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答应了斐凝并且坚定了自己的维护健康的意识, 但沈妍得到医生的准许后第一件事情还是杀回剧组。她这两天就连在医院修养,都是捧着电脑审片子度过的——当然,这是在斐凝的同意下。

  人在屋檐下, 不得不低头。

  沈妍查看的素材也并非直接导出的产物,而是请人拿着手机对着监视器翻录的。如果是直接导出的素材的话,以百度网盘那种堪比蜗牛的传输速度, 一天的素材还没传到沈妍的电脑上,《阳光》剧组就已然可以宣告杀青了。

  在沈妍赶往剧组的路上, 微博上的粉丝还沉浸在沈妍拿奖的快乐之中。

  微博热搜连上十余个。

  #沈妍开叉礼服#

  #沈妍在逃女皇#

  #沈妍戛纳影后#

  ......

  一次出山, 十年吃饱。

  闲得慌的粉丝当即找出五百年前别家粉丝或者黑粉冷嘲热讽的评论或者私信, 阴阳怪气回去。

  黑粉:“拍不了戏才去拍电影的吧, 垃圾。”

  粉丝:“我们拿了戛纳影后噢~”

  黑粉:“电影都不能在国内上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演员, 可笑。”

  粉丝:“嗯嗯, 我们拿了戛纳影后噢~”

  不生气不生气,生气给魔鬼留余地。

  从今天开始,在盐分的眼中和心中, 这个世界上, 没有他们讨厌的人, 也没有他们恨的人,只有还不知道沈妍拿了戛纳影后的人。

  盐分甚至想要满微博广场摇旗呐喊,对着十三亿网民高呼, 我们盐分再也不是内娱最惨的粉丝啦!我们奶奶超厉害哒!

  被看作是厉害的奶奶在抵达了剧组以后又进入了马不停蹄地工作阶段, 只是, 身边好像有什么事情在变得不一样。

  一场拍完, 凌晨三点,沈妍收工回房间,房门口却蹲了个姑娘。

  行李箱摆在一边, 可怜巴巴。

  凑近一看,才发现是个老熟人——嘉月。

  “你怎么在这里?”沈妍惊讶之余又开了门,总归得让小姑娘进房间。

  嘉月睁着一双惺忪的睡眼,打了个哈欠,可是怎么也掩盖不了脸上的喜悦。

  “沈老师,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生活助理辣!”

  ——欸。

  欸欸欸?

  沈妍无奈,“你不是去进修了吗?”

  是的。

  作为沈妍身边的得力干将,在沈妍决定进组当导演并且也有其他助理照顾的情况下,嘉月主动申请暂时离职,她想去韩国留学。

  总不能一辈子都当助理。

  她也想往上走一走,看一看别的风景。

  能够留在沈妍工作室最好,这里的人又好看,又会说话,工作氛围又好,只要沈妍不作妖,工作量也没有别的明星工作室大。但她还是想去外面看看。

  考韩语考试,拿offer,上学三个月,这下赶上了寒暑假,回国没事干,又去工作室帮忙。结果就被戚芳盯上,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被斐凝盯着,一通电话发配到剧组来。

  给沈妍当生活助理。

  说是生活助理,其实是人形闹钟。

  因为沈妍并不是那种五指不沾阳春水不食五谷杂粮不做家务的明星,相反,她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次进剧组就没有带生活助理。现在空降了一个生活助理,也只是为了提醒她按时吃饭,不要过劳工作而已。

  至于请来嘉月的原因,一是她和沈妍熟悉,从选秀开始,到今天,嘉月也算得上是工作室的老人了。因为熟悉,所以对沈妍或许不会像别的新来的人一样有过分的尊敬或崇拜感,跟沈妍之间的相处也会更加自如。另一个原因,则是斐凝看重嘉月的大粉身份和拍照营业能力,希望她能够在恰当的时候拍摄一些不涉及剧组路透和保密问题的照片,发给工作室,用以营业。

  斐凝知道沈妍不会拒绝,她总是心软的,只是她不太承认。

  对她来说,嘉月不远万里又从韩国赶回来,想必是不容易的。这要是把人又赶出剧组,多麻烦阿。

  斐凝的算盘打得精妙,一切都如她所愿。

  早上五点钟沈妍起床,演员开始化妆,现场制片定了早饭送过来,沈妍喝了一口牛奶就不再有胃口,刚想放下,就见嘉月站在镜子边,咳咳两声。

  “斐总说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要给她打电话。”

  ——谁想听斐凝念经阿。

  沈妍从没有哪一刻如此深刻地和孙大圣共情过。

  唐僧,这盛世如你所愿。

  下午八点,因为拍外景,摄影老师觉得今天的自然光不太好,提前结束拍摄。沈妍回住宿的酒店本来打算再看一看明天的记录,嘉月神出鬼没地站在桌子边,把她手里的打印纸给抽走。

  沈妍皱着眉看她的时候,嘉月永远只有一个解释。

  “斐总说这种事情可以交给制片确认,这就是制片的意义。”

  是的,那天沈妍晕倒之后,斐凝特别去仔细了解了一下她在剧组的工作方式。发现这家伙是各种意义上的精益求精,亲历亲为。这或许对作品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沈妍来说,绝对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情。

  有的时候,只要把手下的资源利用好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就算有一点小的误差,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出问题。

  稍微放一下,事情会变得轻松很多。

  当然,斐凝给嘉月的“建议”,只是针对一些就算导演不做二次确认或提前确认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事情上。

  山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

  在剧组也是如此。

  嘉月掐着点结束自己的寒假,超过二十一天的时长,沈妍也算是半推半就地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健康习惯,并且调整了部分自己的工作方式。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她对演技的追求。

  她是一个会讲戏的导演。

  这对很多演员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

  虽然沈妍在前期筹备的时候拒绝花重金请来流量明星露面搞热度,但精挑细选之下,还是有当红演员成功获得角色。

  苏又齐入行五年,前三年总是演一些不温不火的东西,一直没火起来。后来顺着耽改101的东风一炮而红,被一众粉丝封为“美人”,在历经了被迫和男人搞cp以及一百零八式提纯拆cp的营销之后,他微博的粉丝人数成功从三百万一跃到一千万百万,片酬也有了质的提升。

  可他不满于此。

  虽然他红了,但圈里圈外都有人说这是借助耽改的红利。有人说他演技平平,靠着耽改的原著滤镜以及cp滤镜以及对男人演耽美剧的滤镜,硬是被粉丝吹成了内娱演技之王。也有人说他不过是昙花一现,只能演些小情小爱的动作,上不了台面。

  对于他自己来说,他很清楚耽改剧只是一次鲤鱼跃龙门式的机会,割韭菜,收粉丝,提高自己的商业价值。可是演技,他的演技和红之前一样,都没有什么出彩的部分。

  这次《阳光》的资源是公司拼了命给他撕下来的,起初他也不看好。他,一个耽改101,导演,一个选秀101,请问能出什么玩意儿?可这片子的投资,热度,甚至政治背景,都能给他带来全新的东西,也能够让他接触京城甚至沈妍背后的资源。

  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抱着两个臭皮匠顶不了诸葛亮却也能够拍完电影的心态进组,抱着想要叫导演一声爸爸的心情不愿意退组。

  “我满怀不屑地出去,满心敬畏地回来。”(注1)

  他饰演一个有文化但是略死板的男大学生,家人被日本人屠戮,受害,这样的前史设计使得他在得知了自己的同学傅从阳在做什么事情以后,十分的纠葛。

  苏又齐没办法把这份心情表达好。

  因为他的表现问题,一场戏卡了十三次。

  摄影师烦得不行,监制徐晔脾气上来,撂担子不想干,导演兼职他的对手戏演员沈妍却还是好言相劝,希望大家再重来一条。

  景都搭了,钱都给了,多一天就是多几万的金钱。

  苏又齐很挫败,但是他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他自己也到了一个瓶颈。

  在沈妍看来,他的表情总是过于程序化,浮于表面。她看过他的表演,在他最红的那部戏里,他喜欢挑唇一笑,喜欢的程度几乎到了,遇事不决,挑唇一笑的地步。在那样的剧集里,这样的表演符合了人物的设定,不太出戏,但在《阳光》中,他把挑唇换成了皱眉,不仅没达到一样的效果,还常常拖后腿。

  当初挑这个演员,也是她听了制片人的一声劝,看中了他的流量,也觉得他的演技没有到不能过目的程度。

  现在......

  “苏又齐,我们聊聊。”

  被一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姑娘直呼其名,苏又齐也生气不起来。

  “好的,沈老师。”

  叫她一声老师,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你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人物的吗?这一场戏,说的是他和傅从阳对峙,你怎么理解他的出发点和他的妥协?”

  “呃,我——”

  苏又齐心想,谢邀,我感觉我在做阅读理解。

  虽然这么吐槽着,但脑子还是思考了起来。

  沈妍的话语沉静响起。

  “你刚才的表演,所有的动作,捶桌子,皱眉,盯着我看,这些外化的行为其实都只是表现了你的愤怒。但你没有思考你为什么愤怒,也没有理解为什么最后你会不愤怒。”

  “你的表演总是太浅白,我不要求有什么层次过渡,但我希望你能够真正理解人物的举动。当你理解的时候,我相信以你演员的本能,你可以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

  苏又齐在一边听着,一句话也不说,他听到沈妍的提问,先是觉得答案是理所当然的。他当然知道角色为什么愤怒了,人物小传上写得一清二楚。可是思考片刻,他发现,他还没有彻底共情。他太依赖文本的东西,并且习惯把文本内容直接转化外表演,中间少了自己的体验和加工。

  他那流于表面的表演,和他那流于表面的感情,在今天终于变得不堪一击,粉碎彻底。

  他深呼吸,说:“请给我十分钟,再来一条。”

  “如果那些你想不通的部分,就让他想不通。”沈妍笑了下,“他偶尔也会帮助你。”

  作者有话要说:  注1:改自刘昊然《恰好是少年》的一句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