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穿越之走出世外(GL)>第123章 北伐(一)

  在罗王病薨的同时,建贞四年的七月, 刘励见自己在江西、湖南等地的根基已稳, 而朱徽又将李裕逼退至幽州, 一时之间中原无与之匹敌的势力, 生怕朱徽下一个目标便是他, 于是主动归顺朱徽,朱徽高兴地封刘励为楚王、上策将军、尚书令。

  南方最大的势力刘励和徐知行都归顺了朱徽, 而大梁和大孚并无交界,故而朱徽将大孚留给刘励和徐知行解决, 而他的主要目标还是先将占据太原等地的安王袁威、夏王邱克。

  安王袁威原是安北大都督, 其麾下多重骑猛将,主要对付不断扰边的突厥。不过朱徽杀帝自立后, 他也就自立为王,起来反朱徽。

  而夏王邱克则原是朔方大都督,与袁威关系颇好, 见袁威反了,便也起来反朱徽, 占据着夏州、灵州、盐州、宥州、银州等州府。

  袁威和邱克联盟, 朱徽便也迟迟拿不下两人,而双方战事不断, 一时之间没那么容易便善了。

  刘励归顺朱徽后没过多久,其部将牧娄便反了刘励,占据了江陵等地,自立为荆南大都督。

  牧娄之所以反刘励只因其一直反对刘励归顺朱徽, 可刘励不仅不听劝,还将他排斥在外,他心有不满,便在部下的劝说下反了刘励。而他本就驻军江陵,在江陵经营多年,不仅握有重兵,还颇得江陵地势的优势。

  刘励因对大孚用兵,故而八成的兵力都屯集在对大孚的边境之处,牧娄深知刘励不敢轻易调动兵马,故而便抓紧了时间在江陵布置一切。

  而远在江南东道的衢州等地,此时正一片安定祥和。

  六月时百姓收割了早稻,相较于早些年因战乱而大幅度减产,今年的收成可是二三十年来的最高!究其原因,除了安稳和没有苛捐杂税以外,还因永平大都督颁布的一系列政策。

  邺沛茗招抚了大量的流民,分给他们无主之地,鼓励开垦荒地,还出贷谷种、耕具,同时鼓励百姓种植红薯、土豆等作物。同时破格任命了不少精通农事的百姓为官,主要负责农事方面的事情,再通过修建河渠、水利,给予了百姓较好的耕种条件。

  七月之时又收获了红薯,红薯这等作物很高产,制作成粉可储藏很久,所以除了军中会食用红薯外,民间也大量食用,使得百姓的温饱普遍得到了保证。

  邺沛茗在衢州经营不过一年,声望便迅速地提高,不少地方的名人都听闻其名声而赶过来投奔的,就连原徐知行养子徐廷高麾下的参谋之女杜白梅也慕名前来。

  当年邺沛茗攻打衢州时,便将徐廷高斩杀,因此徐知行一方士气下降,后衢州被邺沛茗攻下,徐知行也匆匆撤兵。而死在衢州城外的徐廷高的尸身则是被邺沛茗派人收敛、安葬于衢州的常山上。

  徐廷高身边有一个杜姓参谋十分忠贞,在徐廷高死后,认为自己没能尽到责任,避免徐廷高之死,于是退隐山林。

  其女杜白梅则自幼受其教导,熟读经书,懂时务经略,十七岁时便嫁给婺州的一名马姓小官,夫妻可谓是恩爱。可不出两年,其夫病死,她也就守了寡。

  因无所出,婆家对她十分刻薄,她便到东阳郊外的歌山脚下居住,一面潜心研读经书,一面教导附近的村子的幼童。

  当邺沛茗的兵马攻下婺州,吴越兵败退,并奉命掳掠婺州的钱财、粮草和壮力之时。她因是独居女子,险些被吴越兵侵犯,幸得一名副将认识其父,她得以幸免。副将劝说她,若是不跟他们走,那邺沛茗麾下的兵士兴许就不会善待她。她却对吴越的军纪而感到失望,不愿跟随军队退到越州。

  留在婺州的她一开始并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直到见到了没有烧杀掳掠、欺辱百姓的邺沛茗的军队后,她才稍感安心。随后又见邺沛茗的军队军纪严明、凡是违法犯禁的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她忽然有些明白徐廷高为何会败在邺沛茗的手里。

  在婺州的这几个月,她发现邺沛茗是一个很大胆的人——鼓励女子读书,与当下的主流观念相悖,不是大胆是什么?!

  然而邺沛茗为婺州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如此,还有落实到实处的招抚流民、安抚百姓的举措,并非像徐知行那般只是流于表面。百姓中知道其名的十有八-九,连民间也流传了不少关于赞颂她的童谣。

  在招贤令张贴出来的第二个月,她便收拾了行囊,前往衢州,主动投奔邺沛茗。但因其身世敏感,直到七日后,也就是八月初才得以见到邺沛茗。

  初见邺沛茗,她讶异于这位名震天下的大都督的样貌,虽然棱角分明、英气十足,可干净的面容乍看之下却似女子。她很快便否认了自己的想法,毕竟这位大都督是娶了妻,生了儿女的。

  “你是杜茂之女,为何来投奔都督,可是要图谋不轨?”明旭沉声问。

  明旭如今在邺沛茗的身边处理政务,而杜白梅来投奔,自然得经他盘问。

  “妾不想籍籍无名,想寻一个明主耳。而纵观天下,能使妾施展所长的,唯都督而已。”杜白梅道。

  “可令尊曾效忠徐廷高,而徐廷高也正是败于都督手下,令尊怨恨都督否?”

  “徐将军败给都督,都督却不曾因其敌将身份便将之暴尸荒野,反而厚葬之,都督的宽容大度,令家父也无法怨怼,毕竟各为其主,他只是自责自己未能辅佐徐将军打胜仗罢了。况且家父教妾读书、明以天下大义……择善而从,相信家父并不会怪妾的。”

  明旭还欲开口,邺沛茗忽而笑道:“善注,行了。”

  明旭只好闭口不言。

  邺沛茗起身走到杜白梅的面前,行了一礼:“能得杜娘子相助,是沛茗之福,亦是百姓之福。”

  杜白梅受宠若惊,可也看出邺沛茗对待这些饱读诗书的文人的确厚待,留下来的心便更加坚定。

  待杜白梅退去,明旭问道:“都督何不细细盘问?”

  “她的几篇策论我已看过,内容见解独到、鞭辟入里,是个才学兼备之人。难得的是她在你咄咄逼人之际,也没有乱了阵脚,回答滴水不漏,可见她老成持重。再者,眼下我需要一个不仅策略方面能给予建议,在经学上也能配合我要施加政令的女子来替我处理一些事情。”

  八月中旬,邺沛茗在衢州设礼贤馆,等同于朝廷的国子监,广招天下名士,编修书籍、教导学子。

  礼贤馆下设教授一人、判事二人、诸学博士各一人、助教各六人,其中便以杜白梅为教授,掌礼贤馆训导之政令、经籍图书,教授诸生,课试举送。

  在邺沛茗的授意下,熟读经书,精通经略的杜白梅便开始修撰《女诫》,将不少强调男尊女卑思想的地方删改了。再以经过删改的书取代原先的《女诫》,将以前的版本搜集焚烧。

  此事引起不少人向邺沛茗弹劾杜白梅,不过杜白梅连她身为敌军参谋之女的压力都扛住了,又岂会被这点指责所难倒?邺沛茗正是看重了她这种坚毅的品性,才赋予了她这样的重任。

  在邺沛茗倡导女子进学之前,几乎每户大户人家中都有这么一本《女诫》。而陈沅岚便是自幼读着这本书长大的,虽然经过邺沛茗这么多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改变了许多,可她仍旧有不少地方没能改变过来。

  邺沛茗要的是从更年轻的一代开始教导,指引她们能脱离固有的圈子而走出来,也为了让更多的文人能被潜移默化地影响而改变原有的思想态度。

  为了转移大部分注意力,邺沛茗又在这样恰当的时机对眼下的机制进行了改动,一来是为了裁减官僚队伍,二来是为了防止底下生乱,便于她更好地控制。

  她将刺史的财政权从职能中剥离,设立了发运司,而发运司的存在是为了供给、保障军需钱粮,从诸州茶盐酒、财货之政以及漕运上供钱粮。

  而发运司设发运使一人,副使一人、判官一人、都监五人,分别负责信州、衢州、婺州、括州和台州的军费预算、筹集与划拨。

  如此一来,军中的军需钱粮既不归刺史府管,也不归军队管,使得军、政、财三权渐渐分立。

  在此之外还设宪司,主管刑狱公事;也将监督的职官划出来,统一归监司管理。

  原本大权在握的刺史,便渐渐被架空,只主掌农田、户籍、赋役诸事。要弘扬德化、劝课农桑、知百姓之疾苦、教化于民,审理了案件交由宪司审查……

  此机制一改,果然大部分人的目光便转移至此,再去反对邺沛茗焚烧原版《女诫》、指责杜白梅修撰《女诫》之事的人便少了。

  而大孚皇帝周督宁虽然不满邺沛茗擅自改变官制,可他也知道邺沛茗离他太远,他的手伸不到那么长,又不得不仰仗她驻守边镇。而朝中为邺沛茗说话的人太多,他实在是控制不住邺沛茗了。

  邺沛茗的革新也算是一种信号——通过发运司统计了大孚分拨的钱粮与邺沛茗辖地所收的军粮,再进行征战的军费预算后,筹集了足够的钱粮。随后邺沛茗整合麾下各军,与诸将商议对策,制定了对吴越用兵的战略。

  建贞四年九月,邺沛茗兵分三路,令钟昆山率领五千水师做前锋,从兰溪顺流而下声袭睦州,待钟昆山打开了豁口,再以马锋率领五万兵马分散吴越的兵力。

  同时让朱光卿率领两万兵马进攻明州,她留了两万兵马驻守信州和衢州,自己率领七万兵马与朱光卿的兵马形成犄角之势,对越州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