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革命。◎

  在这里见到她的香奈儿看起来并不惊讶的样子, 对于一个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来说过于平淡了些,彷佛早有预料。

  这说明了对方有在关注希莱尔,所以知道她是谁。

  虽然伊莎贝拉知道自己在业界的地位已经不同以往, 就算见到同时期的大佬都不会有特别的感觉,但香奈儿是不一样的, 只有她知道这位女设计师在日后会拥有怎么样的无人能超越的成就, 只有现在才能让她确确切切的感受到自己在这个行业里占具了怎么样的地位。

  不过伊莎贝拉的反应还算淡定, 倒是瑞秋见到香奈儿的时候倒抽了一口冷气, 很激动但是又不想失礼,一张脸都憋红了,好像马上就要昏厥过去。

  她差点就忘了, 瑞秋是香奈儿的粉丝。

  香奈儿的嘴角好像向上勾了勾:“就算我想,报纸也不容许我这么做。”

  伊莎贝拉问:“卡伯先生应该痊愈了吧?”

  “是的, 他恢复的很好。”衣着优雅的法国女人颔首, 她的眼眸闪烁了一下,“能在这里见到你的话, 我想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伊莎贝拉目光一顿。

  她既感到意外又不意外,如果说有谁能理解她的想法的话,就只能眼前这位了。

  虽然这样说好像在自抬身价,但她能感到两人之间隐隐有股共鸣。

  同为女性, 年纪不是相差很远(心理年龄更相差无几),设计理念也相似, 看着香奈儿的衣服,伊莎贝拉彷佛能感受到她的想法,而说不定她也有这种感受。

  还有谁能比她这个现代人更了解奉行着现代主义的香奈儿的理念呢?同样, 由她这个现代人带来的设计, 也只有香奈儿最清楚背后的理念。

  所以香奈儿能猜到她就是希莱尔, 这更加让她相信对方的确能理解她的想法。

  本来香奈儿也不是拥有十成的把握,此刻见到伊莎贝拉的反应,才印证了心里的念头。

  她这刻的心情惊讶吗?其实并没有她想象中的惊讶,倒是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与其说这是一种直觉,不如说是认同感。

  她在报纸上看见跟希莱尔和这个女孩有关的报道时就觉得事情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不以年龄和性别来判断一个人是她的准则,如果她的目光是这么局促的话,她的设计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子的。

  因为她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年龄及性别给她带过不少障碍,她遭受过否定,特别是在战前女性主义还没有抬头,她的极简主义曾经被批评不可行。

  但她认为女性不应该是这样子的,她们不需要根据男人的想法去穿衣,时间证明了她是对的,她的衣服的实用性和轻便性使她受到全欧洲的追捧。

  种种的迹象——这个女孩对希莱尔的理解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深入到骨子里,都在指明那些充满年轻人的活力的衣服都是出自她的手,但最重要的线索还是那天两人在出租车上的谈话,如果她就是希莱尔,那么她在那时的反应就有了相当恰当的解释。

  她开第一家帽店时是二十七岁,然后在三十岁开了第一家时装店,这才是一个人们相对能接受的年龄,伊莎贝拉·布朗特却年轻到一个让人感到荒唐的地步,也难怪她会选择躲在一个男性的形象后面,为了省却麻烦。

  谁不想安安静静的做衣服?香奈儿体会过这种因为性别而受到骚扰的经验,所以更能理解她的做法,何况她还拥有一张不输明星的脸容,这只会有更多的麻烦。

  而看来她已经不打算再躲了。

  业界里能出现另一位有着相同追求的女设计师,她其实是欣慰的,她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新女性,创造出新的潮流,为女性时装带来一场时尚革命——她在欧洲掀起革命,她在美国掀起革命。

  伊莎贝拉莞尔道:“多亏了你的提点。”

  “看来我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香奈儿踩着细高跟转身而去,“不管怎么样,我很期待你的表现。”

  二十二岁的天才女设计师么……整个时尚界的生态都会被她所颠覆吧。

  不得不说,她真的很期待看见那么不合时宜的老家伙被她们淘汰的画面。

  “我的天啊,是可可·香奈儿本人!”直到香奈儿走远了,瑞秋才敢出声,“她刚刚的意思是承认了我们吗?!”

  布兰登太太心有余悸的道:“说真的,我本来还没什么压力,但是可可·香奈儿竟然说期待……怎么办?我好像有点透不过气来。”

  伊莎贝拉默不作声,布兰登太太以为她也一样感到有压力,然而当她看见少女的表情,却又不是这回事。

  她的眼眸里跃动着灼人的光芒,像是在天边升起的第一缕晨光,朝气勃勃而充满希冀。

  好像是……兴奋?!

  ……

  经过一番扰攘后,时尚游行的负责人终于同意让她改变在她的发布会上的场地格局。

  两天后,时尚游行正式开幕,由法国时尚界的殿堂级大师保罗·波列拉开序幕。

  即便保罗·波列在时尚界的地位于战后有所下滑,但他仍然是最为人熟识的设计师之一,由他来打头阵很合理。

  他的展出保持了一贯的奢华风格,喜爱东方元素的他运用了大量的刺绣及仿汉服的H型轮廓设计,还能见到古罗马裙袍、阿拉伯长裙和土耳其灯笼裤的元素,充满了异国风情。

  只是,他的发布会并未溅起很大的水花,原因只有一个——人们早就看过了。

  是的,这些元素已经被他运用了很多年,他的风格在战前及战后都没有很大的突破,但是时代却在不断进步,令他看起来有点追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香奈儿的发布会同样在第一天,而恰巧的是,保罗·波列打头阵,她打尾阵,然而两人的评价却相差甚远。

  香奈儿的发布会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就算是眼光刁钻的时尚杂志编辑和评论家都赞不绝口。

  略宽松的轮廓,简洁的设计,恰到好处的装饰,它们带着强烈的香奈儿个人特色,舒适而且实用,在很多场合都能穿,更重要的是香奈儿的衣服不挑人,这跟保罗·波列那些让人难以驾驭的异国风情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香奈儿的衣服卖的比他好——谁来穿她的衣服都可以穿得很好看。

  感谢新闻工作者的通宵工作,在时尚游行的第二天就已经能在新鲜出炉的报纸上见到人们对于第一天的评论。

  法国本地的时尚杂志《都市女人》的主编辑接受《小巴黎人报》的邀请,为时尚游行扩写了一篇名为《褪去华丽的装饰之后,你还剩什么?》的文章。

  其中一段为:“在1907年的时候,保罗·波列以希腊长袍及孔夫子外套为灵感设计出一系列衣服,是第一位将女性从束胸衣解放的设计师。第二个解放女性身体的设计师是可可·香奈儿,两者的风格却相当迂回,像可可·香奈儿这种崇尚利落风格的设计师对衣服细节和手工上的要求及坚持令她使人钟爱,由于缺少了鲜艳的颜色及繁复的装饰吸引目光,就要在质量上突出,这正是保罗·波列所缺少的。虽然他在女装史上作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设计,但他却不讲求质量。

  而说到香奈儿,就不得不提到希莱尔,一名黑马选手。来自美国的希莱尔同样以简洁舒适的时装设计闻名,不过他的礼服却更像保罗·波列,华美抢眼,而且他是第一次参加时尚游行,在这之前他不过只有一次举办发布会的经验,时尚游行对他而言会否太早了?”

  事实证明时尚界是最喜新厌旧的一群人,明明二月才把她的婚纱吹上天去,隔了不过半年又收回了先前对她的肯定。

  香奈儿的胜利让被称作“美国的香奈儿”的伊莎贝拉的压力一下子大起来。

  就像二十一世纪的时装秀,时尚杂志的编辑们也是会去看秀的,所以现在的巴黎不只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级时装买家,还有一众时尚杂志的编辑们,伊莎贝拉这两天也分别跟《VOGUE》及《时尚芭莎》的编辑吃了一顿饭。

  像时尚游行这种时尚界的盛事,他们不可能错过,因为在这里的任何一场发布会都可能改变以后的潮流,要紧贴时尚就必须亲自来感受。

  哪个杂志的编辑来看你的发布会也在侧面反映了你在业界的地位,像保罗·波列和可可·香奈儿的发布会,各大时尚杂志的编辑来的一个不落。

  伊莎贝拉给编辑们通通发了邀请函,但是来的有几个?她不知道。

  因为这一周是时尚游行周,其他沙龙也在同样时段举办着游行,以伊莎贝拉所知就有一名来自英国的知名设计师的发布会跟她撞了时间,说不定编辑们会选择去看他的。

  部份嘴巴比较毒辣的报纸已经在幸灾乐祸,如《巴黎晚报》:“希望‘美国香奈儿’不要输本尊太多,至少得把他的座位都塞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