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再世权臣>第462章 番外之各相安

  甫入八月,宫中人就开始筹备中秋佳节的祭月仪式与宫宴。一片忙碌中有些闲碎的声音,说住在西苑的太皇太后已油尽灯枯,即便能撑过中秋,也熬不过重阳。

  自从清和帝登基后,太皇太后就一年到头地病着,成了东苑寂寥深殿里一撮被人忽视的影子。有人说她是抑郁成疾、心病难医,也有人说她造了孽,只有病得半死不活才能消业保命。但也只是几句闲话,总归没什么人在意。就连四岁的朱贺昭也渐淡忘了阴晴不定的皇祖母,整日里向着温婉的淑太妃讨奖励,或是屁颠屁颠地追在双生姐姐身后玩耍。

  柔嘉公主与柔熙公主十五岁了,朱贺霖在礼部官员的提醒下,开始考虑两位皇妹的终身大事。苏晏却劝道:“才十五岁呢,多大点姑娘,身子骨都还没长开。太早成婚,孕产凶险,不妨等年满十八之后再考虑不迟。”

  朱贺霖听劝归听劝,想起公主们偶尔撞见苏首辅时羞涩的神情又有点泛醋意,斜乜他:“朕听说,父皇曾戏言过什么‘榜下捉婿’?你该不会对朕的皇妹们存有什么歪心思罢?”

  苏晏把脸一板:“胡说八道!我把她们当晚辈看的。朱贺霖你真是不可理喻。”

  挨了骂的皇帝立刻就怂了,服软道:“我瞎说的,你哪里还会对小姑娘感兴趣呢?”

  苏晏被戳痛了蛰伏已久的一颗直男心,气哼哼地走了。

  “他还说……阮姐姐,喂,阮姐姐,你有没有在听?”苏晏拿手指在眼神发虚的阮红蕉面前摆了摆。

  阮红蕉猛地回神,含着被针头扎到的指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少爷你再说一遍?”

  苏晏酸溜溜地道:“我不说啦!你现在满心都是正在筹备的婚事,我等着喝你的喜酒就好。还有那个高朔啊,也不知哪来这么大的福气,改名字叫高香得了!”

  阮红蕉被他逗得捂嘴直笑,说道:“我本不想嫁人,觉得就这么你侬我侬地处着也挺好,可他也不知怎么想的,竟把辛苦拼杀来的锦衣卫总旗都不要了。你说,我若再不管他一日三餐,他岂不是要饿死。”

  苏晏听沈柒说过高朔辞职的事,知道对方一是顾忌自己的身份容易得罪人,怕将来仇家报复妻儿,二来也心疼阮红蕉独自商海打拼十分辛苦,且有些生意场上的应酬女子出面不太方便,故而一门心思想去帮她。高朔这边破釜沉舟了,阮红蕉才彻底定了心非他不嫁。

  吃醋归吃醋,苏晏还是很看好高朔的,打心眼儿里高兴阮红蕉得遇良人,希望他们能白头偕老,多生几个娃娃喊他舅舅。

  不过他也发现,阮红蕉虽应下了婚姻,但其实事业心很重,热衷研究与改良他提供的新配方不说,还暗中发下宏愿,要把“至则清”开遍全国每一个州县。苏晏对她稍微渗透了一下“连锁店”与“加盟店”的概念,她就兴奋得几夜不睡,写了一整本规划出来。

  照这个样子看,就算高朔与她成婚,最多也只是个二掌柜。只要高朔自己乐意,他苏晏也乐见这个女主男辅的走向,同时琢磨着倘若将水泥与钢筋混凝土的正确比例试验出来,能不能让阮红蕉成为大铭朝第一位女皇商?

  “少爷说错了,其实我是二掌柜,高朔只能排第三。”阮红蕉认真地纠正道。

  苏晏一怔:“那大掌柜是谁?”

  阮红蕉伸出纤纤玉指,点了点金字招牌的最后一个字。

  “……清?”

  “清河的清。‘至则清’的大掌柜,当然是少爷你呀!”阮红蕉以扇掩口,露出两弯妩媚的笑眼,“只是大铭律规定官员不能行商,故而名义放在我这里罢了。”

  苏晏虽没打算当什么大掌柜,但还是感动得与阮红蕉喝了半夜的酒,最后被脸色不太好看的高朔扛上马车,交给了闻风寻来的沈指挥使。

  沈柒接过醉酒的苏晏抱在怀里,问高朔:“决定了?”

  高朔毅然点头:“决定了。卑职愧对大人多年栽培,不能再为大人鞍前马后。但日后若有用到我高朔的地方,刀山火海绝不皱眉!”

  沈柒哂笑:“偌大的锦衣卫,难道就找不到一个能代替你职位之人?把你的命留着伺候老婆孩子罢!对了,婚宴我会去,给你壮壮声威,好叫你们今后去衙门办事或缴税时,那些个贪吏猾胥不敢吃拿卡要。”

  高朔知道本朝商人地位低下,有了沈柒这句话,他与阮红蕉这一辈子都不用担心被各地的官衙拿捏了。

  沈柒扯过身上斗篷,盖住了熟睡中的苏晏。高朔识趣地关闭车门,目送打着天工院印记的马车快速平稳地驶远,心中感慨:沈大人……终于是苦尽甘来了。

  八月十三,豫王从大同返京,陪同每况愈下的太皇太后过中秋。入宫前,他先去了雨后风荷居,看望隐居的景隆帝。

  景隆帝正一边欣赏着满院千姿百态的秋菊,一边喝菊花拆鱼羹,见豫王突然造访也不觉意外,还随手分了他一盅。

  豫王毫不客气地拿起勺子,一入口便叹道:“还是皇兄会享受!这羹鱼肉嫩滑、菊花清香,滋味鲜美无比,是哪个私厨班子的手艺?”

  景隆帝淡淡道:“清河亲手为朕做的羹。”

  豫王:忽然尝出了一丝苦涩滋味……

  “他清早跑去江边钓了一只大鲈鱼,煎骨为汤,拆肉为茸,与陈皮、红枣、冬菇、马蹄、萝卜、云耳一同精心熬制汤底,又在朕这一院菊香中摘取新鲜花瓣,方得此羹。你这会儿来得凑巧,沾光了。”

  明明得意炫耀,偏要摆出这副轻描淡写的模样,皇兄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虚伪!豫王被灌了一肚子陈醋,酸溜溜地想:清河偏心得很,我非得让他也亲手给我做些什么不可。

  他放下勺子,想找个由头告辞,景隆帝却问:“听说你上了两次表,全为改封号之事?”

  不说则罢,一说触动旧怨,豫王冷笑道:“是又如何?‘先帝’既崩,‘槿城’就不必避讳了,那么‘豫王’这称号也该顺理成章地换一换。一朝天子一朝规矩嘛,有何不可?”

  景隆帝又问:“你不喜欢‘豫王’这个封号?”

  豫王想把手里这盅羹砸他脸上:“皇兄明知故问,是想羞辱我?”

  景隆帝轻叹道:“朕知道,你一直厌恶‘豫’字快乐安逸的含义,觉得是一种被迫折翼之后的嘲讽。但朕今日告诉你,朕从未有过这种想法。朕也知道你心驰边塞,十年来从未有过真正的快乐,但又不得不拘你在京城,但凡对你生出一丝负疚,便要被更沉重的责任压下去。既然身心不能得自由,连真名也要因避讳而改换,朕觉得至少得给你一个自由自在的封号,是安慰,亦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朕的弟弟为社稷稳定而牺牲了抱负,朕要善待他,多宽容他的怨气。”

  所以十年间无论我做了多少浪荡荒唐事,你的责罚都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直至苏晏苏清河出现在你我面前……

  豫王沉默了。

  景隆帝陷入回忆的神情中,忽然绽出一抹生动的微笑:“当时朕还想起一件往事……别看你现在一手好字,幼年时的你最苦写字,笔画常缺胳膊少腿,有一次在窗课里写‘问之不象乃父’,把先生气得呀,拿戒尺狠敲你桌面,骂道‘小小年纪如此刻薄,我不像我父,却是像谁?这是要败坏我母亲清誉!’”

  豫王怔然后回过神,拍案大笑:“我想起来了,那个先生字‘问之’!”

  景隆帝道:“他要拿你的窗课去向父皇告状,我怕你受罚,便趁先生不备,提笔补了几个笔画,变成‘问之不豫仍斧’,后面再添两个字‘其文’。”

  豫王笑道:“于是就变成了‘问之不豫,仍斧其文’,夸先生修养好,哪怕因我冒失发问不高兴,仍耐心地帮我修改文章。先生见后消了气,告状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景隆帝道:“回忆往事,那下心有所动,于是就定了‘豫’字,也算是纪念少年时的快乐。遗憾的是那种纯粹的快乐,自朕登基之后就几乎没有了。在臣民看来,朕一举一动都饱含深意,都会引发猜测与动荡,朕不得不谨言慎行。”

  豫王用勺子敲了敲瓷盅的边沿,发出“叮叮”脆响:“如今你不就快乐了么,还有心上人为你洗手作羹汤。劳碌命的换成了我,等过了中秋,还得赶回大同。最近又没什么仗可打,只能练练兵,无聊啊。”

  景隆帝想了想,说道:“不妨多待几日。”

  “侄儿容不下我哩。”

  “朕去与他说。母后不大好了,怕是难过秋。”

  豫王有些黯然:“母后……虽爱自己远胜过爱我们,甚至可以为了权势牺牲我们,但她毕竟是我们的亲生母亲。”

  景隆帝颔首:“陪她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也算全了孝道。”

  一时间,庭院里清寥无声,只阵阵菊香在空气中涧泉流水般浮动。豫王抬头望向檐角与晴空,忽然问:“皇兄尚且春秋鼎盛,难道就想在这别院里悠闲一生,再不问政事了么?”

  “朕辛劳半生,从来都是为社稷、为责任、为青史名声而活,如今也该为自己而活了。”景隆帝道,“越明年,春暖花开时,朕想去游历……”

  话音未尽,蓝喜弓着腰近前,轻声禀告:“皇爷,苏首辅来了。奴婢本想直接领他进来,可见院中有客,便想着该先问过皇爷的意思。”

  景隆帝喝了口香茶,又用湿帕子擦手:“你倒是一贯的谨慎。无妨,请他进来罢,免得豫王一肚子酸水只往朕身上泼。”

  蓝喜掩嘴而笑,无声地退下去。他被富宝等人排挤,又与沈柒合谋骗过了苏小京,但毕竟擅开城门是大罪,干脆也不在宫中当差了,向清和帝求了个继续侍奉旧主的恩典,死心塌地服侍景隆帝。

  苏晏拎着月饼进了院子,一眼看见风尘仆仆的豫王,怔住。

  豫王挑了挑眉,戏谑地问:“只一盒月饼?好嘛,鱼羹是独一份的,月饼也是独一份的。”

  苏晏朝他赔了个笑:“回头我再送你一盒。”

  “本王只想吃你手上那盒送给皇兄的月饼。”

  “那……你俩分着吃?”苏晏把月饼盒在桌面打开,一看,九块,尊贵之数,尴尬之数。

  豫王用勺柄戳了戳那个尴尬的第九块月饼:“你来分,但凡两半有个参差,今儿个你就别想走了!”

  九月初八,太皇太后崩,果然是没熬过重阳。

  清和帝借着这个机会收拾残局,下旨命冷宫里的昭太妃卫氏前往京郊的枯水寺为太皇太后祈福,从此青灯古佛伴余生,彻底断了她待子长成后翻身的心思。

  至于自幼聪颖的朱贺昭,长大后成了个醉心文学的作家,其作品大量流传后世,其中尤以诗词最为浩瀚奇丽,有大铭第一诗人、“诗人亲王”之美誉——当然,那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