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天宦>第十三章 临终嘱托

  竹林小筑建在月见湖湖心的小岛上,四四方方的小院子隐在郁郁葱葱的竹林间,湖岸与小岛之间并无连接的桥,只有些杂乱无章的石头,堪堪与水面齐平,供人踩着过去。

  一座翠竹搭成的屋子坐北朝南立在院中,西角搭着一个葡萄架,成人巴掌大的葡萄叶密密麻麻,在地上投下一片浓郁的阴影。

  东侧一个半大不小的半月形池塘,种着几株红莲,开的正艳。池中几尾锦鲤,在莲叶下游弋,时不时跃出水面来。

  竹舍内的陈设十分简单,一张竹床,一张木桌几张竹凳子和一个书架以及衣柜。

  段清歌不知从哪里翻出来一盒鱼食,拉着段月容兴冲冲跑到池边,趴在池边的石头上喂鱼。

  段月容怕她掉进去,小心翼翼地守在她身边。

  到了午时左右,有侍女送来午膳,都是苏州的特色菜。

  段清歌很喜欢这个哥哥,便让侍女又添了一副碗筷,留在竹林小筑和段月容一起吃了午饭。

  后来养成了习惯,每每一到饭点,段清歌就像只摆脱了笼子的小金丝雀,风风火火地跑到竹林小筑昭段月容一同用膳。

  吃完饭,就拉着他四处玩耍。就这样过了三五日,段月容身体养的差不多了,段淳风就让他去演武场,与那些新招收的弟子一同学习基础的武功。

  演武场除了教习武术的师父,还有专程教书的先生,专门教授经、史、子、集以及一些简单的医理。

  因此暗影楼的杀手除了武艺高强之外,各个能断文识字,可谓是文武双全。

  段月容于练武上的天分不像其兄长李怀玉那样出类拔萃,但也是百里挑一。再加上他又勤奋,肯下苦功夫,因此虽然比其他人晚学些时日,但每次测试都是数一数二的。

  在这些人中唯一一个与段月容不相上下的是一个叫温礼的孩子,比段月容大两岁。

  两人经常在闲暇之时互相切磋比试,一来二去倒熟识起来。

  温礼原是兵部侍郎家的儿子,字明仪。

  温明仪五岁那年,其父温慷被户部侍郎弹劾私藏龙袍,意图谋反,女眷发卖为奴,男丁年满十五者斩首,不满十五者发配边疆,永不召回。

  在前往边疆的路上,温明仪诈死逃脱,一路逃亡到了姑苏一带,听说苏州有个暗影楼,能杀人于无形之中,便想法子混了进来。

  暗影楼的杀手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孑然一身,了无牵挂,杀人时才无所顾忌。

  这边段月容习武学文,那边皇宫内一片愁云惨雾。

  话说自打二皇子李瑾被送走,李珏一直牵肠挂肚,虽说有派暗卫时不时去看看李瑾的状况,但终究比不得养在身边。

  每每一看到李怀玉,就忍不住想起那个在穷乡僻壤里过着清贫日子的次子,总在心里后悔当初的决定。

  这日子一久,李珏思子成疾,竟一病不起。着宫里的太医来看,俱说乃是忧思过重所致,药方子开了一张又一张,可非但没有用,反倒越发严重,整日缠绵病榻。

  直到李怀玉四岁那年,皇后再次有孕,诞下一个小公主,李珏才略微有所好转,精神头儿一日比一日好。

  皇后见夫君病情好转,便日日抱着小公主去皇帝寝宫盘龙殿待上一两个时辰。

  眼瞅着小公主即将满月,皇后有心让李珏为女儿取名,便抱着她去了盘龙殿。

  李珏思来想去,决定小公主大名就叫“莲清”,取自“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因“莲”同“怜”,“清”同“情”,“莲子清如水”同“怜子情如水”,以此来表示帝后情深。

  又给她取了小字“绵绵”,取自“绵绵思远道”,足见皇帝有多爱这个皇后。

  定了大名和小字,李珏已经有些疲累,干脆将拟定封号一事交由皇后,皇后欣然同意,拟了“玉华”二字做公主的封号。

  玉华公主满月宴皇后有心大办,好以此给皇帝冲冲喜,便下了帖子,大宴满朝文武,又劝得皇帝在满月宴那日下旨大赦天下。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可谁知,之前所谓的好转不过是回光返照,就在玉华公主满月那日皇帝情况急转直下,一副随时都要龙御归天的样子。

  弥留之际,李珏屏退左右人,独留下太子李怀玉。

  李珏将李怀玉招至近前,示意他低下头来。李怀玉伏着身子,将耳朵凑近李珏双唇。

  只听李珏道:“怀玉,你记住,你有个弟弟名瑾,字怀瑜。他和你一样,眉心也有一颗红痣。据暗卫来报,安家庄发了大水,事后又爆发瘟疫,几乎全村的人都死绝了,但你弟弟侥幸逃过一劫,你务必要找到他,把我们李家欠他的,通通补偿回来。他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一定能辅佐你做一个明主,你把他找回来以后,你们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定能创造一个太平盛世。你记住了吗?”

  李怀玉哭着道:“孩儿记住了,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不负父亲所托,找回怀瑜,与他共创太平盛世!”

  “好!好!好!”

  李珏最后看一眼李怀玉,便两眼一闭两腿一蹬,猝然长眠了。

  二十七声钟鸣响彻整个洛阳,原本庆贺玉华公主满月的喜事也变成了丧事。

  文武百官闻得宫内丧钟长鸣,一个个嚎啕大哭,皆换了素服,为先帝服丧。

  太子李怀玉持服二十七日后,于武安门外举行登基大典,继承大统,改年号为鸿昌。

  尊皇后为皇太后,上徽号“诚德”,是为诚德皇太后。

  因新帝年幼,便由皇太后于侧厅垂帘听政,辅佐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