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柳一池事件簿>第54章 断指腊八粥(7)

  经过一晚上的K字头慢速火车,天刚蒙蒙亮就到达了安徽毫州。一行人提着行李下了车。不愧是便衣警察大队,所有人甚至都没拿行李箱——每个人的行李都精简到了一个大的旅行背包中。

  嗅着陌生但同样寒冷的空气,柳一池感到自己的心跳在逐渐加速。

  一辆提前约好的大面包车停在了火车站附近,脏兮兮的,破烂到让人担心它的安全性。

  但警察们已习以为常。柳頔冲司机师傅,一个叼着半根烟的中年男子打了个招呼,一行人便迅速地在车上坐好。

  柳一池安静地坐在最后座的角落,望着窗外。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天终于全部亮了起来,让冬日萧瑟的情景更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真是分不清这是南方还是北方了,柳一池想。

  天亮后,又过了不知多长时间,面包车终于开进了段庄。这崭新的大门明显是政府为建设小康新村仿古代样式翻修的,上面的牌匾用隶书端端正正地写了两个大字“段庄”。

  柳一池一下子打起了精神,背挺直了些许。

  “师傅,去三子客栈。”柳頔在烟雾中扯了一嗓子。

  面包车向左一拐,路变得更加狭窄颠簸了。

  柳一池趴在车窗看窗外。玻璃因飞起的尘土朦朦胧胧的。

  道两旁站了好些村民,皆好奇地目送着这辆面包车。他们抻着的脖子像极了吊起的烤鸭。

  这些村民知道那些断指腊八粥了吧,柳一池猜测。

  “三子”客栈和这个村子整体的感觉很像,四周的墙壁都是灰色的脏兮兮的水泥做成的,屋顶并没有完全装潢好,几根网线和电线还是用胶带站在了天花板上。

  在客栈里安顿好,一行警察立刻就准备出发调查。

  “你在这里待着吧。”柳頔看着同样整装待发的柳一池。

  “不行,这更危险,还不如让我时时刻刻都跟着你们呢。跟着警察最安全。”柳一池冲父亲嘻嘻地笑着。

  柳頔叹了叹气,走向了楼梯。

  柳一池赶紧小跑跟了上去,手里也拿着一个小本。

  其实,柳一池从不觉得自己能够对破案有什么帮助——她只是单纯的想学习一下而已。仗着柳頔的优势 ,她这相当于天然的实习。

  警察大队分散开来,只有小秋是和父亲一块行动,毕竟是女性危险系数更高。这次的侦察大队是采用地毯式搜索问询的,因为整个段庄就没超过一百户人家。

  柳一池本想跟着父亲,但看到小秋也来了,就转了一下眼珠溜到了旁边孙副队那里。

  “孙叔叔,我想去南边那里,能不能跟着你?”

  孙副队一脸疑惑地看了看柳一池,立刻用询问式的眼光望着不远处的柳頔。

  柳頔苦笑了一下。

  孙副队点点头,说:“你不要乱跑,就跟着我哈。”

  “没问题!”柳一池十分乖巧。

  孙副队从最南边开始侦察的。他从第一户开始敲。

  开门的是个老头,眼睛上盖满了黄色的分泌物,大概是瞎了。

  “您好,我们是L市的警察,今天来问您点事儿。”年轻的孙副队小心翼翼地说。

  “管。”老头操着毫州的口音说。在毫州方言里,“管”就是“好”的意思。

  待孙副队和柳一池坐定后,老人先开口了:“你们是说碎尸那案儿吧?”

  “是的,您知道什么信息都可以说出来。”

  柳一池感觉到心脏跳得更快了。这是她第一次实际、 真正地看警察实地问询。

  “你说怪得很,俺们村人都好端端的。”

  “您是说,不知道尸体是谁?”

  “那俺还能糊弄你不成?知道那事儿后,村儿头头把俺们叫一块儿,数透透了,一人都莫少哩。”

  孙副队皱起了眉头;“那您还知道什么呢?”

  “不知哩,不知哩。”老头摆摆手。

  “您再仔细回忆一下一周前。”

  “哎呀你们搅人呐,我说哩不知。”

  孙副队沉默了,显得有些尴尬。旁边的柳一池却在上上下下地打量这老人的屋子,不知在想什么。

  “那我登记一下您的名字。”

  “段有志,有志向的有志。”

  孙副队点点头,便起身:“告辞了。”

  一出门,那老人就把门关上了。孙副队对柳一池尴尬地笑笑:“老人嘛,不好沟通。”

  “嗯嗯。”柳一池心不在焉地答应着。

  孙副队敲响了第二户人家的门。

  “您好,我们是L市的警察,今天来问您点事儿。”

  开门的是一个约莫五十岁的中年男子,看到门外便装的孙副队愣了一下。他的眼睛又停留在了柳一池身上,有些疑惑。

  “哦,这是我同门的师妹,来实习的。明年她就要当警察了。”孙副队赶紧编了段胡话。

  “您好。”柳一池便以最成熟的姿态冲开门的男子点了点头。

  中年男子便十分不情愿地把二人“请”进了门。

  柳一池照例在打量着这个屋子的四周。中年男子十分不舒服地看着柳一池,但也没说什么。

  “上周你们村子里的大米加工厂发现了人尸体的碎块,您知道这件事吗?”孙副队问。

  “知道,但村子里没死人。”中年男子的毫州口音非常淡化。

  “死者是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孙副队继续说。

  “村子里女娃娃也一个没少。”中年男子继续否认。

  孙副队皱紧了眉,沉默不语。虽然根据尸体鉴定结果,他早就聊到了这样的一个回答。

  “您以前在东北打工?”柳一池还是没忍住插了嘴。

  那男子有些惊讶地看着柳一池:“你怎么知道?”

  “听您口音。”

  那男子轻轻撇了一下嘴。

  柳一池继续问:“段有志是您的......”

  “我爸。”

  孙副队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身边这个才上高二的女孩儿。

  柳一池装作漫不经心地笑笑:“哦,我说呢,感觉眉眼有点像。”

  像吗?孙副队在心里嘀咕。我怎么就一点儿都没看出来呢。

  “是吗,村里人都说我像我妈呢。”中年男子地喉咙像是放松了些,发出来的声音和开始时并不完全一样。

  “那就是神似了,父子嘛,肯定能看出来的。我跟我爸就长得不像,但也有人能认出来。”柳一池十分客套地说。

  我就认不出来,孙副队又在心里嘀咕。

  “所以您叫?”孙副队问。

  “段大钢,我爸以前是钢厂的。”

  孙副队点点头。

  “你在上周有没有遇到什么奇怪的事情?”

  “哎,小刘发现那些尸体的时候,可把我们全村吓坏了。吓死了都。”段大钢摆摆手。

  “小刘是......”

  “哦,那女人是米厂上班的。四五年前吧,刚嫁过来的。”

  “嫁到了哪里呢?”

  “东边段东那儿。”

  “哦。”孙副队有些失望。毕竟东边是柳队的侦察范围。

  “那您在哪儿上班呢?”

  “我么,也在米厂。但上周我病了,没怎么上班。”

  “生了什么病呢?”

  “我就肾疼,疼死我了。然后去县医院检查,好像是结石呢。”

  柳一池眯起了眼睛。她将这次谈话的重点飞快地记录到了面前的小本子上。孙副队也在本子上哗哗地记录。

  记完后,柳一池问:“您的媳妇呢?”

  段大钢的神情一下子黯淡了起来:“她啊,她早死了,不提了。”

  柳一池看了一眼身边的孙副队,但孙副队并没有什么表示。

  “好了,谢谢。”孙副队起身,准备告辞。

  “慢走啊。”段大钢也起身,十分客气地送客。

  “小柳啊,你到底怎么看出来那是父子的?”回去的路上,孙副队忍不住问。

  “哦,我在进老爷爷的家门的时候,看到旁边展示柜上的父子合照了。不是很清楚,应该是十几年前照的。而且家还邻着,是父子的可能性很大吧。”

  “哦哦,原来是这样。”他还以为柳队的女儿多神呢,闹了半天只是眼神好而已。

  他们走进了第三户人家。

  然而刚敲两下门,后院的狗就疯叫了起来。

  “谁呀?”一个女声响起。

  “我们是L市的警察,来调查一个案件,请您配合一下。”孙副队扯着嗓子喊。

  狗吠声乱哄哄的。

  过了很久,好像开门人在迟疑一般,门开出一个小缝。

  里面透出一个狐狸般的眼睛。

  那眼睛配着屋里的黑暗,让柳一池背后出了冷汗。

  “请您开门吧。”孙副队的声音放柔和了些许。

  终于,门嘎吱嘎吱地开了。这木门实在是太破旧了。

  开门的是一个年轻的女人,面容姣好。

  “你们想问什么呀。”

  柳一池又敏锐察觉到了,这个人也不是土生土长的段庄人。口音非常明显不一样,甚至还有一丝熟悉。

  这个屋子里异常寒冷漆黑一股发霉的味道,让柳一池只想快快离开。但她依旧强压着心中的厌恶,用余光偷偷打量着屋内的环境。

  进屋里坐定,孙副队这次学聪明了。

  “您是哪儿的人啊?什么时候嫁过来的?”

  那女人的眼神飘忽不定:“我本来也是L市的人,去年刚嫁过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是不是断更一个月人都跑光了......别跑呀,寒假是正经君的密集更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