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得自己刚被政府招揽的时候,跟他同期进来的巴尔扎克分明是个热爱文学喜好写作的文艺青年,第一次出版了还给他们这些同僚们送过不少,现在都在他书架上放着。

 

    但这就跟英国那个王尔德曾经也是个绘画天才一个道理,异能力应用于战争就意味着扼杀了创作的自由,能写的能画的只有固定的那些内容,且没有休息时间也不管你有没有灵感,每一次都是超负荷运转到再也挤不出半个字为止。

 

    不管再多的热爱,都会在这样地狱般的机械劳作下变成折磨,每次看到巴尔扎克发动【人间喜剧】时咬牙切齿的狰狞样子,莫泊桑就庆幸自己的异能力跟兴趣爱好没半点关系。

 

    对莫泊桑的告诫,凡尔纳懵懂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他的读书启蒙是在二叶亭鸣制造的梦境里,全是闭着眼睛挑都不会出错的优秀杰作。那些书籍带给凡尔纳愉快而放松的美好体验,带他孤独绝望的灵魂到更遥远辽阔的地方去,也让他慢慢地喜欢上了读书,因而凡尔纳不太能想象究竟是因为什么,才会让人表现出对文学彻头彻尾的排斥与绝望。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

 

    当他站在巴黎最大的书店里,拿起店员强烈推荐的畅销书,光是书名和封面就给了凡尔纳一种不太好的预感,可是他看店员推崇备至的样子,又想着是不是自己的错觉,说不定这就是一本被书名和封面耽误的好书。

 

    他怀抱着这种念头和期待,翻开了自己手上的书。

 

    ——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凡尔纳都在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转身就跑,薄薄一本书带给他的心理阴影,他要在梦境里读几十本才能治愈。

 

    “那也不至于,你去意大利的书店看看就平衡了。”见多识广全世界跑的奥威尔安慰抱着书自闭的凡尔纳。

 

    “法国嘛,也就是酸了点矫情了点,有话从来不好好说像是主角没带嘴出门,意大利才叫狗血淋头,杀与操的狂想曲,三页内要么死人要么上床,要么就是跟死人上床。”

 

    在场没有意大利人,所以奥威尔的发言被全票通过。

 

    “而且法国好歹还会埋点伏笔有个故事线。”海涅在法国住过几年,也看过几本畅销书,自觉有一些发言权,“德国你得先看十来页的背景介绍和人物设定,详细到龙套角色祖母的小学母校。”

 

    海涅基本上看不到故事开场就宣告放弃,那种调查报告一样的东西总让他感觉自己在义务加班。

 

    总之不管哪个国家,畅销书的内容质量都很离谱就是了,又因为市面上全是这些东西挑也没得挑,只能矮子里拔高个再催眠自己这本书很好看,一天两天还行时间长了总有自欺欺人不下去的那一天,这些年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真的不仅仅是战争的原因。

 

    所以《争鸣》的第一期杂志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是二叶亭鸣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用王尔德的话来说——我们的文坛好像有救了。

 

 第63章 第六十三章

 

    真正优秀的文学, 放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

 

    哪怕一开始读者们会因为读惯了市面上的流行,反而不是那么适应《争鸣》里严谨标准到可以上教科书的文笔修辞故事架构,但只要读过几段让那些文字在脑袋里面稍稍停留, 已经对文字迟钝麻木的神经便会随之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