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兄弟俩诚惶诚恐的看着高挽长袖的高俅。

  “太,太尉,要不还是让我来吧。”

  “不用,你们歇着就好。”

  高俅给武松和花荣放了几天假,武松原和花荣约了一起去浴池好好放松一番的,不过高俅的到来打乱了他的计划。

  “二郎,你去忙自己的事吧,我这儿不用你操心。”

  武松纠结了一会儿还是没离开,当然,其原因并非担心高俅此举不妥,而是长久以来的经验告诉他太尉肯定又在捣鼓好东西了。

  武松自然而然的接话:“太尉,你这是在弄什么,想吃面食让哥哥给你做就行。”

  “我想炸油条试试,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

  武松才不信,他们禁军里所有的兄弟都秉承着“太尉出品,必属精品。”的理念。

  武松发出了和李师师一样的疑问:“油条是什么啊?”

  “也是一种面食,你待会儿尝尝就知道了。”

  武松满意的点点头,很好,留下来了。

  事实上,高俅也是第一次尝试自己做油条。还是上小学那会儿,离他们学校不远处有一个简单用雨布围起来的小蓬子。

  那小蓬子的主人是一对四十岁左右的夫妇,他们就是支起一口油锅边炸边卖油条的,还有包子饺子和无限续碗的菜汤和豆浆。

  高俅每天都乐此不彼的看着那位男主人用筷子在两个长面块中间摁一下,然后手起刀落间一个金黄喷香的油条就出锅了。

  只不过高俅虽然平日里也爱捣鼓一些工业品和菜品,但那都是建立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所以当他想亲自动手时不免有些捉襟见肘。

  武大郎一眼就看出高俅的堂皇:“太尉,可是有哪里不妥。”

  高俅想了想还是开口道:“武大,你平日里是怎么发酵的。”

  没错,高俅想用碱面来代替酵母粉发酵,但他在上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把握不好份量,碱这东西,用多了发黄发苦,用少了发酸,而且等的时间还长,当初他让工人制水泥那会就反复试验了十几次配比才成功。

  武大听到高俅的问题后笑了一下,这治军理政太尉在行,但在做面食方面他却远远不如自己。

  “太尉,这面粉发酵大概有四种方法,分别是面粉、酒曲、水和醪。这面粉发酵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只需将做好的面团装进坛子,再用干面粉埋住,然后再放到暖和的地方放一夜就行,这酒曲就是……”

  高俅虚心听着武大郎井井有条的发言,待武大郎语毕后瞟到认真听讲的高俅,然后嗖的一下红了脸。

  “太,太尉,是草民僭越了。”

  高俅从容的将手解放:“孔夫子也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这里还是交给你吧。”

  高俅决定还是做一个理论上的巨人好了。

  武大拿出自己之前发酵好的面团,然后按太尉的吩咐将它切成一条一条小的长块。

  倒油的时候武大郎在心里滴血,这满满一锅油够他一家用上好久了。不过太尉是他们一家的恩人,他纵是心痛也不会有半个不字。

  等油烧的够热时,武大郎将面块下锅,然后没一会儿面块就开始膨胀起来,他依太尉之言不断翻动着面块,等时机成熟时将之捞出。

  刚出锅的油条通体金黄,高俅趁热直接咬上一口,咔嚓声响起,高俅的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武松和李师师忍不住齐声问道:“太尉,如何?”

  高俅点点头:“嗯!油而不腻,香脆可口。”

  武大郎手里的动作没停,而炸过油条的油香早就在院子里散开,等第二条第三条出锅时,李师师和武松也先后品尝起来。

  特殊的口感让两人欲罢不能,武大也在间隙时吃了一两条。

  武松在心里点头,太尉果然是会吃的人。

  此时潘金莲端上一碗现磨好的豆浆上来,高俅用油条蘸了蘸豆浆再下咽,其细腻的口感让他觉得今天真是来值了。

  同时,高俅也注意到潘金莲的衣着已经变成了花绫这样的丝织品,再观其面带微笑的帮着武大擦拭汗颊的模样,他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

  待几人都吃不下去后,武大郎也停了手里的动作。但他不免好奇道太尉是怎么想出来这种吃法的,于是他也这么问了出来。

  高俅记得油条的出现有个传说,那就是岳飞死后,百姓们出于对秦桧和其妻王氏的愤怒,遂将其二人面容刻在面食上绞在一起,然后下油锅炸,俗称'油炸桧'。”

  “吃油饼时随意想到的,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其他人也不疑有他,因为此时的烹饪方式已经非常多了,之前还只有煮、炖、蒸、烤、脍,现在则多了煎、炒、炸三种方式。

  因为植物油榨取方式的大量普及,人们尤爱吃油炸品。什么油饼、油酥、油炸素夹等等也屡见不鲜。

  当然了,肯定也不是人人都吃得起油炸食品的,除高官贵族外,寻常百姓只有在庙会祭祀等时节才会享用。

  汴京城还好,再往远去恐怕就只有地主才能这么奢侈了,因为还有很多百姓连饭都吃不上。

  所以说贫富差距是历经千年都消除不了的,高俅也只能在有生之年为之努力了。

  而武大在思索了一会儿后问道:“太尉,我可以在早食上卖油条吗?”

  高俅当然应允:“这东西只有现炸才好吃,而且油和白面也不便宜,定价什么的你自己要有数。”

  武大连忙应是:“草民知晓。”

  高俅见武大心里有数后准备离开,谁料在门口遇见了怒气冲冲而来的花荣。

  花荣也是一惊,他调整好表情后对着高俅行礼:“下官见过太尉。”

  “起来吧,你怎么会到这儿来?”

  花荣言语间颇为咬牙切齿:“回太尉,下官和武二约好了一起去汤池的,可左等右等都等不来人!”

  高俅挑眉看向武松:“你不是说你不忙吗?”

  武松轻咳一声,然后搂着花荣的肩膀朝里走:“来来来,我是为了给你准备吃食才迟了的,我跟你说,这东西叫油条,它……”

  高俅闻言笑着离开,他把李师师送回行馆,然后朝礼部的方向而去。

  礼部一行人见高俅来了之后如临大敌,等见到礼部尚书后,对方也是一脸不待见他的样子。

  “高太尉,不知您来此有何贵干?”

  言外之意是你一个太尉,没事来往六部跑干什么,别当他不知道工部尚书已经累到头发又白了一片。

  高俅笑的灿烂:“有钱你挣不挣?”

  礼部尚书一脸狐疑:“礼部能挣什么钱?”

  不怪他怀疑,虽然现在官制沿袭唐制设三省六部,但这六部可是说是名存实亡,说白了,他这个礼部尚书的职位虚的很。

  宋太祖为了集权,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也就是所谓的二府三司,不过也正因如此,宋朝的冗官现象才如此严重。

  因为无论如何,这些官位不能虚设,也就导致这些人只领俸禄不干实事,礼部还要好上一些,因为皇家祭祀礼仪繁多,他们也不算无所事事。

  其实高俅刚来的时候就想吐槽了,这大宋的官制不可谓不乱,其繁杂的官制使得不少人才权利重叠,不过因着水浒传的世界观不同,这里更像平行线上的大宋,好在方便了高俅,所以工部尚书这才有时间天天忙着修路。

  高俅拉着礼部尚书进屋细谈。

  “本官已经禀告过了官家,官家也同意将邸报正规化,但碍于本官的身份,所以这件事还得麻烦尚书了。”

  礼部尚书一脸不乐意:“本官也不是无所事事的。”

  高俅知道和他说正规的那一套说不通,所以他直击重点:“其一,本官有把握将报纸做到大宋人人都愿意买来看,其二,报纸上的gg费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到时除入国库的部分,这剩下的油水可大多都归礼部啊!”

  礼部尚书这才上心,他从不怀疑高俅挣钱的本事,这不工部尚书虽然白了头,但他的私库可比得上几年的俸禄了。

  礼部尚书几乎立刻换了一种态度:“高太尉,还麻烦您具体说说。”

  高俅笑笑,成了。

  办报一事不算太难,得亏活字印刷术已经成熟,不然这报纸还真办不起来。

  高俅将具体事宜和礼部尚书商量完成后就呈状于朝廷,毕竟是要办官报,流程还是要走的。

  因为高俅事先打过招呼,所以准呈很快下达。而两府官员对此也并无他异,其一是因为官府本来就有发放邸报的习惯,其二则是因为民间小报肆意,由官府出面也好。彼时的他们还不知道报纸将在不久的将来风靡整个大宋,它将大宋的文艺发展至一个全新的高峰,并且一直延绵千年。

  这件事表面上由礼部在管,实际上里面的内容多为高俅的注意,这也是高俅当初就和礼部尚书协议好的。

  最近一个月高俅都在忙报纸的事,虽然高俅觉得可以多印些,但礼部尚书觉得他们还是悠着点好,高俅也就随他了,反正到时候忙的还是他自己。

  而这一个月之间,汴京城开始风靡起一道美食。

  高俅也没想到武大郎能将油条卖的这么火爆,其实在吃食上,高俅并没有把握能抓住汴梁百姓的心,盖因此时的饮食文化已经非常丰富了。

  武大郎并未将油条卖的很贵,但他也确实低估了汴京人民的消费水平,高俅给武大郎的铺子不在城中心,而是远在城郊,但油条还是卖的火爆,甚至已经火到城内了。

  高俅思来想去后决定再加把火,这报纸上的第一批gg就留一份给武大早食铺吧。

  皇宫内

  赵佶新奇的阅读着手中的两份报纸。

  高俅把版面设计成了宽390高540的四开大报,其丰富的内容可比之前的邸报有意思多了。

  “高俅啊,这上面几字就是你之前央求我写的那个?”

  高俅淡笑:“这是当然,唯有官家的瘦金体才配得上这两张官报的题。”

  这话一说,赵佶果然满意的笑开,他对自己的瘦金体向来骄傲的很。

  而落在“大宋日报”下醒目的“教主道君皇帝”标题则让他忍不住去细读。

  这一年,赵佶自封教主道君皇帝,赵佶尊信道教的事天下皆知,而高俅就忍不住做了一回标题党。当然,里面的内容他可不敢瞎编乱造,他在这一标题下主写赵佶的一些正面事迹和道家一些正向理念,其他人爱不爱看高俅不知道,反正赵佶喜爱的紧。

  再向下看去:

  “辽国董庞儿拥万兵起义兵败”

  “金下令禁止同姓婚姻”

  “宋封段和誉为大理国王”

  “金大败辽怨军收降显乾等八州”

  “明堂建成”

  数多大标题下详细写着上半年发生的大事,就连对朝政不喜的赵佶也看的津津有味,原因无他,报纸里面多为扬宋贬辽之事,至于其他几个小国,赵佶根本不放在眼里。

  未免枯燥,高俅还特意开了两个小版块,一个是苏轼苏大学家多年的游历史,另一个则是专门介绍汴京城的风土人情。还有写边边角角还收录了些诗书字画、品茗观棋等雅事。

  若说大宋日报的内容多为家国天下事,那东京时报则偏民间一点。

  当然,头版标题是醒目的“科举之路”

  这里面不仅写了一些历年科举的真题,还嘱咐了明年科举的一些注意事项。是的,明年是恢复科举的第一年,十三年前,赵佶在蔡京的请旨下废除科举,取士悉归学校升贡。

  蔡京被处决后,包括高俅在内的一众官员请旨恢复科举,在历经一年之久的请愿中,赵佶下令明年恢复科举。

  高俅放这个板块也有私心,要想让整个大宋吏治清明,这些考生才是未来之星。

  而在这个标题下高俅还印着醒目的二十二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初废除科举的其中之一原因就是因为大宋学子为了科举出仕而忘却读书本心。高俅希望他们永远不会忘了自己是因为上面原因读的书。

  而在科举其下吸睛的标题也不遑多让:

  “大家李之仪逝世”

  “大宋杯选拔赛”

  “新一代蹴鞠之光—花荣”

  “行知学院招生简章”

  “太学祭酒书”

  除此外,这张报纸上还开设了“大宋人物志”和“大宋风土人情志”两个版块,高俅相信这对此生都出不了远门的百姓是一绝大诱惑。

  再往小去,报纸上还刊登了一些民间佚事和杂谈,高俅将一些普通疾病的药方也写了上去。

  当然,gg版面是必不可少的,“武大早食铺”的字样赫然在列,几个无比相信高俅的官员也打了自家美食铺的gg。

  高俅还邀请了几个太学的学生发表诗词和文章,高俅原想找几个大家作词的,但人家一点面子也没给的将他轰了出来。

  高俅也不恼,所幸太学的祭酒给了他面子做了篇文章和注解,高俅会用事实来报答这位祭酒的。

  最后一个版块高俅纠结了很久,为了报纸的订阅率,他亲自动手润色了两篇连载小说,第一篇内容讲的是一位从小受尽屈辱的少年偶遇微服私访的皇子,后来这位少年在皇子的帮助下励精图治,习文从武,他努力考取功名后不畏贪官,惩恶扬善。最终这位少年和做了皇帝的皇子一起匡扶社稷、守卫江山。

  高俅是直接套用的包拯的故事,他的文笔还不算差,他将少年被踩,然后又打脸对方的故事情节描绘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毕竟人人都爱看这种情节。

  当然,他也不敢描述的太过直白,所以里面关于朝廷背景的描述都是虚化的,贪官污吏也是用的前朝的官。

  另一本连载高俅则直接搬了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现在的小说还不似明清时那般流行,而且此时的文字也正处于由雅到俗的渐变,所以高俅也拿不准人们会不会喜欢。

  高俅静静的等在原地,直至半个时辰后赵佶才抬头。

  “官家,如何?”

  赵佶点点头:“不错,此报可大显我大宋繁荣。”

  “那下官就让礼部开始发行了。”

  “可。”

  “那下官就先行退下了。”

  赵佶点点头,就在高俅离开后没多久,公孙胜就拦住了他外出的脚步。

  “高太尉留步。”

  高俅没想到公孙胜会光明正大的拦住他,他略微俯身:“公孙道长有何事?”

  公孙胜唇角轻扬:“还麻烦太尉将剩下的故事送到宫中。”

  高俅嘴角一撇:“本官知晓了。”

  待公孙胜离开后,高俅才忍不住笑意,他觉得小说版块也稳了。

  三日后

  酒楼内,整个大厅都坐满了人,大家点上一碗茶,然后掏出自家炒制的瓜子看向高台。

  “话说那董庞儿又名董才,原是易州涞水人氏,自幼出身贫贱。辽天庆间,天祚帝的暴政让大辽那边的百姓民不聊生,这个董庞儿就聚集了千名百姓在南京起义……”

  说书先生的语气抑扬顿挫,下面听书的百姓也配合着叫好,整个画面看起来异常和谐。

  但站在门外的吴用并不这么觉得,自回京后,他回军营处理堆积的文书已一月有余,他好不容易才抽空出来喝茶,结果好几个酒楼都高朋满座。

  吴用继续向下一个酒楼走去。

  “这金国啊是前两年才建成的国,他们那儿大多是游牧民族……”

  吴用再次向前。

  “下面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苏大家的任职之路,也是他的寻找美食之路……”

  吴用:“……”

  吴用不信邪的继续出发。

  “此次大宋杯的比赛方式不同于去岁,而是采取地方队踢法。我们汴京城独占十支队伍,而地方队一共十九府,不管是汴京城还是各州府,都要通过比赛来拿到出赛资格,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详细规则……”

  “要说这花荣啊!他原先乃是清风寨……”

  吴用此时的内心已经毫无波澜了,只是当他看见鲁智深林冲和武松他们时内心还是有些欣喜的。

  鲁智深三人占了个好位置,这下吴用终于有座位了,不等他和他们寒暄,高堂之上就传来一道喝声。

  “哋!只见那宋清正高呼一声:“你这贪官……”

  吴用只听两句就明白这依然是报纸上的内容,他起身欲走,林冲拦住他:“先生,马上就说白蛇的故事了,您不留下来听听吗?”

  “林教头,这报纸太尉先前已经给我看过了。”

  林冲一脸羡慕:“果然是先生。”

  吴用很想吐槽,林冲你这么爱看这些情情爱爱的真的好吗。

  吴用不再寻觅酒楼,他来到一处茶舍,这里果然不同于酒楼的喧闹。

  正当他为此寂静感到满意时,隔壁的交谈声随即入耳。

  “郭祭酒的文章写的是真好啊。”

  “确实如此,还有太学的那几个学生也是才华横溢啊!”

  “是啊,我看来年科举,那几位必是有不俗的成绩。”

  “怎么,你想把令千金嫁给那几位?”

  “别胡说……”

  吴用:“……”

  太尉,您赢了。

  1、董庞儿起义的南京是指今辽宁辽阳。

  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大家张载的横梁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