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穿成游牧女首领>第137章 、正文结局伍

  青州的虎踞盘龙敖敖代战的新兵收到禁窝令, 一个个非常积极,由徐琪带领四处跨地剿匪。

  由于青州卫兵拉得是剿匪的旗号,又有州衙暗中支持, 所以剿得十分顺利。

  途中更是牵扯出一桩州衙内部贪污,私卖军火的案子, 经手的人正是温大人。

  萧太守得知, 一怒之下命令彻查, 还查到温大人在坤县梁镇遗失了一大笔银子,到现在都没找到。

  温大人自梁镇银子失窃就一直提心吊胆,以为是大小姐抓住了他的把柄。

  有小半年连银子都不敢贪。

  等到风声过去, 见大小姐完全没有动自己的意思,再加上家族缺钱, 就动了一窝蜂的念头。

  这位温大人比罗彤还狠, 直接卖掉一窝蜂的设计图纸, 由黑市铁匠制作, 市面上才出现那么一大批一窝蜂。

  总共一百零七把,获利足足五百万两。

  现在一窝蜂已经传来, 廉价到一把一窝蜂三千两就能卖到。

  罗彤是卖了个稀有,这位温大人直接将一窝蜂白菜价了。

  即使徐琪拼命带人剿匪,甚至为了震慑,直接专挑一些地方势力的男丁下手。比如这条村有一窝蜂, 就将男的全抓人,然后隔壁的男的趁机来村里占便宜捣乱,结果此村的妇人都学会用一窝蜂, 将隔壁村全杀了。

  乱世之下民风彪悍, 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胡人, 更多的是因为环境残酷, 百姓不得不抱团自保。使劲浑身手段保护自己。

  相反留在中原的底层胡人,反而成为此次最大的受害者。

  不少胡人已经接受归化衣食住行,都跟楚人没有什么区别,虽说进入中原的胡人多数有原罪,但大多数都是受胡人贵族的滥杀留下的祸根所牵连。

  这就导致大量葭州胡人搬迁到青州。

  青州不少荒外的地都住满了人。

  萧太守立即命令徐琪制止底层百姓在自相残杀的行为。因为留在葭州的胡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归化军的后代。

  那些归化军还是萧家军重要的成员。萧家军十个人,三个都是归化后裔。

  为了不动摇仅存二万的萧家军的军心,萧太守亲自出面,镇压关外的地方势力。

  萧太守亲自出面,直接惊动天下,连民间都意识到禁窝令已经不是青亭侯一人的事,而是所有人共存亡的时刻。

  于是,各村乡保立即联系州衙,愿意配合监督自己的家乡,若是发现一窝蜂等杀伤力的武器,一定会上报。

  有了萧太守在后方支持,徐琪灭拥窝势力变得越来越容易。

  有时候他还会挑选穷凶恶极实际死不悔改的村落,屠一遍。尤其是山头的土匪,这些人靠打家劫舍囤了不少家底,然后为了扩大势力转而盯上一窝蜂。成为一窝蜂黑市里最分散,也是最多的买家。

  徐琪遇到山头就毫不犹豫拖出回回火炮,全炸了一遍,还将马村之前过剩的产量都清空了一遍。

  一天下来,分批行动,张狮当天下午完成任务就回了周口城。

  阿拉真也很忙。

  好在青州之前学着阳城坤县到处修路,修渠,让附近的道路变得十分通畅。

  一场禁窝令执行的风风火火,跨越多州多镇,尤其徐琪是跨越线最长的将领。

  此战也让徐琪露了脸,名扬两州。谁都知道他是青亭侯手下的刽子手,蜂鬼。

  徐琪将缴获的一窝蜂都清理一遍,发现比通报的一窝蜂数量还要多十倍。总共一千零三十把。

  徐琪看着骇人,亲自监督人将形形色色的一窝蜂给一把火烧了。

  萧太守押着温大人一众贪党,认领了三百多一窝蜂。即便如此还有七百多把无人认领。

  徐琪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为了能给青亭侯一个交代,他连黑市都端了,抓了不少铁匠,本来想全都杀了。

  马拉和哈木两兄弟出面要接收这些铁匠,徐琪只好将铁匠都交给他们。

  之后在马拉哈木兄弟的带领下,发现这批铁匠比市面上的技术要高。竟然有人会炼钢。只是苦于阳城没有铁矿无法试验。

  本以为这批铁匠只是说说的罢了,毕竟会炼钢的铁匠很多,只不过大多数技术不达标。好的铁匠就全在穆家。

  上官绣听说此事,她让马拉兄弟将会炼钢的铁匠送到青州,青州有几个铁矿,让他们动手试试看。

  安排好一切,已经是晚上了。

  罗彤的女儿罗丹一直哭闹,要找父亲,上官绣没办法,将孩子送回罗家,交给罗彤的妻子周小玲看管。

  这时罗家人突然来拜访,来的是罗彤的远方亲戚,请示官商团生意是否要继续扩大?因为很多土木项目都是经过罗彤之手。

  现在罗彤犯事被抓,导致很多项目停了,多停一天会损失大量的银子。

  上官绣并没有将此事继续交给罗氏的打算,因为罗家这二年靠着她已经壮大变成青州第一富商家族。

  几乎垄断了所有生意空间。

  原先她为了规范市场,让罗家人自己去开拓,但人终归是有私心的。中饱私囊少见,但借便利接受送礼的手段层出不穷。

  罗家很多人靠着送礼发家。

  现在罗彤不在仿佛失去主心骨一样,现在派了个表弟过来试探,显然是想继续接手。

  当然罗家作为青州商人的大鲸鱼,一落万物生。

  若是罗彤要死,对外面的商人都有好处。

  但下一个商人就未必是罗彤,因为罗彤最大的优点是听话。做生意的前提以她的准则行事。虽说一窝蜂事件导致他失去一些诚信,可他的作用仍旧利大于弊。

  这也是上官绣为什么要保他的原因!

  上官绣让阿拉真将徐四光放出来,让韩丰顺道查查官商团的账本,韩丰果然是老手一下子查出问题,发现最近的支出都是出大于收。

  而且大笔资金都耗费在战争上。

  再加上上官绣几次打仗没有要葭西,吴川县,也流传着她不要的谣言,让官商团的地盘久久得不到扩展,出钱的地方又多了。

  自然盈亏。

  罗彤是为了让她在前线安心,更多是因为他不想服软,露出无能的一面失去上官绣的重用。所以打起捞偏门的生意。

  而且卖的钱他没有贪一分。

  上官绣思量好久,决定道:“当下要务还是继续搞钱吧。”

  她召集青州官商团,督令杨仪将罗家上下挑遍,极力推荐罗彤的妻子周小玲。

  周小玲也是生意场上的好手。罗彤起家那么快有一大半是她的功劳。

  上官绣暂时没有什么好的人选,便指定周小玲若没事就暂时看管罗家的生意。

  罗家上下本来已经不抱期望,等到杨仪登门拜访,托周小玲照顾生意,所有罗家人都不敢相信,罗家居然交给一个女人管。

  莫非青亭侯以为天下是个女子就如她一般厉害。

  有罗家人反对,但反对无效,因为杨仪根本不关心他们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周小玲是罗彤身边唯一能控制生意的人。

  不用她,难道要因为她是个女人,就改用其他愚蠢只知道靠职权方便压人的家伙,那样岂不是要多好几单贪污案!

  留给他的工作量会变得更多!

  杨仪态度坚定打消了罗家人的歪心思。

  周小玲十分感恩,亲自保证一个月内会将生意亏损弥补回来。

  杨仪却给了周小玲一份吴川县与翁县的规划谈判。

  原来是上官绣为了搞钱,决定不再以地换钱,穆家和萧家肯定很多钱。

  只希望老丈人别怪她,把念头打到他头上。

  上官绣毫不客气让周小玲出面议价,并派遣了三百卫兵供她差遣。

  周小玲忍不住好奇问杨仪:“侯娘以往都是旧地归还,今日怎会改变主意?”

  杨仪是个聪明人很多事他不会明说,除非看谁,他念周小玲是现在唯一一个能帮自己减少压力的人,便告诉她:“青亭侯的政策不是一成不变,葭西是葭西,吴川县,翁县又不同,实际上这两地不还那些人也不敢说什么。”

  “可问题就出在青亭侯不要芝麻不要绿豆。其他都全要!”

  “你丈夫出事的原因,青亭侯比谁都清楚。毕竟以小利谋大利,供养三万青州卫兵,其战力已堪比二十万大军。”

  并不需要太多兵力。

  因为青亭侯在青州招募新兵三万后,就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军营的态度。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人才济济的人想投靠她。

  可青亭侯的态度十分暗昧,完全没有表态,这让想投靠她的人都摇摆不定。

  当然青亭侯不是没有表示,她已经对外划定界线,她不需要白吃俸禄的士兵,甚至士兵时常会没有俸禄。

  能不能拿到绩效和年终奖,全靠自己表现。因此犯事的人不是一年到头白干,就是被军法庭赶出去,或者砍头。

  靠着军法庭立威,青州卫兵铲除了不少害虫。

  俗话来说就是你要想当上官绣的兵,就必须身世清白,品性端正,无条件服从命令。

  否则投靠的是一帮兵痞子还浪费精力,要帮他们纠正。

  上官绣就靠着这点获得了一支口碑和战力都强大的军队。

  现在青州卫兵只要走出去,就立马万人崇拜。没人会怀疑卫兵是做出伤害他们的举动。

  每一个卫兵走在大街上,都代表青州军营,甚至青亭侯的脸面。每一个卫兵都成为参军人的榜样。

  连留短发都成为青州的一大里程碑。

  很多参军未酬的男儿,时常幻想着进入青州卫兵营,即便被淘汰,也为了这个梦想去理了发。剪了短发就好像离梦想近一些。

  逐渐地青州男儿当中逐渐出现剪短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潮流。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2-14 17:35:23~2023-02-15 17:32: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贰玖 10瓶;~努力-\\学习 5瓶;ww 3瓶;我是迷走N 2瓶;今天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