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还玉京【完结】>第57章 芳心苦(七)

  归珩走后, 迟莲回到惟明身边,短短几步路里他脑海中转过无数借口和解释,但等到了眼前, 又觉得说什么都很苍白。他就是这样的人, 在保护帝君这件事上有着非同一般的偏执, 万岳和杨枝见过他们的样子,有心人只要顺着蛛丝马迹去查, 总能查到他们头上。

  迟莲不敢拿帝君的安危去赌他们的口风,最好的办法是斩草除根杀人灭口,只有死人才不会说漏嘴。

  这个道理他知道, 惟明也能猜得到, 只是有时候明知道不对的事也要去做, 哪怕会弄脏了他的手。

  “殿下。”

  他心中有愧, 所以视线稍微有些回避。惟明看着他这副还没来得及犯错就先愧疚得恨不得钻到地里的样子,唯一的感想是有些人是宠不坏的,大国师优雅自若的时候可爱, 杀人不眨眼的时候也可爱,处处为他考虑却不言不语时就加倍地勾人心弦。于是他就着站在高处的落差,俯身在迟莲脑门上亲了一下, 感慨道:“你好可爱啊。”

  迟莲:?

  他被亲得莫名其妙,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什么地方没做对导致惟明想岔了, 然而一吻落下,整个严肃悔过的气氛已经彻底被打了个稀碎, 他说什么都像是欲擒故纵, 最后只好糊里糊涂地搭住了惟明伸出的手, 被他拉走吃晚饭去了。

  往后一个月, 惟明带着大理寺一众官员死磕方天宠的案子, 把他自调任西海至今的履历和历年上报朝廷的战报翻了个底朝天,与红盒中的账本一一对照,果然触目惊心,再加上校尉亲兵以及赵廷英一干相关人等的证词,方天宠勾结齐云商人略买人口、杀良冒功、空名支饷、谋害皇子等诸般罪名都定得稳稳当当,绝无转圜的余地。

  贺观垂手立在堂下,见惟明看着结案卷宗一直没说话,不由得又提起了一口气:“殿下,是不是这卷宗哪里有问题?”

  “嗯?”惟明回过神,“没有,整理得很好,就算是现在直接拿去呈给陛下也够格了,这些天你辛苦了,此案能顺利结束,嘉量当居首功。”

  贺观连忙道:“都是殿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下官怎敢居功?那时要不是您亲涉险境拖住方天宠,下官只怕早已和赵廷英一道殒身在途中了。”他顿了顿,随即深深地朝惟明一揖:“殿下的救命之恩,下官未尝有一日忘怀,沈大人亦是如此。殿下若有吩咐,我等当竭尽全力,为殿下效命。”

  自从梁州回来后,贺观就有点唯他马首是瞻的意思。惟明虽已做好要收拢人心的准备,却也没想着要挟恩图报,听了他的话便摆了摆手,笑道:“好了知道了,贺大人只要好生为国效力一百年,就算是报答本王了。今日先到这里,案卷等三司会印完就上呈圣览,回去歇着吧。”

  贺观是左相的亲孙,从小当继承人培养起来的,从来只有别人敬他的份儿,入仕以来还是头一次向他择定的“明主”表忠心,脑袋一热时不管不顾,这会儿反应过来也有点不好意思,羞羞答答地行礼出去了。

  修长的手指搭在纸上,漫不经心地翻过数页,是个很赏心悦目的画面,只是此刻惟明并没有认真地审视那些由大理寺官员斟酌修改出的文字,他想的事情也不可能让外人知晓——这份卷宗叙述详尽,条理清楚,但并不能完全解决他的疑问。

  方天宠站在康王一系不是从惟明回京后才开始的,而是太子尚在其位时就已经如此。此前太子规行矩步,并没有出过大错,而且又已入主东宫,按理说应当稳操胜券,偏偏那时方天宠与康王往来密切,他的支持一度令太子都感到忌惮,可是不管如何试探示好,方天宠也从未改变过立场。

  从明面上来看,方家和康王之间并无姻亲故交,以往也没有共事的经历,两人的交集仅止于西海三州是由康王遥领的封地,但他也只是享用封邑的税粮而已,并未插手过三州的军务民政。

  他们的利益连接之处究竟在哪里?扳倒一个西海都督,相当于斩断了康王的一条手臂,已经算是收获极大,但惟明真正好奇的是康王笼络方天宠的手段,恩情也好把柄也罢,就像撬开紧闭的河蚌,总要有缝才好下手。

  只不过还没等他想好从何处入手挖掘背后隐情,康王倒是先沉不住气了。隔日大朝散后,惟明正往宫外走,忽然被康王惟时拦住了去路。

  康王是个性急的人,说得难听点就是鲁莽,这一点从他动手的方式和时机上就能看出来。不过由于标榜粉饰得当,乾圣帝只觉得他是脾气爽直。太聪明的人往往云山雾罩,引人猜忌,所以能一眼看到底的人有时候才更让皇帝觉得安心。乾圣帝能纵容康王的野心,甚至容忍他与太子相争,正是由于他觉得自己看得足够清楚,也有能力把他控制在自己的掌心之中。

  惟明很客气地朝他抬了抬手:“二哥。”

  康王却并不受他的礼,冷冷地道:“老四,你最近很得意是吧?”

  惟明无辜地道:“这话是从何说起,还请二哥明示。”

  康王平视着他,眼中满是愤怒之意,厉声斥道:“你要与我斗,那便在朝堂上堂堂正正地斗,在后宫里玩弄心计、挟媚争宠,算什么本事!”

  他们两个就站在百官来往的御道前,声音稍微大一点,对话就会被路过的官员听见,康王性情率直,惟明可丢不起那个人,当即正色答道:“禁中之事,岂容臣下公然议论,还请殿下慎言。”

  康王皱眉鄙夷道:“你不必在这里假惺惺地装好人,你以为本王不知道你存的什么心思?无非是想借陷害本王母妃来打压本王!还真不愧是你那宫女娘亲生出来的好儿子,挑中的女人和她一样,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狐媚贱婢!”

  惟明打出生就没有母亲,所以在后宫中并无耳目助力,也从未打算在这上面钻营门道。再者他又是个转世的身份,其实很难说有多深的母子亲情。可那毕竟是给了他一条命的娘亲,那怕只是为那十个月的缘分,他也不能容忍康王信口狂吠:“好教殿下知晓,我母亲生前为圣上九嫔之一,追赠淑妃,行过册封之礼,告过天地宗庙,我倒不知道殿下一口一个贱婢是在说谁?”

  “圣人择采淑女,经纪内治,后宫自有法度,殿下恨不得把这些事喊的人尽皆知,是对哪一桩哪一件不满,不去父皇面前进言,反倒来拦我的路,难道还想要大理寺替殿下主持公道不成?!”

  他一旦动怒,声色俱厉,压力犹如山石巨浪劈头直下,登时把康王的气焰打没了大半。康王犹自拧眉怒视着他,还待找补几句,那边尚恒已走到了跟前,面上带着三分笑意,款款问道:“二位殿下是做什么呢?奴婢听着似乎是遇见什么事了,可要帮着殿下们排解排解?”

  惟明没接茬,康王纵使心情不佳,也不敢对皇帝的心腹使性子,勉强笑道:“没事,本王与四弟说几句家常,有劳尚公挂怀了。”

  眼看这架是吵不下去了,他瞪了惟明一眼,忿忿地拂袖而去。尚恒那老狐狸八风不动,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小声对惟明道:“昨日吴贵妃因触怒陛下被罚禁足半年,康王殿下想是心疼母妃,所以有些乱了方寸,殿下莫要放在心上。”

  惟明也是个翻脸如翻书的,顷刻间收敛了怒容,风度端庄地朝尚恒谢道:“原来如此,本王知道分寸,多谢尚总管方才解围。”

  尚恒和他可是有实打实的旧交,看在易大有的份上也要卖他的人情,淡淡一笑,侧身还礼,恭敬地道:“不敢当,殿下折煞奴婢了。”

  晚间迟莲过来,听惟明说起此事,皱眉道:“我也是今日才听说这件事,正想和殿下说,却没料到康王率先发难了。”

  “此事起因原是皇帝在陇山行宫时临幸了一位宫女燕氏,听说弹得一手好琵琶,颇得皇帝欢心,不仅将她带回宫中,甚至隐有专宠之势。燕氏月前刚升为婕妤,吴贵妃或许是想敲打她,便命她抄写百卷心经,结果伤到了手,被皇帝知道后发了顿火,将吴贵妃禁足,不许她再管六宫诸事了。”

  惟明若有所思:“难怪康王发火,倘若吴贵妃因此恩遇见疏,燕婕妤倒算误打误撞帮了我们一把。”

  迟莲道:“她又不是我们的人,查一下就知道的事,康王这火发得也太没有道理了。”

  “所以说不要轻易和人结仇,否则他吃饭噎着了都要怀疑是我下的毒手。”惟明放下了床边帘帐,随口道,“康王这一步走的很聪明,他一向是个耿直的性情,遇到不平事只会嚷嚷,今天我们在外面吵架的事肯定会传到皇帝耳朵里,但他的说法就会让皇帝怀疑燕婕妤是我安插进后宫的人,在这个当口上别管是不是真有其事,只要煽风点火,说不定皇帝圣心移转,便消减了对吴贵妃的怒气。而且就算扳不倒燕婕妤,能挫一挫她的锐气,对他们母子来讲也是好事。”

  迟莲默然片刻,最后评价道:“好歹毒。”

  惟明“扑嗤”一声被他逗笑了,凑过去亲了亲他,安慰道:“放心,以后你应该遇不到这种事。”

  迟莲:“……”

  他正准备反击,外间忽然传来三声清脆铃响,这代表着秘境外有人找惟明。王府中下人多少都知道内情,一般没有十分要紧的事不会深夜打扰他。惟明与他换了个眼神,从旁边衣架取过外袍给迟莲披上,道:“走吧,出去看看。”

  青玉莲花旋转,卧房中流光一闪,现出二人身形。门外,易大有轻声禀报道:“金吾卫端木巽将军到访,求见王爷,现下正在府外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