子来,以“想把孩子送到武校读书”的借口来拉进彼此之间,乘机讨好一番。

  但这家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还要排队,第一批学生已经满了第二批的都已经排了三四百人了。

  有钱人:“这、这……”

  这好像并不需要他们家来凑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