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惹将(GL)>第64章

  正旦节是大节,所以景昌帝外加文武百官皆会休沐七日。七日过后,日子便如往常一般。

  南国每日卯时三刻上朝,虽退朝时间不定,但基本上辰时三刻到巳时一刻之间。

  兴许是开年的第一次早朝,景昌帝来的很早,只是整个人的状态不是很好。他背靠着龙椅,只觉得浑身有气无力。

  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几日,也曾召见太医来诊脉,太医观脉之后战战兢兢地说道:“圣人只是思郁过度、身劳力行才导致的阳气受损,日后切莫随心所欲,也不可贪得辛辣、凉性食物便可。”

  换而言之就是说景昌帝纵欲过度才导致的身子不振。

  景昌帝听后眉头紧皱,休沐的这几天他确实没什么节制。年尾的最后一日以及初一景昌帝宿在了皇后的坤宁宫,失去了皇子的姜氏一直萎靡不振,但那日却格外的热情,热情到景昌帝有些把持不住。

  第二日他依然是宿在坤宁宫,虽说他和姜氏并没有什么感情,但年少夫妻,有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事情还是配合的相当默契。

  之后,景昌帝也是一天没闲着,本着雨露均沾的原则,初三他宿在皇贵妃董氏那里。第初四在安嫔常氏那里,初五在瑾嫔严氏,初六初七皆是在西贵妃娜迦那里。

  听着朝臣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最近发生的事情,景昌帝只觉得身体乏累,眼皮打架。直到董清明提出:“圣人登基多年,福泽深厚,却一直没有开园选秀。臣斗胆上奏,望圣人为绵延子嗣,充盈后宫,为我南国延香续火。”

  董清明上奏景昌帝并未听全,只抓住了其中的四个字,“充盈后宫”。

  景昌帝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姿势,脊背挺直,面上不动声色,“这事儿延后再议吧。”

  董清明颌首说了句:“是。”之后便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早朝又进行了一会儿,魏效忠便宣布退朝,而董清明和谈柏冲则被留下并让去乾清宫侯着。退朝后的景昌帝在偏房换下朝服,换上明黄色的便服才召见了董清明和谈柏冲。

  乾清宫书房内,景昌帝坐在金丝楠木制成的宽椅上,手里搓着已经被盘得包了浆的佛珠。

  “董爱卿,谈爱卿。”

  听到景昌帝唤他,董清明和谈柏冲几乎同时拱了拱手,“臣在。”

  “昨日沈爱卿从漠泽飞鸽传书回来,说如今漠泽天降雪灾,行军困难,粮草短缺,说梁国每每预判我们的动作,怀疑队伍中有梁国的细作,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董清明的眼睛转了转,然后低声说道:“臣觉细作此事应是沈将军多思,这派去漠泽的除了新兵营便是沈家军,而这两方一直都是由沈将军自己掌控。若是真有细作混入其中,那只能说明沈将军处堂燕雀,办事不力,应当治罪。”

  景昌帝手下的动作一直没有听过,他赞同似点了点头,“若是沈凌琛此次没能守住漠泽,那董爱卿觉得谁可派谁去边疆,保我南国一方平安。”

  董清明知道景昌帝是故意如此问,他也没有避讳,直言道:“臣觉韩禄将军更为合适。虽说沈将军为我南国收复了安连,但毕竟年轻气盛,经验不足。韩将军自幼便随镇军大将军南征北战,无论是行军亦或者治军都比沈将军更有心得。”

  董清明拿不住景昌帝这么问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但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以及景昌帝都知道他们董家与韩家的关系,所以此时此刻,他也依然会把话挑明,力挺韩家军。至于这韩禄到底能不能顶替沈凌琛,那就要看景昌帝自己的意思了。

  “董爱卿说得有理,那粮草之事你怎么看?”

  董清明回答道:“如今全国多出大雪封山,实为天灾。再加上年前清溪等地受灾严重,各地屯粮较往年大大减少,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吃不上饭,臣觉此事可让沈将军自行克服。”

  “圣人,这万万不可啊。”一旁的谈柏冲听了董清明的话,心中大惊,但凡是个人都觉得这说的不是人话,“沈将军屡建奇功,臣相信她此次也定能拿下梁国。这将士们在边疆打仗,是在用命来守卫南国的国土与百姓,若是粮草都无法供给,那势必会寒了将士的心。那日后,谁还愿意从军,谁愿意豁出性命来保我南国。”

  “谈爱卿此话有理,依你看该如何处理?”

  谈柏冲拱手说道:“臣觉粮草派遣之事事不宜迟,需立刻出发,以保前线的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粮草派遣说的容易。”董清明自是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也赶紧插话道:“前线将士千千万万,多少粮食算充足?百姓自己都吃不上饭了,又何来那么多粮草?”

  谈柏冲不以为然,“董左丞的意思是就不管那些将士,任由他们没死在战场上,却要死在饥饿下吗?”

  “本相并非这个意思。”面对谈柏冲圆睁的眼睛,董清明看了眼一直没有表态的景昌帝,气势顿时弱了许多。

  “那董左丞是何意?若因粮草不足,导致漠泽失守,这个责任你承担得起吗?你又对不起奋战的将士、期盼他们归来的亲人、以及这漠泽周边的百姓吗?!”

  谈柏冲字字诛心,说的董清明节节败退。

  作为一国丞相,董清明自是有自己的城府,眼看着目前的情况对自己极其不利,便赶紧改变口径,说道:“圣人英明,臣觉得谈右丞说得有理。先前是臣一心心切百姓,对漠泽一事思虑不周,还请圣人降罪。”

  景昌帝看着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神色没什么变化。他拜了拜手,“董爱卿也是一心为民,何罪之有。既然你们二位都觉得粮食派遣事不宜迟,那就由谈爱卿负责此事,尽快落实,让押运粮草的队伍早日起程。”

  谈柏冲拱手作揖,“臣遵旨。”

  景昌帝将目光投向董清明,董清明不明何以,只能将头压得更低。

  片刻后,景昌帝说道:“董爱卿,朕记得正旦节那日说过让你那幺女多进宫陪陪皇贵妃,她可曾进宫了?”

  “回圣人,小女正旦节后偶感风寒,身子不适,唯恐冲撞了皇贵妃,于是一直没能进宫。今日臣上朝前看望过她,人已大愈,想来明日便可进宫。”听到景昌帝是说起董卿卿的事情,董清明心里不免松了口气。

  最近几次的宫宴他都带着董卿卿赴宴,他相信以自己女儿的容貌,定能吸引到景昌帝的注意力。

  而如今,他们董家虽已出了一位皇贵妃,但近月来皇贵妃早已失势。为了能够巩固家族实力,董清明便想将小女儿送入宫内。

  只能说皇天不负有心人,正旦节那日,他的一番设计总算没有白费。景昌帝不仅特意询问了董卿卿的亲事,还让她多进宫。说是陪伴皇贵妃,但实则为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他能够感觉到景昌帝对他的幺女颇有好感,于是,今日故意在朝堂之上提起充盈后宫之事,一是想再探探景昌帝的想法,二是以这个为由头,顺理成章的女儿送进宫。

  好在董卿卿还有再有不到两个月,就可及笄嫁人,董清明只觉得一切事情定会水到渠成了。

  “此时也不急,还是先养好身子吧。”

  “是。”

  “至于今日爱卿在朝堂上提出充盈后宫绵延子嗣一事,朕稍作考虑,觉得爱卿说得有理。这皇后、皇贵妃、安嫔、谨嫔皆是朕还是皇子时便跟在朕的身边。朕登基数载,只封了西贵妃一人。原本这宫中子嗣就不多,睿儿逝世之后朕也觉这宫中冷清了许多,此事充盈后宫,也可热闹热闹。”

  “圣人说的有理。”

  虽说谈柏冲觉得眼下谈充盈后宫实为不妥,但也确实如景昌帝所言。这历代皇帝、圣人哪个不是后宫佳丽三千。于是,此事他也一直没有表态。

  景昌帝将手中的佛珠置于桌上,拿起手边的茶盏轻抿了口润润嗓子,“那选秀之时就交由董爱卿处理,你选好了名单呈给皇后,再有皇后定夺。”

  “臣,遵旨。”

  说了许久的话,景昌帝只觉得浑身无力,于是拜了拜手说,“好了,你们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

  董清明和谈柏冲双双离开,景昌帝也没有在书房多留。舒展了下身子,便摆驾去了承欢宫。

  承意宫内,娜迦算好了景昌帝下朝的时间,便命人准备好了甜汤。但凡景昌帝来的时候,她都会准备这样一碗汤,而且每每都要亲眼看到景昌帝喝下去。

  当听到太监来传,说圣人已在赶来承意宫的路上,娜迦便立刻让翠珠将甜汤拿上来。

  半个时辰后,景昌帝从外面走进殿内,身上还夹带着正月里的寒冷。

  看见他来了,娜迦端着甜汤殷勤的走上前,“外面冷,圣人快喝点甜汤,暖暖身子。”

  此时甜汤温度适中,景昌帝不疑有他,就如每次喝汤一样,接过瓷碗便一饮而尽。

  喝完还意犹未尽道:“果然还是爱妃宫中的汤最好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