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战城南>第28章

  太子登基改元崇安,史称崇安元年。

  新帝登基的第一个政令就是向百姓借粮,随之也在三公九卿多出来了一个专司管百姓借粮事务的部门,称稷存司。

  五谷杂粮的存放之处,百姓可将历年多得的粮食存至稷存司,会有专属人员记录在册,交予百姓存粮的凭证,有此凭证只要在南梁境内无论何时何处都可取粮,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分门别类,存够一年期,一年后取出存千可得一。

  夏孟瑜知晓了南梁新帝的政令,不由得想了想他们北黎,而后摇了摇头,南梁占了中原腹地,地大物博,还是因着今年无天灾的缘故,可这政令也只能在无重大灾情的时候能撑得住。

  不过他也没必要想那么长远,新令实施总要有段时日才能推行起来,率先敢尝试的无非就是财大气粗的商户与响应政令的官员,只要南梁军队能撑到三月份,这政令就该见效了,南梁的燃眉之急是解了。

  表面上看北黎是比南梁境况要好一些的,但南梁可以集民生民意于一体,在北黎是行不通的。

  北部各大部落可不信自己的食物到别人手里还能再拿回来这一说,政令实施唯一的办法就是消除部落首领对各个部落的影响,把北境部落彻底融合成一个国家,可这谈何容易。

  只不过他前段碰到了一个人说的一些事儿,或许能解了他的困局,一时的困顿如果能解,那么后续所图谋才能提上章程。

  夏孟瑜决定将这个秘密跟他的表哥说说,换南梁军心震荡,给他个机会处理处理北黎的分权。

  远在临安的林老将军做了一件事,却惊动了南梁内部。

  林祝告发和彦,此子游说金陵城百姓贡献粮草,却将所得粮草尽数送予其弟,也就是如今的北黎主帅夏孟瑜,实是通敌叛国之罪。

  “金陵富足,和彦巧舌如簧,收敛了大批钱财和粮草,先帝在时,就有金陵百姓不知天家,只知和家之意。和彦伙同金陵城中刁民,藐视天威,里通外族,罪大恶极,求圣上发落。”

  这一通话说下来果真是朝堂震动,先帝在时,金笔封的义商,实则是有着蛮人血脉里通外族的贼人;先帝御口亲赐的金陵桃源,竟是刁民窝藏之地,实在是令人胆寒。

  但林老将军的人品威信在哪摆着,再加上本已粮绝的北黎忽然又有了重整旗鼓之意,实在是容易让人相信林祝所言。

  夏孟瑜听说和彦被林祝告发的时候露出了了然的笑意,他最开始不知道林祝为什么执着于置姜意死地,但后来知道了韩谨不是韩家人,就明白这林老也不是个纯臣,这一切就是意料之中。

  毕竟都是千年的狐狸修成的精,谁比谁道行更高一些呢!

  他遣人去向和彦求粮,有没有求到,求到了多少谁都不知道,但只要南梁相信和彦叛国投敌就行了,北黎重整旗鼓,士气大振,若说没粮哪来的士气。

  而所谓的秘密,他答应不说,可不代表知道的其他人不说,至于这秘密什么时候说可就不归他管了。

  “传令下去,三军将士吃好喝好,再打一仗,这一仗只要打赢了,各位就能回家了。”夏孟瑜笑着跟部下传达了命令,底下几位将军都甚是不解,但还是将消息传到了。

  年后正月底,北黎突然反攻,势如破竹,南梁颇有几分招架不住,大帅下令,北黎全军出动,后方空虚,韩谨率人马绕到北黎后方抢了他们的粮草,若是抢不到,就放火烧了,断其后路。

  林舒小将军闻言,“不可如此轻率,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说不定这就是北黎故意设下迷障,引人前去,再则韩公子镇守涣城,若他一去,北黎主帅阵营是不是真空虚还未可知,可涣城是这半年来劳民伤财,三军将士披肝沥胆的成果,若是被夺了去,这半年来流的血不就成了个笑话吗”

  “林小将军多虑了,韩谨率小队人马袭击敌军后方,还不至于使涣城无兵驻守,此事无需多言,就这么定了。”

  韩谨觉得林舒说的更有道理些,但情势比人急,若任由北黎这般不畏死地打下去,涣城也迟早要让出去,还平添许多鲜血,倒不如赌上一把。

  北黎的粮草从哪里来的还有待商榷,投敌叛国是大罪,这消息想压也压不住,只能说证据不足,未能定罪。

  和彦暂时关押,金陵太守引咎辞官,金陵百姓平白遭了大难,多数被监禁抄家,倒是可叹昔日的桃源如今与空城无异。

  韩谨远在边关,也没能帮到和彦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打仗,护着身后国土。

  他还有一点点私心,想着他活着回去的,听听和彦的回答。

  可如今和彦满身污名,以通敌叛国的罪名下了狱,他有些后悔那时候没有提醒和彦小心林祝,光想着他是不是与祁相有约,是不是早就知道林祝所为之事?

  带着这样莫名的情绪,他带着小队人马去偷袭北黎后方,抢粮草,烧粮仓。

  到达敌方营中寻到了粮仓所在处,不成想粮仓里的根本就没粮,只有地上些许粮食残渣能看出来此处是粮仓。韩谨的第一反应就是中计了。

  是南梁军中有人泄密,北黎早已知晓才将粮草转移了?可转念一想,若只是转移的话粮仓处也该有人驻守,可他们一路走来只见着了几个象征性的反抗一下的士兵,不由得有几分疑惑,这北黎的主账分明已是空的了!

  他直觉事情有些不大对,只是抓紧时间下令撤退回营,却远远的瞧见了涣城的城墙上已经不是南梁的军旗了,成了北黎的狼头,一时之间,心中竟生出来几分迷茫。

  他想不通是南梁军中有人泄密,导致全军弃守涣城,还是,因为他被舍弃了。不管怎么说,他此时只能带着这小撮人跟涣城里的千军万马相抗。

  韩谨苦笑,他觉得自己说不得就要死在这边关了,已经快二月份了,金陵城的低柳是不是已经抽条了呢?他白衣翩翩,气质如仙的心上人是不是摇着折扇笑吟吟地等着自己回来呢?若是回不去了的话,那人会不会忘了他呢?

  他似乎感觉到天空中飘下的一粒雪花,恰好落在了他眉心,他恍然间看到,他的心上人褪去了白衣,靠在阴暗潮湿的牢里,是他的错觉吗?他觉得和彦好像在跟他说了句什么,“你要是平安回来,我就……”,就怎么样呢?怎么不说清楚呢?现在不说清楚的话,只怕没机会了!

  大牢里,和彦已经在里面待了好几日了,食物和水都有人按时送过来,虽算不上佳肴,也还算入口,和大少爷这辈子没吃过什么苦,就算是父母双亡的时候,和家暗地里勾心斗角,杀人投毒,都不会放在明面上,衣食上是从未苛责过的。

  和大少爷吃着碗里的糙米,忍不住想到,韩谨那小子只怕长这么大也是没吃过什么苦的,说来,这些苦还都是我让他吃的,外出游历,逼他从军……

  想着想着又忍不住想到韩谨从前就与他说过他不是韩家人,可笑他那时候还以为是少年人担不起责任,训斥了他一番,如今想来,从头到尾糊涂的人怕是只有自己了。

  他犯下的罪名可大可小,他那个好表弟从他这里换走的只是一个和家家主投敌叛国的罪名而已,想来北黎的千军万马也撑不了几天了。

  可用这个换来的消息是值得的,夏孟瑜透露出来的的“韩谨并非韩氏子弟”就能让人想到很多了,这些事如果韩谨也知道的话就不难猜想他先前对林老的态度是何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