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

  被我否定后的百田君瞬间瞪大了眼睛。

  “确实,这幅画的色彩对比十分强烈,一眼看过去会给人一种用了很多鲜艳颜色的错觉。不过如果仔细观察这部分的话……”

  我指向了其中一朵向日葵。

  “无论是末枝的花瓣还是距离中心近的花瓣,绘者用的黄色都是相对暗色调的种类。”

  “唔、唔~~??”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百田君的眉头越皱越深,而后啪得挑起。

  “啊,还真是!比想象中暗很多啊!”

  “对吧?所以如果真要仿照梵高来画一张向日葵的话,我大概会选些相对暗的黄色吧。”

  听着我的回答,龙崎警官满意地点点头。

  “不愧是超高校级的侦探,最原君的观察能力真是不容小觑,这也是一种还算经典的晕轮效应的运用吧。”

  听到那有些熟悉的名词,我条件反射般抬起头。

  “晕轮效应?”

  “啊,是心理学中的一种著名理论……”

  “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暗示……最近正好有读过相关的书,稍微知道一些。”

  为打断龙崎警官的话语低头道了道歉,对方完全没有在意地挥了挥手。

  “都说作品中包含着作者的心意,梵高画这幅画时到底是怀抱着怎样的心情呢?很多人认为他是想要表达向日葵生长在太阳下的灿烂与阳光,毕竟看起来是这么鲜艳耀眼呢。”

  很多人,吗。

  我不禁想起晕轮效应的中心理论,过度放大某一特征的话,会忽视其他的所有特征。

  将向日葵的画作重叠上脑海中的记忆,鲜明的话语便逐渐浮现了出来。

  “……但如果只瞩目于他表现出来的光鲜,一味相信着独断的结论不去思考,就会忽视那些真正构成他的、或者说是被他隐藏于表面之下的东西吧。”

  此时此刻并不在场的梵高到底怀抱着怎样的思绪画下了一幅幅不被人期待的画作,恐怕生活于现代的我并无法完全理解。但这并不代表我无法尝试着去了解他,这一幅幅画作便是能够让我进行猜想与推测的最有利的“证据”。即使无法核对正确答案,这种探求的过程应该也不会是没有意义的。

  搭不上话的百田君在一旁交互看着讨论着似乎不太合时宜话题的我和龙崎警官,但要说感到疑惑的话我自己其实也是一样。

  顺口说出来的这番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又是要拿来提醒谁的告诫呢?

  「嗞——嗞——」

  陌生的机械噪音唐突地打断了我的思考。

  只见龙崎警官一边比着抱歉的手势一边拿起挂在腰间的无线电对讲机,在问出发生了什么的同时里面传出了不认识的男性声音。

  「喂,别跑!……龙崎吗?赶紧来四层展示厅,我快要管不住那家伙了」

  “……那家伙?”

  三人面面相觑,不等这边回话下一刻又从对讲机里传出了讲话声,这次则是无比熟悉的声音。

  「欸——稍微让我看一下也没问题嘛,就一下下,一下下嘛!小气!」

  “……”

  好、好吧……。

  “我们这就去。”

  按下通话结束按钮,龙崎警官看了看心知肚明的我们,又环顾了下四周。

  “虽然没逛完……我们还是先去接王马君吧。”

  “嗯、嗯,我同意。”

  “真是的,那小子就会到处惹麻烦……”

  各自怀着相同的无奈,我们走向了四层的专属展示厅。

  ***