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千秋一墨【完结】>第二十二章 纵人作恶

  萧韫问得镇静淡然,好像什么事都在他预料之中,而段书锦却看到他伸出来的指尖颤了颤。

  “萧大哥,我不怕。”段书锦抿唇,主动把脸颊往萧韫染血的指尖送,让他自己的脸也染上血迹。

  要说段书锦完全不怕,那是不可能的。他从未见过杀人这种事,如今这么多人死在他面前,他心生惧意理所应当。

  可是想到杀人的是萧韫,被杀的人是来追杀他的,段书锦心中的害怕就消退不少。

  无论如何,萧韫都不会害他,所以他怕什么呢。

  想清楚这些,段书锦把脸贴上萧韫的指尖,表示亲近之意。

  然而就在他脸颊贴上指尖的一瞬,他同萧韫忽然换回来了,他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体里。

  先前掌管这具身体的人是萧韫,段书锦只是个虚魂,因此哪怕这具身体染了满身血,他也能接受。

  可当他回到身体时,浓烈的血腥气瞬间窜上鼻尖,冲得他头晕。他低头一看,满目都是红色,顿时心慌起来。

  “萧……萧大哥,我要洗个澡。”忍受不了的段书锦皱紧眉,磕磕绊绊跟萧韫商量。

  段书锦前后不一的态度看得萧韫心中发笑,知晓他若是不答应这个请求,恐怕段书锦今天都不会好过,便颔首答应了。

  段书锦自然带了换洗的衣裳,得到萧韫的同意后,他飞速打开包袱,走到密林河边宽衣解带。

  夜间的密林自然是十分冷的,段书锦刚脱下衣服,就被风吹得打了无数个寒颤,身形不停发抖。

  然而他实在忍受不了身上的血腥气,一咬牙,就踏进了冰冷的河水里,快速搓洗起来。

  大男人洗澡,萧韫自然没什么避讳的,不过他似乎低估了自己的自控力,不过才看了一眼段书锦单薄的背影,他就跟被火烫了似的,匆匆移开眼。

  眼睛是移开了,段书锦白玉似的的身体却不停在他眼前晃动,扰得萧韫心思难静。

  为了让自己不再多想,萧韫给自己找了份苦差事,跑去查探那些杀手身上有没有异样。

  十几个杀手的尸身倒得横七竖八,萧韫又碰不到实体的东西,查探起来自然要费一番功夫,因此他当真没有精力去想段书锦了。

  这些杀手一看就是有人专门派来杀段书锦的,他本以为他们身上会留有什么线索,能查初他们的身份,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萧大哥。”这时段书锦已经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裳,他见萧韫在看那些杀手的尸身,也忍住害怕凑了过来。

  “什么线索都没有吗?”段书锦观察萧韫的神色,做出猜测。

  萧韫摇头:“什么线索都没有。”

  段书锦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也没多失望,他往萧韫身边凑了凑,反过来安慰他:“萧大哥,我才出上京要去梓里乡查案,结果就有人来追杀我,你知道这说明什么吗?”

  萧韫不言,只用眼神示意段书锦继续说下去。

  “说明背后的人一直在盯着我,比我还急。而且对方一定是还在朝中任职的人。”段书锦淡淡出声。

  只有在朝中任职的人消息才会这么灵通,知道昭明帝要查科考一事,知道被派来查案的人是他。

  只有对方一直在盯着他,才能在他刚出上京时,就派人来截杀。

  虽然是我在明敌在暗,但背后之人明显慌了。

  人只要一慌,就会露出马脚。有马脚就不难找出真相。

  “萧大哥,我们休整几天再去梓里乡吧。”段书锦忽然开口道。

  “背后之人能派人来截杀我,定然是知道了我的行踪,知道我要去梓里乡。他那么着急,想必是梓里乡有什么线索,不能被我知道。”

  “既然如此,我就给他作恶的机会,给他时间消除证据。”

  “事过留痕。背后之人虽然毁了之前的线索,但又留下了新的线索,然后你就可以顺着这线索揪出背后之人。”一番对视后,萧韫自然而然地接话,两人默契尽显。

  说是休整就真的休整,段书锦和萧韫找了家客栈,足足歇了五六日才继续赶路。

  段书锦和萧韫先去的县府,段书锦搬出监国和宣平侯府长子的身份,想向县令探听梓里乡程如墨的事。

  然而程如墨的名字刚出口,县令顿时就变了脸色,连忙推脱道:“大人说笑了。县城离梓里乡还相距百里,小人不过区区一介县令,如何能知道那么远的地方的事。”

  这县令若是真的不知就算了,但偏偏他一脸心虚,肥肥的脸上冷汗直冒,时不时用袖子擦着。

  段书锦孤身一人来到县城,虽然有监国和世子这样显赫的身份,却不能真的借到势。

  眼前这县令分明被人打了招呼,铁了心说谎,他又有什么办法。

  “但愿县主心口如一,不做对不起良心,对不起朝廷的事。”段书锦冷厉的眸光向县令扫去,冰冷的神色直接叫县令埋头,不敢看他。

  县令这是找不到什么线索了,段书锦不愿多待,出了县府就和萧韫匆匆赶往梓里乡。

  段书锦并不知道,他刚出县府,县令脸色大变,急匆匆派人出府去通报。

  去梓里乡的路十分崎岖难行,哪怕段书锦骑着马,也被颠得脸色煞白,足足走了半日才到。

  时值戌时,太阳正好落山,正是乡里人劳作完,热热闹闹从田间回来的时候。

  他们或扛着锄头,或背着竹篓,行走间互相说话,一副自得其乐的景象。

  “诸位大哥大嫂,我想同你们打听个人,不知能否行个方便?”段书锦笑着上前,十分和善地拱手作揖。

  乡里人看见段书锦穿着华贵,说话却如此有礼,也跟着笑了,乐呵呵问:“你想打听谁?乡里人就没我们不知道的。”

  “不知道大哥大嫂们,可曾记得程如墨这个人?”段书锦没有丝毫防备地把程如墨的名讳报出来。

  这个名字刚出,乡里人的笑容就僵住了,他们瞬间垮下脸,神色防备地盯着段书锦看。

  没有人再开口说话,场面一时死寂下来,落针可闻。

  看着这些人的表现,段书锦再察觉不到异样,都该骂自己一声蠢了。这些乡里人分明也同县城的县令一样,被人暗地里打了招呼,根本不会说真话。

  心一瞬间沉下去,段书锦咬了咬牙,仍不肯放弃,上前一步继续道:“大哥大嫂们,我并不恶意。程兄十五年前蒙受不白之冤,我是特地来查案还他清白的。”

  “滚!程如墨他不算什么好东西!你竟然要帮他,也不是什么好人!”一个身板硬挺,血气方刚的年轻乡里人,一锄头向段书锦丢来。

  见此,一直跟在段书锦身侧的萧韫,立刻伸手把他拉进怀中,躲过了这锄头。

  这一锄头分明是用了力的,足以看出乡里人对段书锦的仇视。

  明明四周都是人,段书锦却犹如被人泼了一盆冷水,浑身血液都凉下来。

  来梓里乡查案之行并不如想象中轻松,反而处处碰壁,至今为止没找到一点线索。

  乡里人不配合,段书锦只得自己在乡中走动,想要找出程如墨曾经住的屋子。然而他每到一个地方,不是被人用扫帚驱赶,就是被人吐口水,被大声辱骂。

  “够了。别查了。”看不下去的萧韫猛地按住段书锦的手,阻止他自找羞辱的行为。

  段书锦堂堂高门世子,昭明帝亲封的监国,多少人见了都要恭恭敬敬行礼,凑到他跟前讨好。如今他到了梓里乡,却被如此羞辱作践,简直叫人不能忍。

  萧韫如脚下生桩一般站在原地不动,他冷冰冰的眸光扫视四周,仿佛下一刻就要冲进一间屋子,把里面的人揪出来打一顿,给段书锦出气。

  段书锦没察觉萧韫心中的心疼,反而仰头灿烂一笑,指着不远处一间破烂小屋道:“萧大哥,我好像找到程兄的居所了。”

  说罢,趁着萧韫怔愣,段书锦挣脱他的手就往小破屋跑去。

  眼前的小屋十分破烂,屋檐瓦砾滑落了大半,墙面斑驳,生了青苔和霉点,到处都透着腐朽的气息。

  段书锦不顾脚下的荒草,抬脚迈了进去,接着就在满是尘埃的屋里翻找起来。

  萧韫不清楚他要找什么,但还是亦步亦趋跟在他身后,既不离开,也不出声打扰。

  忽然,段书锦晃着几张泛黄且破破烂烂的纸卷,大声道:“萧大哥,我找到了。”

  萧韫下意识抬头望去,就看见段书锦眼眸晶亮,脸被糊上大半的黑灰,像只小花猫。

  段书锦手里拿的,正是程如墨曾经作的文论。虽然纸卷破烂,有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但仔细辨认后,不难发现这篇文论中透露的飞扬才思。

  程如墨有才,正因为有才,所以才被惦记上。

  这一刻段书锦无比清楚意识到这一点。

  就在段书锦和萧韫都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文论上时,破屋的门忽然被人伸手关上,发出碰的巨响。

  听到响动,段书锦一急,赶紧上前去拉门,却发现怎么也打不开。

  明明他和萧韫进屋前,铜锁还是坏的,如今他们却被锁在屋里不能进出。

  这分明是有人换了新锁,想要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