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将军威武【完结番外】>第113章 将军威武113

  乾康九年四月廿一日, 京城。

  素日里早朝议事的皇宫政事堂上空, 黑云笼罩,夏暑正浓。

  政事堂外锦廊两侧的蝉鸣不绝,锦荣河同宝蕴河上春来开闸泄水、潺潺水声伴随着天空中滚滚聚拢来的闷雷,炸响在这金色的殿宇上方。

  御案后龙椅上的凌承漫不经心地在翻动着手边的几卷奏折, 玉天禄并他的几个徒弟、政事堂伺候的宫人们正在他身后打着扇子。

  去年冬日里贮下的冰砖被从冰库中取了出来,眼下正放在一柄新罗风扇前,朝着凌承扇凉。

  豆大的汗珠自玉天禄脑门子上往下直坠, 他也不敢擦拭, 只敢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生怕自己成了这暴风雨之前用来献祭的牲畜之一。

  殿上,宰相龚安邦正在慷慨陈词,而一向在朝堂上不发一言的纳言阁大学士舒庆山,则一反常态同龚安邦针锋相对:

  “您说龚大将军在江南鞠躬尽瘁、为国捐躯,老臣却觉得龚将军他在江南可没打什么胜仗,还折损了我朝廷数万士兵, 江南水师更是因此全军覆没。这可算不上什么大功绩,宰相大人您护短——未免也太过明显了一些!”

  龚安邦横行朝堂二十余年, 何曾受到如此忤逆, 何况对方还是他素来看不上眼的老懦夫舒庆山, 他瞪了眼睛吹直胡子,大声喝道:

  “你个老匹夫知道什么?!江南水师全军覆没都是王璜轻信庐州指挥使耿鑫的缘故,与将军有何相干?!你且只管将这些腌臜事都推到季叔身上!”

  舒庆山也不怕他,捋了捋胡须淡笑道:“宰相大人疾言厉色, 莫不是知道自家弟弟搞的手段,开始心虚了?”

  “心虚?!”宰相龚安邦冷笑一声,双手合拢对着凌承一揖:“我龚安邦今日所奏句句属实,陛下若不信皆可往江南查证。至于舒庆山舒大人所言,臣也想要他拿出证据来——”

  “若没有证据……”龚安邦眼中凶光一现:“舒大人就没要怪我到御史台参你纳言阁大学士诬告大臣一本了!”

  被提到的御史台众位官员面面相觑,颇有种“躺着也中枪”的心酸感。倒是他们一向同宰相大人“穿一条裤子”的御史中丞尹正,此刻也只是无奈地摊开手:

  “二位大人廷辩就廷辩吧,何苦牵扯上我?”

  这话听上去颇为无辜,可是却让看热闹的众位大臣心里暗暗心惊——尹正一向是偏帮宰相的,怎么今日竟然转了性,当起了中立和事佬?

  朝臣们都是事儿精,政事堂上“大人物”们的一两句话,都能揣摩出十多种可能性。眼看文臣们纷纷打了眼开始在心里盘算,龚安邦的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

  他瞪着多年盟友正欲发作,那边却又听得一直沉默的皇帝陛下一声清咳。

  现下,这吵吵嚷嚷的殿宇内,终于重新安静下来,龙椅中一直没个正形的皇帝凌承总算是端正了态度、直起了腰板,对着众位大臣们开了口:

  “舅舅不幸为逆贼杀了,朕也十分悲痛。龚相所言有几分道理,但朕也相信舒大学士并非张口胡说,尹卿所言对极,二位大人廷辩可以,其他旁的事,也不便再牵扯就是。”

  “可是……”龚安邦变了脸色,他在朝堂上这么多年,可从没听过皇帝说这样的话。

  今日在朝堂上的大臣们,都知道江南讨逆大军惨败的境况:正一品的武将、前军都督府都督龚安固战死,沿海抗倭储备军军长王璜失去右臂几成废人,江南水师总兵张晖战死。

  讨逆大军死伤数十万人,战船军舰损毁遗弃百余,江南水师几乎告破而被俘数欺近两万余。

  夜城失守。

  湖城、安闾县、长海县、青茬乡等地哗变投诚,蓬莱乡、易岭、莒县等爆发大规模的乡民起义,江宁失守而庐州刺史被杀,庐州军在指挥使耿鑫带领下投诚起义军。

  江南情势岌岌可危,转眼已有二十多州郡县脱离了京城锦朝中央政权的统治。

  讨逆大军败局已定,但龚宰相却还是想替惨死的弟弟争一份哀荣。然而,凌承此番、竟然不允。

  皇帝的态度不算强硬,但是却让龚安邦瞬间凉了心。

  见他讷讷不言,凌承站起身来,叹了一口气道:“朕自问待长姐同嘉不薄,对待恭王也十分宽和,为何——他们要如何待朕?且朕痛失三员良将,心里又何尝不知宰相的惋惜。”

  堂下不少武将,其中不乏跃跃欲试站出来准备去讨逆的人。

  但凌承却一一拒绝了他们:“朕并非不信任你们,只是这江南逆匪中良将如此多,朕不想你们有去无回!”

  “可是陛下!”某位将领抢言道:“江南逆匪犹如洪水猛兽,若此时不善加疏导,将来必定形成滔天之势啊!臣等请命!也是为了社稷考虑,还望陛下三思啊——!”

  凌承背对着众位大臣,嘴角闪过一丝儿不易察觉的笑意,一转身却又变成了那副珍惜良将、左右为难的苦大仇深模样,他饱含深情地痛道:

  “朕知道你们的心意,只是江南逆匪,朕心中自然有数。那江家父子,早有反心,朕已让白袍大将军陈洛自西北带军来京,想必不日便会替朕捉拿叛逆。”

  他这话本是个办法,但朝臣脸上的神色却更加各异起来——

  羽城的白袍将军自锦朝建立起便稍有调动,一则陈家多年在羽城经营已经家大势大,贸然让他们领兵入京恐有功高震主、改朝换代之嫌疑;二则白袍将军对塞北戎狄是个震慑,若无大事,白袍军不会擅离羽城北地。

  凌承此举冒失,更不能令百官安心。

  然而他没有给任何一个官员说话的机会,只是皱眉抬手止了这场廷辩:“好了!此事也就到此为止,锦朝疆域辽阔,小小江南——也能另众卿自乱阵脚到如此境地么?”

  百官诺诺,心却急道:那可是江南!天下半数百姓的粮仓!

  “朕倒还有一件要紧的事儿,想同众位卿家商议。”

  凌承愁眉紧锁,端态度不似玩笑,百官只好沉下心来静听——眼下除了江南情势,只怕也就只有戎狄那边陡然换了大巫的事儿,带了几分新鲜劲儿了。

  难道是北地大戎国又有大举入侵之变?

  众位大臣猜测颇多,但偏偏没想到——凌承一开口,就提了一件让他们觉得荒唐不已的事情:

  凌承说:“礼部制仪司的司长告诉朕,十日后正有一个黄道吉日。镜城眼下倒也不算十分安稳,紫隼替朕办事至今未归,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后之位也不可一日无主。朕还需以为册封使,去迎新后岩罗郡主入宫。”

  迎娶新皇后?

  他这话彻底让整个朝堂炸开了锅!龚安邦的脸色难看至极,当场愤愤甩袖而去。倒是舒庆山、尹正等人未动,只看着众位大臣们议论纷纷,脸上露出不可的神色。

  几位武将的脸色也难看起来,只觉得刚才站出来慷慨陈词担心天下的他们仿佛一个傻瓜。

  ——在皇帝的眼里,家国山河算什么,娶新媳妇儿才是大事儿!

  大臣们都觉得荒唐,但是凌承还是一意孤行,找了半天,总算是说动了大宗正院宗人令宾白同封地在乾州的睿王凌书前往亲迎。

  这位宾白、宾大人前儿才在江南折了家中唯一成器的庶子宾龙飞,此番前往也有些惴惴不安,当年对废太子凌威,他可明里暗里使了不少绊子。

  若非是凌承许诺允他女儿进宫,宾白也不愿接下这遗臭万年的苦差事。

  至于睿王凌书,他的母妃文贵太妃尹姓,自然是尹家一派,此刻朝堂局势不明朗,文贵太妃让他接下此事,凌书也无可奈何,只能前去亲迎——

  谁让亲王当中,自诚王去后,只有他合适了呢。

  混乱的早朝如此散去,从锦廊出宫的道路上,三两大臣聚拢在一起议论纷纷,说的、都是今日皇帝的种种荒唐昏聩之举,在宫中,他们也不敢说得太露骨,可也免不了有一两个仗义执言之辈——

  “在当今圣上的眼里,江南水祸数万百姓流离失所,逆贼横行,折损我朝数十万士兵,这上万人命——竟比不上新后要紧?!”

  “呵——我看呐,那江南的逆匪说的倒也不错,这天啊——迟早要变了!”

  他们的议论,自然一句不落地传到了凌承的耳里。

  此刻的他正坐在明光殿内,心情极好地温着一壶茶,在他面前不远处站着的,是尚虞备用处的两位总管太监,还有御史中丞尹正。

  “尹卿从来都是个聪明人,”凌承笑眯眯地将一杯他亲手炮制的茶递给了尹正:“这也是朕欣赏你的原因之一。”

  尹正勾了勾嘴角,面上谦虚“陛下可折煞臣下了”,后背却已经湿透发凉。

  “那些说朕坏话的人啊……”凌承拿着一个空茶杯在空中抛了个较大的弧度,冲两位太监眨了眨眼睛:“用个册子给朕一个不差地记下来,现在先莫要打草惊蛇。”

  “待来年——秋后算账之时,朕自有千百种法子,奖赏这些‘功臣’!”

  两位太监诺诺应了,而尹正却只是望着杯中茶水中垂而不坠的片片茶叶,仿佛看见了龚家、尹家还有他们这些旧臣“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政事堂上空聚拢的乌云终于承受不住雨滴的威压,轰隆隆一阵雷响后、大雨倾盆而下,京城难得一场夏雨,而江南夜城之中,众位将士却聚拢在夜城空旷的广场上:

  等待着他们的英雄恭王凌武到场点将。

  作者有话要说:  凌承:嘻嘻嘻嘻嘻,朕又出来作妖啦!

  江俊:忙着,没空理你,王爷继续用力不要停。

  凌武:忙着,没空理你,媳妇儿威武马背不虚。

  ------------------------------------

  被秀了一脸恩爱的凌承,最后很可能没等到兵临城下,就被狗粮噎死了。

  真是喜闻乐见的完美大结局(凌承:你有胆子给朕再说一遍!!!)

  -------------------------------

  存稿的新文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大致的内容是不会多变化啦,、

  但是可能最近会改一改文案和文名,已经收了的大家不要惊慌)没收的大家悄悄咪咪收一收又不会月半~

  (谄媚笑~)

  -------------------------------

  感谢各位吃嘛嘛香永远吃不胖腹肌八块胸肌两块宇宙第一美的大宝贝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