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文武向来不和,往前推几百年往后推几百年,可能都是一样的局面。

  可老唐就是这样一个人,别说满朝的武将没有一人不服他,就算是满朝的文官也没有一人不服他。

  李叱见所有人都不说话,于是点名道:“高有莲,你可有话说?”

  御史台都御史高有莲应该是有话说的,按照他的性子,唐匹敌这般抗旨不尊,这就是他该大说特说的事。

  高有莲出列,俯身回答道:“回陛下,臣没有话说。”

  李叱问:“什么话都没有?”

  高有莲回答:“什么话都没有。”

  李叱脸色有些发沉的多问了一句:“你不觉得唐匹敌抗旨不尊?”

  高有莲回答:“臣不觉得,大将军王在西疆没回来,便是有不回来的道理,军务事,大将军王比谁看的都清楚,臣是文官,不懂军务,所以不敢胡乱指摘。”

  李叱缓缓吐出一口气,看向高有莲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连你都觉得大将军王不回来有道理,那就真的是有道理。”

  李叱起身道:“丁青安,帮朕记着一件事,天冷了,把朕的大氅送去西疆给大将军王御寒。”

  说完后转身走了:“散朝。”

  文武百官全都松了口气,他们互相看了看,然后又都忍不住笑起来。

  刚才陛下问他们谁有话说的时候,真要是有人敢拿唐匹敌这不回长安城的事说三道四,你且看看陛下会什么反应,会不会把说话的人骂掉三层皮。

  陛下生大将军王的气,那是因为大将军王执意要请陛下摘掉他王爵封号,而不是大将军王抗旨不尊。

  陛下生大将军王的气不是大将军王不懂事,而是大将军王太懂事。

  “陛下真是直钩钓鱼……”

  高有莲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钓不上来就直接朝着鱼儿喊话,我这条鱼可不笨……”

  众人全都笑了起来,难得看到都御史大人也有开玩笑的时候。

  十一月的长安城其实已经很冷了,这边的气候比冀州还要稍稍冷一些。

  整座城里的树木几乎已落尽了叶子,大街上一片一片的金黄,看着格外的漂亮。

  有一支队伍离开长安城,踩着这满地金黄往西疆去了,给大将军王送陛下的大氅。

  除此之外,陛下还对大将军王另有封赏,总之就是……你不是想辞吗?那朕就多给。

  雁塔书院。

  高院长挨着火炉,伸着手烤火,火炉上还烤着几颗大枣,这屋子里就满是这烤枣的香气。

  “陛下不会真的生气了吧?”

  小张真人一边给几位老人家添茶,一边有些担忧的问了一句。

  关心则乱,他是真的怕陛下生大将军王的气,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事。

  “生气,肯定是生气。”

  长眉道人笑了笑道:“可你觉得,陛下会因为生气就处置唐匹敌?”

  小张真人摇了摇头:“陛下已经派人往西疆送封赏,当然不会处置大将军王。”

  高院长笑道:“唐匹敌不想从西疆回来,无非是想给陛下一个理由而已,可陛下就是不肯要。”

  “真要说生气,那陛下大概也就是……唐匹敌啊唐匹敌,你不是不愿意回来吗?那你就不回来吧,你愿意在西疆待多久就待多久,但陛下就可着劲儿的赏你,你越是不想要的陛下越给。”

  长眉道人笑了笑:“理解的透彻。”

  老张真人笑道:“陛下和唐匹敌之间的生气,那只是在斗气而已,还都是反着来的斗气。”

  小张真人松了口气,三位老人家都这么说,那就是没事了。

  就在这时候,他们听到外边有很急促的脚步声,他们全都下意识的往门外看,就见余九龄一溜小跑着往这边过来了。

  余九龄急匆匆的进门,带进来一股冷风。

  “不好了不好了。”

  余九龄脸色有些发白的喊了两声,连他都这般着急,看来是真的发生了什么不好的大事。

  长眉道长看向余九龄说道:“慢点说,到底怎么了?”

  余九龄都跑的有些气喘,可见其心急。

  “刚刚,西疆廷尉府的人秘密送消息到长安,说……说不久之前,老唐他在西疆办了件蠢事。”

  高院长微微皱眉:“唐匹敌能办蠢事?”

  这话,他可不信,这屋子里三个老妖精没有一个信的,普天之下的人都有愚蠢的时候,但唐匹敌绝对是个异类。

  “到底什么事?”

  高院长问。

  余九龄道:“廷尉府送回来密报,说是西征大军回到凉州城的时候,带回来不少缴获。”

  “其中有一件西域小国的王袍,就是金交国国王的王袍。”

  “金交国的使臣,之前不是在长安城外边和贾阮打起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