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综漫同人]我在哥谭当房东的日子>第281章 灵魂抉择(01)

  从有些颠簸的摩托车上下来, 林向宇看着这个熟悉却有些陌生的小乡村。这是自己的家乡,但是和很多位于偏远山区的农村一样,这里的经济发达程度让人哀伤。这里不仅没有一条像样的车路,一般的县内客运车都不会来这里, 村里人如果要外出的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步行5公里到隔壁村去搭车, 另一个方法就是自己买辆摩托车。只是对于这个村里的人来说, 摩托车也是非常奢侈的大件。林向宇也是在县里徘徊了很久,最后掏大价钱才租了一辆摩托车将自己送到这里。

  林向宇打开手机, 还好信号能覆盖到这里。他先给自己的妻子发了一条简讯, 然后就是拨了一个电话。整个村里大概就三、四台电话吧?位于村头小卖部的电话就成了全村没有电话家庭的公用电话。不仅打电话贵, 甚至接电话也要付钱。没办法,垄断才是最大的买卖呢。

  林向宇很快就拨通了电话, 报上了自己父母的名字之后,然后就约定5分钟之后再拨过去。因为还需要再等等,于是林向宇就拎起自己的包朝村里走去。这里距离林向宇长大的村子其实至少还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步程, 只是唯一一条还算可以通车的乡道就直到那里而已。再往前走,不是极其陡峭崎岖的山路,就是狭窄得只能容下一人步行的田埂路了。林

  向宇记得自己还小的时候,这段山路几乎是蹦蹦跳跳不到半小时就轻轻松松地走完了,但现在才走了几分钟,他就觉得有些累了。果然男人过来三十岁就体力减一半么?林向宇不由得苦笑起来。他拿出手机,又拨通了电话, 这次接电话的是自己的老父亲。林向宇告诉父亲,自己回来吃中饭并且要在家里住几天。

  对于林向宇的安排,林爸爸有些奇怪。要知道林向宇自从考入省重点高中之后就几乎再也没有回过村子里了,他只知道自己的孩子考入了京城的大学,然后去国外留学, 最后就在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定居了。至于孩子后来越来越少地回家,林爸爸也不觉得奇怪,要知道自己孩子坐一次飞机的钱就足够自己和老婆在田里忙活一年了。因此林爸爸再三嘱咐林向宇,千万不要这样糟践钱。

  当然,林爸爸口里虽然这么说着,但是心里也和林妈妈那样,巴不得儿子天天回家。毕竟,哪怕是一年能见上一面,林爸爸、林妈妈和林向宇也最多还能见上二十几次面了而已。

  等林向宇看到村头那个小小的小卖部时,他已经觉得自己的脚似乎不属于自己了。尤其是脚上这算号称登山专用的运动鞋丝毫没有花费一点作用,不仅没有减轻脚步酸痛,还因为打滑一脚踩到水田里去了。而脚上那厚厚的运动袜倒是挺吸汗,踩在水田里愣是吸了半斤泥水上来。当林向宇深一脚浅一脚走到村口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父亲正蹲在小卖部的墙角边抽烟。

  林向宇忙赶过去,抱怨道:“不是让您在家里等着么?我又不是不记得路。”

  “不踏实,你娘非要我在这等着你。”林爸爸脸上露出讨好的笑容,“就你一个人啊?”

  “她工作忙,我又是临时准备回家,忘记给他们兄妹申请签证了。”林向宇自然知道林爸爸想谁。说起来,自己的儿子女儿生下来之后,他还没有带回过家呢。实在是这条归家路不好走啊,林向宇默默地将这个过错归咎到了交通不便上。“我这次回来有事跟你们商量,如果你们同意的话,你以后想见孙子孙女都是很方便的事情。”看到小卖部的大妈正伸着耳朵,林向宇便拉着林爸爸往家里走,“我回家跟您好好说道,看看您和咱妈的意见是啥。”

  林向宇看看天,明明是盛夏时节,但是却依稀是秋末的感觉。田里那些水稻还没抽穗呢,估计这一茬稻谷又废了吧?林向宇老家在岭南以南,往年水稻是一年三熟的。但是自从极寒期渐渐逼近,这里的水稻一年能有一熟就不错了。而今年,连最起码的一熟都做不到了啊。还好自己现在有更好的选择,否则自己爹妈怕是真的要熬不过去了吧?

  林向宇现在是海洋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员工,而这家公司是由亚特兰蒂斯帝国、人类委员会联同韦恩企业等公司开设的。亚特兰蒂斯帝国依靠自己的科技,在四大洋海底较平坦的地方兴建了十几个海底农牧场。人类委员会则负责派遣员工前往这里工作,算是为一部分人解决了极寒期的生存问题。只是公司招募员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观望态度。毕竟在这里是要真正干活的,而去诺亚方舟或生命银行据说就是睡觉就好了。

  在睡觉和劳动之间,绝大部分的人自然倾向于睡觉。但是林向宇的妻子茱莉娅是韦恩企业的中层管理,在韦恩企业内部一直流传一个说法,那就是火种计划能够庇护的人类数量其实非常有限的。而这有限的名额首先有一半要给予那些对人类存续有帮助的专业人士;剩下的一半还要考虑到某些有钱有权的人,以及还要按照人种、各国人口比例进行划分。可以说,能被抽中的人基本可以去买彩票了。

  而且茱莉娅不是那种愿意将命运交在别人手里的人,因为即便抽中了火种计划,你的身份也是有区别。甲级身份是不需要冬眠的,因为他们要保证系统安全和监督系统运行;乙级身份是需要间断休眠的,他们主要是从事协助甲级身份的工作,大约清醒一年之后就要休眠五年以上;剩下的丙级身份,那就是一支休眠下去。尽管人类委员会保证了冬眠设备的安全性,但是茱莉娅还是有些担心。所以茱莉娅利用工作之便报名了海洋农牧场开发项目,同时也说服了自己的老公,让全家都搬迁到位于大西洋的015号海底农牧场。

  亚特兰蒂斯的科技水平还是让双料博士林向宇感到十分惊奇,海底一个个类似巨蛋体育馆一般的穹顶基地安静地趴在海洋的海底平底上。其实到了这个深度,海水的压力、海底的可见度和温度都是非常不利于人类的。甚至是再无知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科技的保护,人类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撑不过几分钟的。海底农牧场使用的是地热能,感谢地球核心的热量还是源源不断地哺育着人类。如果没有这个天然的近乎不竭的能量来源,亚特兰蒂斯也没有能力庇护这么多的人类。

  整个农牧场分为生活区和工作区两个部分,生活区全部集中在一起,大约占基地的10%面积而已,剩下的就全是工作区了。在生活区和工作区里,由电脑控制的温度、湿度、风及光照,所以虽然暂时有些不习惯,但还是比较舒适的。但是林向宇除了需要负责农作物之外,他还需要参与基地的日常维修工作。正因为他需要参与日常维修,所以他才有多一份粮食补贴,这也是林向宇最大的信心来源。

  相较于工作区和生活区的舒适,在者之外的其他地方就是黑暗和寒冷之地了。所有人前往维修点都必须在完全封闭里的运输工具里而已,而前往外部维修的时候就要像宇航员那样将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即便如此,每个人在外面的工作时间必须控制在60分钟之内,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整个海底农牧场采用的是非常原始的公社制度,不劳者不得食,连小学生都要参与一定的劳动。基地里虽然也有教育机构,也施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即便是义务教育阶段也需要参与劳动。小学生半日上课半日参与劳作;初中生则是半个下午参与劳作;同时周六是规定的劳作日。当然,由于采用了大量的科技,海底农牧场的劳动强度其实不大,只是有些繁琐而已。

  而且海底农牧场严格控制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数量,将多出来的学生分配到技术教育机构,希望这些人能尽早参与到劳作当中。虽然极寒期预估只有三年,但是要等地球生态恢复则至少需要50年以上。海底农牧场出产的粮食、禽蛋、肉类都是工业标准化产品,谈不上多好吃,但是果腹还是足够的。随着极寒期的到来,全球农牧业的崩溃程度也在加速中。海底农牧场承担着养活人类的重担,所以其实能留下来分配的食物并不多。

  “茱莉娅,你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将我们的父母也接过来?毕竟现在公司允许我们内部推荐名额。”林向宇看到公司内部推荐邮件之后,就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林向宇可不敢赌自己的父母能被火种计划看中,虽然火种计划是抽签的,但是得分越高则抽中的几率越高。得分据说和年纪、教育水平等等因素有关,林向宇觉得自己父母的得分大概是全球最低的那一批吧。但是自己的父母擅长农活,来这里只要适应下这里的设备就基本可以上手了。自己父母身体还很健康,完全不需要自己和茱莉娅赡养,而且按照林向宇的估计,两老大概可以在彻底退休前连退休金都攒出来呢。

  “你父亲是生物技术方面的教授,我觉得你父亲有很大几率可以申请到一份高补贴的工作;你的母亲则是一名从事教育多年的小学老师,我想公司里也需要这样的人才。你父母不仅不会加重我们的负担,反而还能自己承担自己的生活物资。”

  “你说的没错。”茱莉娅虽然和自己的父母感情没有多身后,但是也没有冷漠到可以无视自己父母的生死。“这样吧,我们各自和自己的父母谈谈,看看他们的打算如何?”

  “那我先出发吧,毕竟要回我那小山村还真的需要点时间呢。”林向宇说道。

  “可以,等你的父母到来之后,我这边再行动吧。”茱莉娅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