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可笑,朱尊淳最擅以细碎功夫磋磨人。但文武学习,却不曾让二位王爷落下。他自以为在驯人,既看得出潜力,就拔了爪牙为自己所控。他们从小就被困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好几年,无论发生何事也未见朱宸濠与朱厚照明面上的反抗冒犯,朱尊淳就自负的认为已是将他们稳稳在掌控之中。

  不缺吃喝不缺穿的把你们养大,也是时候该收取些报酬。皇帝又单方面的忽略掉的曾经那些苛待,开始思考能将二位王爷用在何处。

  但用人,又要疑。

  河南太行山一带匪患盛行,但当地官场盘根错节,有几位身居高位的便是当今皇帝还是太子时期的追随者。所以派去几次武官剿匪都动不得根基,被迫纷纷铩羽而归,无什成效。

  不要动到心腹又要平患确实有难度。而宁王,上次献计,倒是有几分急智与心思……

  这险差就这样落在了宁王头上。皇帝不给宁王任何兵力,却降旨令他去平匪患。

  如果能有办法解决,便能了却一桩棘手之事;若解决不了,那就当罚!

  这指派对朱宸濠而言却正中下怀。现在他们力量不足,有些事必须要做,不然锁死在宫里,没有结果。

  能寻机借力揽权,以动换转机便是求也求不来的天降好运,就这么被皇帝亲自送到他手里。

  这趟出行草率又仓促,宁王连夜被召到御书房密谈,朱厚照在寝殿内等到天明才得知他已接旨连夜出宫赶往河南除患。

  皇帝曾叮嘱到了当地‘自罚三杯’,别让当地官员做的太过分。但人已脱离牢笼般的皇宫,广阔的天地就任由施展发挥了,那为何又当执行包庇佞臣的暗示?

  既然明旨是让宁王负责剿匪,朱宸濠必定执行的一丝不苟,没有兵力又如何?

  最终消息传回京中,太行山匪患已被彻底清除!

  宁王奉皇帝旨意暗访民间,查明当地官匪勾结已成一大患,为防打草惊蛇并未调动武官,反倒另辟他径聚齐了一帮江湖游侠,连夜打了‘土匪’一个措手不及。

  宁王身先士卒,一人就擒杀了三百匪徒,又循着在贼窝里找出的罪证,将与土匪勾结蒙蔽朝廷谋利的贪官以迅雷之势全部处斩!

  经年难除的匪窝被一举捣灭,拔萝卜带出泥,联动了积弊已久的官场清肃。

  因果昭昭,但期盼苍天有眼,当地百姓还是更真心的感激敬仰着——如神明降世通降甘霖的宁王,朱宸濠得了‘侠王’之美名在民间口耳相传;但对于心中有愧良心难安之鼠辈,恐怕最惊的就是宁王鬼神夜访般的论罪。

  各路消息都传回京中,皇帝已不愿再多与先帝留下的辅政之臣过多深谈,身边多是些溜须拍马之辈还有‘分外’体察圣心的太监。

  此次宁王出京办差,出手果决将当地荡涤了个清明,因是奉皇上专旨平乱,连带民间也有不少称颂圣上知人善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吹捧。

  于是御书房内,也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志尊淳听得这些,心中的些许不满也消退了,英俊的脸上又浮现了不雅而轻浮的表情,将他的俊美折损大半。

  他满意的大笑了一阵,才挥了挥手做出定论:“这个宁王就是太楞了,朕的嘱咐他都只听内容,不去深想。也罢,由他吧!朕御下有方,只要办事得力不损朕的英明,就不深究他的错处了!”

  至于那些谄媚的附庸,折了一批再养就是,反正源源不断,也没什么稀奇的。

  宁王风尘仆仆的回京复命,朱祖淳为表看重,亲手扶起朱宸濠,又赐下数种华贵赏赐,再畅谈至半夜,才意犹未尽的令人回寝宫,改日再来与朕详讲。

  待朱宸濠沐浴洗去一身疲惫和辛劳,回到内室只想倒头就睡。鬼知道那个皇帝有多烦人,朱宸濠决定不要再当面应付了,宁可出去砍十次匪窝,也不愿浪费一点精力与他虚与委蛇。

  “哎呦!”

  朱宸濠才往床榻上一倒,被褥里的人被压的大叫。

  “朱厚照!”

  宁王也被他一身薄薄的硬肌肉和骨头硌的生疼,一脚将人往里踢进去些许,才揉着自己肩头躺在外侧。

  朱厚照并没刻意收拢呼吸声,只是皇叔回宫,他满心欢喜的期待重见,但那狗皇帝将人召走聊到半夜,他等着等着就在沾染皇叔特有冷香的被褥中陷入了安眠。

  而朱宸濠本在江湖游历中培养出了更警觉的神经,如果随便一个陌生人都能潜藏在他室内,他早就不知道死了几次了。

  但唯独对朱厚照,他本能的不设防。困倦极了时,更是潜意识里并不意外于朱厚照会出现在自己床仩。

  所以朱厚照就被他卸力的一躺实实在在的压了个彻底,被一脚踢出去更是受了大力,人也终于清醒了。朱厚照倒也皮实,痛的叫唤两声就算了,见皇酥躺下后还揉着肩膀,顾不得自己身上还痛,就主动接手为他按摩。

  其实两人再聚首有好多话想说,虽然安插的暗桩足够传信,但初出茅庐事事忙碌的宁王实在无暇写信读信,这一行每次传书都是简短的报平安、讲进度。

  可相伴的深夜太过温馨了,两人谁也没来得及说话,只揉了片刻,朱厚照就抓着他的胳膊再度睡去,而宁王的呼吸早就在躺于朱厚照身边时就轻缓着均匀了。

10 结发同盟

  ◎一人一半,结发同心。混合在香囊里存放,隐秘而相知。◎

  被拘在宫中过了这许多年,宁王终于骗取皇帝的信任,得以出宫办差。

  太行山除匪办的圆满,最主要的是满足了朱祖淳好大喜功的性子。皇帝自己是没什么政绩能得赞扬的,即便狗腿子成片,但也难免无趣。见派宁王出行,自己身为皇帝的英明也得到了传颂,他在身边诸人有意无意的诱导之下,萌生了新的想法。

  不如把苦差难事,都给宁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