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写皇帝的同人被发现后>第57章 咬牙切齿

  福宁殿外, 韩悯快步走下台阶,楚钰就在下边等他。

  楚钰伸出手要拉他:“你可算是出来了,走吧走吧。”

  韩悯回头看了一眼, 楚钰勾勾他的手指:“怎么了?”

  他转回头,迟疑道:“我看圣上今天, 好像有点不对。”

  殿里, 傅询瘫在榻上出神。

  ——韩悯要走了, 有一个月都见不到他, 要死了, 朕要死了。

  这时却有个人扶着门,从门外探出脑袋:“你怎么了?”

  听见韩悯的声音,傅询迅速坐起来,理了理衣裳,恢复原本威严肃穆的模样。

  但语气还是有些忍不住的酸:“等会儿你不是出不了宫了吗?”

  韩悯道:“陛下才赏了臣通行无阻的金令,陛下就忘记了?”

  “你回来做什么?”

  “那臣这就走了?”

  傅询推开窗扇,往外望了一眼。

  外边楚钰的身影正往出宫的方向走。

  他一个人走了, 而韩悯不会离开。

  果真,韩悯上前,在他身边的位置上坐下。

  内间没有点灯,有些昏暗。

  沉默了一会儿, 天色渐暗,两个人都要开口,却被外边的宫人抢了先。

  “圣上,晚膳已经摆好了。”

  傅询便下了坐榻, 趁着黑暗,走到韩悯身边,使劲拽了他一把。

  韩悯“哎”了一声, 站不稳,径直倒在他身上,慌乱之间,扒拉住他的腰带。

  傅询站得稳,由他“投怀送抱”,一直冷着的脸,才有些笑意。

  站好之后,韩悯有些不好意思。

  “臣失礼了。”

  傅询忍住笑:“不妨事。”又扶住他的手臂:“你可站稳了?”

  “嗯。”

  晚膳摆在外间,只要韩悯在宫里用饭,太后那边一定会让人送点菜来。

  韩悯捧着碗,咬着筷子,问道:“陛下方才怎么了?”

  总不能说因为你要走了,我难过得不想动弹。

  傅询没有回答,给他夹了一筷子菜。

  韩悯想着,大约是他要走了,连带着傅询对他也好了许多。

  给他夹菜舀汤,简直是圣恩隆眷。

  他不欺负自己,韩悯还有些不太适应。

  他想了想,又道:“只去一个月,很快就回来了。起居郎这边的事情,有琢石和于大人,陛下不用担心。”

  “我知道。”

  “那……”

  “无事。”傅询轻咳两声,随便找了个借口,“朕在为政事烦忧。”

  韩悯思忖着,倒是真想起一件事情来。

  “是宋国使臣将入永安,恭贺陛下登基的事情?”

  傅询自己也不记得还有这么件事情,如今他提起,也就顺着说下去了。

  “是。”

  韩悯点点头,只道:“我大齐与宋国,终归会有一战,倘若陛下愿意将此战结束在定渊年间,倒也不必对他们太客气。”

  傅询忽然想起什么:“你知道来的都是谁?”

  韩悯再点了点脑袋:“月初大朝会时,听江丞相提起过。宋国广宁王,还有一位公主。”

  “荣宁公主。”

  “是。”

  傅询看他脸色如常,忍不住多问了一句:“宋国送了个公主过来,你……”

  韩悯咽下口中的饭菜,看了看他:“嗯?你是说宋国想把公主嫁给你?”他下意识道:“我的天呐,宋国人疯了?嫁给你?”

  傅询面色一沉,微怒地喊了他的名字:“韩悯。”

  韩悯笑了笑:“我多了解你啊,你不会娶根本就不认识的人的。”

  他直言不讳:“再说了,谁受得了你这个脾气?”

  况且,迟早要与宋国开战,他娶一个宋国公主做什么?

  系统也说了,傅询娶的皇后是男皇后。

  那么多理由,韩悯一点也不担心。

  他还给傅询夹菜,殷殷叮嘱:“男孩子一个人在家,要保护好自己。”

  傅询面色微动:“你好好说话。”

  “哦,你不太擅长应付男女之事的话,避远一点就好了。”

  “你要我离那个公主远一点?”

  “是啊,避开就好了。”

  傅询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只应了一声:“好。”

  ——韩悯都这样求朕了,那朕就遂他的愿,离宋国公主远一点好了。

  而韩悯还以为他是因为这件事情才不高兴,如今好了,也放下心来,专心吃菜。

  傅询最后道:“你在外边,也不要招惹别人。”

  韩悯疑惑:“我为什么要招惹别人?”

  “别人招惹你,也不要理。”

  “别人为什么要招惹我?”

  韩悯小声地补充了一句:“明明只有你最喜欢招惹我。”

  可是本来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傅询最喜欢招惹他,只有傅询知道他这个人有多好玩,他多招人喜欢。

  在傅询眼里,他简直就是个行走的小宝贝。

  所以傅询才单单嘱咐他这一句。

  用过晚饭,韩悯便要出宫。

  傅询吩咐人套好车,要亲自送他回去。

  韩悯又推辞不过,两人便同乘一车回到柳府。

  他下了地,傅询掀开车帘:“你回去罢。”

  “是。”

  韩悯行了礼,要送走马车,再回府里,却不料马车也不动。

  傅询又道:“你先进去。”

  “好。”

  于是韩悯从偏门回了柳府,傅询看着他进去了,才吩咐驾车。

  明日一早就要启程,韩悯洗漱之后,就吹了灯,抱着长剑,躺到榻上。

  忽然想起傅询之前问他,想不想换一个东西抱。

  难不成他想要把这柄剑拿回去?还是要换一个东西送他?

  还是暗示他,不要把这件事情说出去,省得有损颜面?

  韩悯不明白,将这个问题抛到脑后,调整了一下姿势,很快就睡着了。

  难得的一夜好梦。

  *

  翌日一早,小剂子就敲门把他喊醒,端来热水与早饭。

  “公子昨晚睡得可好?没熬夜吧?今日一早就要走呢。”

  隔着帐子,韩悯坐起来,伸了个懒腰,又打了个哈欠。

  “没熬夜,我昨晚很早就睡下了,现在精神特别好。”

  他掀开帐子下床,甩了甩胳膊。

  洗漱完毕,还在吃早饭,柳停就来了。

  “悯悯,你可好了?”

  韩悯将蟹黄包两三口塞进嘴里,用帕子一抹嘴:“好了。”

  这次去桐州,韩悯带着小剂子和卫环,柳停只带了一个小厮,带的东西也不多,一切轻便从简。

  而此时,柳家人与杨公公、梁老太医,都在正堂里等着。

  在老人家看来,他二人还是年轻,到底不经事,需要多嘱咐两句。

  柳老学官嘱咐柳停:“你师弟年纪小,多照顾他。等到了桐州,看看你姐姐和佩哥儿好不好,再问老韩史官好,说永安一切都好。”

  柳停一一应了。

  他又叮嘱韩悯:“你师兄性子太和软,有些事情该你拿主意,你就做主。代我问你爷爷好,告诉他快回来。”

  韩悯点头:“我记住了。”

  而后柳夫人把柳停拉过去说话,无非是让他好好照顾自己,又拿了些东西塞给他。

  “昨天夜里才想起来,都是路上用得着的东西。”

  柳停刚要推辞,站在一边的柳岸笑着道:“你娘昨天晚上睡到半夜,忽然把我摇醒,让我去置办东西,收着吧。”

  柳停这才手下东西。

  而韩悯也被几个老人家拉到一边。

  杨公公拿了一个小布袋子塞给他:“你爱吃的零嘴儿,都给你弄好了,船上无聊就吃。”

  韩悯应了,刚要伸手拆开来吃两个,就被他打了手。

  “无聊的时候才吃,现在吃都吃光了。”

  韩悯委屈巴巴的,杨公公缓了神色,摸摸他的头发:“你爷爷是不是从来不给你买东西吃?只有跟我你才能吃点东西,等老韩头回来,我说说他。”

  梁老太医道:“去你的吧,明明就是你把孩子弄哭了。人家远在桐州,还要担这个罪名。”

  他把韩悯拉过来,塞给他几个药瓶子:“一些药丸子,你小时候常吃的那种,甜的。你身子弱,要多补补。”

  韩悯把药瓶放进杨公公给他的、装零嘴的袋子里。

  随后杨公公转向小剂子:“照顾妥当了,不要躲懒。你自己也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情就跟悯哥儿说,他有主意。”

  最后柳老学官也塞给韩悯两册书卷,让他带着路上看——

  被杨公公和梁老太医丢回去。

  “都有一个月见不到了,你竟然还给他布置功课?那船上都颠得不行了,还看书?再看该把眼睛给熬坏了。”

  柳老学官试图讲道理:“业精于勤……”

  杨公公心疼地搂住韩悯:“就一个月,没事的。悯哥儿听话,咱不做功课了。”

  柳老学官佯怒道:“你这老头,你自己不识字,别带坏我的学生。”

  “不识字怎么了?等老韩回来,他就会教我了。”

  “你再学也来不及了,你老了。”

  两人争论不下,最后将目光投向梁老太医。

  梁老太医把问题抛给韩悯:“看悯哥儿,他想拿着就拿着吧,路上也好解解闷。”

  最后韩悯还是将书册收起来:“老师放心,我闲时会看的。”

  再说了一会儿话,外边的小厮就来通报,说马匹已经备好了。

  再道过别,几人便翻身上马,再过一会儿,就连背影也看不见了。

  *

  永安城不临河,只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鸳鸯湖,要走水路,就要先去东边的码头,舟山镇。

  舟山虽名为镇,却不似寻常镇子的规模,是航运中转的重镇。

  从前皇帝行水路巡游江南,也是从舟山出发。

  快马只要半日路程。

  他们才出了城,楚钰与温言就坐在城外的茶棚里喝茶。

  看见他们来,楚钰连忙推着温言上前,把写好的一张纸塞给韩悯。

  “沿途我家的产业,已经打过招呼了,有事情就去找他们。”

  韩悯道了谢,将纸张收进怀里。

  楚钰叹了口气:“你们不在,我和辨章两个人在永安城里,也太不好玩儿了。”

  韩悯被他气笑了:“你又不是来玩的,你是来做官的啊,探花郎。”

  “诶,听他们说,你还有一个哥哥,快点带回来,然后帮我引见一下。”

  “知道了,上次带你去见辨章,你也是这么说的。你其实就是喜欢年轻公子,是不是?”

  玩笑了两句,韩悯看向坐在轮椅上的温言:“等我下个月回来,你的腿应该就好了吧?”

  温言颔首:“是。”

  “等我回来,在朝里共事,应该不会嫌弃我了吧?”

  温言不大好意思地垂下头,用未伤的那条腿,轻轻地踢了一下后边的地面:“你快走吧。”

  “那我走啦。”

  韩悯一松缰绳,双腿一夹马腹,马匹便迈开步子,跑动起来。

  柳停跟在他身后,身后就是卫环与小剂子,还有柳停的那个小厮。

  看不见的高处云层里,萝卜头大张着翅膀,跟在他头顶。

  他骑着向兄长韩识借来的马,腰间挂着笔橐,背上背着一个小包袱,包袱里装着换洗的衣裳,还有一个斗笠。

  与他来永安时一般模样。

  只是腰间另一边,还多了一柄佩剑。

  走出去一段路,日头渐起,他就将斗笠戴上。

  笠檐阔大,阴影遮住他的脸。

  他看向身边的柳停:“师兄,江师兄没来送你?”

  柳停骑在马上,眉心生来就有的朱砂痣愈发红艳:“他今日有事,昨日请我吃了顿饭。昨天你也没回来吃饭,琢石请你吃饭了?”

  “没有。”韩悯扶了扶斗笠,“圣上留我在宫里。”

  柳停试探道:“你们的感情倒是变好了?”

  韩悯挠挠头:“就那样……还行吧。”

  “我看是不错,否则你怎么会带着圣上的佩剑?”

  韩悯微怔,下意识握住挂在腰间的长剑:“师兄怎么看出来的?”

  柳停无奈地笑着摇头:“你看那剑柄上刻的是什么?”

  “啊?”

  那长剑剑柄上,确有一个字,平素韩悯抱着剑睡觉的时候,总是无意识地摸着上边的字入睡。

  只是从来没有留意过,那是个什么纹样。

  他也不常把这柄剑带出来,所以也没人提醒他。

  直到柳停提醒他,他才知道那是一个字。

  ——询。

  这也太明显了,韩悯脸上一红。

  “师兄,你别误会,这个剑我很早就……他很早就给我了。”

  “是吗?”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经常带着……”

  “注意保持距离。”

  “我知道,但是这柄剑……”

  罢了,解释不清楚,不解释了。

  *

  江南地岖,官道蜿蜒,马匹行得不快。已然入夏,山间林叶繁茂,正好遮阳。

  将近正午,天上忽然响起几声惊雷,仿佛是一早起来暑气太胜,要下雨了。

  此时正巧经行一座寺院,他们商量了一下,还是进寺院里避一避,顺便讨一顿斋饭来吃。

  果不其然,他们刚将马匹牵进门,才站在走廊檐下,骤而阴云翻滚,下起暴雨来。

  雨点砸下来,落在山林间与屋檐上,有些吵杂。

  韩悯站在檐下,从怀里拿出小竹哨子,朝天上吹了一声。

  萝卜头听见声音,从雨幕里俯冲而来,落在他伸出的手臂上。

  韩悯拍拍它的翅膀,把上边的水珠拍去:“你这个小傻子,下雨了也不知道找个地方躲一躲。”

  萝卜头亲昵地蹭了蹭他的手掌,韩悯拍拍自己的肩,要它到这边来。

  这只苍鹰,实在是太重了。

  之前受的伤早已经好全了,韩悯不让它送信,单养着它,让它吃吃喝喝,它的日子过得好不快活,也难怪它变重。

  而后柳停出来了。

  “斋饭还要再等一会儿,等会儿我们和师父们一起吃。”

  “师兄一向精通佛法。有师兄化缘,肯定有我一顿斋饭。”

  “贫嘴。下雨了,山里有点冷,进去吧。”

  “好。”

  两人转身要走,却听见外边传来吵嚷的声音。

  回头一看,原来是与他们相同境遇的一行人,在此处行至一半,天降大雨,所以扛着仪仗,赶着马车,也要到寺庙里来躲雨。

  马车上不了寺前石阶,所以一群人撑着伞,簇拥着几个人,入了山寺门。

  只是不知是哪一家的大人物,排场浩荡恢弘。

  韩悯只看了一眼,又不便一直瞧着,就转过头去,想要离开。

  不料萝卜头突然甩了一下翅膀,把身上的雨水全都甩在他的脸上。

  “你这只坏鹰,你想做什么?”

  韩悯抹了把脸,气愤地捏住它的翅膀,像抓鸡一样抓住它。

  山门那边,几个侍从撑着伞,几个侍从提着裙摆,被簇拥在中间,戴着面纱的女子抬手屏退眼前的人。

  她看了一会儿,身后有人上前来,问道:“荣宁,怎么了?”

  女子指了指提着苍鹰要走的韩悯:“我觉得有意思得很,所以一时间看呆了。”

  那人便道:“一只鹰罢了。你等着,兄长去帮你买来。”

  他一抬手,唤来一个侍从:“去,问问那人,他那只鹰多少钱肯卖,本王跟他买了。”

  那侍从很快就去了,朗声喊住韩悯。

  韩悯正和柳停一同,要进寺院的大殿里,手里还像抓鸡似的,抓着萝卜头,忽然听见有人喊他,回头看去。

  那侍从广绣博带,奔走起来,倒是仙气飘飘。

  他行了个礼:“这位公子,我们家主人想买你这只鹰,请你开个价吧。”

  韩悯便道:“不好意思,这只鹰是友人送给我的,我也养在身边养了许久,我不卖。”

  “多少钱都行,我们家主人的妹妹实在是喜欢……”

  “实在是不好意思,多少钱也不买。”

  说完这话,柳停就拉着他要走。

  那侍从说不过三句话,见他油盐不进的顽固模样,就有些恼了。

  “你这人,你可知道我家主人是谁?我家主人要是搬出身份来,那就不是花钱买的事情了,你还得把东西双手奉上。”

  韩悯目光一凝,与柳停对视一眼,问道:“你家主人是谁?”

  “我家主人就是宋国广宁王,我家主人的妹妹,就是宋国荣宁公主。”

  不巧不巧,昨日才与傅询说起他们,今日他竟比傅询先遇见他们了。

  韩悯还没来得及说话,寺门那边的华服男子就快步上前,一边走,一边道:“怎么回事?买一只鹰也这么慢?”

  想来这位就是广宁王赵存。

  韩悯看向他,见他模样不善,心中也十分不悦。

  他走到韩悯面前,将那侍从推开:“请开个价。”

  话里说的是“请”,口气却盛气凌人。

  韩悯才要开口,柳停就抬手将他挡在身后:“这鹰是我师弟心爱之物,他不想卖,阁下就不必强买了,多谢厚爱。”

  柳停拉着他要走,当着众人的面,赵存觉着自己被下了面子,下不来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伸手要够住韩悯的肩:“站住。”

  却不料萝卜头一个扑腾,狠狠地抓了他一下。

  他的手背上顿时出现三道血痕,鲜血淋漓。

  赵存哀叫一声,迅速缩回手。

  韩悯回头:“不好意思,它以为你要动手。”他顿了顿:“所以你是要动手吗?”

  他与柳停久久不进去,里边的卫环与小剂子便出来看看。

  卫环摘下腰间佩刀,将韩悯往自己身后一拽,小剂子顺势抱住他。

  “谁?谁要动手?”

  赵存怒目,气急败坏地大喊:“人呢?都给我滚过来,我都被这畜生抓了,滚过来!”

  此时雨势转小,见他们争执不下,还闹得这么厉害,那位戴着面纱的荣宁公主,在众侍从的簇拥下,也不得不上前了。

  她才要开口,忽然瞥见韩悯腰间瞥见,再定睛一看,立即就退开一步,行了个万福。

  她轻声道:“公子,我兄长一时鲁莽,冲撞了公子,小女子在这里代兄长向公子赔罪。”

  听她这样说,赵存气得脸都青了,好像又不能驳了自己妹妹的话,脸色再变了几变,终究没有说话。

  既然如此,韩悯只道:“不妨事。不过,原来诸位王爷公主,在宋国只要亮出身份,旁人就会把东西乖乖地双手奉上。在我齐国境内,王爷公主的身份,原来是两国通用的么?”

  荣宁公主很快就笑着道:“自然不是的,此事不过是我兄长着急了一些,我代兄长向诸位赔罪。”

  而后寺院的师父们赶来,将他们分开,带去不同的厢房。

  “斋菜已经齐备,请诸位施主随我来。”

  禅房里,赵存气得咚的一下坐在软垫上。

  他对荣宁公主道:“你怎么……”

  荣宁公主忙道:“兄长先别急着生气,你猜,我方才在那位蓝衫公子身上,看见了什么?”

  “什么?”

  “他的佩剑,上刻一个‘询’字。我记得齐国皇帝,名讳为‘询’。”

  赵存大惊失色:“你是说?”他又犹疑道:“可是,方才看他文文弱弱的,哪里像是十五岁就在西北带兵的人?你是不是搞错了?”

  “错不了。”荣宁公主笃定道,“齐国上下都会避讳这个字,绝不会把这个字刻在剑上,也没有人会把这种贴身的东西送给别人,何况是皇帝。说不定,他只是看起来文弱。”

  赵存拍拍胸口,舒了口气,还心有余悸:“幸好你拦下我了,要不可就糟了。”

  他忽然又想起什么:“那你说,齐国皇帝为什么会来这里?”

  “我……我也不知。”

  荣宁公主暗中抬了抬眼,看向赵存。

  赵存果然如她的意,抚掌笑道:“我知道了,他一定是知道你今日要经过此地,所以特意过来看看你。我妹妹方才进退有礼,想来定会让他一见倾心。”

  荣宁公主别过头去,用衣袖掩面:“兄长莫要胡说。”

  *

  此时,另一处厢房里,被错认成傅询的韩悯,正捧着碗吃饭。

  卫环愤愤道:“那个宋国王爷,也太不讲理了,我看那位公主……”

  柳停给他夹菜,淡淡道:“那位公主也颇有城府。他们来时,她走在前面,反倒是赵存走在后边。也是她说想要鹰,赵存才会派人来买,开始吵起来时,她分明就可以过来圆场,反倒置身事外,见事情收不回来了,最后才出来圆场。”

  卫环点点头。

  韩悯越想越不对,放下碗筷,走到一边,拿出笔橐,将纸笔都摆出来。

  大雨已经停歇,可以让萝卜头送信了。

  他给傅询写了一封简短有力的字条——

  宋国使臣有诈。

  他想了想,又添上一行小字——

  你敢娶公主,我就跟你绝交。

  还加了一个咬牙切齿的表情,边上还围着几团火焰,代表他的怒火。

  作者有话要说:此时的老傅:老婆走的第一天,想他想他

  收到老婆来信(从床上蹦起来):老婆才走这么一会就忍不住给我写信……谁是公主?公主是谁?不要毁我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