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系统要我当地主>第86章 棉花

  笋儿回乡读书之时, 棉花田正陆续地吐出了棉絮, 放眼望去, 白绿白绿的一片, 像在春天里地里开满了白色的花。

  唐枝看了都说:“若将枝叶修剪一番, 那也是可供观赏的花卉呢!”

  宋玉延道:“那我们带几株回去种,就种在庭院里……”

  唐枝白了她一眼:“我只是说一说罢了。种棉花的这大半年来, 我可是发现了种棉花可并不比种粮食要轻松, 看你为了棉花奔波的这些日子里,黑了又瘦了, 我将养的鸡全杀了给你滋补, 怕也补不回来。平日照顾棉花田便已经累的够呛了, 我也不想回到家还要种棉花。”

  宋玉延捏了捏自己身上的肉, 又突然拥着唐枝, 而后皱眉道:“相较之下, 我觉得还是你瘦得比较厉害。接下来采收棉花的事情交给我就好了,你别跟着我跑来跑去的了。”

  唐枝觉得她这种靠搂抱来检测体重的方法并不靠谱, 只是拥抱已经是俩人之间相处的常态了, 她没有一丝不自在,反而很是乐呵地接受了她的说法。

  “棉花田这边有黄氏父子,我再雇些人来采收棉花,人手应该足够,到时候你也能轻省些。至于蜡园那边,我去帮你看着,你也别到处跑了。”

  “那你可得小心些。”

  从义学放学后打算到棉花田帮忙的笋儿看见相拥的俩人后, 想了想,决定还是先回家喂一下鸡再过来——没错,唐枝在金川乡的家也养了四只鸡,不过因她不能时常待在金川乡,故而这养鸡大业就交给了笋儿。

  虽然笋儿平日要去义学读书,可家里的鸡在他的细心照料之下,长得越来越肥美,宋玉延问他:“我要是办个养鸡场,你要不要去帮我养鸡?”

  笋儿:“……”

  虽然养鸡并不是什么值得期待的事情,可宋玉延的话无疑是对他的能力的一种认可,他的内心也还是有些小骄傲了,养起鸡来就更加细心了。

  ____

  棉花吐絮不只是一次,采收的工作也要多次,唐枝雇的人手帮宋玉延、黄氏父子减轻了不少工作量,不过他们此前也没收过棉花,宋玉延还得让黄土酥先培训他们。

  棉花对百姓而言可是样新鲜的作物,金川乡有不少人路过棉花田时会围观一下采收的工作,还有些人在田边围观时偷偷地摘了一些回去。

  族长也亲自前来看过,他一来,那些人倒是不敢在他眼皮子底下偷摘棉花了。

  “这棉花跟棉絮长得可真像!不过捏起来确实很柔软。”族长捧着棉花,觉得手里热得很。

  宋玉延热得擦了把汗,棉花确实是个好东西,就是采收的时候太累了,她觉得还好唐枝有先见之明,雇佣一些短工来帮忙,不然真采收不完。而且她还得想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棉花处理完,不然搁置太久,棉花就变质了。

  至于如何处理,她在之前就跟楼杲商议了很长时间,她的建议是找个经验老到的纺织工,给她一些棉花,让她琢磨如何将棉花纺织成布。另外也能在弹棉花之后填充进被子、衣服里作为冬天御寒物出售。

  楼杲是同意她的方案的,于是找来了楼家作坊里的不少纺织女工,众人虽然第一次见棉花,不过听说楼杲希望将棉花变成布,她们直道:“这不是什么难事。”

  眼下的布一开始也只是蚕丝、麻等,都是靠人将之捻成线,再织成布的。棉花虽然看起来松散,实际上它的柔软、密度给女工们提供了不少可操作的便利。

  在正式采收之前,宋玉延与楼杲便提供了一些棉花让纺织女工们尝试纺织,不过宋玉延记得在纺织之前,似乎有将棉花籽去掉以及弹棉花,使得棉花变得更有弹性的步骤。

  都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宋玉延这个没弹过棉花的理论家,只将她所知道的说出来而已,那些聪明的纺织女工便按照她的描述琢磨出了轧棉花、弹棉花的工具。

  宋玉延第一次在一件事上不怎么需要费心,就达到了。

  第一匹棉布纺织出来后,楼杲摸着棉布那叫一个爱不释手,棉布比起麻布、象山县的女儿布更加柔软,且根据女工们的反馈,纺织棉布可比纺织蚕丝、麻布等容易多了。

  楼杲已经想好要怎么靠棉布赚钱了:他先是让人放出消息,吸引人们的眼球,然后等布铺、百姓去围观棉布,炒起热度,他也就不愁他们种的棉花卖不出去了。

  宋玉延采收完的棉花都卖给了楼杲,楼杲虽然自家也种了棉花,但是到底没种太多,他要想用棉布来打开市场,就必须得多攒些棉花。全明州只有他跟宋玉延种了棉花,他收购宋玉延的棉花是必然的。

  由于棉花以及蜡园的采收都是在八、九月份,楼杲与宋玉延忙得脚不沾地,好在蜡园那边的运营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了,还有唐枝偶尔帮忙盯着,底下的工作开展得也是有条不紊的。

  如今三过山蜡园已经扩张了不少,而且宋玉延与楼杲在奉化县也开了一个蜡园,虽然宋玉延每年的收益都投了一半出去,可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蜡烛的需求越来越多,她所得到的回报也是越来越多了。

  经过近三年的营造,明州的“三过山蜡园蜡烛”以明亮、持久、无需剪烛闻名于两浙道,越州、台州等邻州的商贾也都会特意到明州来买蜡烛。

  还有三个月便是年节了,范知州也不得不腾出时间来关注一下送节礼的事情。原本他对这些事不怎么上心的,直接挥手让人按照以往的礼单来准备节礼。不过他后来想起衙门用的蜡烛似乎有些特殊,便问底下的人这蜡烛是哪里买的。

  底下的人如实相告,他才隐约记得刘绰调任之后,也曾带了不少这种蜡烛走。当时的他还以为刘绰生活奢侈,又或者是收受了底下的贿赂,却没想到他是因为真心觉得这些蜡烛好用,故而才特意花大价钱买下来带走的。

  他对那些蜡烛稍微上了心,又了解了不少三过山蜡园的情况后,觉得这儿产出的蜡烛可以放上节礼的名单上。

  得知楼杲跟楼皓的关系,他便跟楼皓说了一下这事。楼皓道:“这事是我儿子与人一起办的,属下也做不了主!”

  范知州一直以为这事里楼家该是主导才是,没想到这里面还涉及到第三人,恰巧那些蜡烛的制作技术是那人捣腾出来的,想要忽视她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很是困难。

  他只好在招楼杲前来时,一起招见了宋玉延与白粲。

  楼杲与宋玉延早就跟刘绰等打过交道,自然不怵,而白粲这些年跟楼杲一起经营种植园,也见过了不少世面,再也不会像当初那般,见了社会地位高一些的人就感到拘谨或紧张。

  三人见到范知州并未有因紧张而出现的不当之举,这让双方的谈话进行得很顺利。

  跟范知州谈判的主要还是楼杲,因为他知道如何谈判才能让官府以他们能承受的价格收一些蜡烛去作为节礼。

  范知州也不是小气之人,并没有采取别的知州“以低廉的价格买进一些特产,然后送进宫当节礼”的做法,而是按照市场价价格买了一千条蜡烛。

  鉴于这知州做事厚道,楼杲与宋玉延也不介意跟他介绍了一下棉花。

  范知州知道刘绰调任是带着占城稻、疏浚两湖、解决地主豪强兼并土地等好看的政绩离开的。而他来明州大半年了,除了平常处理一些公务,又到处走访之外,似乎一点政绩都没有。

  楼杲他们所推荐的棉花,若是能在明州广泛种植开来,那百姓便不必再担心冬天会受寒了。

  于是官府出面从楼杲那儿收了一些棉花籽以及几匹棉布,然后连同蜡烛以及明州其余的特产一块儿作为节礼送到了汴京。

  官家得到他的节礼后会有何反应,宋玉延等人暂且不知,她的棉花种成功后,族长便出面向她买了不少棉花籽,打算让族人腾出十分之一的地来种棉花,如拥有十亩地的人家就要种一亩棉花。

  这种强制的手段让族人颇为不满,然而他们见过了宋玉延种棉花,以及从棉花中获得的利润后,大半人都心动了。

  后来县城里有一种新的布——棉布开始在布庄售卖,而且因为棉布柔软、保暖、舒适又实惠的特点获得了不小的反响之后,越来越多的族人同意种植棉花。

  “你们每家的女人都会做女红,也有纺锤,既然搓麻制衣是搓,那搓棉花也是一样的。各家的棉花种出来之后可以织成布,也可以填进被褥、衣衫里,冬天也就不必再担心会冷了。”

  “另外,义庄决定,以后族里的冬衣皆是发一件棉衣,故而你们种出来的棉花,也可以卖给族里。你们也不必担心不会种,玉延已经答应了,只要有族人想种,那他可以教你们种。”

  族长将这些道理掰算给族人听,很多人都听进去了。有人仍旧有疑虑:“可是我们纳夏税时要交绢以及麻布,朝廷承认棉布吗?”

  “不必担心,知州已经将棉花以及棉布送到了朝廷那儿,相信最晚到明年开春就会有定论了。”

  ____

  不必等到明年的开春,在范知州向宫里送去棉花以及棉布,并且详细地说明了棉花对百姓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好处之后,加上宋傅、刘绰等知道是楼杲与宋玉延捣鼓出来的之后,也相信他们的人品,为棉花背书,官家便对此物重视了起来。

  朝中也有官员道:“近些年各地偶有天灾,以至于百姓流离失所,生出了不少作乱之心,便说先前的明州之乱,皆因百姓生活困顿,迫不得已所致。而百姓若是能吃饱、穿好,那民乱想必也会少许多……”

  官家一听,觉得甚是有道理。

  衣食住行是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今他已经下令大力推广占城稻,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百姓离温饱又能更近一步。而若是推广了棉花,那百姓冬天不怕冷了,是否会觉得日子还过得去,而不去想反抗的问题呢?

  所以官家很快便下令,鼓励两浙道的耕农种植棉花,朝廷也承认棉布作为明州百姓缴纳夏税的税物。至于种子的问题,他也让市舶司去跟外来的客商商谈,看看能否从天竺取回更多的棉花种子。

  ____

  明州入冬后,百姓才真切地意识到棉花是种好东西,一件棉衣,比百姓穿三件麻衣、纸衣还要暖和,而它的价格却只比麻衣贵一点。

  只可惜等他们想买棉衣时才发现,宋玉延种的几亩棉花以及楼家种的七八亩棉花,都用完了,或纺织成棉布,或制成棉被、棉衣,被人抢售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