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竖立形象,李孝晚近乎是掏空了国库赔偿宁军。

  唐青原也说话算话,在拿到了大笔的赔款后,将那些人放了回去。

  石在勋已死,这些石家的王族留下也没用,但是放回去就用处大了。

  回到渤海国之后不久,在半路上,这支队伍就遇到了伏击,尽数被杀,一个不剩。

  新的渤海王李孝晚闻讯之后嚎啕大哭,说想不到石在勋的人竟然如此狠毒,他倾尽全力才把太后迎接回国,却被如此谋杀。

  于是,李孝晚以此为借口,在渤海国内大肆捕杀石在勋的旧部。

  李叱看完了军报之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个唐青原,怎么能不重用?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老爷子的用意

  李叱并没有马上就返回豫州的计划,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哪怕稍作休整就赶回豫州也要初夏。

  士兵们在北疆征战一年,都需要休息,李叱甚至已经给绝大部分士兵放了两个月的休假。

  如果李叱完全不顾队伍疲惫不疲惫,直接带着人赶回豫州,这一路上的死伤必会极为严重。

  最为主要的是,军心必然受挫,上下离心离德。

  所以在李叱到了冀州城之后就安排人给大将军唐匹敌送信,告诉他,年前自己才能回去。

  不管是在冀州北疆和黑武人厮杀的队伍,还是在兖州和渤海人厮杀的队伍,都必须要休息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缓过来。

  让人开心的是好消息不断传来,先是兖州那边有消息,说是渤海王石在勋已经死于兵变,紧跟着就是西北凉州那边也有消息过来,说是西域人已经退兵。

  李叱知道,以凉州大将军澹台器的性格,那些西域人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所谓的十国联军,澹台器必会分而治之,这就是他最拿手的事。

  这样收拾那些西域人,大将军不是干过一回两回了。

  “咱们等到夏粮收了之后再南下。”

  李叱看向高希宁:“在冀州这也得想想办法,怎么说服那仨老头答应咱们在冀州成亲。”

  因为不管是他还是高希宁,都实在太想在这个小院里把婚事办了。

  这个小院,才是他们真正意义的家,第一个家。

  然而大战之后,那仨老头又开始迷信起来。

  这事怎么说呢,就和人们提起来眼皮跳是一个道理。

  大战的时候,因为战局实在太惨烈,黑武人随时都可能攻入中原。

  所以那仨老头动了心思,想让李叱和高希宁成亲,至于什么卦象啊命途啊之类的东西……去他妈的迷信。

  黑武人退走,渤海人退走,这仨老头没什么可担心的,便又是那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嘴脸,可难看。

  这和眼皮跳的说法,并无区别。

  左眼跳财,真好啊,要发财了,右眼跳灾,去他妈的封建迷信。

  高希宁咬了咬牙道:“实在不行,就只能下狠招了。”

  李叱嗯了一声后说道:“你干掉我师父?我干掉你爷爷?”

  高希宁噗嗤一声就笑了。

  “实在不行,咱们就破点财吧。”

  高希宁道:“除了收买这一招之外,我实在也想不到别的什么法子了。”

  李叱道:“其实,都怪你。”

  高希宁:“为什么都怪我?”

  李叱道:“你的主业是做媒婆,副业是廷尉军都廷尉,现在副业你做的风生水起,主业却一直荒废,如果你主业做的好,给那仨老头一人找一个老伴儿,有人管着他们,他们还能管着我们吗?”

  高秀宁一听这话,顿觉自责。

  她叹了口气道:“这么说的话,确实我也有很大责任。”

  李叱道:“你知道就好。”

  高希宁:“嗯?”

  李叱立刻后退两步:“我的意思是,你也不用过分自责……”

  高希宁开始掏兜了,李叱就不信她能在自己口兜里掏出来土坷垃。

  谁没事会往自己口兜里揣那玩意,一不小心碎了,一口袋土。

  事实证明,李叱还是太年轻。

  高希宁就真的在她的上衣口兜里逃出来个土坷垃,胶泥的,不会碎。

  李叱立刻就怂了,胶泥那玩意要是糊一脸的话,想想就可怕。

  认怂的快就没挨打,高希宁贼兮兮地说道:“我想到了个狠的。”

  李叱连忙问:“有多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