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战城南>第26章

  夜色低垂,北方的夜晚总是分外的寒冷,天上无星无月。

  没人留意到南梁军中有一个伙夫借着夜色掩映换了身装束,悄悄跑到了河对岸最大的那座营帐中,与主帅搭上了话。

  北黎帅帐,夏孟瑜问道:“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怎么说呢,好像没成,又好像是成了。

  南梁军中对韩氏有不满,虽被镇压下来了,但为堵悠悠众口,那两千人只怕还是要任劳任怨,流血流汗养着那群该被宠着的绵羊。”来人颇有几分得意之色地说道。

  不成想听到北黎主帅说道:“这可不一定,说不得是那群绵羊真就找到了牧羊犬,寻到了主心骨呢?”

  来人迫切地回答:“不会的。”瞧见北黎主帅饶有兴味地看着自己,面露纠结,最后只说了句:“他们寻不到主心骨的。”暗自在心里加了一句,假的总是假的,而他的目的就是将这假的打造成真的然后再让他原形毕露。

  夏孟瑜只是笑了笑,“这回做的不错,不管怎么说,南梁军心动摇是真,你快些回去吧,别被人发现了。”

  等到帐中只剩他一人时,夏孟瑜方才收了脸上的笑意,心底开始盘算怎么才能彻底将韩谨的作用给消弭掉。

  韩谨在南梁的作用无非就是两个,其一,韩氏暗兵作为神兵利器出场;其二,就是韩氏子弟战无不胜的传说鼓舞军心。

  可这两点在夏孟瑜看来差不多都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了,神兵利器不愿意舍己为人,军中怨气横生,韩氏战无不胜的传说看起来也没有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只要一直这样下去,南梁早晚得败,可南梁落败也不是他本意,最好是不大不小的赢上一场,然后…

  南梁军中,林舒提议,此后大小战役仍由韩氏暗兵打头阵,被石大帅一句“惯得他们,不行,不许。”

  林舒跟韩谨表述石帅口气的时候,韩谨真是哭笑不得,但不得不说,林舒提议虽有些目光短浅,但确实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人心浮动,心有怨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息了他们的怨念,怨念来自哪里?无非就是韩氏未战至最后一人,却让他们杀在韩氏前面而已。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分明就是一个死结,韩氏不死就得护着他们,除非这些神兵全部战死,石大帅也说“这是什么狗屁不通的道理。”

  虽然他也曾这么想过,但两千多条人命啊!他是三军主帅,哪怕是为了减少伤亡也不能逼着别人去死啊!可他一开始存了这样的念头,手底下的兵知道了韩氏打头阵的好处,就不会被轻易打消念头,长此以往,怨念只会更深。

  这大大小小的仗打了半年,南梁没讨到什么便宜,只是收复了一城而已,北黎也没吃什么亏,那座城从一开始就是准备好的礼物。

  十一月中旬,韩谨收到了和彦寄来的家书,写的厚厚的一沓,都是些鸡零狗碎,芝麻蒜皮大的事儿,韩谨夜里坐在这座十月底被他带领收复的城的城头上,一遍又一遍看着来信,还是熟悉的字迹,熟悉的语气,勾起了他的思念。

  城头上的风吹的冷冽,这酒一壶接一壶地下肚,还是暖不了,暖不了的话就不喝了。这信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最后一句“今年怕是回不来了吧”,硌得他心有些疼。

  这小半年来,韩谨差不多是每月初一写一封信,每次都想写下来他经历的这一切,好叫和彦心疼心疼他,可每次要提笔的时候,写下的都是“安好”,他也怕和彦知晓了,会惊了他睡觉,毕竟他是稍微有点儿事放在心上就会失眠的人,他只能道“安好”,有时候还会加上“勿念”, 这两个字说的就有些违心了,他可是巴不得和彦能天天念着他。

  这么长时间里,和彦就寄回来三封信,每封都是长长的,厚厚的一沓,会将他这一段时间的所见所闻都写下来,平平无常,扣人心弦。

  北方大雪封路,眼瞅着就要到十二月了,南梁的粮草补给还没到,北黎境况稍稍好些,因着南梁曾送出的十万石粮草,堪堪维持军需。

  因着前些日子韩谨指挥的那场里,一举收复了昔年割让的三城之中的涣城,还有就是两千余人在这半年里,敌袭,厮杀,将领指挥不当等种种原因折损大半。大概是瞧着韩谨他们也不好过,牺牲甚多,军中将士对他们的意见也少了。

  这种逐渐好转的迹象看起来是很好的,但韩谨只觉得心中苍凉,忍不住想到,那些韩家的先辈们,他们在军中可有过这样要以死自证的时候?

  想完又是自嘲一笑,韩家的先辈们各个都是军中佼佼,他本就不通行军用兵之道,更何况只是匆匆学了半载,不堪大用。

  韩谨就着酒,看着眼前的银装素裹,不敢想起江南,不敢想起和彦,却忍不住庆幸,他的和彦生在江南长在江南,没见过这样的万物冰霜。

  转头回望,巡夜的士兵有条不紊地来回巡防,换班的时候,会有粗劣的酒从喉间烫过,一时间好似能将这天寒地冻盖下去一般。

  而远在金陵的和彦正披着一件披风,端了一盏热茶,时不时的该有几声咳嗽声传来,老管家立于一旁,满眼心疼,却听到大少爷悠悠地来了句“我最近着这眼皮子一直跳,快到年关了,可别是韩谨那个小混蛋出了什么事才好。”

  老管家笑呵呵地回了句:“大少爷多虑了,小少爷人聪明的很,又兼有正直善良,当是无虞的。”

  “就是因为正直善良才会容易出事儿啊!这世道,谁会管品行,能活着就好了。”

  老管家踌躇了几下,还是张口道:“大少爷这半年来将金陵城中百姓疏散出去是何缘故?”

  和家家主散尽家财,将金陵城中百姓散了出去,如今的金陵再也不是那个“桃源”了,城中还剩了几户世代居于金陵的百姓,安乐无虞,可却再不见往日繁华了。

  和彦自韩谨走了之后就开始理了理事情的关窍,从祁相一张字条诓了长建帝,再到姜意之死,金陵流民被安置,韩谨对林老的态度等等看似无迹可寻的事件里找痕迹,

  祁相与夏孟瑜之间的事他管不着,可姜意死的这笔账该算在谁头上?他曾告诉过祁寒韩谨的身份,可韩谨的身份是林老找上门来确认的,除此之外,那时候也没什么令牌,林老说的信誓旦旦,便不会有假了吗?

  那姜意之死到底是为什么?又是谁将她的身份告知夏孟瑜的?想来当年之事知道的一手之数,祁寒,林老将军,和彦自己以及效忠姜氏的那一群旧部而已。

  祁寒不会把掣肘送到敌人手里,和彦与姜意称不上交好但绝没有利益冲突要治她于死地,那最大的可能就是林老了,如果是林老的话也该有个缘由,平白无故的,怎么就非让姜意死不可呢?

  和彦想不通这其中关窍,但他觉得金陵城如今的危险程度较之临安不相上下,他可能护不住这一城的百姓,倒不如让他们拿着家当自去寻一处桃源。

  这件事情金陵叶太守和林老都来问过,和彦也是这么回答的,他还分外的关注了一下两个人的表情,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若说是林老将军将姜意的身份透露给夏孟瑜的,和彦是不愿意相信的,前朝姜氏倾覆之时,姜意才刚出生没多久,还是林祝老将军见稚子无辜,再加上有几分愧对姜氏皇族的意思,一力作保,保下来姜意的,再加上这么多年与她比邻而居多少也会生出些情分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