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千秋梦【完结番外】>第126章 一百二十六、玲珑

  大雍北境防线后撤, 全军退至七远城。崔泠一面调集魏州、齐州新整编的兵士驰援北境,一面传书京畿,命黛黛与谢宁安抚后方百姓, 勿使敌军细作在后方传扬流言蜚语,致使民心惶恐, 后方动荡。

  与此同时,崔昭昭坐镇七远城, 一面命风青萍重整剩下的火龙舰, 准备从后偷袭大泽水师, 一面命铁妞速速打造改良火铳,运往七远城备战。慕容九乘着商船绕道渡海而去, 身边只跟着两名女子死士,能不能说服夏军出兵制衡, 其实谁都没有把握。

  慕容九在商船之上, 远眺故土渐行渐远, 热血却越来越沸腾。自她记事起,便在史书上见过无数谋略家的游说记载, 如今该她承下这样的重担,她是不安的, 却也是期许的。人活一世, 便不该甘于平庸。人道女子不可纵横商道, 她为之, 又道自古至今从未有女子出使他国, 她亦为之。总要有人敢于踏出这第一步,就像总要有人逆风而上, 方知自己可以走多远。

  风雪卷起她帷帽的垂纱, 她的眸光坚定, 转身远望大夏的方向。

  她可以!

  上半生,她是金氏的九姑娘,是楚王的妻子,是弦清的母亲,下半生,她只是慕容九,会用她的勇敢,在大雍史书之上留下一段独属于她的文字。

  只希望,一切都来得及。

  大夏与大雍隔海千里,因为长明岛被毁,商船不得不改道更远的漆雾岛中转。慕容九这一走,就是二十余日,方才登岸大夏南港。

  她没有犹豫一刻,便带着两名死士直奔府衙,呈递使者国书,请求面见夏君。三日之后,得到夏君允见,慕容九便跟着内侍坐上马车,走大夏官道,直奔大夏国都玲珑京。

  自南港出发至玲珑京,即便走官道,也要走整整七日。

  当然,这七日连同等待夏君允见的那三日对慕容九来说,都是不可浪费的。她没有太多机会四处走访,只能敏锐地观察着所见所闻。她发现的越多,在夏君面前说的话就越有分量。于是,每夜在驿馆休息时,她总会将发现的关键之处记录在小札之上,然后一一整理,思忖面见夏君时,能说什么,当说什么。

  玲珑京是大夏国都,之所以称之为玲珑,是因为该国都修筑之时,那代夏君颇好风水之说,便命宠幸的风水术士以五行之相设计国都。寻常王城皆是四四方方,外城、内城分明,可玲珑京却是大圆、小圆合抱,城墙并非直线,而是圆弧,足足七层圆弧,最中心的那一处便是皇城大耀宫。

  慕容九自进城起,就没有放下车帘,一直看着大夏的皇都布局。如此稀奇的皇都,她还是头一次见。可如此布局,也算是煞费苦心。每一处圆弧城墙皆是一处警备要塞,想要突破攻入皇城,就必须至少攻破五重城防。同理,若有人发动宫变,便要一次买通至少五名护城都尉。她若是夏君,便择选朝中五个不同势力的亲眷担任,每个势力互有牵制,便可保宫变发生的概率极低。

  慕容九垂下眼眸,细思这一路上的见闻。大夏尚武,却也有相应的防备手段。比如,各州重镇皆是玲珑京相似的布局,易守难攻。这位夏君穷兵黩武多年,还能安坐皇位,确实有点手段。

  马车缓缓停下,已至这一程的终点,大耀宫。

  慕容九与两名打扮成丫鬟的死士走下马车,内侍招呼了宫人过来,仔细检查三人身上可有携带利刃。确认没有利刃后,内侍便领着慕容九三人入了大耀宫。

  皇城一如既往的富丽堂皇,巡逻的卫士却是京畿城的三倍有余。慕容九暗自记下,推想这位夏君大概率是位多疑的君王。

  她垂着脑袋,只用余光扫视宫中的一切,最后停在了大殿之外,等候殿中的夏君传召。

  “宣,大雍使臣,慕容夫人觐见。”

  听见宣召后,慕容九重新整理了衣冠,独自一人持节昂首,踏入了大夏的朝堂。

  大夏的百官们瞧见来使是个四十左右的女子,眼底的鄙夷之色霎时浓烈了不少。尤其是此时高坐龙台之上的明黄色龙袍夏君,冷冷地发出一声哂笑来。

  那是个五十左右,目光锐利的男子,左手轻握着龙椅上的扶手,手背之上皆是青筋,正是夏君李忌。

  慕容九无视他们的轻蔑眼神,不卑不亢地往前微微低颔,行了国礼:“妾,大雍国使慕容九,拜见大夏陛下。”她叫慕容九,慕容是她的姓,九是她的名,她的自称应当完完整整,而不是只是慕容氏三个字。

  李忌目光收拢,还是头一次听闻女子自呼全名的。

  礼部尚书当先发了难:“大雍男人都死绝了么?怎的只派了你一个女人来觐见?”

  慕容九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微微恭腰,等待李忌的回应。

  “本官与你说话呢!慕容九!”礼部尚书没有等到慕容九的回应,故意激她。

  慕容九还是一动不动。

  李忌冷笑,开口道:“平身。”

  “谢陛下。”慕容九终是应了声。

  “慕容九,回答本官的话!”

  “敢问陛下,妾可以回答么?”

  “礼部尚书既然问了,你当回答。”李忌也想听听,这女子敢不远千里孤身前来,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慕容九再行一礼,转眸看向礼部尚书:“你是大夏的礼部尚书,怎的连最起码的君臣之礼都不懂?我乃国使,前来觐见贵国陛下,贵国陛下尚未开口,你就敢在这大殿上大声质问,我若答了你,你便成什么了?”

  这话一出,礼部尚书只觉背脊发凉,赶紧跪地道:“臣僭越,还请陛下责罚!”

  李忌似笑非笑,轻声道:“拖出去,杖二十,以儆效尤。”

  “诺。”宫卫上前,将礼部尚书拖下了朝堂。

  李忌眼底有了兴致,冷声问道:“夫人可以回答礼部尚书的话了。”

  “我大雍男儿皆在保家卫国,大雍女子也在同仇敌忾,他们都有他们必须做的事,妾身为大雍人,便不能置身事外。所以,妾向吾皇请旨出使大夏,想与陛下谈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慕容九的话说得从容不迫,丝毫不像是一个弱国使臣。

  李忌冷冷地干笑一声:“大雍杀我太子,我大夏与大雍有不共戴天之仇,买卖做得下去么?”

  “妾先与陛下算算这笔账。”慕容九朝着李忌一拜,“还望陛下准妾文房四宝,对,还有算盘。”

  李忌斜眼看向身侧的总管太监。

  总管太监哈腰点头,很快便张罗好了慕容九想要的东西。为了让大夏的君臣看得清楚,慕容九又请求夏君允准三面白纱屏风。

  李忌允之。

  慕容九亲手研磨,然后不急不慢地提笔沾墨,背过身时,只觉大夏君臣的目光火辣辣地盯在她的背上。这三笔账,是她说服夏君的关键,所以,她必须沉住气,千万不可让夏君感受到一点她的紧张。

  “第一笔,大夏太子之命。”

  慕容九声音凛然,在屏风上写了“太子”二字,然后很快又写出“太、祖”二字。

  李忌目光一紧,他恍然明白慕容九想说什么。

  “大雍景宣三年,太、祖终平西陆洲五州之地,大夏水师十万来犯,太、祖亲率水师迎战。”慕容九徐徐开口,“那时,陛下尚是东宫太子,也参与了那一战。甚至,还亲手对着太、祖射出一箭,正中右胸。随后,两国互有胜负,故,议和休战。太、祖归京后,伤处一直难以愈合,于数年后,病逝于大隆宫。”

  “你是想说,朕的太子当与你们太、祖的一命相抵?”李忌索性直言。

  慕容九摇头:“陛下,这笔账尚未算完。”说着,她转身又在屏风之上写了四个字“永州大劫”。

  大夏君臣脸色皆变,这是天下尽知的大夏之辱。那是大夏先帝输得最惨的一战,永州是大夏最南的一州,毗邻大泽。那时,先帝率军进犯大泽,却中了大泽之计,身陷重围,死战了三天三夜,最后没等到大夏的援兵,死在了大泽镇边大将的刀下。正因为如此,大夏与大泽才会如此水火不容,大夏也时刻想着吞并大泽,为先帝报仇雪恨,也完成先帝遗志。

  人人觉得,那是大夏援兵迟了一步,可在慕容九看来,这迟的一步却是李忌的好机会。老皇帝不死,小太子如何登基?他登基之后铲除异己,那些事可都是明晃晃的大事。没有立即发兵复仇,却先稳固皇权,虽然合理,却并不合情。这是慕容九臆测的内情,也是慕容九赌的李忌心虚之处。

  “大夏征伐我大雍多年,其实两国互有折损,若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订立盟约,两国休战,那是大大的好事。如若陛下觉得丧子之仇必报,所以不能与我大雍休战,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她故意话说一半,“只报丧子之仇么?”

  百官哗然。

  李忌肃声道:“朕自登基起,从未断绝对大泽的攻伐,朕一直想为先帝报仇雪恨。”

  “是,陛下一直做的很好,只可惜。”慕容九提笔沾墨,走到了第二面屏风上,草草地勾勒出大泽与大夏接壤处的三州轮廓,“第二笔账,大夏近年攻下的大泽泰州。”

  “陛下先前攻下了大泽的泰州。”慕容九在泰州之上画上一个圈,然后提醒诸臣看向泰州左右两州,“可是,泰州左右的这两州,还是大泽的国境,并且,陛下且看此处。”她勾了勾流经三州的一条长河,“柳州在上,大泽水师沿河而下,可攻占泰州西南,那是地利。秦州在下,可这条河流经秦州时,地势已然比泰州高,所以大泽水师若从秦州攻伐泰州,亦有地利。敢问陛下,取了泰州,得民几何?得银几何?又得产几何?”

  李忌不得不握紧拳头。

  泰州贫瘠,十室九空,为了让泰州发展起来,他不得不迁民于泰州,从朝廷调出银两,发展泰州农业,这投入尚不足一年,产出自然未见。

  “于妾看来,泰州不过是大泽的牧场罢了。”慕容九一针见血,“以大夏的民,养大泽的田,待时机成熟,便两州合攻泰州,劫掠泰州的粮食、百姓、财物。”她往前走了一步,“时机不成熟时,佯败让出一州之地,让陛下以为大泽势弱,全力攻伐我大雍,他们便可坐收渔翁之利,慢慢蚕食我们两国的山河。”

  “一派胡言!”兵部尚书听得心惊,及时叫停慕容九的话。

  李忌面色铁青,百官也不知他此刻在想什么。

  气氛忽然变得凝重起来。

  慕容九却悠悠问道:“陛下,妾可以继续算第三笔账么?”

  作者有话说:

  崔昭昭:我媳妇就是牛!

  慕容九:紧张……

  崔泠:阿娘干的漂亮!

  萧灼:小阿娘厉害!怪不得我媳妇也厉害!

  崔昭昭:(白眼)所以,本宫不厉害?

  萧灼:(小声)厉害,厉害,不然我怎么那么聪明呢?

  崔昭昭:……(OS)这丫头绝对没有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