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文官们绝望之时, 大权在握的嘉靖帝,却突然开始自己作死了。

  诶,他觉得人间帝王这个身份, 已经配不上自己了,他要做神仙。

  他先给自己起了个道号,叫做——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

  后来又觉得,这么短的道号,怎么配得上他这古今无双的千古帝君?

  不行,重新取。

  ——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三十七个字的道号,就此诞生。

  就算昊天上帝见了,也得自愧弗如;太上老君来了, 必定掩面而走。

  皇帝要修仙, 道士鸡犬升天, 一系列荒唐到匪夷所思的事情,通通都变成了现实。

  文臣们看到了机会,蠢蠢欲动。

  但嘉靖帝十分谨慎,轻易不靠近水边。

  所以, 某一天夜里, 他在端妃宫中酣睡之时, 突然觉得喘不过气来。

  睁开眼一看,就发现一群宫女拿着绳索套在他的脖子上,要送他去见太上老君。

  不过弑君这事,需要高超的心理素质。新手上阵,很容易出错。

  这群宫女就出了差错, 居然把套在他脖子上的绳子, 打成了死结。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皇帝梦中惊醒,对她们这些要弑君之人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震慑,男女的体力差距,也在这里显露无疑。

  嘉靖没死成,疑心病却更重了,他甚至把早朝都取消了,也不再进入嫔妃的宫殿。

  和他最亲近的活物,竟然是他的爱猫。

  虽然嘉靖帝被刺杀这件事,他自己做的孽占了大部分原因,但若无文臣暗中挑拨怂恿,那些宫女哪来那么大的胆子?

  要知道,嘉靖帝时期,战死的靖难功臣妻女充任的女官,已经死绝了,后来者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底气。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作为一个父亲,老圣人既为儿子的优秀而骄傲,却也难免因前车之鉴而担忧。

  作为心灵垃圾桶,傅玉衡对这种事不好发表任何意见,权当自己是个聋子,随便老圣人怎么说,他都一言不发。

  得到圣人大肆关押重臣的消息之后,傅玉衡心底十分庆幸:幸好老圣人进组了,不然我这耳朵还得再起一层茧子。

  徒南薰有些担忧:“一下子关押那么多大臣,不会引起朝堂动荡吧?”

  傅玉衡安抚道:“你要相信圣人的实力。这才三四天,六部不是已经开始正常运行了吗?

  等那些人出来就会明白,不但圣人不是非他们不可,六部离了他们,也照样能运转。”

  想来有了这一次的教训,圣人这一朝的官员,行事都会谨慎许多。

  至少这种大规模串联的事,不会发生了。

  如今倒果为因,仔细想想,圣人同意敬王提拔一个六品女官,也未尝不是早有打算,敬王正好碰上而已。

  一个月之后,这件事平稳落幕。

  凡是参与的官员各有赏罚,林如海被塞进了吏部,一上任就是正四品的郎中,距离左右侍郎仅一步之遥。

  如今他已是入了圣人的眼,想来这一步之遥,他走得不会太艰难。

  那二十个被压入诏狱的高官,事后也都被放了出来。

  只不过有的官复原职,有的被贬出京,有的直接成了庶民。

  谁也不知道圣人的处理究竟是按照什么标准来的,连那些官复原职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仕途没有受到牵连。

  可是,自己仕途真的没有受到牵连吗?

  只要仔细想想就不可能,他们只觉得不寒而栗。

  大家一起做的事,一起进的诏狱,出来之后的待遇却是天差地别。

  哪怕是景行行止的正人君子,也会下意识疏远他们。

  更何况,世上又有几个君子?

  世人肯定会猜忌他们,觉得他们之所以官复原职,定然是出卖了自己的同侪。

  从今往后,他们若想在仕途上还有所建树,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当今圣人。

  若问他们后悔吗?那肯定是后悔的。

  如果能够穿回过去,他们肯定会揪住曾经自己的脖子,先左右开弓打几个嘴巴子,再狠狠地摇晃一番,告诫自己:你不要做傻事呀!

  但事到如今,结果都已经出来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

  索性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圣人还愿意用他们,不是吗?

  ※※※

  甘露殿里,圣人站在桌案前,一边挥毫泼墨,一边对研磨的太子说:“无论阴谋阳谋,最主要的还是要善察人心。只要是根据人心人性设置的计谋,能躲过去的乃是凤毛麟角。”

  太子徒淮思索了片刻,恍然般地点了点头,“父皇一早就知道,会有贪婪之人借此生事,试图威逼皇权,为自己攫取更多的利益?”

  圣人放下毛笔,低头欣赏了一番自己写下的大字,轻笑道:“从古至今,从不缺少阴谋家与野心家。不过这都无所谓,若朝中衮衮诸公个个都无欲则刚,你我又该如何驱使他们呢?”

  徒淮道:“父皇一早就对我说过,但凡是入仕做官的,都有所求。有人求名,有人求利,有人求权,有人求为天下先。

  儿臣只需摸清他们所求,他们想要的东西就是鱼饵。儿臣静坐垂钓,等愿者上钩即可。”

  圣人满意地点了点头,也不知是满意自己的书法,还是满意太子的悟性。

  “你来看看,我这幅字写的怎么样?”

  太子凑过去一看,只见上面写了两行十六个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他念了一遍,又暗自思索了片刻,抬头看向圣人,“父皇的意思是说,纵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君者也要能包容臣下的私心吗?”

  “不错。”这回圣人是真的对儿子满意了,“不怕他们有私心,只要能做实事,能为天下百姓谋利,能巩固皇权,能稳定朝纲。

  这四种能达成一个的,君主都要包容他们的缺点,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太子皱了皱眉,“若是他们贪墨呢?”

  圣人不答反问:“天下这么多官员,有几个是不贪的?”

  太子哑然。

  还真没几个。

  如若不然,似包公海瑞那般的清廉之臣,也不会名传千古了。

  “那就任由他们贪?”太子到底年少气盛,总觉得天下官员都该对皇室无条件效忠,哪里忍得了这个?

  圣人挑眉道:“怎么可能?其实最近几年,贪污腐败之风已经收敛很多了。”

  “是因为六叔的文宣部?”

  文宣部的记者们神出鬼没,而且向记者举报可以是匿名的。记者们向上汇报和写文章登报,也都不会透露他们的个人信息。

  如此以来,举报者少了许多顾虑,也就更加踊跃了。

  只要是被报道出来的,朝廷都会严查,当官的哪有不怕的?

  为了配合这套举报程序,圣人还顺势推出了养廉银。

  不过,这养廉银也不是谁都能得的。

  只有平安度过一年,没有被人举报的,才会按照品阶发放。

  最高的一品官是一千两,最低的九品官是一百两。

  不要小看这一百两,因为朝廷发的是实实在在的白银。大夏朝白银的购买力,还是很强的。

  有了这一百两银子,就足够养家里父母妻儿仆人了。

  至于养幕僚,九品官那点工作量,根本不需要幕僚。

  从八品官往上,养廉银的发放,就要分主官和佐官了

  比如都是八品,若是担任小县的县令,每年的养廉银子是四百两;

  但若是知府底下的属官,就只有二百两。

  因为做县令的,大多数都需要聘请师爷,刑名、钱谷这两样都少不了。

  圣人专门调查过,大下最好的刑名钱谷师爷,每年的俸银是二百两。

  就按最好的算,这四百两奉银也足够县令请师爷了。

  但做县令的,一般也用不了那么好的。

  以此类推,品级越往上,涨幅就越低。

  这点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日子肯定是没有做贪官来的舒服,但却得的安心。

  太子道:“儿臣还听说,地方官有什么火耗银、踢斗,这些可有法子遏制吗?”

  圣人淡淡道:“君主手腕高超,性子强势时,自然能够遏制。你六叔已经暗中提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了。”

  若是君主昏庸暗弱,再好的政策也很难彻底实行。

  封建王朝以一人治天下,实在太过依赖明君。可谁又能保证,每一代君主都是贤明的呢?

  就算君主贤明,谁又能保证贤君不会出意外?

  若是上代帝王短命,幼主即位,权臣把持朝政,各种不可控就更多了。

  这个道理圣人不明白吗?太子又不明白吗?

  其实他们心里都清楚,却也无可奈何。

  因为维护一家一姓的统治,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这个话题就此终止,因为没必要再聊下去了。

  纸上的墨迹也干了,圣人便让人拿下去装裱,说是要赐给太子,让他挂在书房。

  太子急忙谢恩,圣人却摆了摆手让他不必多礼。

  “自古以来,君权与臣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从来就没有并驾齐驱的可能。

  君主对待臣子不能太过严苛,但也要时不时给他们紧紧弦,让他们心里有个敬畏,贪赃枉法之事自然就少了。”

  其实他想吐槽的,是老圣人执政的中后期,一心追求仁名,纵容了许多官员的不法之事。

  若是连天子都带头从轻处罚,下面的官员自然觉得有恃无恐,干起非法勾当也更加肆无忌惮了。

  到时候苦的只能是百姓,等百姓的忍耐力被压到了极致,陈胜吴广便会蜂拥而起。

  ※※※

  “啧,陈胜吴广为王先驱,果然就有项羽刘邦跟进。”

  傅玉衡独自躺在书房的榻上,看似在闭目养神,实则是在心理和系统吐槽。

  继系统z80的宿主陈至和之后,果然又有不甘寂寞之辈跳了出来。

  就这半个月以来,傅玉衡已经收到了不下五条私信,都是妄图拉拢他的宿主。

  而这些宿主无一例外,都来自未来科技位面。

  陈志和卖出来的通信器,组建起来的聊天群,已经被这些人用黑客技术渗透了。

  就在三天前,他甚至已经失去了通讯器和聊天群的控制权。

  在和傅玉衡私信的时候,陈志和的语气颇为气急败坏,希望傅玉衡能助他一臂之力,拨乱反正。

  傅玉衡自然是要帮他的。

  抛开陈至和的确是个好人不谈,整个论坛所有人都知道,陈至和帮了傅玉衡许多,傅玉衡也不止一次帮他收拢人心。

  两人的联系虽然算不到紧密,却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撕撸开的。除非陈至和自己放弃,否则傅玉衡都不会率先舍弃他。

  因而傅玉衡帮他联络了几个人,其中就有p30的宿主,这位是来自现代社会,貌似对网络很了解。

  果然,在p30宿主的帮助下,他们成功避开了来自科技位面的远程监视,几个人单独拉了一个小群。

  在这个群里,傅玉衡向几人展示了收到的五条信息。

  这些信息都是拉拢他的,原因就是看中他对陈至和的知恩图报,觉得有这样一个辅佐者,对自己的大业更加有利。

  也正因如此,傅玉衡才更不可能背叛陈至和。

  一旦他率先和陈至和反目,那么他身上的价值也就所剩无几,日后只会被人当做墙头草,随意地呼来喝去。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三国演义》你的曹操爱重关羽的忠义,若关羽真的舍弃了刘备改投曹操,曹操还会那么爱他吗?

  傅玉衡不敢自比关二爷,却也有自己的底线。

  别的不说,光是在卫星技术这一点上,陈至和就帮了他很多。若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便舍陈而就其他,他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

  傅玉衡拉的都是他自己的朋友,陈至和也有别的心腹。短短一天之内,这个新建的小群,就进了十三个人。

  众人仔细讨论了一番,由于宿主之间隔得足够远,想要拨乱反正,唯有技术革新。

  在技术上超过了他们,自然就能重新掌控通讯器和聊天群。

  但傅玉衡心里却清楚,即便陈至和的技术真能革新超越,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事情也果然不出他所料,又过了一个月,徒南薰的胎相彻底稳固的时候,系统告诉他,有好几个人在卖自己的手机通讯器,他每一种都替傅玉衡抢了一对。

  傅玉衡沉默了片刻,终究还是点了点头,“做得不错。”

  时隔多年,徒南薰再次有孕,不管是傅江朱氏夫妇,还是寿康宫的贵太妃,都是喜极而泣,连连念佛。

  傅玉衡索性便向圣人请旨,要接贵太妃到公主府奉养。

  圣人没怎么想就同意了,还下旨给忠睿王,让他把齐太妃也接回去。

  彼时忠睿王还在剧组里拍《赵氏孤儿》呢,根本不在王府,传旨的小太监只好赶到万年县,把圣旨给了郭王妃。

  郭王妃得到消息之后,喜出望外,留了几个人候着忠睿王,就赶紧带着人回京收拾王府,准备迎接齐太妃。

  原本齐太妃就不是个恶婆婆,又经力了忠睿王进宗人府,他们婆媳共患难过,感情就更进一步了。

  由于他们两口子常年不在家,王府里边只有一个侧妃带着两个庶妃生活。

  侧妃和庶妃都没有子嗣,多年以来也磨出了安稳的性子,倒也相安无事。

  郭王妃膝下有一儿一女,一直跟着他们夫妻住在万年县,一年才回王府两三次。

  那边的宅子都不大,两个孩子都住习惯了,猛然知道要在王府长住,都有些不大乐意。

  齐太妃自然不愿委屈了孙子和孙女,当即就拍板,“我也和你们一起去万年县,帮你带带孩子。”

  不但是郭王妃,侧妃和两位庶妃也松了口气。

  这几年她们自在惯了,实在是不想突然来个婆婆压在头上,每日里晨昏定省。

  实际上,这纯粹是她们想多了。

  这些年齐太妃在宫中吃斋念佛,一心替儿孙祈福,早就养成习惯了。

  若不是有孙子孙女需要照顾,她绝对是在王府里单开一个小佛堂,哪有功夫管人间的事呢?

  贵太妃一心照顾女儿的胎,齐太妃一心照顾孙子孙女。

  所以,等老圣人从剧组里出来,得知自己的两个妃子都出宫荣养之后,左等右等,等了三四个月,就是不见一个来拜见他的。

  想想从前,再看看如今,落差有点大,老头实在受不了。

  “到底是多年夫妻,她们出宫了,就不想着来探望我一次?”

  戴权与何玉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苦笑之色。

  何玉干笑道:“上阳公主腹中胎儿正到了要紧的时候,贵太妃也是紧张女儿,估计等公主生了之后就会来了。”

  至于齐太妃……

  戴权道:“齐太妃好不容易和孙儿们住在一起,天伦之乐难免令人沉溺,过几天保管就来了。”

  当然了,就算两位太妃想不起来,他们这两个老太监,也会着人去提醒的。

  接到消息之后,两位太妃都沉默了。

  她们是真的不想再应付这个老头子了。

  但齐太妃想了想儿孙,还是咬了咬牙,准备第二天去拜见一番。

  贵太妃则是冷笑了一声,直接倒打一耙,“哼,这老头子自己在外风流快活,从没想着带本宫出去一次。

  如今本宫好不容易出来了,跟着女儿女婿享两天清福,他这就看不过眼了?回去告诉他,我照顾女儿呢。”

  那小太监心中暗暗叫苦,却也不敢对贵太妃如何,只能回去如实禀报了。

  本以为老圣人要大发雷霆,却不想他老人家只是摸了摸鼻子,有点尴尬地说:“说起来薰儿有孕,我这个做父亲的,也该去看看。”

  小太监:“……”

  ——怪不得能做宫里的常青树呢,高还是贵太妃您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