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题名:寒满登山日志>第164章

“哦~所以说,毓姐姐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我进度慢就慢点嘛,你不要急躁,我每天都会学一点,过个几年也就会了,对吧。”边满归思维异常跳跃。

柳毓看着眼前这张笑容狡猾的小脸,真是又恼又好笑,怎么能有这样厚脸皮的家伙,这都可以拐弯抹角的来为自己背不下诗的事辩解开脱呢?

“是嘛,那你是不是还想说,春困夏炎、秋燥冬冷啊。”柳毓在边满归的手上轻轻拧了一下,冷漠地说,“我告诉你,你这些小把戏,我在柳斌身上早都见识过了。你也没什么时间虚耗,今年文举二月春闱后的三月就是武举,一年后的三月就是武举春试,春试也是要考史论兵法的,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瞎磨蹭。”

“什么武举?”边满归一阵迷惘。

贺青昶轻拉了一下还欲再说的妻子,温和道:“我朝是以科举取纳人才,分为文科举和武科举两项,想来文科举三年一科你也是有所耳闻的。”

边满归神情认真的点了下头。

贺青昶继续说:“武科举同样也是三年一科,但又有些不太一样。文举二月春闱一结束,三月就开始武举的州府童试,考中便是武秀才;七月间是郡政督办的乡试,考中即为武举人;再到次年三月就是北上启京城,由京畿巡防司和国子监一道协办的会试,也称春试,考中就是武进士;最后,就是一甲前十名进殿面圣,再由皇上定下鼎甲前三名,也就是武状元、榜眼和探花。”

“哦,跟我有什么关系?”边满归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柳毓立马提醒道:“我的傻弟弟,怎么没关系?你不是会些弓箭拳脚嘛,还想有官身傍身,那去考武科举就最合适不过啦。不需要你考到会试殿试,只要过了郡内的乡试,得个武举人就尽够了。”

“捕快不行吗?官身也不见得完全就好啊。”边满归并不贪心。

“小子,说句不好听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捕快是民,大多都会跟着县令、知府、郡守的调换而任免,你做个捕快还不如去考个武举人稳妥。”柳毓不赞同地摇摇头。

边满归像两柄小剑一样的小山眉又开始打架,她看了柳毓一眼,再看了贺青昶一眼,然后奇怪地问:“为什么一定要到武举人?武秀才不配拥有姓名吗?”

“不配。”柳毓直接了断地说,“童试没什么技术含量,扛鼎、翘关、掇石[duō shí]这三项,力气稍微大点的汉子都能成,每回出的武秀才可比文秀才多着呢,所以要考到乡试的武举人才算是有点本事的,才配获得朝廷的膳食供给和地方优待。若有推荐,还能任职州府从九品的总铺头。”

不由得想起高莘说过一个笑话,文科举里曾经有个秀才学岳武穆的在背上刺字,刺了个‘忠君爱民’,结果考试前防作弊代考的验身环节,被监考官以肌体不端疑似作弊为理由赶出去了。

边满归有点兴趣也不无担忧,问道:“乡试考的什么?要像文科举那样搜体验身嘛?”

“武科举靠的是真刀实枪的过硬本事,没文科举那么严苛,根本就用不着搜体验身,也没人乐意替人家去代考武科举的。”柳毓淡定地晃晃手,解释道,“这乡试要考的就比童试难度大多了,有步箭、□□、挥刀三项武的,当日再从《三十六计》中随机挑一篇作文释。”

难怪没人肯代人去考武科举了,这武的行文就不见得过关,文可以的武也是头疼,文武都还可以的他自己就考了谁还肯冒风险代人考呢。

边满归抱手环于胸前,咬着右手大拇指思考:“乡试就考《三十六计》啦,那春试还考啥啊?”

“呵。《太公六韬》《孙武兵法》《齐孙子》《吴子》《尉缭子》《司马法》《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武穆遗书》《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柳毓冷笑一声,掰着手指头开始数。

边满归听得脑子胀,立马拱手求饶:“毓姐姐,您收了神通吧!”

“其实春试也没你毓姐姐说得那么难,武的是一考掇石、开弓、舞刀;二考步箭、骑射、马上攻防;三考兵法策论。兵法策论,也主要还是集中在《太公六韬》和《孙武兵法》这两本书上,考生结合时政写一片策论,不求文笔多精炼华丽,只看作文者的态度和观点是否有切实新意,能为朝廷所用。”贺青昶看得好笑,一面握住还待嘲讽几句的妻子的手,一面用浅显易懂的话安抚好了边满归。

说来就几句话,边满归却暗中吐了口唾沫,难关武科举也跟文科举一样的是三年才有一科呢!

--------------------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唠嗑时间:话说这个武科举啊,在历史长河中一直都有,不过没文科举取仕那么有名气,出身的名人更比不得文科举那么丰富,所以很容易被遗忘。看在我查资料辛苦的份上,诸位看官加个收藏,来句书评呀~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