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写皇帝的同人被发现后>第66章 【二更】调戏圣上

  和庆殿里, 霎时安静下来。

  傅询坐在高位之上,十二冕旒遮挡面容,看不清楚表情, 但是沉默良久。

  众臣小心地放下银杯玉箸, 端正规矩地坐着。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圣上是不愿意纳荣宁公主为妃的,原以为广宁王碰了钉子就会退回去, 却不料他竟直接拿出了先皇的婚约。

  他原本要以先皇为借口, 如今不纳,反倒是忤逆了先皇的意思。

  只是这么些年,傅询忤逆了先皇这么多回,仿佛就没有一回顺过他的意思。

  他最不喜欢被人威胁,从前先皇以皇位要挟,他也不曾妥协,甚至调动兵马,要直接逼宫。

  傅询只是看上去和气些,对韩悯还有些小时候的幼稚。

  他在西北征战这么些年,朝堂争斗这么些年,最后一级一级地登上万人之上的宝座,双手沾着敌人的血、宋人的血, 也沾着兄弟的血,甚至险些要沾染父君的。

  如今傅询坐在高位上一言不发, 众臣各自拉紧了心上那根弦, 随时准备起身跪拜,平息圣怒。

  便是荣宁公主也察觉出不对,掩在衣袖下的手握紧了。

  偏那位宋国的广宁王赵存,一朝得势, 便不知天高地厚,以为拿着那封婚约,就能逼他就范,还双手举着帛书,直愣愣地站在殿中。

  也只有站在傅询身边伺候的小太监知道——

  小韩大人的手都被圣上捏红了!

  借着桌案遮挡,傅询的一只手覆在韩悯的手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握得很紧,韩悯有些疼,此时怕打扰他,也不敢出声,只好忍着。

  小太监看得十分心疼。

  而后傅询转头看向坐在下首的信王李恕,朝他摆了摆手。

  李恕会意,起身上前,自赵存手中接过帛书,草草看了一遍。

  那卷帛书很简单,不是什么正经圣旨,只是用丝帛隽写的东西。

  李恕为异姓王,从前很得德宗皇帝与先皇信任,自然认得先皇的字迹与印鉴。

  他将帛书看过一遍,便双手捧着帛书,呈到傅询面前。

  “陛下。”

  他朝傅询点了一下头,是真的,并非宋国伪造。

  傅询接过来看了一眼,然后就丢给韩悯。

  韩起居郎应该尽职尽责地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但这时他的手还被傅询握着,挣也挣不开。

  他只好用右手将帛书摆正,自己也认真地看了看,将其中字句琢磨了两遍。

  沉吟半晌,傅询最后道:“此事原是先皇与宋君自作主张,朕从前并不知晓。有一事,朕还想告知广宁王,其实朕多年前在西北征战,于体有……”

  韩悯猛地抬起头,瞪得圆圆的眼睛震惊地看着他。

  这皇帝为了拒婚,什么胡话都说得出来。

  他连忙咳嗽一声,另一只手覆在傅询的手上,拍了拍,让他安心。

  傅询原想着先把这件事情揭过去,然后再同韩悯解释,不想韩悯这么在乎他,也拍拍他的手,低声道:“无妨,回去再跟你解释。”

  韩悯抽出自己的手,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他起身,在傅询面前站定,广袖上下一翻,作了个揖。

  “对此婚书,臣有三件事不明,想请教请教宋国广宁王。”

  傅询知道他嘴上功夫厉害,想是在帛书里发现了什么可做文章的地方,也顺着他的意思,道:“你且说来听听。”

  韩悯再揖了一揖:“是。”

  他上前捧起帛书,走下玉阶,站在广宁王面前三步开外的地方。

  他低头看了看帛书:“头一件事,敢问广宁王,这封婚约,可曾告知我们圣上?”

  赵存道:“婚约由齐国先皇与我父皇拟定,拟定之时,齐国新君并不在永安,现在看来,齐国先皇在事后也不曾告知圣上。这应当是齐国先皇的疏忽,与我宋国无关。”

  “原来如此。请问王爷,这封婚约如何拟定?先皇在位之时,宋君不曾来访,可是有人在其中牵线搭桥?”

  赵存一拱手:“我姑姑元珍公主入齐国先皇后宫,被封元妃。先皇某日为圣上婚事烦忧,所以我姑姑举荐自家公主,定下婚约。”

  凭他能讲出这样的话,大概也是宋君教他的。

  韩悯点点头:“好。那第二件事,敢问广宁王,这封婚约,可曾真真切切地提到过我们圣上?”

  赵存仰着头:“自然是提到了的,那婚约上‘齐国新君’四个大字明明白白。”

  “是啊,只是‘齐国新君’,却没有我们圣上的名讳。”

  “谁是‘齐国新君’,如今谁坐在那位置上,还不够明白么?”

  “这位‘齐国新君’,确实不是我们圣上。”

  韩悯将帛书翻转过来,指着左下角的年岁落款。

  “这封婚约拟定于我大齐净澄元年。净澄,是先皇的年号,净澄元年,谁才是齐国新君?恐怕不是我们圣上吧?”

  “这……”

  “这封婚约上,只写定了齐国新君与宋国公主的婚事,若是指给我们圣上,为何不明明白白地写清楚?”

  这自然是因为先皇与宋君所想不同。

  先皇看重出身,一开始就属意传位于傅询,添这一个婚约,是为了让他服顺。

  而宋君是为了日后宋国公主能再嫁入齐国铺路,却又不知道几个王爷里,最后谁会是皇帝,才想了这个折中的法子,拟定时写了“齐国新君”。

  如今却被韩悯发觉,加以发挥。

  将所谓的齐国新君变作先皇。

  朝臣们都思忖着,怕不是元妃要把自己的侄女弄进宫来争宠,才出此下策,如今又拿婚约来说事儿,要往新皇的后宫里塞人。

  宋君料不到还有这样的事情,广宁王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支吾了半天。

  韩悯最后道:“第三件事,宋国自诩中原正统,怎么如今,与西北蛮夷和亲和多了,竟也学起他们的规矩来,上赶着要让我大齐和亲?”

  在傅询征战西北,将西北蛮夷驱逐之前,宋国常常与西北和亲。

  西北贫苦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西北的婚俗。

  父妻子承,兄妻弟继。

  韩悯先将“齐国新君”的名头扣到先皇身上,再说起宋国正统的名号,倘若宋国再执意要嫁公主,就是将原本要嫁给先皇的妃子,再安排给新君。

  岂不是辜负了这么些年正统的名号?

  赵存指着他:“你……你……”

  韩悯一身红衣,在烛光下分外艳烈,嘴角噙笑,有些讥讽的意味。

  他平素看起来温温和和,身子又弱,跑两步喘三喘,只有文人打骂仗的时候,才露出自己的爪子,“张牙舞爪”。

  眼看着赵存要发作,傅询适时道:“小韩大人说得有理,这也是朕想说的。”

  韩悯暗中瘪了瘪嘴,放屁,你哪里想得到这个?你明明是想说别的乱七八糟的。

  “还请王爷把这婚约拿回去仔细看看罢。”

  这时荣宁公主也起身上前,福身请罪:“臣实在不知此事,还请陛下宽恕。”

  做事情的时候没有跟她通过气,如今在牙尖嘴利的文人这里吃了瘪,还要她来收拾烂摊子。

  荣宁公主忽然有些厌烦母国的一切,特别是这个已经开始与她离心的亲生兄长。

  说了两句客套话,她便将广宁王带回座位上,经过韩悯身边时,轻声道了一句:“多谢。”

  韩悯只是看向傅询。

  此事一出,这场宫宴也没有继续下去的兴致了。

  傅询起身,走下台阶,扣住韩悯的肩,嘉奖似的拍了拍,赞许道:“说得不错。”

  又嘉奖似的,把他揽着走了。

  群臣在后边作揖送驾,山呼万岁。

  席散时,楚钰悄悄对温言竖了个大拇指:“韩悯的嘴,这个。”

  温言问:“他上回在封乾殿骂恭王,也是这样?”

  “是。”

  只要有傅询站在韩悯身后,他便以言语为刃,横扫四方。

  *

  月明当天,傅询搂着韩悯走出和庆殿。

  傅询垂眸看他,韩悯才说了一大通话,脸颊有些红,月光照在韩悯面上,将长睫在眼下打出一片阴影。

  他问:“你吃饱了吗?要不要回去再吃一顿?”

  “不用,臣要和诸位大人一起出宫了。”

  韩悯扭头看了看他搭在自己肩上的手,分明没有放开的意思。

  他想了想,也抬起手,稍稍踮起脚尖,勾住傅询的肩。

  ——我和圣上勾肩搭背。

  韩悯笑着拍拍他的肩,说着客气的话,语气中却不乏小小的得意:“没事,我就是急中生智,不用太感激我。”

  傅询好像有些头疼地揉了揉脑袋,忽然看见不远处的高楼:“过去吹吹风,请你再吃一顿,等会儿派人送你回去。”

  “也好。”

  紫宸殿边上的高楼,两人在临风的地方坐下,之间摆了一个方形小案,案上放着酒壶杯盏,还有几碟精致小菜。

  韩悯在外不敢喝酒,只有和傅询在一起的时候,才敢放开了喝两杯。

  再加上宫人准备的是果酒,甜丝丝的,一时间贪杯了。

  柔柔月光下,韩悯一手举着酒杯,一手撑着头,打了个哈欠,两颊绯红。多喝了几杯,这儿又只有傅询在,他就有些口无忌惮起来。

  他放下酒杯,拿起酒壶,再给自己倒了一杯:“宋国真讨厌。”

  傅询笑道:“你不是把他们骂回去了?还嫌不够?”

  “不止这个,他们老觉得自己的礼法、自己的政制、自己的文人才是正统,也很讨厌。”

  “是吗?”

  韩悯仰头将酒杯中甘甜的果酒饮尽,坐正了,道:“先前因为柳师兄、琢石和谢岩他们在,我不怎么敢说。其实从根本上说,宋国人仍然垄断正统学问。”

  “怎么说?”

  韩悯想了想:“我也不是要说他们,我只是觉得,我大齐建国近百年,在学问教化这一方面,犹有大不足。”

  他也怕这话说来惹得傅询恼火,说得小声,傅询倒不在意,只问他:“不妨事,你尽管说。”

  韩悯缓缓道:“老一辈人,就拿我老师柳老学官来说,他是江北人,早先在宋国做过太傅,后来夜渡渭水,才来了我齐国,得德宗皇帝赏识,在学宫任教。”

  “而今一辈,拿谢岩与楚琢石来说。谢岩原是江北人,被宋国驱逐,才流落我齐国,他的字画在齐国千金难求,后来中了状元;琢石原本也是江北人,在我朝中了探花。他们早些年都是在宋国念书的,一届科举,齐国的状元与探花竟然都是宋国人。”

  “我不是刻意将人划作江南江北两处人,也没有贬低江北人的意思。只是这么些年,我齐国军力虽胜过宋国,但是从我老师到谢楚二位,可见江北宋国还是垄断了学问,我大齐差的还远。”

  傅询便问:“若是你,可否打破僵局?”

  韩悯揉了揉脸:“或许可以,但只有我,还是远远不够的。”

  傅询握住他的手:“朕明白了,你不用担心。”

  韩悯还是有些忧愁,收回手时,不小心打翻案上杯盏,满满一杯果酒,洒在他的衣袖上。

  正红的衣料湿了一片,傅询要喊人来,韩悯撑着手站起身。

  “没事,这儿风大,吹一吹就好了。”

  他倚靠高楼阑干,斜斜地站着。

  风动时,将他的衣袍吹起,恍若微醉的文曲星君,将乘风归去。

  傅询站在他身边,握住他的手:“你往北望,目之所及,日后皆是齐国疆土。”

  韩悯望向远处灯火:“虽有疆域无边,没有学问根基,恐怕难以维系。盛世先声,大国文脉,此事须计谋深远,徐徐图之,尽我一生,未必可得。”

  北边灯火透亮,连接青山绵延,越过山脉,就是渭水,渡过渭水,就是宋国。

  宋国之后,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两人都没有说话,安安静静地站了一会儿。

  沉默良久,韩悯忽然道:“我还没二十岁,我还有好几十年。说不准,盛世前夜,就握在我的手心里。”

  他想了想,用手肘碰了碰傅询:“当然还有你手里。”

  傅询笑了一声,却只说了一句:“你放心。”

  韩悯揽住他的肩,坚定地应道:“我知道。”

  不知道多少次,他二人在这两句话里,定下乱世的烟尘,也安定下各自的心神。

  冷风吹着,韩悯咳嗽了两声,把人往自己这里带了带:“傅询啊,比起这个,我还有一件事情想问你。”

  “嗯?”

  “方才在和庆殿上,你想用什么理由回绝婚约?”

  想起这个,傅询也咳了两声:“没有什么。”

  韩悯调笑的目光看着他的神态自若的脸,然后目光缓缓向下:“你别假装,我都听到了,你说你早些年在西北征战,身上……”

  ——调戏圣上。

  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只怕松烟墨客的话本要不好卖了。

  傅询按住他的腰,按住欲乘风归去的文曲星官,正色道:“那你就是要朕证明给你看了?”

  ——反调戏。

  作者有话要说:精神交流之后,理应是肉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