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巾帼裳>第96章

  分明最后都证实了她说的话。

  张姨领着他们进了院子,“马儿就让它待在那里。”顺着她指的方向,看着了后方的搭的草棚。

  几人把马系在柱子后立即赶了回去,听得屋内两人在谈话。

  “这不是见你们这么多人来,所以找了个大院子,好让你们能好生休息着。”

  这院子早就没人待了,收拾起来是因为前几日有人说要过来,最后又搁置了,现下来这么多人,那就让他们住着吧。

  他们进屋喝了口茶,“张姨,病人是还在原来的地方吗?”明其只觉对方奇怪,前些时候明明急得要命,现在又一副不在意的样子。

  这人不急不慢从屋中走了出去,“早换了地方,县长说要是治不好他们就一把火给烧了。”连同那间待人的屋子。

  “烧了?”要是没理解错的话,“是说活人吗?”江诗不能相信就确认了下。

  张姨看他们都走了出来,将门拴上回道:“说是老巫师说的,还说活人最佳,可以除去其戾气。”他们当然知晓这是无用的,可也拗不过执着的人。

长久无人

  “分明就是在胡闹。”青苏已经尽量小声,不过大家伙都听得实切,站她旁边的兄长拽着衣角,应该是示意不要多嘴。可她就是看不惯,既然口头上不能说,那就心里。

  张姨听罢此话没觉得生气,反倒是笑笑,“只要最后的结果是有利的,过程是什么样又有多少人是在意的呢。”她能做的就只有分内之事。

  在他们几位站着不知该如何时,“几位随我来。”对方像是一瞬间有了别的想法,带着人进了小巷。“时间紧迫,就不带你们走大路绕了。”走了几步又停顿下来问:“听人说病会传染,你们……”

  “无妨,张姨。”这些情况在来这之前就该早做打算的,总不能一时间失了方寸,“您尽管带路就好,我们都有提前准备的。”

  刚说完,周围几人皆把目光看向她,“放心啦。”一向非常靠谱,又怎会关键时刻掉链子。

  接收到这样的信号,他们继续朝前赶着。

  还未走到准确地点,一股浓郁的腐朽味已然传来,受此影响的明覃已经捂住鼻子。见她此症状,“这里许久没人管了。”所以有这样的味道也不足为奇。

  “村里的郎中也不管这些吗?”集中闭锁着难道比抓紧时间治疗好不成,“这样放纵下去自生自灭,哪儿会有好的起来的人呢?”只怕得病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整个村庄会更无人烟。

  江诗说的话青苏深有同感便在一旁补充道:“村子里的消息还是要流通的,而且就算是要管,我说句实在话,也不能把担子全压在我们身上的。”他们是有自己安排的,总不能全日都在这地方待着的。

  本能感受到兄长又要拍打头,她朝另一侧绕过去,“必要时还是得找当地官员谈谈。”至于怎么谈,以真实身份,还是以百姓的立场去说那就不是她的事了。

  “舍妹是个直肠子,她说的话听听就好。”

  虽然不清楚这样说不说得通,但似乎接不接这一句都是会怀疑身份的。

  就比如此时的张姨还有明其都在打量着,“这位姑娘颇有见解,不知是作何来营生?”开口来问的人当然还是张姨。

  以青苏说话的风格,再说下去怕是他们之前隐瞒的身份是会全盘托出的。

  江诗第一时间想着便给圆了,“她是家师收养的,前几年随师傅去了不少地方,这性子洒脱了些。这次是听说我出来,特意派来两位帮手。”她心里明白,若是有所猜疑,就是解释得再有理,最后还是于事无补的。

  而在另一边的明其注意到明辞君的眼神,出来打圆场道:“张姨,我们先去看病者吧,再耽误下去也不是个事。”他对青苏青朔他们最多算得上是一面之缘,而且瞧她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应该也算不上是熟识。

  对此都不过是一时好奇心,一想到不会阻碍到自己,倒是也就不会有什么。

  靠那屋子越近,腐朽的味儿就越重,江诗把随身带的可以捂住口鼻的一一分给了他们。大家伙皆是戴好后才又随着张姨的步伐朝前走去。

  如今这天气是说不上冷,倒也没有那么炎热,屋内的这些人多是躺在地上未盖一物。他们的全身没有丝毫冰冷的抽搐,看样子是很享受冰凉。

  江诗半蹲在一位病人那,手搭丝巾把脉。

  其余几人则是四处查巡情况,“十二人,躺在地上的症状要重些。”青苏观察到的是该情况,“他们这么享受,该不会是产生幻觉了吧。”她有触摸他们感受的温度,确实不是这时候能接触的。

  按照这个推算,这些人的病起码有五日,“村里的郎中是不管这些了嘛?”江诗对此已有自己的看法,这毕竟是在别人的地盘,再怎么着也得打声招呼以示礼貌。当然,她是觉着没这个必要。

  “我既让小其来办,那便确定此事我能全权做主。”

  张姨毫无犹豫,是非常坚决地说下这些话。有了这份担保,她们心里更加有谱。

  来回走了几步后,她同青朔兄妹俩聊了几句确定下一时的方案,接着转身背对着朝明覃走去,在人耳边小声呢喃着。

  片刻后,明其明覃两人开始朝外走,临走前嘱咐张姨留下给人带路。

  人归是走他们的,现下要做的事还是得尽快去做。眼下这情形,肯定是将病情不严重的治好并重新安置屋子。

  给在床上扎过针服药过的江诗朝张姨问:“不知就近可有煎药的地儿?”一日喂上两次,长此以往若不再犯,就痊愈了。若一时难好,只能说悬,不论是谁也于事无补。

  对方没回话,领着两位姑娘朝后门走去,“近点就是这里了,不过这地方长久无人用,潦草破败你们瞧瞧可还能用。”怎么说呢,这地方已然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