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宗人府>第一章 初见

  宋景昕第一次见到宋羿,是在延庆宫。

  十一岁的男孩正是不听话的年纪,且还趴在地上给天子行礼,脑袋却不安分地抬起来追寻那朗读奏章的童音。

  宋羿这年才五岁,长得圆圆白白的像个刚出锅的馒头,却已识得千字、能诗会文。他身量尚不及桌案,便由总管德润背着,干儿子德林则躬身立在一旁给小皇子翻折子。这父子二人都是御前说得上话的大太监,平日里连父王都需要讨好,如今侍奉这刚断奶的小皇子却分毫不敢怠慢。

  即便是王府公子前来问安,天子没叫停,宋羿便继续读着奏章。童音稚拙,却字句清晰,操着一口标准的官话。许是发觉了窥探的目光,小皇子的注意才自国事中分离,去看那胆敢在天子面前乱瞟的狂徒。见对方竟是个半大孩子,宋羿阅读的语句停顿了片刻,葡萄似的黑眼珠中显出几分好奇。

  宋景昕见这小皇子生得可爱,忍不住拉下眼皮,做了个恶劣的鬼脸。对方自然不会被他吓到,反而拍了拍德润的肩膀,示意老太监将自己放下。宋景昕还待继续逗孩子,被忍无可忍的妹妹扯紧了衣摆,才不情不愿地低下头。

  “是谁来了?”老皇帝闭目倚在塌上,听着宣读的声音断了,才缓缓睁开眼。宁德帝在位四十余载,如今已逾古稀之龄,是洛开国以来最长寿的皇帝。

  “曾孙宋景昕、宋景时问皇曾祖父安。”两个孩子平日里少见帝王,倒不似其他宗亲一般对其惊惧。

  宁德帝须发皆白,不看那一身明黄寝衣,歪在塌上便如寻常富贵人家的老头儿。这老人挥了挥手,德林便上前将他搀了起来。宋羿这时也下了地,叫德润抱到脚踏上举起两只小短手,天子便顺势将胳膊搭在爱子手中。德林又退后一步,跪在地上给天子穿鞋。

  “老二家的,景昕、景时,起身吧,过来让朕瞧瞧。”这皇帝到了年岁,精力时有不济,开口却仍旧中气十足。双目睁开后,便显出天子威严来,使人不敢直视。

  “瞧着倒是都比过年的时候高了不少。明明是双胞胎,景时总比景昕高出半头来,可是背着你哥哥偷吃了什么?”

  宋景时本是个女娃儿,自幼被其母假充作皇子教养。女孩早熟,听见曾祖父这话不免心慌,担心这欺君的事被人察觉。好在宋景昕反映得快,抢在妹妹之前开口回道:“什么都瞒不过皇曾祖父,这小子平日里与曾孙一同读书骑射,偏偏不知哪来的肚量,每顿饭都比我多吃两大碗。如今瞧他长得快,等日后年纪大了,定然是个大胖子!”

  宁德帝被逗得哈哈大笑,白胡子随着小声一抖一抖的。清江王家这两个孩子长得都好,宁德帝素来最喜童子朝气,再看身侧聪颖懂事的幼子,更是龙心大悦。

  “这是你们的皇叔祖楚王,从前应是未见过,日后多亲近一些。”

  景昕、景时二人得了天子引荐,当即与宋羿见礼。宋羿挺直脊背受了全礼,又吩咐德林取来玉佩赐下。上好的羊脂玉雕出麒麟花纹,背面还刻了字,一书“昕昕”,一书“宜时”,其中暗含二位公子的名讳,竟然是早就备下的。

  不待宫人来收,宋景昕直接将玉佩在腰间系了。两步迈到宋羿面前,先将男孩的小手扯过来捏了捏,见对方并不反感,又要去捏脸,却被一掌拍开。

  “放肆!”楚王板着脸教训道。

  “哈哈哈……”宁德帝乐不可支,“难得羿儿喜欢你,从前朕给他找过许多玩伴,他都不许人家近身,果然还需得血脉亲人。景昕日后常来延庆宫,带着你弟弟一起。”

  宋景昕大喜,当即顺着话头讨巧:“曾孙遵旨,景昕早盼着来延庆宫给皇曾祖父和皇叔祖请安了,只怕扰了皇曾祖父做事。今日还是借了袁翰林的关系,来找顾大人瞧文章,这才入得延庆宫的大门。”

  宁德帝的笑容淡了下来,绷直的嘴角扯紧了唇边的白须。“找顾礼看文章?他又不是不回家,一天就当值几个时辰,还非得跑到延庆宫来找他?”

  堂堂天子变脸之快,宋景昕吓得撒开了玩孩子的手,口水呛在嗓子眼儿里痒得不行,他要咳不敢咳,将脸憋得通红。宋景时忙拉着哥哥跪下请罪,一边轻轻拍他的背帮忙顺气。

  天子的怒气仍未消除,却也不至于对着孩子发火:“顾礼不愧是你们父王的好外公,这是在提点朕呢!”

  宁德帝压着火气,两个孩子仍旧大气都不敢喘,宋景昕只得以袖掩口轻轻地咳。

  “父皇息怒,”宋羿用他的小白手扯住皇帝的胳膊,轻轻摇了摇,“他们也到了该入学的年纪了。”

  “羿儿瞧出什么来?”宁德帝示意下,德润德林将两个孩子搀扶起来,又唤宫人端来茶水给宋景昕压惊。

  “启禀父皇,顾尚书既是景昕与景时的亲长,想要指点晚辈文章大可在家中完成。如今大张旗鼓地跑来延庆宫,不过是委婉提醒父皇,宗学需开了。我宋家的宗学,无需叫外人提醒。父皇不若顺势将宗学之事吩咐下去,只是这顾礼胆敢暗讽天子,需得惩戒。”

  宁德帝目光幽深,瞧不出对这番话是什么态度。他轻轻拍了拍胳膊上的小手,打发德润送兄弟二人出去。临走前,天子对他们说:“回去告诉你们父王,宗学之事不必忧心。你们两个回去好好温书吧,没事不必来延庆宫走动了。”

  离开行宫,两个孩子都垂头丧气。清江王宋定听闻之后亦是惶惶,两个孩子出阁之事有了着落,却因此失了帝心。

  “皇曾祖父起初见着咱们两个挺高兴的,还叫咱们多进宫去寻楚王玩耍……”宋家孩子少,宋景昕难得瞧见个比自己小又不讨人嫌的娃娃,还没揉捏够便见不到了。

  顾礼却不慌张,他也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头,比起宁德帝来也年轻不到几岁。“陛下年岁大了,咱们都知道他属意楚王,但许多事他已经力不从心。与其在陛下面前争宠讨巧,倒不如让孩子们在朝臣面前露露脸。咱们洛国宗室一向子嗣单薄,男丁就是最大的竞力……”

  延庆宫内,天子换上一身便服,披着蓑衣,领着儿子在湖边钓鱼。好奇的鱼儿瞧见饵食,正待上钩,皇帝却晃了晃手中鱼竿,将鱼惊走。

  朝中人都觉得他这个皇帝活不久了,开始重新站队。面前幼子才五岁,即便聪颖,当父亲的也不敢对其轻言生死。“从前的朝代,有过几个长寿的皇帝。无论年轻的时候是否英明,在位时间越久,便越爱用佞臣……”

  “英明的君主怎会用佞臣,儿子不懂。”

  “你最好一直不懂,”宁德帝再次惊走了一条鱼,笑着摸了摸小儿子的脑袋,“走吧,不钓了,随父皇去瞧瞧你大哥的病,左右他也不敢吃为父送去的鱼……”

  天子不食言,入秋之前,宗学之事便有了着落。洛国宗族素来人丁不旺,宗学也便不如前朝那般长期开设。需得有适龄的孩童,由宗人府拟定好学生名单,再由翰林院推荐教员。

  皇族宋氏如今四代同堂,皇帝子嗣不丰,如今活着的只有长子宋栩和七子宋羿。宋栩生有三儿一女,清江王宋定是三代中的长子,其膝下双生的景时、景昕却非四代中最长。宋栩次子平江王家尚有一子,年已十六,却因身子不好甚少出门见人。太子宋栩身子弱,又摊上个过分硬朗的父亲,熬过了六十仍不肯撒手。皇七子宋羿出生后备受宠爱,落地封王,又被寄养在中宫名下。朝臣们自然瞧出皇帝的心思,奈何朝中派系已立,一旦废长立幼,已成的势力必将重新洗牌,便各自使出手段。

  宗族之中,适龄的孩子不过十余人,其中清江王家两名公子、平江王家一名公子三名县主、东青王家两名县主,太子一系竟占据半数。余者除却楚王宋羿,又都是女孩,只从人数上便可知优劣。宗学一事,旨在提醒天子,太子虽病弱,但子嗣丰厚,江山不至于后继无人。至于楚王,能不能活到成年还未可知。

  宗学一事,向来由宗人府负责操办。老宗人令是宁德帝的堂弟,前年便已经病得下不来床。按理说,这事但凡有人提了,皇帝下个旨,左右宗正便能将事情办妥。但宁德帝一直装糊涂,太子家的几位皇孙又都躲着不当出头鸟。

  此时重提宗学之事,宁德帝自然不说是自己有意拖延。却是许久不曾露面的吴王主动上了折子,道自己年老体弱,无暇顾及宗族之事,请辞宗人令一职。天子自然准了,又赏下许多珍贵药材,对吴王宽慰一番。至于新宗人令的人选,宗室却犯了难。吴王退下后,再无与宁德帝同辈的亲王。向下一辈,除却太子,勉强能作尊长的竟然只有楚王。

  《太祖训》有言:“宗人令,非亲王不得任,辈长而德高者为之,帝与东宫不兼任。”楚王的出身辈分无可挑剔,德行更堪为五岁孩童之中翘楚,连太祖都不曾说过担任宗人令需得成年,宗亲们一时竟指不出有什么问题。至于朝臣,宗人令不参政,天子不能封爱子为太子,便退让一步为其争求了族长之位,此后虽任虚职,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如此收场君臣皆欢,倒也不坏。

  宗学开办,楚王宋羿借此机会,以五岁高龄受任宗人令一职,一时之间成为朝臣百姓饭后谈论的传奇。

  清江王家,宋景昕宋景时终于要入宗学读书。出门前,侧妃文氏千叮咛万嘱咐,叫宋景昕护好妹妹,万万不能暴露女儿身份。宋景昕喜滋滋地来到学堂,却没见着心心念念的白馒头,坐在他身侧的竟是平江王家那个阴恻恻的病秧子。

  各王府,皇孙们因宗人令的人选暗自欢喜。清江王小心谨慎了半辈子,此时也不禁暴露出即将翻身的得意之色。“皇祖父这是退了一步,放弃传位楚王,却也保障了他日后崇高的地位。如今连读书都没叫楚王一起,听说是私下里找了在野的博学之士教导,这是彻底断了楚王参政的路子。待本王日后……”

  “殿下慎言!”顾礼板着脸咳了一声,这老头面色阴沉,也不知又在盘算些什么。

  “咳……待得日后新帝登基,看在楚王低调的份上,也不会与他为难。况且宗人令若不失德,非请辞不得撤,楚王便始终是宋家的族长……”

  “呵,殿下未免太过乐观。太祖有言帝与东宫不兼任宗人令,却没说过卸任的宗人令不能当皇帝的。陛下这便是将人心稳住,接下来保不齐又有后手!”

  不管外界如何猜测,新任宗人令正埋在宗人府的案卷之中,被老来童心的父皇拉着与卷宗比个子。

  “我洛国皇室人丁稀薄,为何卷宗如此之多?”宋羿扶着落地的卷宗踮脚,见其上书“生男生女册”,惊讶于皇家那三两个人口竟能编撰出如此数目的册子来。

  “皇族之事,素来繁复。要编撰玉牒,不仅嫡子,嫡女、庶子、庶女也包括在内,其生母、养母位份家世亦录入其中。宗人府管理皇室,与寻常百姓家立规矩修家谱可不同。不要小瞧宗人令的之责,你如今身负权责甚重。”

  宁德帝摸了摸宋羿的发顶,见幼子软乎乎的,便弯下腰想将人抱起来。一旁德润见状忙上前两步,瞧着天子颤颤巍巍的手臂,不敢动作。“陛下,奴婢来吧。”

  “老了,老了。”宁德帝缓缓弯腰,将宋羿放回地面,只觉得两只胳膊都酸了。

  “父皇不老,是儿臣长高了。”

  宋羿翻开玉牒,见帝系一脉已传至九世,宁德帝之下七子三女,皇子末端书有“第七子楚亲王羿”几个字。这是宁德四十五年,宋羿两岁的时候编撰的。“这些卷宗儿臣都需看么?”

  “不必,”宁德帝打发宫人将卷宗收了,小太监们任劳任怨地收拾皇帝一时兴起造成的狼藉,“你要了解,却不需事事亲为。首先要学会的,便是确定哪些亲自看,哪些吩咐下面人去看,下面人或有欺你年龄小的,你可不能让他们糊弄你。”

  “是,儿臣将以宗族兴盛为己任。”

  “治大国与治小家,殊途同归,羿儿且先学着。”德润奉上新编的名册,宁德帝接到手中略翻了翻,旋即递给宋羿。“寻阳王今日递上来的宗学名册,羿儿看看。”

  宋羿双手接过名册,仔细翻开。室内本就明亮,老太监德润却担心他伤了眼睛,吩咐德林将烛台提近一些。四代子弟,算上旁支,竟只得三个男丁,其中两人宋羿不久前还见过。那对双生子相貌相似,却并不完全一样。宋景昕虽同他示好,却毛毛躁躁的,倒是宋景时看起来稳重一些。

  “明日寻阳王再来,你对他说各藩王封地的宗学也该办了。”宁德帝道:“让他吩咐下去,各地将宗族内适龄子女的人数报上来,有需读书的,不必等旨意回去,王府纪善、教授可先开始准备。”

  宋羿放下名册,理正衣襟对天子端正叩拜:“儿臣领旨。”

  ----

  新文开,元旦快乐~

  【1】梳理一下帝系的人物关系

  第一代:宁德帝、老宗人令(吴王),这两个人是堂兄弟

  第二代:宋栩(太子)、宋羿(楚王),第二代七男三女,没出场的都夭折了

  第三代:清江王、平江王、东青王

  第四代:清江王家宋景时、宋景昕,平江王家宋景瑞和三个县主,东青王家两个县主

  主角是宋羿和宋景昕,其他人不用care,马上就变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