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权柄【完结】>第166章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越来越对秦雷这套东西的面面俱到感到惊心。也对将来能否执行下去,平添了几分信心。

  等胥北青坐下,卓文正起身道:“诸位,时间就要到了,最后一个问题吧!”

  众人才惊奇发现,时间被偷走了一样,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一个时辰了。很多反应快得几乎同时举手。最后卓文正点了一个面色黝黑的汉子,他有些局促的起身拱手道:“鄙人山南唐州府柴家柴世芳。代表我唐州五家斗胆问个问题。”唐州府也算大府,柴家等五家也不算没有名气。在这种豪门盛宴中,他们若不抱成团,是没有底气站出来说话的。

  秦雷点头和善笑道:“柴先生请讲。”

  受到秦雷的鼓励,柴世芳的底气足了些,也不紧张了,他用带着山南强调的官话道:“小册子上说。这个复兴衙门乃是用王爷权督两省军政钦差地职权筹建的。在王爷督两省时自然是合法有效地。但俺们几家想知道,等将来王爷还朝后,怎么能把这个衙门延续下来?”想不到这柴某人胆子不大,提的问题却不小。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若秦雷不给个满意的答案,在座各位是不会为一个没有未来的机构破费的,哪怕它一时权柄滔天。果然,这个问题一出。屋里便顿时鸦雀无声,众人都等着秦雷的解释,或者说是保证。

  秦雷来此召开这个筹备会,就是为了向与会的门阀说明这个问题。他必须亲自做些保证,这是四位督抚无法代替的。

  秦雷先让忐忑不安地柴世芳坐下,然后视线缓缓扫过台下神态各异的二百位阀主们。直到他们都正襟危坐了。秦雷才开口道:“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关心,那么孤就为大家解说一下。”

  众人几乎屏住了呼吸,静静的等着秦雷的下文。

  “柴先生说的不错,之所以能叫衙门,是因为孤王现在有这个权利。大家担心等到孤事毕回朝后,咱们这个衙门会不会续存也是正常的。”

  “那么孤现在就告诉大家,今天上午孤已经接到圣旨,虽然没有品级、虽然没有编制,但这个衙门已经被朝廷正式承认、并登记在册了!”

  顿时厅内一片欢腾,这些大人物们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不顾身份的欢叫起来了。

  秦雷微笑得望着这一幕。心中没有任何不悦,他知道。远离政治中心地南方士族,不知受了多少北方士族的欺辱。远的不说,就说这次全国性的财政危机,北方贵族想出来的法子竟然是抽干南方两省的血,来供给其他地方。这也直接导致了弥勒教暴乱,让南方士族差点遭受灭顶之灾。所以当他们知道自己得到一块可以与北方贵族对抗地阵地时,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失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等他们从狂喜中平复。在徐昶、乔岐佩等人的带领下,南方士族齐齐离座,向秦雷三扣九拜,行了最隆重的大礼。

  秦雷含笑受了这个大礼。作为给南方带来未来的人,他当得起。

  ……

  如果不是使出浑身解数,他又怎么可能说服朝廷同意这个荒唐提议呢?

  事情回溯到九天前,在秦雷还没有收到朝廷封其为权督两省军政钦差王时,他的另一封加急密报又到了昭武帝的御案前。

  在这封密报里,秦雷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的计划,并对这个衙门的未来作了无数种设想。终于令昭武帝相信,只要把军队、交通、税收三条牢牢抓在手中,南方便会成为皇家与朝廷对抗地强力臂助。

  他倒不是很看重秦雷为自己挣得一成干股,很干脆地赏给了这个给自己带来惊喜的儿子。他欣喜地是,在茫茫迷雾中,终于找到了一个对抗包括李家和文家在内、强大无比的北方士族集团的法子。

  至于两方谁会最终获胜?昭武帝还是很有信心回答一句:谁都不可能。当了十七年的皇帝,制衡之术他还是很精通的。

  看完这封长达万言的详细报告后,昭武帝一夜未眠。好不容易捱到天亮,便早早赶到慈宁宫去找那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太太。

  听完儿子的解说,文庄皇太后沉思良久,才淡淡笑道:“你将来有得烦了。”但面色中多得是欣慰。

  在自己母亲面前,昭武帝没有必要伪装,他哈哈笑道:“只要能拿回我们家的东西,这种烦恼又算什么呢?”

  文庄太后再也没有说什么。第二天,她便请文彦博进宫,说起自己感叹南方子民身遭兵戈,等到战后还不知道要再遭受多少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带来的磨难。所以希望文彦博能成立一个由官府、牵头、选举士绅参加的衙门,专门负责战后重建的监督,减少些贪污腐败,欺压乡里,让黎民少受些苦楚。

  当文彦博愁眉苦脸的说起当前的国库状况,老太太笑道:“就是找些老不死的出来凑个热闹,给他们个指指点点的机会,你当他们还稀罕你那品级,你那官俸?不用给什么编制品级,给个名正言顺的头衔就行了。”还感叹道:“人老了,就活一张脸啊!”

  她当年那一句话的指点之恩,才造就了今日的文彦博。虽然后来文彦博支持昭武帝登上了帝位,但他也顺利的成了一国宰辅。所以归根结底,他还是欠文庄太后一个人情。

  当时秦雷要组建复兴衙门的消息还没有南方的任何一人呢,所以文丞相也无从得知。他只当老太太吃斋念佛想做善事了,便满口答应下来,算是还她这个人情,去了自己十几年的一块心病。

  当然,若是他当时就知道自己给自己又新添了块更大的心病,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的。人情可以下回还,没必要非得自找麻烦。

  第二天便是朝会,文彦博自然不会忘记前一天答应的事情,便把这事一报。李浑向来不管这些狗屁倒灶的政事,当然没有意见。于是这个名为复兴衙门的不入流、不发饷、不起眼的三不机构顺利了通过朝会,在吏部入册、在少府挂靠后,便成为了大秦朝的合法机构。

  等到将近十天后,文彦博知道事情背后的猫腻时,却是木已成舟。暴跳如雷之余,只能等待那个劳什子‘复兴衙门’犯错时,再将其打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秦家祖孙三代在时间地把握上妙到毫厘,终于让文彦博吃下了这个哑巴亏。即使将来他或者北方士族想反击,却也不能在复兴衙门的‘合法性’上做文章了。而这‘合法性’却偏偏是南方士族们的最大心病。

  虽然这样做的后遗症颇多,不知在将来要耗费昭武帝和秦雷多少心神,不知要南方士族付出多大的代价。但从任何角度讲,这次皇家都是赚大了、南方士族更是赚大了。

  ……

  第四卷 火中莲 第一六二章 竞标

  昭武十七年五月二十二,相信所有南方士绅都不会忘记这一天。

  夜里下了一场大雨,直到卯时才渐渐停了。这场雨把荆州城的晦气和血污冲刷的干干净净。早上人们一开门,一个阳光明媚房舍新、花草娇艳翠欲滴的崭新天地便映入眼帘。

  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身穿崭新青衣的汉子正站在一辆簇金银顶绿呢大轿边,拿着一块干净的抹布用心擦拭着已经锃亮的轿杆。这顶轿子后面还有十几顶小轿,也都有人在擦拭。后院传来一阵密集的脚步声,汉子忙收起抹布,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

  一个紫色公爵服饰的白发老者,在十几个男子的簇拥下,从后院踱步而出。这些男子衣着华贵、有老有少,俱是一脸的紧张兴奋。

  老者正是大秦荆国公徐昶,他身边的乃是徐氏宗族的男丁。此时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正在低声禀报着:“京里二爷的二百万两的宝钞已经送到,再加上头些日子东面三爷送来的四百万两,咱们手头现银宝钞加起来一共是九百万两。”

  徐昶沉吟道:“按说是差不多,可你没见昨天那一幕,实在是激动人心啊!我怕那些本打算拿个议事资格的家伙,会联合起来,去争一个常议啊!”

  被叫做国昌的心中腹诽道:你昨天回来怎么不说,这不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吗?但人家是家主。他也只能思索一番,轻声道:“咱们不比胥家,没有那么多活钱。若是再从账面上抽的话,咱们那些营生就都难以为继了。”

  徐昶乃是标准地甩手掌柜,他摇头道:“老夫不信,凭咱们徐家还凑不出个几百万两?”

  国昌心中暗骂这老头自我感觉太过良好,你以为咱们也有一条运河啊?嘴上无奈道:“若是把咱们的银洞沟拿出来。还是可以顶个五百万两的。”

  徐昶不舍道:“你确定那地方没有多少矿了?”

  边上一个老头轻笑道:“这两年统共都没开出一百万两,只是别人不知道而已。”

  徐昶点头笑道:“那正好趁机把它高价抵出去。”边上人便齐声大赞家主英明。

  说话间。一行人分别上了自己的轿子,地上跪着的领班才起身唱一声:“起轿……”轿夫们便稳稳地抬起轿子,往前院去了。出了正门,轿子又与一队护卫汇合,浩浩荡荡地往总督府方向行去。

  这种场景在荆州府地东西城频繁上演着。昨夜的二百家士绅,乘车坐轿,带着随从伴当。从各自地府邸往总督府赶去。又有无数士农工商跟着一起去看热闹。

  荆州府把总督府边的大校场空出来,给这些老爷们落轿停车。离辰时会场开门还有小半个时辰,偌大的校场已经被各家的车马塞得满满当当。那些为摆架子而姗姗来迟的,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空位,只好先下轿,让轿夫把轿子抬到临近街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