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宗人府>第九十二章 尾声

  百年之后,史家将仁熙皇帝宋羿定义为守成之君。

  这位天子十四岁继位,六十三岁驾崩,在位四十九年,在洛朝历代君主中统治时间最长。仁熙帝生平事迹,史家褒贬不一,总的来说,仍更多倾向于认为他是一位明君。

  他在位期间,朝堂政局平稳,南北边境安定。到了仁熙帝晚年,东南解除海禁,北境两国互市,江浙一带手工业发展繁盛,洛国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富庶。后人常常忽略短暂混乱的宣庆时期,将仁熙帝同其父宁德帝统治的前后百年合称为宁仁盛世。即便是苛刻的文人,也承认宁仁中兴。

  针对仁熙皇帝的批评,则更多体现在他的私人喜好,其中两宗大罪被后世文人口诛笔伐,即喜好南风和倚重宦官。针对此类批评,仁熙皇帝既不镇压也没有解释,他宽和的态度反倒为后人留下悬念。与迂腐的文人不同,皇帝与将军的爱情故事被编排成戏曲,在民间传为佳话。

  史家对于好南风的批判,也并非全是为了规范皇帝的道德,更多是痛心其没有子嗣。

  仁熙十三年,拟定的储君宋景晔死于内廷叛乱。此后仁熙皇帝关心宗室,却始终没找到资质合适的接班人。直至仁熙末年,临淄王在朝臣的反复推举之下被立为储君,整个朝堂都觉得这位储君差强人意。

  仁熙帝殡天后,新帝沿用其政策,民间却因为商贸的过度发展频道动乱。异端思想在民间频出,以四书约束道德的儒家学派地位岌岌可危。儒生们喜好将洛国的灭亡归咎于仁熙帝,其追随者却将儒生们的言论归纳为迂腐。

  朝代交替,世事变迁,对于一位君主的功过,后人或许又有不同见解。

  对朱启佑来说,宋羿作为情人,也同他为政一般,整体过关、功过参半。

  仁熙四十九年是宋羿在位的最后一年,那时他的身体情况已然很差,却仍旧操心国事。作为天子,他最终还是没有实现退位相守的承诺,越到晚年,他越是无法放弃皇权。面对朱启佑,他温柔体贴。也因为这种体贴,朱启佑始终背负着流言的袭扰。

  朱启佑年长几岁,中年之后逐渐沉淀。女儿离开以后,他更明白了一些道理,即便再任性之人,也无法让世事尽如己意。

  倘若一定要清算,便是宋羿负了朱启佑更多。但亲密之人无法事事算清,无论坊间如何推论,这两人间也是冷暖自知。

  朱启佑身体强健,宋羿离世之后,他离开皇宫开宗立派,武功臻至化境。直至一百一十八岁寿终,洛已无国,却也是后话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