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浮白载笔>第13章 同路

  晁木菡算账很快,算盘拨的劈里啪啦响,眼看着就要算到同兴二年了,唐安信这边还没有头绪。

  舆图其实很清楚,能承担的起八大库的粮道除了官道,也就那么几家;漕运更不必说,没有手谕谁敢动?所以能吃得下这么多粮食的也不过寥寥几人。

  晁家、程家、唐家、滕家。

  晁家在丰济,看江南简直只需要挪上两步,但是晁家主要是做布料生意,粮食生意顶多算个添头;程家和唐家在京城,程家的生意五花八门,除了盐铁什么都有,而唐家只做盐铁。滕家就有些特立独行了,他做军械。

  是谁呢?

  要想查出这批粮食,有两个思路。一是看这批粮食去了哪里,顺藤摸瓜找出交易;二是擒贼先擒王,直接找是哪里出了问题。江南的布政使和知府都有问题,可能他们没胆子、也没能力吃下这么多东西。

  “二小姐久居丰济,有没有什么消息呢?”唐安信放下舆图,转而看八大库的布局图。

  晁木菡清清泠泠地说:“我只帮大人查账。”

  那就是知道什么了。

  唐安信无奈:“二小姐与我好歹也算同乡,真就这么绝情?”

  宋承平突然喊他:“老师!”

  唐安信扭头。

  “学生可能知道八大库是怎么被搬空的了。”他似是很有把握:“当年建八大库时,那位知府是黔州人士,上禀先帝用了独特的法子,将粮仓用特法建在水上。即防鼠虫,又防偷窃。久而久之,看守的人相较其他库房也少了些。”

  “我观形势,只有这里最符合。”宋承平指尖点在了一个地方:“八大库相隔不远,可是搬空也非一日之工。只有这里可能性最大。”

  唐安信看着宋承平侃侃而谈的样子,突然就想起来‘斩尽春风不肯归’的写意了。

  他没说那是他脑海中十几种可能的其中之一。

  “你说这里也有可能。”唐安信勾画出周边的地势:“但是如果要取粮,不走正经路的话就只有水路,这里虽然行船多,但是周围地势太高,不可能掩人耳目。”

  他们在这边商讨粮食是怎么被运出去的,晁木菡那边的帐已经接近尾声。

  眼看着长夜快过去,唐安信这里总算是有了一点眉目。

  晁木菡做出来的帐很清楚,能看出来去年有一笔银子下落不明,数量不多,只有三十两白银。这三十两白银就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一点不同寻常来。

  若是大笔的银子也就罢了,总是能寻到地方的。可能三十两白银能干什么呢,若是给一户农家,大概够他们生活几年,可是在大宗的数量下,就有些有待琢磨了。

  一夜没睡,唐安信有些头昏脑胀,他客客气气地命人把晁木菡送回去。正要再灌一杯浓茶的提神的时候,看见了晁木菡呆了一晚上的地方多了个刻出来的小字。

  唐。

  月色阑珊,启明刚起,唐安信不想去补眠,明日还要上值,这会儿去睡害怕第二天精神不好。晃了半天,他后知后觉的感觉到了饿。

  正要去后厨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吃的,宋承平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两碗汤面。

  唐安信:“……”

  送走晁木菡回来没看见人,他就以为宋承平回去了,没想到是去了后厨。

  “我知道老师是华亭人,想来吃不惯面,但是条件简陋,老师将就一下吧。”宋承平把碗放在案几上招呼唐安信过来:“老师来这边吃吧,省的污了卷牍。”

  一个好端端的公子哥儿,怎么学的这么贤惠?唐安信百思不得其解。

  他凑到碗前,才真的发现很是需要‘将就’。平平常常的素面,卧了两个蛋,菜是常见的小白菜,面汤也清澈,不知道放了什么调料,在灯下泛出一点油光。

  很好吃的样子。

  唐安信口味不挑,但是喜欢吃菜,他默默看着碗里可怜的几根白菜叶子,望菜止渴,吃完了一碗面。

  宋承平在他对面,一边吃一边看着唐安信。

  空间不大,倒生出了一点家似的温柔。

  快要上朝的时候,宋承平收了碗筷:“老师,我明年想参加春闱。”

  “好。”

  满朝皆是棋子,满朝皆是执棋人,未见城外霜雪,不敢抱剑而归。

  唐安信做了出头鸟六年,护着六部就像当年先帝做的那样,他走着一条舍身成义的路,如今他的学生也要走这一条路。

  从我来时路,迎你沿途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