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碧波烟雨楼【完结】>第65章 因果(三)

  “隐匿行迹,安稳一生不好吗......”他本心是不愿伤害她的,若没有小姑姑,他便也不会有今日。同为王侄,相比于先太子赵喆,小姑姑跟他走得更近。六年前赵庭礼那记重刀,若没有小姑姑给的宝甲,他根本挨不住。可这世上的事就是这般,鱼与熊掌,岂能兼得。

  赵出阳,一个连下阶都不会低头的人,在知道真相后又如何充耳不闻。若真那般做了,她也就不是她了。

  赵佶猛地抬眼,因为他忽然意识到,赵出阳见他绝不会只是来质问。他的小姑姑,可是算无遗策孟子语,战场杀神赵出阳。

  大盛历天兴元年,一纸王命,出阳长公主下嫁安远将军崔甚。

  十里红妆,浩浩荡荡。

  “这排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阿音手里攥着瓜子,瞧着街下铺设,不住感叹。

  出阳公主十六岁时名动天下,求娶者数不胜数,为的不只是她,更是那十万兵权。盛武宗权衡,将来太子继位行文治,必须以兵权后卫,那掌兵权者,就只能姓赵。她,不能嫁。

  赵旭徵的想法却与盛武宗不同,继位后多次谈及出阳公主婚事,却都被她拒了去。如今下嫁,不知引得多少赞叹,又有几声唏嘘。

  “范司丞这会儿鼻子都要气歪了吧。”

  “那可不,原先这大盛兵权是两相分割,一半在公主,一半在崔府,可如今啊,两家成了一家,可不是给他难受坏了。”

  “诶小声些,人多眼杂的。”不留客中,侃侃而谈。

  空无一人的大殿,赵佶双手背于身后,仰瞧着那金座。那个温暖了他整个寒冬的女子,今日凤冠霞帔,嫁与他人。

  喜轿沿街而过,微风掀起帘角,笑得明媚。曲连舟目送去,唇边亦勾起,喃喃轻道,“百年偕老。”

  ——————————————

  “父王武力打江山,王兄文治守江山,而你赵佶的野心,是内文外武,开疆拓土。”但若连年征战,国库很快便会见底,根本撑不了多久,所以他才急于控制江湖,有了这样一支特殊的军队,便可以雷霆之速进击。

  可之后话锋一转,却在赵佶意料之外。“我可以给你足够的保障,无论攘外还是安内,叫你再无掣肘。”

  眼神凝起,思忖犹疑。以目前大盛国力来看,若不借助江湖力量,那便需要举国之财,才能在继后力。

  举国之财......赵佶蓦地抬眼,便听殿下人接着说道,“谢秋时当年盯上碧楼,是因为一张图,那图是他要,亦是你所求。”

  “九江舆图。”赵佶脱口。舆图所引,便是前朝遗留下的,得抵天下的宝藏。谢秋时要舆图,是为天兵囚龙尺,赵佶要舆图,便是要那整座宝库。

  他心里是兴奋的,因为有人懂他,但同时他更清楚,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小姑姑要从我这里,拿走什么?”

  赵出阳将双手揣起,姑侄二人终是谈到了重点之处,“两个条件。”殿下人徐徐而道,“一者,撤出人手,再不涉江湖。”庙堂与江湖,本该存在一条线,可以交集,但绝不能渗透。

  若当真能得到那座宝库,江湖便不再是他首选,可应。

  “二者。”语气稍顿,“我要你下一道御旨。”

  “何为?”

  “赐婚。”

  ——————————————

  热闹行过,不留客中。

  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曲连舟抬头远望那宫宇,他不是好人,但一定会是个好帝王。

  袭王洞,可是个要人命的地方......

  启元四年时,一批江湖人士依九江舆图所引共探袭王洞,那一去,却是九死一生。而这“一生”,便是孟子语。

  藏剑山庄庄主父子为送她出洞,一个死在流毒中,一个死于铡刀下。所以她对藏剑山庄,对公子越是格外照顾,不只因为她是龙鳞军令主,更是因为她内心有愧。

  袭王洞中,失去远比得到的多,代价太过惨烈。许多人甚至都不曾见过一眼那所谓的宝藏,便将命留在了阴暗潮湿的甬道。而她所得,却仅有一本邪功秘籍。

  “掌柜的,有客来咯。”阿音看到一人向不留客走来,遂道。曲连舟将远望的视线收回,该来的,总会来。

  谢有晴到不留客天字厢时,阿音早已识相回避了去,未进房门,绵醇之味忽忽飘来。曲连舟独坐,轻挽袖,将色白如霜之物匀入器皿。

  从前碧水畔老树下,阳光晴好时,先生也是这般,移案煮酒。煮好了自己也不饮,只叫身旁人来饮。小司发问,同样都是酒,为何先生煮出来的就是醇香。后来偷摸一尝,那霜白之物,原来是糖。

  曲连舟抬头一瞧,面前之人倔强着脸,却早已红了眼眶。心间慌张,避开眼神,口中支吾,“你......坐。”

  谢有晴收拾心情,进了门去。她就坐在对面,静静看着那摆弄酒器的人。消瘦、病态一览无余,但脊梁,却未弯下半分。酒面咕哝,她轻言,“能不能......不要再消失了......”

  嘉姑姑走时千叮咛万嘱咐,以先生的身体状况,哪里都不能让她去,有人看着她都折腾,若没人看着,那怕是没几天活头了。

  “嘉姑姑去了南川,她若能找到——”

  “晚晚。”曲连舟将话锋打断。起酒、斟杯、推送,抬眼正对,酒杯已至近前。

  闻声,谢有晴眉眼低下,微顿,而后伸手取杯,稍抿,饮尽。这声晚晚,等了许多年,终于还是等到了的。

  “如何?”清冷,是她问。

  “醇香甘口,浓郁柔和。”她答。

  曲连舟三指轻捻,将小杯执起,“酒栈所卖的,皆不足半年。”酒面摇绕,近闻,“此盅,却有十余载。”

  十余载......

  难得见嘴角绽得笑容,曲连舟看着小杯,“这酒啊,是你们入楼那年埋的,就在碧水老树下。”

  见先生笑了,她便跟着笑了,可笑着笑着,却再也笑不出来。

  “怎么了?”曲连舟见她神色有变,遂问。

  谢有晴低着眼,眉间轻蹙,良久抬首,直视了去,“那日......先生缘何赴死......”“六年前那日。”

  眼波流转,曲连舟放下小杯,只道三字,“逃不掉。”

  她在撒谎,这天底下谁都可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唯独她不会。若说这世上能有一人杀死孟子语,那便只能是孟子语自己。

  “我后来去过风林火湖,湖底的筏子,还在。”筏子,是一早便留好的后手,既留了后手,又为何不用......

  早些年时,先生便自己动手做了一只筏子,原先只当是闲来无事打发时间,可后来,她却将筏子沉到了湖底。

  先生说,无论现在过得有多安逸平静,都要居安思危,凡是事学会留一手,为日后计。若一手不够,那便留两手,甚至三手,如此才能免于被动。

  若有一日,当真到了需要于高楼坠下的地步,那能自楼底湖中弹出的竹筏,便是一线生机。很早以前,她便有所准备。

  六年前那日,她本该于千万火羽来时一跃而下,可偏偏,她看见了那把匕首,那把赠与她人的,她的贴身匕首。她以为那人筹谋,便是要她去死。

  有生以来第一次,她觉得,或许就这样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那时的她啊,当真了无生趣......多活几年已算偷生,如今没有人再需要她了,无甚牵挂碍,也好......

  造化弄人,想死的时候老天偏就不让你遂愿。于沉睡中醒来时,已然卸下一身担子,倒轻松几分。可被人算计,她也不会就此作罢,有仇必报才是她。

  她心里清楚,谢有晴若要设计,便也只会在那匕首上做文章,像她那样的人啊,是断然不会行那诛人满门之事的。所以赤焰灭门,另有其人。

  在寻找生辰纲时,她听到了谢有晴与刘三爷的对话。心有庆幸......不是她......

  若可以,她又何尝不想安安稳稳度余生。只是现在有些事情她必须亲自去解决,也只能由她解决。

  她是盛王族,亦是江湖人。她知庙堂,更知江湖。自由之地,不该被政治左右,这是她入江湖后,逐渐清醒的认知。

  所以,六年前提前知道正道意图时,她没有选择设计反攻。一者,她要送孟安回到他该回的地方,结束那一签之约;二者,她更可以皆借此机会,叫碧楼散于江湖,不再被庙堂掌控。而她自己,亦可自由。

  “你看见了,我很好。”所以,回去吧......

  “先生想我走?”见曲连舟不语,谢有晴轻摇了摇头,“先生不走,我便不走。”

  “从前做事思量再三,如今都当盟主了,怎得这般意气用事。”

  “先生说什么都好。”反正我就是不走。

  谢有晴再饮一杯,曲连舟看见了,那嘴角浮起的深深笑意。不走,那便不走罢......

  如今活着......倒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