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天亮之前队伍就朝着东边开拔。

  等到黑武人察觉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出去几十里,黑武人也不敢贸然去追。

  况且对于黑武人来说,未名山上的骑兵车撤走,也不是什么坏事。

  可是走到半路上的时候,孛儿帖赤那却忽然改了主意。

  他下令队伍分出去一多半的兵力,给敕勒人带路,从息烽口入关。

  然后他带着两万纳兰族的勇士,每个人配三匹马,一转身,朝着西北方向进发。

  北山关那边的战事还是在持续,黑武人不会轻而易举的放弃,他们已经在这损失了数十万人马,若就这样退走的话,黑武汗皇必会勃然大怒,说不定很多人都会在这勃然大怒下掉脑袋。

  光是黑武人的损失就超过二十五万,再加上十几万铁鹤骑兵,仗打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想走就能走的。

  每一天,黑武人都还在攻城,每一天,都是尸山血海。

  而孛儿帖赤那的队伍则一路往西北,绕过了黑武人的大军,在二十天后,突然出现在了黑武的南苑大营。

  最为善战的黑武南苑兵,绝大部分都已经调去了北山关那边,大营其实没有多少留守兵力。

  这一下,可把孛儿帖赤那高兴坏了。

  他带着两万轻骑,在南苑大营里狠狠的祸害了一翻,一路走一路杀,一路走一路烧。

  他们也不恋战,风一样在南苑大营各处掠过,打一仗就走,绝不拖延。

  这支两万人的队伍像是一场蝗灾,所过之处,可以说是寸草不生。

  倒也没用多久,消息就传回了黑武大营,业夫烈听闻之后,一下子气的脑袋里都嗡嗡的。

  那支纳兰部族的骑兵明明已经退走了,天知道他们怎么会突然折返回来。

  黑武人的斥候也不是没有跟踪,跟了能有一百多里才回来,而孛儿帖赤那他们是走了三百里之后才突然分兵的。

  城墙上,李叱举着千里眼,看到了黑武大营那边有兵力调动,尤其是骑兵,能调动的看起来都已经在集结了。

  不久之后,黑武人的骑兵队伍就先一步出发,然后是步兵也在集结。

  李叱还不知道孛儿帖赤那居然跑去了黑武南苑大营那边,但他猜着,大概是黑武人的后方出了问题。

  又十来天后,已经到了九月初,孛儿帖赤那的族人带着敕勒人绕了一圈,终于到了北山关内。

  李叱听闻孛儿帖赤那去了南苑大营,虽然知道这样做有可能迫使黑武人退兵,可也对孛儿帖赤那担心起来。

  黑武人兵力雄厚,他们可以从各地调兵围堵孛儿帖赤那。

  沭阳川代表敕勒人向李叱行礼,郑重诚恳的表示,敕勒人愿意归顺宁王。

  李叱让他们到后方休整,分拨了粮草物资,沭阳川安排人带着老弱妇孺去驻地,他则带着剩下的敕勒人青壮留了下来。

  这个时候,沭阳川知道他需要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既然已经入关,已经得到宁王的接纳,那从这一刻开始,就要适应自己新的身份……宁臣。

  黑武人分兵之后,依然没有放弃对北山关的攻打,从三月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半年的时间,这一片土地上,双方战死的士兵数量之巨,难以计数。

  而从李叱开始准备迎战到现在,已经整整十个月。

  这十个月来,中原大地上发生了诸多大事,只是此时此刻这些大事,和在北疆抵抗外敌的宁军,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七月的时候,大贼李兄虎不得不对大兴城展开进攻。

  李兄虎仗着兵马众多,一开始就攻的极为凶猛,可是大兴城实在太高大坚固,而且守军数量也不少。

  有武亲王杨迹句的兵马退回大兴城,还有皇帝杨竞的新兵,皇帝的改变之后,军民又有同仇敌忾之心,所以李兄虎想把那样一座雄城打下来,谈何容易。

  也是在七月,休整之后的杨玄机再次出兵,这次他学的聪明了,选择绕过荆州。

  梁州和京州接壤之地并不多,而且道路难行,远不如走荆州要来的方便。

  所以当初杨玄机在拿下梁州之后,才会不遗余力的攻打荆州。

  此时的杨玄机,已经对宁军多了几分惧意,哪怕明知道宁军主力在北疆,他也不敢轻易招惹。

  选择走梁州入京州,虽然难走且缓慢,但最起码稳妥。

  到了八月中,杨玄机的大军从梁州进入京州,然后开始提速,朝着大兴城赶来。

  这一次,杨玄机打出了勤王救楚的旗号,目标直指李兄虎。

  也是八月,在苏州的唐匹敌派人出去,给李兄虎分派留守在苏州境内的大将军曹英送去了一封信。

  曹英奉命留守苏州,李兄虎给他的命令是,无论如何都要阻止唐匹敌再次南下。

  如果宁军趁着李兄虎攻打大兴城的时候,再次南下突袭扬州的话,李兄虎可能连退路都没了。

  李兄虎也没少给曹英留下队伍,足足二十万大军,他离开之前,给曹英的交代是……只可死守,不可出击。

  曹英当时的想法是……霸王你就算让我主动出击攻打唐匹敌,我可能都不去。

  此时此刻,在闯军的大营里,曹英拿着唐匹敌的亲笔信,哭笑不得。

  唐匹敌的信很短,意思也很简单。

  四个月的期限已经到了,你可以来打我了,如果你不来打我的话,我可能要去打你了。

  曹英能说什么呢……唐匹敌信守承诺,四个月不与闯军交战,算是还李兄虎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