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街道上,一抹明黄色身影穿行其间。

  “大官人慢走,仔细撞着人。”

  赵佶摆摆手:“无碍。”

  高俅贴近赵佶身侧:“官家此番也着实任性了些,若是让那群大臣知道了,少不得参臣个不敬之罪。”

  赵佶没理会高俅的怨言,他似偷来几许闲暇的忙忙一般贪婪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汴京真美啊。”

  高俅循着他的视线看去,夜晚的汴京城并未被繁星夺去璀璨,店铺林立、行人如织、车水马龙、金明池苑、万家灯火、雕梁画栋,所谓繁华,不过如此。

  守着这样的开封城,也难怪赵佶一时有此感慨。

  “官家,今晚的风有些大,我们还是回宫吧。”

  可惜高俅不能陪他在这风花雪月,以赵佶如今的身体状况,一场伤风都很有可能把他带走,高俅可担不起那罪。

  “能与长安如往日般夜游东京,吾已心满意足,只怕残生再难有这样的机会了……”

  夜风袭来,赵佶不可控制的低声咳嗽,高俅看向他越发单薄的身影低声道:“官家,回吧。”

  “好。”

  回宫路上,赵佶的额头开始冒汗,等他回到宫里的时候,其意识都有些许模糊,好在太医们对此已经得心应手,很快将赵佶的情况稳定下来。

  高俅见赵佶无碍后就要退去,赵佶却出声叫住了他。

  “长安,比赛准备的如何了?”

  “约莫半月就要正式开始了,官家,今夜游人鼎沸便是因为有不少人来了汴京,听说北边和西边也派了人来,这次的较量应当会很有意思。”

  赵佶闻言露出笑意:“那便好,那便好。”

  “官家,你好些养着身子,届时臣同你一道去看。”

  “那便说好了,你可不能背着我先去。”

  “是,那臣就先退下了。”

  “去吧。”

  高俅依言退去,出了宫街后他的视线再次明亮。有句话高俅说的没错,因为蹴鞠比赛的缘故,汴京城自四面八方涌进大量人口,加之大宋没有宵禁,如今的开封城用花天锦地、笙歌鼎沸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穿行在城市街道间,看着花灯纸鸢绘立夜色,听着丝竹笙箫声声悦耳,高俅也忍不住驻足欣赏。

  等高俅回府时已过亥时,但整座汴京城依旧没有入睡的迹象。

  躺在床上的高俅带着笑意睡去,他毕生追求不过如此,如今总算不大有遗憾了。只是苦了武松他们了,如今他们怕是还在巡城呢!

  翌日

  高俅起身洗漱时得到今日早朝取消的消息,高俅猜测是赵佶昨日吹了风的缘故,好在赵佶这样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如今没什么大事,朝廷那些机构也能自行运转,就算不上朝也无大碍。

  “太尉,重新歇着吗?”

  高俅摇头:“现下倒是没睡意了,左右都起了,不如去吃个早点。”

  “我去准备马车。”

  “等等,学究当亦未眠,把他也叫着吧。”

  高满笑意更甚:“好咧!”

  武家早食铺

  一片蒸气缭绕中坠着条长长的队伍,队尾站着的岂非正是高俅和吴用,只不过一个是精神满面,一个是睡眼惺忪。

  “为什么一大早会有这么多人!”

  吴用哈气连天道:“武家大郎的早食铺子在方圆几十里都有名,素日里只有周围几坊来,如今却是多了许多其他州府的人,想必是的缘故。”

  高满小声道:“太尉,要不要我去寻一下武家大郎。”

  “不必了,偶尔排排队也没什么不好的。”

  “是。”

  高俅慢步向前挪着,他抬头看向这座足有两层的早食铺子感慨,如今的武植早已不是那个在街头卖炊饼的市井小人了,而是人人称献的武家大郎。

  未等他感慨完,眼尖的武大郎就发现了高俅,武大郎当即把手放在围兜拍了几下抖落干净,而后小跑过来:“太尉,你怎么在这站着呢,赶快进屋坐着吧。”

  高俅目露笑意:“我排队呢,你去忙你的便是。”

  “这哪行呢,怎么能让太……”

  “唉~前面的人不也在排队吗?我可不喜欢插别人的队。”

  “这…”武大郎犹豫了一会儿后眼睛一亮:“二郎和鲁兄弟他们在后院里用食,只是那儿不如坐堂明亮,若太尉不嫌弃可以同他们一道。”

  高俅颔首:“怎么会嫌弃呢,我欢喜还来不及呢。”

  “我领太尉过去。”

  “我自己过去便罢,你忙着吧。”

  “那行,太尉想吃些什么?”

  “同往常一样,对了,豆浆给我磨的厚一些。”

  “好咧!”

  高俅要好早食后就带着吴用和高满往后院走,这后院并不大,而且堆满了货物,纵使摆得整齐也还是拥挤了些,所以武松等人的身影难免显眼了些。

  高俅进院后武松等人也立马发现了他,众人纷纷起身见礼:“太尉!”

  “我和你们一样是来吃早食的,都坐下吧,不必多礼。”

  “是。”

  高俅坐下没多久武大郎就遣人送来了早食,在这样的氛围下高俅难得多吃了些,只不过和眼前狼吞虎咽的武松及鲁智深比起来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太尉,你慢些用着,我先回去歇着了。”

  “太尉,洒家也先回去了。”

  高俅笑道:“我刚刚就想问了,你二人虽吃得急,但明显有些无精打采,可是遇上什么事了?”

  二人闻言后似有无尽辛酸泪,一旁的燕青笑道:“回禀太尉,二郎和鲁达兄弟昨天巡了一夜的城,刚刚才得空闲,我与杨志兄弟待会也要去巡城这才得以相遇,还有啊,我听闻史进与元武兄弟已经累到连早食都不愿吃了。”

  高俅挑眉,他当然知道开封府府兵人手不足抽调禁军巡城的事,只是如今的武松等人早已不是刚入军的小教头,他们又何以亲自上阵呢。

  高俅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太尉有所不知,如今汴京涌入的人口越来越多,各街各坊都出现了闹事之人,其中不乏武艺高强的参赛之人,加之民间也有不少商人组织点茶、投壶、水秋千等赛事,齐府尹为防生变,特叫我们在各道巡视,每十二个将领负责一条街道,每过半个时辰自行轮换。”

  高俅颔首,原先的滕府尹已经升任,如今这齐府尹行事也算深谋远虑。

  齐府尹早前就将参赛队伍的名单呈报,高俅也知此次有四十六支队伍参赛,那时高俅便知此番来汴京的人不会少,不过高俅好像还是低估了来此的人数。

  “既有轮换,为何你等巡视了一夜?”

  鲁智深哀嚎:“太尉,你可知洒家昨夜找了十二个走失的哥儿,救了八个落水的郎君,替六个小娘子寻回了失物,抓了四个地痞流氓……”

  “这些人、这些人简直混账!”

  高俅:“……”

  果然,人一多就容易出事,高俅突然觉得,他对人数的低估还不够。

  “咳!你们做得好,值此盛会之际最易出乱,这段时间你们辛苦些,加强巡视,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是。”

  高俅起身:“你们去休息吧,我去开封府一趟。”

  “是。”

  高俅出门后径直向开封府出发,随着天光亮起,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高俅突然庆幸他早前就将汴京城的路重修了一遍,否则路塌了这种事若发生在皇城,那可真是国际玩笑了。

  开封府

  齐贤林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但高俅见到他时却沉默了一瞬。

  “下官,见过太师。”

  高俅忽视齐府尹语中的哭腔,虽说此次大宋杯由高俅主事,但高俅也只是写写策划,具体事宜是齐府尹负责的,加之他要管理开封城的治安情况,高俅不用想都知道他这几月来的压力有多大。

  “齐府尹,这后续事宜我与你一同处置吧。”

  齐贤林无一丝被夺权的心思,反而感激涕淋:“谢太师。”

  高俅略微有些心虚,毕竟他当了很久的甩手掌柜,为了弥补一二,他当即进入开封府处理文书,然后高俅便深刻意识到举办一场盛会的繁琐不比城建轻松。

  申报流程、比赛地点、地域规划及行人安排全部要仔细处理,官方的、民间的各种赛事也要登录在册,亦要安排禁军前往。

  三天过去,高俅好不容易养好的青丝愈发斑白。

  “太学要组建马球比试?”

  齐府尹看了一眼文书后颔首:“是的,此事下官已安排妥当。”

  高俅思绪飞转:“加派人手过去,太学学子众多,他们可出不得意外。”

  “是。”

  半月后

  时间很快来到了大宋杯开幕的日子,高俅在城西举办了一个巨大的开幕仪式,其间各队参赛选手花式出场,各种表演层出不穷。

  整场开幕式的各种花样使得在场之人眼花缭乱,连连惊叹!其盛况占据了大宋日报和东京时报的大半版图,并引得众多文人留下笔墨。

  只可惜策划了整场开幕式的主人高俅却未到访。原因无他,赵佶病重,高俅在旁陪护无法抽身。

  “官家莫要多想,如今是四十六进三十二的比赛,无甚精彩,等比赛有趣了臣再陪你去看。”

  “辛苦高卿了。”

  “官家言重,臣只盼官家早点将身子养好。”

  赵佶一声哀叹,似有无尽言语,最终却未道一字。

  一月后

  “官家今儿看着很是精神。”

  赵佶微笑颔首:“我也觉得自己今天精气十足。”

  “官家,马车已经备好了,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赵佶转身:“张离,走吧。”

  东街

  “官家,今天在东西南北四处场地进行十六进八的第一场比赛,我们要去看的是汴京的竹熊队对战北平府的银狼队。”

  赵佶嗤笑:“这竹熊队不会是高卿养的队伍吧?”

  高俅连忙摆手:“官家可不要冤枉臣,臣是听说这竹熊和银狼皆是夺冠热门队伍,才选了这么一处的。”

  张离适时笑道:“官家可别逗太师了,你看太师都急得冒汗了。”

  “好,我不说便是。”

  三人在马车里说笑,约莫半个时辰后,高俅下马。

  “官家小心着些。”

  赵佶下马后四处观望:“便是仁宗在世时,汴京也没有这么热闹过啊……”

  “都是托官家的福。”

  赵佶莞尔,似是被这话取悦。

  “武松、花荣,你们要时时跟在官家身边,官家若有分毫差池,我惟你二人是问。”

  “属下领命!”

  “高卿,你也不必太过严苛,这里虽熙熙攘攘,却井然有序,可见你之用心。”

  “禀官家,这都是齐府尹的功劳,臣不敢邀功。”

  “你啊你!”

  高俅正欲回话,却见一人鬼鬼祟祟来到几人身边低声道:“几位官人,要票吗?”

  “啊?”

  高俅一时征住:“你说什么?”

  “我见你们迟迟不去排队,难道不是没买到布票吗?我这有后排的票,每人只需四十文!”

  高俅气笑了:“这官府只售十五文的票怎么到你这变成四十文了?”

  “我这也是辛辛苦苦排队才买到的,大官人,我这还算好的,你看那边那个,他卖六十文呢!还有那个,他有首排的布票,我可是看到他卖了半贯钱呢!”

  高俅凝眉:“你说多少?半贯钱!”

  “是啊,整整半贯!”

  赵佶见状附耳高俅:“高卿可是没有银钱了,要不要我给你涨些俸禄?”

  高俅无语凝噎,半贯钱对他来说当然不值一提,但对普通百姓来说不少了。话说回来他举办大宋杯的盈利不靠卖票,但他属实没想到现在就出现了黄牛!

  此等风气,必须遏制!看来要搞实名制了!

  “官家说笑了,我一年八百贯俸禄,加赏一千贯,再加三牲、黄金、白银、绢帛、香以及官家赏赐的各种药材,怎么可能银钱不够。”

  高俅说得坦然,无一丝隐瞒之意。

  “几位郎君,你们还要不要票啊,我看你们衣着华丽,不像是买不起的样子啊。”

  “呵。”高俅冷笑一声:“我们是主办方,要什么票!”

  高俅话毕便拉着赵佶从另一道门进场,只留卖票小郎原地疑惑:“主办方?我好像在报纸上听过这个词…”

  “啊!我想起来了,大官啊!”

  另一边

  “西瓜!西瓜!解热的西瓜!”

  “梅子汁!梅子汁!冰镇的梅子汁!”

  “花糕……”

  “冰酪……”

  “香包,买一个香包支持你喜欢的队伍吧!”

  赵佶看着眼前的喧嚣笑道:“长安,你这鬼点子可越来越多了!”

  高俅浅笑,创收吗!这些商户租赁摊位的钱可是都进了国库的。

  半个时辰后

  高俅带赵佶如寻常百姓般坐到了观众席,而后他就看见了李相、张御史、林大夫、蒋中丞等等等等。

  众官员见到赵佶后先是紧张了一瞬,而后便在高俅的眼神示意下掩入人潮。

  心照不宣嘛!

  “官家,要开始了。”

  【诸位请安静!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我仅代表汴京百姓欢迎诸位的到来,我是本场竹熊队对战银狼队的解说员施云安,大家好!】

  “好!好!好!”

  赵佶被突如其来的呼喊声吓了一跳,高俅连忙安抚:“官家莫怕,只是流程!流程!”

  【首先有情竹熊队入场!】

  施云安话落,一支十六人组成的蹴鞠队身着统一服装入场。

  “竹熊必胜!竹熊必胜!”

  众人难掩兴奋,高俅却看得尴尬,只因竹熊队的服饰上绣着“樊楼”二字,显然,此队是樊楼出资赞助的。

  【下面有请银狼队入场!】

  “银狼!银狼!

  高俅掩面,北平皮货行要不要写的那么明显!

  【此次对战的两队人员皆已入场,朋友们,你们觉得谁会胜!】

  “银狼!银狼必胜!”

  “竹熊!竹熊!竹熊!”

  【好,小生已经感受到大家的战意了,接下来请两队祥瑞进场!】

  施云安话落,一只套着大熊猫棉偶和一只套着白狼棉偶的人入场,他们进来后先是和百姓们打招呼,在引起众百姓欢呼后又互相推攘,此举惹的众人欢笑,高俅瞥见赵佶也随着众人大笑了起来。

  【接下来请两队的啦啦队出场!】

  “高卿,什么叫啦啦队?”

  “额…就是战前鼓舞的队伍。”

  “原来如此,吾明白了。”

  随即,两段震撼人心?的表演结束,施云安举着喇叭费力的大喊。

  【下面,比赛正式开始!】

  赵佶板正了身体,众人也随之安静,而今场上只有施云安的解说声。

  而场中的两队选手也未让人失望,高俅摒弃一切专心观赛,他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比赛之中。

  半场过后

  “高卿,银狼队的头球和骁球很是厉害,而竹熊队的正挟有些不稳,我看竹熊队要输了。”

  高卿莞尔:“官家,不如我们再比一次?”

  “吾也有此意。”

  半个时辰后

  “官家,臣又输了,臣好像总是输给你。”

  赵佶的额头已布满汗滴:“是啊,朕又赢了。”

  高俅察觉到赵佶的嘴唇泛白,于是劝道:“官家,回吧。”

  “好。”

  临登马车前,赵佶看向高俅:“长安,能观此赛,吾…此生无憾了。”

  “官家……”

  “陪我回宫吧。”

  “好。”

  赵佶上车后,高俅也欲登车,然燕青自远方疾驰而来。

  “太尉,属下有急事禀报。”

  “说。”

  燕青附耳低语,高俅眉宇间却越皱越深。

  “确定吗?”

  “千真万确。”

  “果然。”高俅抬首:“你先回去,我随后就到。”

  “是。”

  高俅面不改色的回到马车上,赵佶的状态看着有些不好,但高俅还是开口道:“官家,太子殿下、郓王殿下及康王殿下要在太学进行马球比赛,我们前往一观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