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巾帼裳>第26章

  余成进来后就跪在正中央,“草民余成见过诸位大人。”往日痴傻模样不复存在,在那直板地跪着。

  于少卿注视着眼前之人,能清晰写下澄清信的,他又怎会相信这人是傻的。“今日前来有何事诉说?”前几日派人去请,闭门不见话也未有一句。

  他瞧着堂下人作揖道:“草民前几日在家养伤不便外出,今日刚有些痊愈便立即赶来。”其实是否想见尤为明显,只是难得拆穿。

  “既才痊愈,也不好常跪。赐座,再加个蒲团。”说完待人坐下才又继续审理。“你对此案还有话要说?”

  今日关键的就是将案中的经过理清,所以稍有怀疑的皆不在场。

  刚坐下的余成想起身也被于少卿给按下了,他坐定后道:“镇中人并非被骗走,也非传言般有何怪物。”他开始道明当年情形,而这又一部分信中也有提到。

  “镇里常年穷困潦倒,每家每户只够自己糊口。日子虽过得平淡,却也知足。知府见这场景,不免哀叹,表面嘘寒问暖,说已上报朝廷,不日便会款接济。转过头便给几位大人施压。暗中还与倭寇交易。”

  这些皆是当年的亲历者同他诉说,且他也是有证据的。

  关于此事,坊间早有传闻,百姓将这知府捧得像天一般,自不会信这些‘荒谬’言论。

  于少卿同几位大人仍细细听来,不作任何评价,也未在此刻提出丝毫疑问。

  不论是何结果,余成都是会再说下去的,“得来的钱财全数吞下,谎称是被倭寇偷走。得有户人家出一位姑娘让这头子欢心,便会有钱粮下来。”浙西他原是不知晓的。

  对此,堂上之人大惑不解,“这,无稽之谈。”荒谬之谈,“这怎么说也是亲生骨肉,他们竟真这般做了?”这难道不是无知。

  环顾一周,在座人的反应同他当年一般,余成心里也稍释然些,“起初也是不信的,”这知府为了这,却是个会做人的,“他以身作则,在他们面前亲自送自己的女儿上山。不过几日,山上便差人送来银两,还有好些粮食。”这一出戏在百姓眼中看来非常真实,而这女子并非其女儿,年岁小的很,是知府养在府里不待见的小妾。

  “知府来来回回送了几拨人上山,且说山上差孩子,还将自家的孩子也送了上去。”说是这般说,可谁知这孩子究竟是谁的,“起先百姓们也是将信将疑,可加不住这些人整日在跟前念叨。又有知府大人的眼线在村里来回撺掇,他们又是耳根子软的,想着孩子在家养着也吃不好,倒不如送上山。”这样孩子有的吃,他们同样也有,怎么说都是不亏的。

  傅晨她们毕竟是来听审的,这其中诸多事由是入不了手的。在一旁听着便想将这些人千刀万剐,恨不得他们死无全尸。

  其余几人倒显得格外冷静,“她们那些人是真被送上山了?”以于少卿多年的经验来谈,这其中怕不是没那么简单。

  关于此疑问,余成摇摇头,继续道:“明面上被送上山,暗地里全卖给牙行,”至于最后都去了什么地方,又有谁知道呢。

  “这知府大人不仅接手其中交易,还克扣每家每户钱财。时间长了,百姓察觉到其中不对劲想收手,命脉早已被人拿捏的死死的。”有些事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

  于少卿听完冷笑了一声,“变成这番景象,镇中的几位官员,功劳可真不小。”官官相护,想必也吞了不少。

  未等对方再开口,他忽的想起一桩案子来,“老臣记得当年有桩案子,是有个义士杀了当朝知府。此事传的沸沸扬扬,只是这人最后也没留下来。这俩该不会是……”他注意底下人的表情后,发觉就是。

  他当年听闻后,出于好奇还翻看了其案卷,未曾想如今竟亲自来打理。

  当下这般细想下来,这知府嘛也是杀得的,“你说的这些想来也是从他处听来的,想必也有他们书写的信件吧。”若不是看不下去,也不至于自己动手,还浪费了条命。

  见这人确信又犹豫,“此案既由我们大理寺主审,自不会潦草行事。再者今日只有我们这些人在,不会再有其他人知晓你说了何事。”于少卿知晓其顾虑,只他若接下了,便没有搪塞的可能。

  余成犹豫再三还是将怀揣的信物递交,端详到对方接过开口道:“你且继续。”也未抬头看着他。

  “百姓们状告无门,家里愈发穷困。知府找寻不到,便想起要找官员,不料却是个不管事的。她们没法子整日去衙门敲鼓鸣冤,哪次又不是被打了回来。日子过不下去,有好几户人家都丢了性命。她们想了个笨办法,就是把知府给绑了,‘敲诈’钱财。”

  这法子确实不精灵,一有风吹草动柏便死无葬身之地。

  这时已过半年,来了位侠义之士,在多番埋伏的情况下,将这知府动手杀死。还去其家偷了银两分发到各家各户。

  虽说这知府不是好的,可毕竟也是这么大的官,第二日,便全程开始搜捕。

  查找了几日毫无动静,官差们见百姓们近日未再闹,便认定是他们相互包庇,说着就要开始大开杀戒。这义士不愿百姓受伤,自行走出说了作案过程。搜来的银子全数送走,就算杀死也不知去向。

  此事影响较大,那些官员们自己也不想闹大。听得有人来认罪,内心知晓钱财去向,却也不必深究。

  余成说话的这茬,于少卿已然看完,“我瞧着这几年很是平静,”也没什么大事发生,“莫不是你们私下做了什么交易?”他对此事也是头次知晓,大为震撼。

  他注意到对方,一副了然的表情,“百姓们拿着义士留下的证据,按照其说的话同官员进行交易。要保证她们衣食无忧,且尽最大可能将孩子们找回。”单单凭这也没什么说服力,“其余还交易了什么,我就不清楚了。”

  “想来是抓住了把柄。”有把柄是件好事,至少目前看来她们生活的还算可以。“你今日来,有想过后果吗?”迈出的这一步,是用了多大的勇气。

  这话说到了余成的心里,可他没什么后悔的地方。

  百姓们交易的,同他心里所念的,于他而言是不冲突的。

  于少卿注意到对方有些失神的模样,“你可有其他话要告诉本官?”当下这神态瞧上去,憔悴得很。

  见人迟迟未开口,“那便回去好好睡上一觉,待审理出来,你且看结果。”想必他是比谁都想看到结果的。

  他远望着人越走越远,将桌上的书信,证物又重新梳理一番,“又是一桩离谱的案子。”虽未真实经历过,但听得这些,着实让他快要无法分辨。

  “你们今日为何没有一句?”平常同他出来一两次,问题都要刨根问底的,如今哑口不言。他方才不习惯的都有些失神。

  盘坐在坐下角蒲团下的李佥事先言道:“我不知这知府图什么?”他是今日刚被派来的,“高官俸禄,不说家财万贯,自己挥霍绰绰有余。非得同倭寇交集,还伙同其祸害老百姓。”最后的钱财也被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