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系统要我当地主>第52章 买地了

  十月天气渐凉的时候, 经历了夏秋的几个大台风的明州在官府的组织救灾工作下渐渐地又恢复了秩序。

  一些偏僻的乡里仍旧有盗贼作乱, 刘绰与兵马都监谈过后,对方派出了兵马缉拿盗贼,使得嚣张一时的贼人纷纷躲藏了起来。

  而后,刘绰搜集了一些州府胥吏的罪名,将他们定罪后赶出了州府衙门。

  这一惩处,府衙便空出了许多位置来,刘绰没有再从外面找,而是以节省人力为由,在每个县衙都调了一些行事还算磊落的胥吏来填补空缺, 唐浩根的名字赫然在列。

  当然,这些都是幌子, 刘绰意识到州府衙门可能有地主豪强的耳目,他不确定新招的胥吏中会不会又有地主豪强安排的耳目, 所以干脆用他信得过的人。

  因调任的人中并非只有唐浩根, 所以倒是没人怀疑刘绰跟唐浩根私底下有关系。

  在庞县令得知唐浩根会被调到刘绰身边当典事后,对他和颜悦色了起来, 还特意欠他的竹雕钱给补回给他,令他十分“受宠若惊”。

  唐浩根假意不收,庞县令便道:“上回给的竹雕的钱,这次给的是你的月俸,你也知道朝廷有时候发放俸禄很晚,所以我上回就给耽搁了一些日子……”

  庞县令不能明说上次是自己想占唐浩根的便宜,所以找了个台阶让自己下。

  唐浩根虽说调到了州府衙门, 可并不代表他就可以骑在庞县令的头上了,这会儿他自然要顺着庞县令的话,维护庞县令的脸面。

  庞县令很满意他的识相,放心地让他离去了。

  唐浩根虽然离开了县衙,却未立刻到府衙去报到,因为府衙在明州城,离慈溪县有六十里路。唐浩根即便是驾着牛车用最快的速度走一趟也得花一个时辰,而他平日得很早去衙门,又得很晚才回来,让他住在家里有些不切实际。

  衙门是安排了廨舍给胥吏的,可他每逢休息才回家,很是放心不下家里的两个妹妹。思来想去,他打算搬家,便对唐枝道:“我想让你跟小叶跟着我到明州去,留你们两个女孩子在家,我不放心。”

  唐枝的眼神闪了闪,神色有些犹豫。她当初只顾着替兄长感到高兴,却忘了兄长要去衙门的话必然得住在明州城。慈溪县虽然也热闹,可到底比不过明州城,若是能去明州城自然最好。

  可是她不能答应兄长:“大哥,我们家在这儿,爹娘留下的菜园子也在这儿,去了明州,我们得另外找房子住,还得另谋生路。先不说明州的房子多贵了,便说那地,哪里轮得到我们买的?”

  唐家光靠唐浩根一人的月俸根本无法满足日常所需,所以让唐枝放弃菜园子是不可能的。唐浩根道:“要不我不去明州了。”

  唐枝不赞同地看着他:“虽然到了府衙也是当典事,可能接触的人更多了,处理的事情也会多起来,大哥便能开阔眼界,增长见闻……这是很好的机会,岂能错过?”

  唐叶也道:“府衙有廨舍,大哥只管住在廨舍,不必每日奔波。我与阿姊在家,有左邻右舍照看,还有宋大郎在,不会有问题的。”

  再说她跟宋玉延学习竹雕还未入门,要是跟唐浩根去了明州,岂非要半途而废?

  唐浩根说不过两个妹妹,只得去找宋玉延,请她帮忙照顾一下他的两个妹妹。

  若是在两年以前,他肯定不放心将妹妹托付给宋玉延照顾,可如今的宋玉延在他心目中还是很靠谱的,有她在,也不必担心妹妹受欺负。

  宋玉延听了他的来意,思忖了片刻便应下了这事:两家住得近,对方家里要是传出什么大的动静,也能听得见。而且她心里也是有些舍不得唐家搬到明州去的,她好不容易构建的和谐邻里关系,怎么能让和谐友爱的小树苗就此枯萎?!

  唐浩根幽幽地看了她一眼,又叹了一口气。

  宋玉延:“???”

  大兄弟,有话直说啊,为什么看着我的眼神像在看什么无可救药的白痴一样?

  唐浩根本想给宋玉延创造机会,让她早日来唐家提亲,即使请不起媒人也没关系,好歹先跟他说好了,免得将来有变动。可惜他没想到,宋玉延压根就没这个意识!

  他从年头盼到年尾,巷子里那个五十多岁的老鳏夫都“枯木逢春”找到第二春了,宋玉延这根木头却还是一块朽木。

  “这小子,该不会连梦都没做过吧?”唐浩根暗自腹诽。

  不过他想到即便是自己,做梦那么多回,不也还没有解决终身大事嘛!他笑话宋玉延,好像有点五十步笑百步了。

  ____

  唐浩根启程去明州时,唐枝跟宋玉延都送了他一程。他这次调去府衙,一个月恐怕只能回来两三趟,所以他把冬衣、笔墨纸砚等都带了过去。

  邻居们颇为好奇地问唐枝:“你们不是要搬去明州吗,怎么才这么点东西?”

  唐枝反问:“谁说我们要搬去明州呀?”

  邻居道:“唐典事都到明州当差了,你们姐妹俩不过去?”

  “大哥只是去明州当差,又不是不要这个家了。”

  邻居婶子拉着她到一边嘀咕:“你们怎么能不跟着去呢?!要是让贼人知道你们只有两姐妹在家,肯定要遭贼的!”

  唐枝看了一眼宋玉延,道:“谢谢婶子提醒,不过还请放心,我心中有数。”

  实际上宋玉延也担心唐家夜里有贼人翻墙,虽然她能听见动静,可万一贼人进了屋,对唐家姐妹的声誉也不太好,所以她用竹子、钉子和木头等做了一些齿钉,固定在了唐家的围墙下,只要贼人半夜敢翻墙,那么自是有他好受的。

  为了防止贼人事先知道这陷阱,她们都没有声张。

  只是这样还是不够的。恰巧宋玉延听说白粲家养的狗生的那窝小狗已经断奶了,于是便抱了两只回来,一只给唐家,一只宋家自家养着。

  两只小奶狗还不会抓贼,不过土狗长得快,相信不出几个月,它们就能成为守门大将了。

  唐浩根去明州后的一两个月,唐家都没出什么事,虽然少了一个人巡视菜园,以致菜园子还是不可避免地被人偷摘了几颗菜,但是损失还不算太多。

  唐枝攒了这么久,终于攒够了买地的钱,她去相看田地,宋玉延却拉着她商量:“唐小娘子是否想过找一个看园子的人?”

  唐枝打量着她:“怎么,你又想替我看园子了?”

  宋玉延反问:“我要是替小娘子看园子,小娘子能开多少工钱?”

  唐枝比划了一下:“八百文一个月,不能再多了。”

  宋玉延道:“嗯,开的工钱很公道了。”

  俩人都知道对方不是认真的,但是都聊得非常自然,不知情的还以为宋玉延真的打算放弃月入两千多文的工作而选择去守菜园子。

  没错,宋玉延如今月收入最低两千文,其中一千八百是竹编的收益,剩余的则视她当月是否有留青出售而定。

  加上笋儿已经上手了竹编,所以每日也能编两三个篾篮子补贴他的束脩,所以宋家的收入跟唐家的总收入差距也在慢慢地缩小。

  唐枝想了想,道:“还是别了,我每个月卖菜赚的钱,可养不起你。”

  这小丫头都会一本正经地开玩笑了啊!

  宋玉延笑道:“其实我是来跟小娘子商量一件事的,小娘子增加田产,可是是否想过,多了一块田后,光靠你与小枝,压根便打理不过来。”

  唐枝道:“我自然想过,所以决定比往常更加勤奋,实在忙不过来,手里好歹也还有一块地不是?”

  宋玉延虽然没种过田,可是她帮唐枝锄过草,知道其中的艰辛。干农活又得常常弯腰,她担心唐枝小小年纪,容颜未变,腰肢就先出了问题。

  所以她经过深思熟虑,想出了一个办法:“其实我想投资唐小娘子的菜园子。”

  唐枝:“?”

  宋玉延解释道:“便是我出钱买一块地,或者直接给钱给你买多一些田地,然后雇人打理菜园子……收益按比例分,这样一来雇佣看守员的费用我们便能分摊,对彼此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

  唐枝听懂了:“就好像你忽悠楼二郎君造蜡园那样?”

  宋玉延被“忽悠”二字给呛了一下,不过她也没否认。她不单纯地只是想投资,关于蔬菜的销路她都想好了:

  “蔬果是百姓日常所需的食物,除了这些邻居外,那在河上谋生的渔夫、船夫,他们也经常吃蔬果。我向你提议之前便找人调查过了,买木场、造船场、越窑窑场……他们的伙食多数都是同一负责的,也就是说,他们需求比较大,只要能跟他们谈妥,那我们种的菜便不担心卖不出去了。”

  唐枝沉思了一会儿,对她的这个提议有些心动了。

  宋玉延也不是纸上谈兵的,她的调查不仅仅是找一两个人过来询问一下就算了的,她先去找林永明和烈婶了解了他们接触过的行业对蔬菜的需求,又拜托他们打听了一下消息,各大酒肆、作坊的蔬果都是哪儿提供的。

  随后她找了买木场做饭的厨子,造船场管百工的小头目等,打听清楚了他们的需求,从而想出应付他们的措施。

  唐枝听完她的计划,总算是明白楼杲为什么明知她在空手套白狼却依旧甘愿出钱又出力了,这么周详的计划展现在面前,没人敢说她的想法是天真的。

  唐枝没有立刻答应,因为她很担心一旦宋玉延投资了她的菜园子,她们的关系就变得跟楼杲、白粲的关系那般不纯粹。

  她所希望的是,她们的关系中不要掺杂那些利益。

  不过理智上她认为宋玉延的提议是非常不错的,首先她一个人打理不来那么大的菜园子,雇佣一个人的工钱都快占她目前的菜园子纯收益的一半了。若是跟人合伙经营菜园子,那么她不必一人承担损失,也可以轻省些,只要扩大经营,那收益便是明显的增长。

  唐枝权衡过后,对宋玉延道:“我答应你,不过我们各自买一块相邻的地,地契拿在各自的手中。再雇一人打理,你的地卖出的菜算你的,我的地卖出的菜算我的。”

  宋玉延也不介意她分得这么清楚,因为这种事还是得分清楚人情跟买卖为好,免得最后闹矛盾。

  俩人决定好后,便通过林永明的介绍,在唐家的菜园子附近各买了一亩菜地,因为这菜地的前主人家没有仔细打理,所以害虫很多,导致他们种菜也没什么收益,干脆就卖了。

  唐枝本来不想买这家的,可是这家的地便宜,而且宋玉延说有办法处理害虫,她在这方面还是很信赖宋玉延的,便同意了。

  菜地买了,宋玉延便在边上搭了间茅屋,作为看园子的人的住处,随后又花了一千文钱,雇了一个三十多岁的鳏夫帮忙打理菜地。

  看守菜园子普遍八百文一个月便足够了,只是宋玉延找的不是一个“保安”,而是一个能帮忙种菜的人,所以给的工钱要高一些。

  鳏夫带着一个十二岁的儿子来找宋玉延说情,说他的儿子也能帮忙干活,所以希望宋玉延允许他带着儿子守菜园子。

  这事宋玉延交由唐枝做主,唐枝便道:“这样,我雇你们父子一起干活,一个月工钱一千二,如何?”

  那鳏夫忙拉着儿子言谢,唐枝又道:“不过我有几点要求,一是不许监守自盗,二是不能偷懒懈怠。”

  鳏夫老实地应下了。

  鳏夫姓黄,身世比宋玉延更悲惨,因为宋玉延好歹年轻,还没经历过丧妻之痛,而他却经历了幼年丧父、中年丧妻之苦。

  人人都说他的命很硬,容易克近亲,他的兄弟将他赶出家门,他的亲戚也不跟他往来了,地主们都害怕他命硬,会克主人家,所以也不敢招他。

  他知道林永明是牙侩,所以找他帮忙留意工作,林永明观察过他的为人,知道他为人老实——不老实也不会被兄弟赶出家门。他还没被兄弟驱逐时也一直在家干农活,所以让他来帮宋玉延、唐枝的忙再好不过了。

  黄鳏夫为人十分老实,将自己命硬的事情也说了出来,他担心的是自己干了几天后,被人以此为由赶走,白干活不说,一分钱也没拿到。

  唐枝对宋玉延道:“那他也不是真傻,毕竟还会吸取教训。我就担心他太老实,遇到小贼也不敢主动说出来。”

  “他儿子看起来还算机灵,先观察一下吧!”宋玉延说。

  观察了些时日后,唐枝发现黄鳏夫父子俩干活确实卖力,而且黄鳏夫的儿子黄土酥很好学,当宋玉延琢磨出新的除害虫的法子时,他都会在边上认真听讲,然后贯彻到底。

  他甚至还找宋玉延讨要了几个铃铛,然后每天随机在菜园子的某一处绑上细绳,只要有人或者动物触碰到,便会发出叮铃的声音,他跟黄鳏夫便能立刻惊醒。

  看见父子俩都这么尽心尽力,虽然刚买的田地还没有收入,可唐枝在冬至的时候还是给他们送了些腊肉。宋玉延就比较“俗气”了,她给了父子俩编了一张草席,又给了一百文过节费,让父子俩去添点东西。

  黄土酥虽然机灵,不过也还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他疑惑地问他爹:“爹,为什么宋大郎要跟唐大娘子分开送节礼啊?他们不是一家人吗?”

  黄鳏夫笑话儿子傻:“傻儿子,宋大郎姓宋,唐小娘子姓唐,怎么会是一家人呢?!”

  黄土酥:“……”

  就他爹这种智商,要不是有他在,肯定得饿死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