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权柄【完结】>第610章

  九月十一,武英殿大学士周廉犇。在早朝上本曰:‘鉴于京山城位置过于敏感,建议收归国有。’一见陛下的铁杆亲信都亲自上阵了,就连最不敏感的官员也明白……到底是谁想整谁了。

  但这一次他们沉默了,似乎忘了如何痛打落水狗……

  昭武帝又等了几天,却始终没有等到百官弹劾秦小五、奏折纷纷如雪片的场面。他坐不住了,便将文华殿大学士田悯农唤到御书房,进行了一次绝密的谈话。

  首先解释一下昭武帝为什么找田悯农,因为周廉犇是同党、麴延武是敌人,王安亭出国未归,剩下的老三是个摆设,所以皇帝别无选择。

  下面是谈话原文……不要问秦雷是怎么得到的,因为皇帝从来没有秘密。

  省略掉‘你好、我好、吃了吗’之类的废话……

  “最近几封弹劾奏章,大学士看了吗?”昭武帝状作不经意地问道。

  “回禀陛下,微臣看过。”所有的奏章都要经过内阁传到皇帝手中,所以他想说没看过也不行。

  “田中堂作何感想啊?”昭武帝眯着狭长的双目,似笑非笑道。

  “……微臣以为。御史有风闻奏事地权利,这样做并无不妥。”田悯农三十年前便在朝中当官,什么场面没见过?自然不会轻易被皇帝堵到墙角去。

  “今天不谈御史,就说说秦守拙、麴延武、伯赏别离这几个人,”昭武帝乃是久经考验的老阴谋家,自然不会要脸,还是一本正经道:“再加上周廉犇的奏折。田中堂难道没看出点什么吗?”

  一提起这茬,田学士就气不打一处来。微微恼火地拱手道:“微臣以为周学士不学无术、哗众取宠,实在犹如大学士的身份,请陛下申斥!”

  昭武帝的眉毛抖动几下,声音有些生硬道:“爱卿何出此言?”

  只听田悯农不亢不卑道:“回禀陛下,据微臣所知,京山营乃是当初陛下同意、兵部批准、工部监造的,本来就属于我大秦。还怎么收归国有?实乃多此一举!”

  昭武帝发现这老东西实在太滑了,无论怎样暗示,都一概装作听不懂。他终于失去了耐心,目光逐渐转冷道:“朕觉着我大秦朝野之中,有人在结党,想要乱政!”

  这话直截了当且威力无穷,田悯农再也不能装聋作哑,噗通一声跪下道:“陛下。请三思啊……五殿下纵有千般不是,但他现在为我大秦身处虎穴之中,朝廷无法搭救便已经惹得民众颇有微词了,若是再落井下石……”说着砰砰磕头道:“恐怕会激起民怨地啊!”

  “哼!”昭武帝闷哼一声,却没了下文,仿佛便秘一般。他知道田悯农所言非虚……这也是他的打手们不敢直接攻击秦雷地原因。怕引起民愤啊!

  细长干枯的手指,在桌面上无疑是的扣动几下,昭武帝不死心道:“朕怎么会欺负自己的儿子呢?不过是他周围环绕着太多地坏人,朕得帮他清理一下才行。”

  “但在天下百姓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区别。”咽口吐沫,田悯农十分艰难道。他已经感觉到皇帝地决心,也实在不想与其对抗。但是他身后那人已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保住秦雨田了,所以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与皇帝死磕。

  是的,他之所以替秦雷出头。并不只是出于道义考虑。还是因为他地恩师,蒋之虞蒋老丞相要保秦雷。这又一次证明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见这个与秦雷毫无瓜葛的大学士如此强硬,昭武帝被误导了……他以为百官大都是这样想,他也没有魄力将百官统统革职,所以他退让了,不情不愿道:“那就等他回来再说吧!”其实在他的一生中,退让隐忍才是主流,强硬高调实属偶然。

  听皇帝这样说,田悯农着实松了口气,毕竟是在人家手底下混饭吃,闹掰了没有什么好处。便退让道:“陛下英明,等五殿下归国之后,微臣必定奏请对其进行调查。”

  双方各让一步,这才达成了妥协。

  这次谈话以后,昭武帝的手下偃旗息鼓、暂时没了动静,可称之为整个事件的第一阶段,此阶段谁也没讨到好处。

  安稳的日子过了一个月,太子殿下回国了……而且是隆威郡王殿下以自身为质、将其换回来地。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精神!秦雷的声誉一下子到了顶点,人们争相传颂着他伟大的自我牺牲,编成戏曲、话本在各地宣扬。甚至有人上书朝廷,要给他立生祠。

  而在南方,他早就万家生佛了。

  面对着秦雷越来越高涨的威望,昭武帝气歪了鼻子,但他也不敢顶风作案,对广大群众对着干。只好顺着称赞几句,不痛不痒的承诺,归国必有封赏。

  这算是第二个阶段,秦雷用自我牺牲换取了巨大地名声,一时竟压制了昭武帝的气焰。

  第八卷 醉卧沙场 第四六七章 道义

  但昭武帝岂会轻易罢休?他不过是暂时蛰伏,等待机会罢了。

  一个月后,机会来了。从南边传来消息,是秦雷将奄奄一息的景泰帝救活,并借此成为楚国皇帝的私人大夫,达官贵人的座上嘉宾,还和某位公主不清不楚,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意思。

  昭武帝的爪牙顿时来了精神,对秦雷展开了声势浩大地批判,也第一次将矛头直接对准了他。

  御史言官们列出了秦雷在楚国的三大罪状:

  其一曰‘救敌’,明明楚国皇帝看眼就要去找他爹了,你却把他救回来,这不是‘救敌’是什么?

  其二曰‘通敌’,你可是秦国的殿下啊!怎么能跟楚国的干部勾勾搭搭呢?通敌!一定是通敌!

  其三曰‘投敌’,我们理解你,年纪轻轻的肯定需求旺盛,你可以去那种地方嘛……听说神京的姐儿比中都的可强多了。但你不该去找楚国公主啊!虽然说尚公主可以为国争光,但娶不会来就是倒插门,不是投敌是什么?

  这三大罪状其实都不算什么,因为都可以解释为是为了救回太子不得已而为之的。却是将秦雷从神坛上拉下来的不二法宝……看看吧!你们的偶像不是那么完美,他也会趋炎附势、私生活还不检点!

  虽然不能将秦雷打倒,却可以将其看似坚固无比的装甲凿开一道缝隙。更重要地,是为后续的参劾铺平道路。制造气氛。

  而且在这两个月中,昭武帝进一步清洗了同情秦雷的官员,将一帮忠实鹰犬引进了朝堂。

  果然紧接着,各种弹劾他的奏章便到了,从小时候偷看邻居大妈洗澡,到私铸兵器企图窃国,五花八门的罪名应有尽有。若是都坐实了,足以将其千刀万剐一万遍了……当然。昭武帝是不会同意诛九族的。

  这次帮秦雷说话的人少了,明显少了。一来许多强硬派已经回家种地去了,二来官员们也不能为了一个归期杳杳地殿下,而几次三番的得罪陛下吧!所以他们又一次沉默了,但其意义却与上次完全相反。

  就连在上次起到关键作用地田大学士也没有说话。他居然着帮秦雷顶了两个月,已经够意思了!就算蒋老太爷,也说不出自己的不是来。

  昭武帝得意的穷追猛打。示意他的打手们再次参劾。除了伯赏别离、麴延武以及秦守拙几个所谓‘骨干份子’之外,这次还加上了胥耽城、卓文正两个‘爪牙之士’。

  一时间阴风怒号、浊浪滔天,大有将隆威郡王这庞然大物倾覆的趋势。

  这便是整个事件的第三阶段,昭武帝终于占据了绝对优势。

  就在他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大局已定时,有一群愤怒的人爆发了。

  这些人品级极低,最高地不过从六品;年龄也不大,最年长的不过四十出头;而资历更是浅薄之极,齐刷刷的都是本年进士出身。

  好吧!正如大家所料,就是昭武十八年的进士们。这些人都算是秦雷的学生,朝廷给秦雷脑袋上扣屎盆子,就等于也往他们脑袋上扣。而且秦雷给他们的印象极好,无论是赈灾事件、请愿事件、还是后来的春闱大典,他始终都站在柔弱学子们的身边。帮他们抵御着来自奸相地攻击。

  等中了进士当了官,这些新科进士了解了朝廷的旧习,才知道是因为有了五殿下无声的庇护,他们这些有才学、没出身的小举子才能高中皇榜、进士及第,才有了今天。

  这种感激之情到了顶点,便是无原则的崇拜,以及无所畏惧的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