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还玉京【完结】>第8章 龙夜吟(八)

  “是父皇派你主持调查蛇妖案?”太子眉稍高高扬起,面上露出了明显得有点做作的诧异之色:“你也到了入朝的年纪,孤原本就说该给你找个差使,尽早回来观政,怎么还跑到紫霄院去了?”

  惟明低头安分地道:“多谢太子殿下挂怀,不拘在哪里,都是一样为父皇分忧。”

  太子见他面色平和,略无愤懑之色,话音即刻一转,笑道:“你能有这份心境最好,沉住气,务必把这桩差事办漂漂亮亮,不要辜负了父皇期许。”

  惟明应道:“殿下教诲得是,眼下臣弟只想着尽快将那妖怪抓捕归案,以免京城再生波澜。”

  两人聊了几句闲话,做足了兄友弟恭的姿态,待惟明终于铺垫好前因后果,迟莲立刻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问道:“太子殿下昨夜遇到蛇妖时,究竟是什么情状,可否详细说说?”

  太子略一思量,道:“孤与东宫属官们谈完事,大约亥正时分,从殿里出来就看到有一条巨蟒盘踞在院中树上,但并没有伤人,一眨眼就消失了。要说有什么特别的,孤只记得天色特别黑,雷声不断,是借着闪电的光才看到了那蛇妖。”

  惟明适时地插入疑问:“可是昨晚京城并没有下雨。”

  “是吗?”太子不甚在意,“那是奇了,昨天宫里宫外乱成一团,后头怎么样,还真记不清了。”

  迟莲道:“康王、宁王如今都卧床不起,殿下昨夜可受惊了?是否请太医来看过?”

  太子摆摆手:“孤没什么事,太医也来请过脉,都说好的很。再说皇室血脉自有天道气数庇佑,区区蛇妖,实在无需太过恐惧。”

  迟莲垂首不言,极轻地挑了下嘴角,只有惟明离得足够近,捕捉到了那一闪而逝的讥诮。

  “殿下。”

  东宫总管江怀信从门外走进进来,站在屏风后细声细气地禀告:“延春宫遣人送了好些香料来,说是郑家老太君入宫请安,皇后娘娘请您过去见见。”

  太子扬声道:“孤知道了,这就来,你先叫他们去取出门衣裳来。”

  这就是送客的意思了,惟明与迟莲对视一眼,识相地起身主动告辞:“太子既有要事,臣弟便不叨扰殿下了。”

  “今日实在不巧,你们若还有什么想问的,下回叫人给江怀信传个信,再进宫来细说。”太子随之起身,虚送了几步,又温言勉励惟明:“这案子在父皇那里是挂了名的,你多下些工夫,别怕劳累,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管开口。做好眼前,才有往后,记住了?”

  “臣弟明白,先谢过殿下了。”惟明道,“臣弟告退。”

  迟莲亦随之躬身道:“臣告退。”

  太子朝外摆了摆手:“去吧。”

  待二人离开东宫,江怀信捧着冠服从屏风后转出来,一边服侍太子穿衣,一边听他吩咐道:“你叫人盯着端王行踪,孤倒要看看,他能从什么地方抓出这个妖怪来。”

  江怀信赔笑道:“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端王虽说是在萤山修道,其实就是陛下不想看见他罢了。老奴冷眼看去,倒像是他让着紫霄院那位多些,可见不过是陛下指给紫霄院做添头的,殿下何须为他烦心?”

  太子脸上那装出来和蔼声气早就一扫而空,压着眉头道:“宁王之流不足为虑,只有这个四弟,生来孤僻,又早早地送了出去,竟到现在也没摸清他的底细。你说陛下不看重他,当初为什么不直接弄死干净,还要大费周折地将他送走?况且你看他如今,哪有一点被养废了的样子?”

  江怀信犹疑:“可是当年是敬辉国师亲口断言端王异星入命……”

  太子嗤道:“此一时彼一时,要是敬辉还在,当然没有端王什么事。只不过敬辉如今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紫霄院早就变天了,端王恐怕也是从这里看到了可趁之机,所以巴巴地向迟莲一派示好。”他整整衣襟,站了起来:“他这次不管是凑巧还是别的什么,都是正好搔到了父皇的痒处上——与其说父皇相信敬辉,不如说他就是相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仙法道术,谁能唬得住他,谁就能青云直上。”

  他望向殿外响晴的天空,不知是说给江怀信,还是喃喃自语:“这天象上的事,归根结底,还是得用天象来解决哪……”

  江怀信不明所以,太子也不多说,摆手示意他退下,径自出了东宫,登车往皇后居所延春宫去了,

  惟明与迟莲从东宫出来,又一路拜访了康王府、宁王府,得到的答案均是大同小异——主人在睡梦中惊醒,一睁眼看见床头盘绕着巨蛇,一眨眼工夫又不见了,听起来就好像是这蛇纯属闲着没事,专门过来跟他们打个招呼一样。

  出了建宁坊,天色还早,惟明便道:“趁热打铁,去恒方人那边看看。”

  迟莲顿了一下:“殿下是亲王之尊,不便公然与恒方使团接触,不如改日臣借紫霄院的名义召他们入宫,您再出面,也免的闲杂人等找麻烦。”

  惟明一听就笑了:“亏你还记得替我避嫌,怎么不替自己想想?就算你现在是皇帝眼前的大红人,行事也得稍微收敛点,回头被参两本你就知道厉害了。”

  迟莲:“……”

  惟明眼中还有几分揶揄笑意,安慰地拍了拍他的小臂:“不必顾忌那么多,那天宫宴上,皇帝不是曾亲口许诺过若有余暇,紫霄院可以与恒方人相互切磋道术?咱们是奉旨行事,我派人去知会鸿胪寺一声,让他们出个人跟着咱们就罢了。”

  迟莲见他心中早有成算,也就安心地随他上了马车,转道向西城。为了方便迎来送往,驿馆原本就安排在鸿胪寺附近,端王车驾到达时,鸿胪寺主簿刘詹已候在门外,两边上前见礼,寒暄几句,便由馆使引着往恒方使团所在处行去。

  恒方使团早接到消息,都在厅中迎候,此刻见惟明到来,纷纷行礼,惟明一面落座,一面笑道:“本王原是一时兴起,向国师大人讨教些道法,论起那日宫宴上贵使施展的幻术,才说过来瞧瞧,不曾想闹得这兴师动众,还要劳动诸位,倒叫本王惭愧了。”

  恒方使者忙道不敢,急命两个幻术师上前来给端王请安,惟明环视周遭,忽地来了兴致,问:“那天御前演奏的乐团在何处,本王记得你们配合无间,舞乐相宜,不知可否请出来见一见?”

  那恒方使者脸色微妙地一僵,似乎有点犯难,惟明笑吟吟地问:“怎么,不方便?”

  刘詹心中也犯嘀咕,不明白端王说着要探讨道术,好端端地非要见人家乐团做什么,难不成是看上那几个舞女了?

  恒方使者犹豫着道:“没、没有不便,这就叫他们来面见王爷。”

  过了片刻,恒方乐团自外间鱼贯而入,各个怀抱乐器,舞女亦严妆华服出迎,惟明却并没有多看一眼,反而将视线投注在队伍末尾,钉在了一个低垂着头的乐手身上。

  迟莲注意到了他的目光,轻声问道:“殿下,可有什么不妥?”

  “那个人,”惟明指给他看,“对,就是你——你是做什么的?”

  恒方人中懂汉语的忙对他说了几句话,推他出来,是个二十几岁的青年人,纯然是恒方人的长相,混在一群乐手中并不起眼,他听了别人转述的问话,嗫嚅着答了什么,恒方使者擦了把冷汗,上前替他回道:“端王殿下,他是乐团中的琵琶手。”

  “哦,弹琵琶的,”惟明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那好,让他弹一首来听听。”

  “这……”

  被点到的那人汗如雨下,却迟迟不动,乐团众人都恨不得把头埋进地缝里去,刘詹此时终于看出不对来了,不由得沉下脸来:“如此推三阻四,这人莫非有问题?还是贵使团有什么难言之隐?”

  恒方使者面色煞白,支吾道:“这、他……他是有些……”

  “他是你们拉来顶锅的,仓促上阵,根本就弹不出来,对么?”惟明一语道破,“原来那个琵琶手呢,总不会无缘无故少一个人吧?”

  此话一出,恒方使者的腿当时就软了,那抱琵琶的更是做贼心虚,直接扑通跪下,叫道:“大人饶命!我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干!我是冤枉的!”

  这口供交代得未免太快了,迟莲替众人问出了心声:“殿下怎么知道他是冒名顶替的?”

  “很明显吧,”惟明道,“他的左手指上太干净了,既然是随行出使的皇家乐工,手上怎么会一点茧子都没有?”

  外国使团在京城走动是要跟驿馆和鸿胪寺打招呼的,毕竟是京畿重地,天子脚下,最忌讳私自外出。刘詹一听就知道坏了,厉声质问道:“可是确有此事?那人现在何处?还望贵使如实相告,以免酿成大祸!”

  恒方使者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豆大汗珠顺着鬓边往下淌。他当然知道其中利害,否则不会急急忙忙找个人来顶替,谁成想惟明眼睛这么毒,竟然当场揭破此事,这下再怎么遮掩都是徒劳,说不定还要祸及整个使团。

  他擦了一把汗,前行两步,低声下气地说:“不瞒王爷和两位大人,使团自入京以来,一直都恪守规矩,从无逾越之举。那琵琶手是出使前临时换上来的乐工,与乐团中其他人都不相熟,昨日却突然失踪,我们不敢声张,已将乐团挨个盘问了一遍,也趁外出的机会私下寻访过,实在是找不到人。今日王爷指明要见乐团,我们也是一时糊涂,才出此下策……”

  惟明与迟莲对了一下目光,转头对刘詹道:“刘主簿,此人恐怕还在京中盘桓,还请鸿胪寺跟京兆尹立即发令通缉,尽快将此人缉捕归案。”

  刘詹低声应承:“下官省得,这便叫人去办。”

  乐手消失,蛇妖现世,两桩事撞在一起的时机太凑巧了,由不得人不起疑心。惟明看向那些乐工,问道:“那失踪的琵琶手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跟他一起住的人是谁?”

  恒方使团中一名吏员忙上前答道:“回王爷,那人名叫仇心危,住在驿馆丙字四号房,因为分配房间时余出他一个,所以是与驿馆的杂役们混住。”

  惟明霍然起身:“这么多巧合叠在一块儿,恐怕不是天时地利,倒像是处心积虑了。走,我们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