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打脸型前锋[足球]>第59章

  开场之后,双方都踢得十分谨慎。

  比赛踢了五分钟,球就在中场来回的打转。德国队主打传控,把球牢牢地黏在自己脚下才有安全感。

  意大利主打防守反击,球员们只管站好自己的位置,负责自己的区域,盯好自己该盯的人,德国队喜欢传控,就让他们在中后场慢慢传。

  反正比赛刚开始,有大把的时间,大家都不着急。不冒进就不会出错,不会出错就不会丢球,不丢球就有机会。

  这是最后的决赛,胜负决定了冠军的归属,无论是德国还是意大利,谁都输不起。

  正因为输不起,胜负变成了一种负累,在特定的时间内,限定了双方教练的思维,以及球员在场上的发挥。

  尤其是勒夫,他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越是重要的比赛越是不敢尝试改变,也很少会有放手一搏的决心,再三权衡,还是要回到他的舒适区。

  这也就为什么,人们时常感慨,大赛无名局。

  和勒夫比起来,另一边的孔蒂就要激情许多,动作夸张,情绪激动,脾气火爆,一直在不停地指挥他的球员。

  缺少了皮尔洛这位总是睡眼惺忪的富家大少爷,意大利整支队伍在场上的气质都变了。

  在孔蒂的调&教下,男模都变成了劳模,指哪儿打哪儿,让他们往东绝不敢往西,战术执行非常到位。

  踢了这几分钟的比赛,菲恩就深刻的感受到,勒夫时常挂在嘴边的“纪律严明”,在对手身上倒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怪不得昨天罗伊斯总跟他说,这支意大利看起来很像以前的德国队,指的大概就是这种上下一心,纪律严明的状态。

  比赛第10分钟,场上比赛依旧乏善可陈。

  看台上两国球迷在过了开场那股兴奋劲儿之后,都安静了不少。强有力的鼓点时不时敲两下,球迷们跟着喊两声,仅此而已。

  比赛缺乏激情和看点,球迷的情绪也无法调动起来。

  双方在中场寸土不让,意大利人的防守密不透风,德国队无论怎么尝试,都很难把球传到对方前场,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后场倒脚,寻找机会。

  但深谙防守要义的意大利人,怎么可能轻易给他们机会?

  比赛第12分钟,菲恩好不容易在禁区前沿有一次触球机会,只是他刚背身拿球,后面的博努奇就贴了上来,死死地抵着他,与此同时,德西利奥和弗洛伦齐两个人立时就一左一右靠了上来。

  菲恩反应也非常快,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有转身的机会,搞不好下一刻就要丢球,于是,果断选择了回传给施魏因施泰格,退回去重新组织进攻。

  但意大利这个链式防守真就入铜墙铁壁一般,德国队非常难以渗透。

  这就不得不提到意大利引以为傲的链式防守。

  顾名思义,链式防守就是一种重视防守的足球战术体系。这种战术体系拥有一条高效而有组织的后防线。

  链式防守并不起源于意大利,而是一位奥地利教练在瑞士国家队推行的清道夫防守体系。直到上世纪90年代,链式防守在AC米兰发扬光大。

  防守思想的要义在于让对手锋线球员无法正面突破单个防守球员,在队员与队员在他们之间的空当联动起来。

  如果每一个球员是一个独立的点,那么这个空当就是一条将他们连接起来的线,当某一点受到压力的时候,线就会自然向压力来源的地方收拢。

  但如果只有一条防守链,就很容易被对手强有力的锋线球员冲断。

  于是,意大利对此进行了改进,他们一般在前卫线就筑起一条链,再加上后卫线上的链,形成两条链,这样就有了纵深的保护。【摘自百度百科】

  不过,传统的意大利链式防守一般是前卫线三个人,后卫线四个人,互相补充两条线的空当。

  刚才菲恩在意大利禁区前沿拿球,就是德西利奥和弗洛伦齐两个人上前包夹,让博努奇看准时机出脚断球。

  不过,菲恩在比赛之前对于决赛对手做过大量研究,上场之后对他们的动向非常警觉,提前将球回传给施魏因施泰格,才避免了丢球,而导致对方发起快速反击。

  但孔蒂治理下的这支意大利,和意大利传统的链式防守还不太一样。

  孔蒂打的是三后卫,也就是将尤文图斯俱乐部的BBC防线(巴尔扎利、博努奇和基耶利尼)直接搬到了意大利国家队。基础阵型是3-5-2,在这个阵型的基础上进行变阵。

  这个三后卫阵型,在防守的时候,佛罗伦齐和德西利奥这两个边翼卫,需要退回到三名后卫身边,然后,佩莱和埃德尔这两个前锋,至少有一个人要回到中场参与防守。

  于是,阵型就变成了5-4-1或者5-3-2。

  同样也是两条链,分别是5人和4人或者5人和3人。

  传统的链式防守两条链加起来也只有7个人,孔蒂这个3-5-2阵型,两条链加起来投入了8-9人,区域防守取代盯人防守,用平行站位最大程度限制空间。

  不过,孔蒂这个战术思想也有个问题,光是防守他就投入了8-9个人,进攻只剩下了2-3个人,很难在对方门前形成威胁。

  于是,这个缺陷就需要球员积极跑动来配合,所有,本届欧洲杯可以看到,意大利球员为了保持他们的整体阵型,往往需要付出更多体能。

  “意大利的快速反击,危险!!!”鲁伊特的一声惊呼,让沉闷的比赛忽然有了点激情,德国球迷的精神一下子支棱起来,“噌”的一下坐直了,盯着电视。

  比赛第14分钟,穆勒在中场拿球,同样机敏的察觉到了四周潜伏的危机,在周围的意大利防守球员包夹过来之前,快速出球,给到左路,找德拉克斯勒。

  然而,德拉克斯勒的处境也不好,他刚一拿球,就被帕罗洛和巴尔扎利两个人一前一后围堵。

  小德拿球之后还想再挣扎一下,自己一边护着球往边线退,一边等着队友过来接应。

  菲恩从他斜前方跑过去,但是心里也已经有数,这个球德拉克斯勒传出来的机会不大。

  果不其然,就在德拉克斯勒斯图拉罗上去就是一脚,赶紧利落的把球断了。

  断球之后,斯图拉罗也不犹豫,一脚长传,直接给到前场。

  意大利抓住机会发起快速反击。球在贾凯里尼脚下过度了一下,交到埃德尔脚下。

  埃德尔带着球就往禁区里冲,施魏因施泰格和克罗斯在后面狂追,博阿滕和胡梅尔斯一个盯防佩莱,一个上前封堵埃德尔。

  身为一名有着多次大赛经验的老将,埃德尔反应也很快,他知道再拖下去,德国队的队员就要防守到位了,兵贵神速,他必须马上出球,至少要赶在博阿滕封堵路线之前。

  博阿滕立刻就识破了他的意图,就在他出脚的一瞬间,冲过去卡在了他和佩莱的传球路线上,一脚将球解围。

  “漂亮!!!”鲁伊特激动大喊,“博阿滕在禁区内立功了!”

  “这个判断和路线的封堵,非常精准!”

  上一场比赛,博阿滕送出点球,赛后总结会议上,被勒夫狠狠地批了一顿。这几天一直在自我反思,憋着一股劲儿,要在决赛赛场上好好表现一番。

  上场之前,他就表现得目光坚毅,信心十足,在更衣室里不停地鼓励队友,让队友们在前场勇敢去冲,后场就交给他们几个。

  比赛第17分钟,罗伊斯拿球,他看了一眼周围,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出球,而是选择自己往前带,立时就吸引了周围两名意大利防守队员向他靠过来,再加上前面的巴尔扎利,又是三个人对他进行围堵。

  罗伊斯又抬头看了一眼,菲恩已经跑到了禁区另一边,正在抬手向他要球。

  意大利队员马上赶到,千钧一发之际,罗伊斯卡着时间把球传出去。

  皮球在空中穿越半个球场,飞向另一边,菲恩看着球的落点,准备接球,眼角余光扫到另一边,德西利奥朝他冲过来,前面还有个基耶利尼。

  菲恩当即转了个身,拿自己的身体扛住德西利奥,但德西利奥冲过来的速度很快,他本来就是要抢在菲恩之前断球,哪知道菲恩不闪不必,硬是拦在了他的身前。

  前有不过一两秒的时间,菲恩刚用头卸球,后背就承受了一次猛烈地冲撞——德西利奥撞在了他的身上。

  这一下冲击力太大,德西利奥自己立时倒在了地上。菲恩也没站稳,往前趔趄了两步,快要失去重心。

  可就在这时候,球已经落地,从他面前弹了开去,即将脱离他的控制。

  他的正前方,基耶利尼朝他跑过来,直接伸脚冲着球去。

  菲恩抬头,看到穆勒也已经赶到禁区,他抢在摔倒之前,支撑腿猛地蹬地,随即长腿一扫,硬是抢在基耶利尼之前,把球朝穆勒的方向捅了一脚。

  这一下让他彻底失去平衡,也摔倒在草地上。

  基耶利尼一愣,完全没想到,这种情况下他还有战斗力,这时候再要冲上去断穆勒的球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哦折返往回跑,试图封堵穆勒的射门。

  射门的机会稍纵即逝,穆勒在停球调整和不停球直接打门之间,果断选择了后者,匆忙之下,这球角度和力度都没打出来,最后被小将布冯没收。

  “哎呀!!!”鲁伊特急得直拍大腿,“可惜了,穆勒最后一脚射门,太仓促了,质量不高。”

  “这个球实在精彩至极,尤其是莱因哈特与德西利奥、基耶利尼两个人的较量。”

  “谁能想到,他都快摔倒了,还能竟然还能把球传出来。”

  “小伙子拼劲儿十足,每一个球都在尽全力拼抢。”

  穆勒对自己刚才那一觉射门也不太满意,他摇了摇头,走向菲恩,伸手把他拽起来。又把他上上下下打量一遍,生怕他受伤似的:“没事吧。”

  他成天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全队就数他最快乐。难得正经一下,一来,决赛赛场谁也不敢掉以轻心,二来,也是真的担心菲恩受伤。

  菲恩摆了摆手:“没事。”

  看他起来跑了两步,确实也没什么问题,穆勒这才放下心来。

  菲恩一边往回跑,一边在心里琢磨比赛的事情。

  意大利这防守,看视频的时候,因为是上帝视角,注意力都在意大利球员的站位和整体配合上,他们的防守确实滴水不流。

  现在在场上身临其金的体验了二十分钟,才深刻体会到作为他们对手那种煎熬。

  比赛第22分钟,意大利再次发起反击,巴尔扎利一脚长传,给到前场。贾凯里尼拿球之后直接起脚往禁区内传。埃德尔和佩莱已经突入禁区,随时接应。

  “博阿滕!!!”鲁伊特激动高呼,“博阿滕又是博阿滕,禁区内的头球解围,化解掉这次危机。”

  “虽然上一场比赛犯了错,但博阿滕今天的表现非常好。”

  “上半场两次在禁区内立功!!”

  “德国队再次控球。”

  博阿滕的解围飞向中圈,穆勒拿球传给右路助攻上来的基米希,基米希自己带球推进。

  意大利防守非常迅速,丢球的瞬间,两名边翼卫迅速回防,基米希身旁立刻就有人上前拦截,将他卡在边路位置,不给他内线传球的机会。

  基米希只能回传再交给施魏因施泰格,队长大范围转移左路,传给克罗斯,从另一边重新组织。

  他们这个防守,再激情流畅的进攻,也能在一次一次的徒劳而反中消磨殆尽。

  比赛第26分钟,罗伊斯自己拿球之后变向,自己尝试正面突破,瞬间身边围上来两个人,基耶利尼也从正面准备上抢。

  罗伊斯,往旁边一看,菲恩周围有博努奇和贾凯里尼,穆勒旁边有帕罗洛,另一边,德拉克斯勒身前还有巴尔扎利,他找不出一个出球点,只能把球回传给施魏因施泰格。

  德国队的进攻陷入了僵局,就跟开场的时候一样,他们很难将球传到禁区内,这种链式防守既有横向的牵扯,又有纵身,正面突破几乎不可能,出球的每个点也被对方盯死。

  比赛第31分钟,埃德尔禁区外射门,打在了博阿滕腿上,飞出底线,意大利获得一个角球。

  意大利把德国队防得死死地,自己抓紧回打反击倒是一套一套的,比赛到现在,射门次数比德国队还多。

  菲恩退回到禁区内,紧贴在佩莱身后。

  佩莱也是一名身高接近195厘米的大中锋,争抢高空球,头球都是他的强项。

  意大利角球开出,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直奔佩莱所在的后点。菲恩贴着他,干扰他的起跳,与此同时,胡梅尔斯抢在他之前,将球解围。

  比赛第34分钟,德国队发起进攻,施魏因施泰格传向前场,罗伊斯拿球之后,横向给到穆勒,菲恩就在禁区线上,左右观察着意大利防守队员,好几个人正在往他们这边赶。

  菲恩赶紧向穆勒示意,让他快传球。穆勒会意,立刻将球送到他的脚下。

  菲恩身后是博努奇,他背身拿球,博努奇紧贴着他,不给他转身的机会,拖着时间,等队友过来一起围墙。

  罗伊斯、穆勒、达拉克斯勒也在不断通过跑位拉扯意大利的防线,一边观察菲恩的下一步动向,替他着急。

  菲恩现在这个状况,要么回传继续组织,要么想办法自己突破。

  比赛踢到现在,他们好几次进攻都因为没有向前的出球点,或是无法射门,不得不回传。

  比赛继续这么踢下去,德国队永远找不出突破口,不管勒夫的想法是什么,在场上踢球的是队员,他们必须做出改变。

  这时候,菲恩重心往右偏移,身体也微微向右侧转动。

  这个动作让博努奇以为他要向右转身射门,于是也跟着移动到了他的右侧。

  就在这个时候,菲恩脚下一顺,身体依着博努奇从左边转了半圈,侧身就是一脚打门。

  “莱因哈特,射门!!!”鲁伊特声音陡然拔高,“啊!!!布冯!!!这个球被布冯扑出来了。”

  “非常有威胁的射门,莱因哈特重心移动骗过了博努奇。”

  “博努奇经验非常丰富,右侧的射门空间比左侧大得多。莱因哈特第一下重心移动,他以为对方会选择转身打门。”

  “但莱因哈特选择了角度更小的左侧,很有想法,转身把球顺过来这一下也非常流畅,只可惜没有骗过布冯。”

  随意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菲恩自己却还是有点不满意。倒也不是因为这个球,而是到目前为止的这半个多小时的比赛。

  意大利这条后防线加上布冯,少说得有134岁,就这个年纪,平均年龄都快34了。

  他们在场上被意大利这条夕阳红后防线频频教做人,也是服气了。

  “这是到目前为止,德国队最有威胁的一脚射门,实在可惜!”

  他一段话中说了好几个可惜,因为菲恩这个摆脱射门实在漂亮,如果打进,就完美了。

  对于菲恩这种又高又壮的身材,做出连续两次快速重心偏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他还骗过了博努奇这种顶级后卫,并且倚着对方转了半圈,把球顺过来,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无比丝滑。

  小个子球员在赛场上完成这样的动作都要被吹捧一番,更何况菲恩这个大高个。

  只可惜,左侧留给他的空间确实太小,布冯只要封住角度,这个球打进的几率很低。

  不过,既然他们在场上迟迟打不开局面,那么菲恩就要做出不同的尝试,起码也要给到意大利后防线足够的压力。

  高压之下,他们的防线才有可能出现突破口,德国队才有机会。

  因为刚才菲恩的射门,看台上德国球迷发出整整呐喊,齐声高呼他的名字,一声一声快节奏的“菲恩”,非常鼓舞人心。

  主席台这边,一身红裙的女总理站起来鼓掌,表达对场上这位年轻球员的赞赏。

  菲恩做出了尝试,他的队友们也受到了启发,开始各自想办法,对意大利的防守发起冲击。

  比赛第37分钟,德拉克斯勒依靠自己的盘带能力,下底之后倒三角回传禁区,穆勒抢点,头球攻门,被布冯扑出。

  比赛第40分钟,罗伊斯换到左路,接克罗斯拿球,变向之后肋部区域突破,被德西利奥铲倒,后者吃到一张黄牌。

  克罗斯任意球开出,胡梅尔斯抢到第一点,头球攻门,但是高出了横梁。

  直播间里,鲁伊特看得很是欣慰:“这个球虽然打高了,但比赛后面几分钟,德国队踢得更加主动积极,进攻也有了起色,这是个好兆头。”

  “伤停补时大约有个两分钟左右,希望德国队能抓住机会,取得进球。”

  他说完这话,不到两分钟,场上的形势风云突变,意外来得猝不及防,对于德国队而言,又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比赛第44分钟,眼看上半场就要结束了。赫克托在左路的传中球被基耶利尼解围,意大利发起快速反击。

  德西利奥拿球快速向前场推进,另一边,佩莱、埃德尔、弗洛伦齐、贾凯里尼几人同时跑向前场。

  胡梅尔斯刚才在进攻的时候前插到了中圈附近,一时半会儿回不去,德国队后面就只有博阿滕、施魏因施泰格和基米希三个人,意大利瞬间形成了五打三。

  德西利奥传球到禁区打身后,埃德尔迅速插上,博阿滕在他旁边一路狂奔,但他比埃德尔慢一步,不想丢球就只能咬着牙加快回追的速度。

  两个人在奔跑中发生身体接触,博阿滕迈开长腿,把自己往他身前一抛,在他射门的瞬间把球铲掉了。

  诺伊尔赶紧上前,一把将球抱紧怀里。

  博阿滕又化解了德国队后防线一次危机。

  可这个时候,他却倒在了地上,好一会儿没有爬起来。

  比赛马上就到45分钟,场边第四官员已经举起牌子,上半场伤停补时2分钟。

  然而,博阿滕却躺在地上起不来了。

  裁判示意队医入场,对他进行诊治。

  德国队队医赶紧跑进场内,简单检查了一下,确定博阿滕不可能立刻站起来恢复比赛。

  于是,裁判就让队医将人扶到场边进行治疗,场上的比赛继续。

  因为博阿滕的受伤,没办法,德国队只能暂时10打11,完成最后两分钟的比赛。

  意大利人并没有因为上半场快要结束,就想着把这两分钟混过去。反倒是趁着博阿滕离场,德国队少人的时候,发起进攻,希望能抓住机会,进一个。

  德国人也不是好惹的,既然意大利这么上头,某个身强体壮还不好惹的德国中锋,让他们见识了一番什么叫不讲道理。

  比赛第46分钟,佩莱禁区内一脚低射被诺伊尔没收,德国队抓住机会发起反击。

  诺伊尔大脚开向前场,他的传球技术在门将中非常突出,即便是大脚长传,也不是闭着眼睛抡一脚,而是看清楚队友的站位,将球传出去。

  此时,他正是捕捉到罗伊斯在左路的身影,于是,长传将球送了过去。

  这时候,菲恩已经冲向禁区。罗伊斯看到他的跑位,调整了一下就好不要犹豫的起脚,把球传到球门远点。

  博努奇和基耶利尼看到这个传球,也同时朝落点冲了过去。

  博努奇距离更近一些,他率先和菲恩有个身体接触,190厘米的个头,在对抗中极少吃亏。可是在撞上菲恩的时候,直接被他扛飞了。

  “哇噢~”

  这种球员之间的对撞和肉搏,看起来总是能让人血脉喷张,肾上腺素飙升。

  然而,场上的争抢还没有结束。菲恩和基耶利尼同时争顶,菲恩一跃而起,压着对方用力一顶,皮球像导弹一样飞入球网,威力巨大。

  “啊啊啊啊啊啊啊!!!!”鲁伊特一声嚎叫,“goal……”

  “额……”鲁伊特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裁判鸣哨了。”

  “吹了莱因哈特的犯规,进球无效。”

  意大利球门后面坐的全是意大利球迷,看到这一幕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什么链式防守,什么横向纵向,什么平行站位,什么压缩空间……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不值一提。

  有些人一点被他抓住机会,他就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虽然简单粗暴,但好用。

  意大利球迷长长的舒了口气,幸好裁判吹了犯规,否则他们亏大了,非但没能趁着博阿滕离场,进一个,反而差点丢一个。

  此时,电视上正在回放刚才德国队的进攻。第一下菲恩把博努奇扛翻,没有任何问题,两个人是撞在了一起,只是博努奇倒下了,菲恩没有。

  裁判判罚的主要是菲恩和基耶利尼,他挑起来的瞬间,或许是为了更好的发力,他的手抵在了基耶利尼胸口,看起来就有个推人的动作。

  但其实,基耶利尼手上也有动作,只是他做得够隐蔽,裁判没看到而已。

  正是因为他的干扰,菲恩的手才撑在了他的胸口上,否则顶不上这个球。

  既然裁判吹了他推人犯规,菲恩也没什么可说的。

  尽管进球无效,但在最后时刻让意大利人吓个半死也不错。

  开场十分钟,比赛踢得沉闷无聊,没想到最后两分钟却如此精彩,看台上的球迷情绪高涨,较劲儿似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只可惜,这时候主裁判吹响了上半场结束的哨音。

  双方战成0比0,下半场再来!

  德国队10个人踢完了最后两分钟比赛,场边的博阿滕已经被队医扶着回到了更衣室。

  勒夫心里记挂着此事,比赛刚一结束,他就迅速往球员通道走去。

  菲恩走到罗伊斯身旁,两个人对望一眼,什么也没说,默默地往回走。

  比分0比0倒是也能接受,反正还有下半场,再不行就踢加时赛,甚至点球大战。

  现在大家最忧心的还是博阿滕的伤势。

  他今天在场上表现非常活跃,禁区内屡次救险。

  最关键的是,赫迪拉受伤之后,博阿滕就成了德国队后防线的定海神针,他要是再伤退,防线上的重任就要落到胡梅尔斯一个人身上。

  可是在他们俩的搭档中,胡梅尔斯是经常前插的那个,更加稳健的博阿滕才是那个拖后中卫。

  菲恩和罗伊斯刚走进更衣室,就发现所有人都围在治疗室门口。

  两个人走上前,站在他们前面的是许尔勒,罗伊斯搭上他的肩膀,问道:“杰罗梅怎么样?”

  许尔勒摇了摇头:“队医还在检查。”

  不但队员们着急,勒夫和领队比埃尔霍夫更急,两个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博阿滕支起上半身,浑不在意的说道:“不用管了,我感觉很好,还能继续踢,帮我拿个冰袋过来,冰敷一下就好。”

  勒夫瞪了他一眼,让他把嘴闭上。

  比埃尔霍夫转过身来,让球员们别围在这里,抓紧时间休息,下半场还有一场硬仗,说不得还要踢加时赛,保持体力最要紧。

  这时候,队医回过头来,神色凝重。

  勒夫看着他脸上的表情,心里就是一沉,登时就有不好的预感。

  “他的伤怎么样?”

  队医摇了摇头:“初步判断,应该是拉伤了腹股沟韧带。”

  肌肉和韧带都属于软组织损伤,没有个几星期不可能恢复。

  队医这么说,那就证明下半场博阿滕是上不了场了。

  当务之急,勒夫要考虑的是用谁来取代他。

  “我可以……”博阿滕还想挣扎一下,他今天的状态实在是太好了,就这么因伤下场,他不甘心。

  勒夫也不凶他了,看着他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又在他肩膀上轻拍两下:“好好休息吧。”

  “……”

  此言一出,博阿滕就知道,剩下的比赛他是铁定踢不了了。

  一瞬间,焦急、不甘、愤怒、难过……种种情绪汹涌而至,他低下头把脸埋进掌心,身高192厘米的壮汉,无声的流泪。

  比赛还没有结束,战况异常焦灼,他们上一场比赛已经失去了赫迪拉,现在又要失去博阿滕,这对于德国队而言,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可是没有办法,现在事已至此,比赛还要继续踢下去,他们好不容易走到现在,不可能也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认输。

  所有人散去,只剩博阿滕和队医在治疗室。

  大家继续准备接下来的比赛,勒夫也在抓紧和助理教练商量,用谁取代博阿滕。

  他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穆斯塔菲,另一个是赫韦德斯。

  穆斯塔菲各方面能力都有些欠缺,也没有特别突出的点,最后,勒夫还是选择了赫韦德斯。

  现在情况对他们很不利,勒夫内心也在剧烈的挣扎。

  他知道不应该再保守下去,应该鼓励球员多压上,多进攻。

  可是博阿滕的受伤,让他们本就捉襟见肘的后防线更加薄弱,如果场上队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进攻当中,那么后防线就会变得岌岌可危。

  因为博阿滕的中途伤退,更衣室里的氛围异常压抑,这场本就前景不妙的决赛形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勒夫叹一口气,踱步走到更衣室中央,环顾四周,挨个看过每一个队员。

  最终还是艰难的开口:“因为杰罗姆的伤势,我们的后防线现在非常吃紧。”

  “好在意大利并不是一支善于进攻的球队,但他们的快速反击,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此时,队长施魏因施泰格主动站出来表态,表示下半场比赛,自己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防守当中。

  他自己也清楚自己如今的竞技状态和身体状态,踢满正常比赛都有些力不从心。而且他本来就是个组织型后腰,防守也并非他的强项。

  可是,球队到了这个时候,身为队长,他就应该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义不容辞。

  基米希也主动站出来,表示会帮着队长分担防守压力。

  赫韦德斯脱下替补背心,整理好自己的装备,请队友们放心,虽然欧洲杯到现在,他上场的机会不多,但是也一定会尽全力完成任务。

  此时,勒夫的目光却落到了正前方,菲恩一言不发的坐在那里。

  他不是个话多的人,也很少站出来发表豪言壮语,但在场上该做的事情他一样也不会落下。

  他早已在场上展现过自己在防守方面的才华,赫迪拉就经常开他的玩笑,覆盖面积大,体能好,对抗性强,下脚时机精准,上抢果断,又快又恨,不如改踢后腰吧。

  他每次说这个话,队友都会给他使眼色——千万不能被勒夫听到了,这可是好不容易淘来的大中锋,宝贝得跟什么似的。

  但现在,球队面临的境遇比半决赛还要困难,勒夫也不得不看向菲恩。

  这时候,菲恩忽然抬起头来,与勒夫目光相触,湛蓝的眼眸中,满是刚毅与坚韧。

  勒夫还没说话,菲恩先开了口,一如既往地平静、冷淡、言简意赅:“我来。”

  此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他。

  菲恩说:“我会承担一部分防守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